9787552804362 李敖精編: 論語 列子 莊子 天津古籍齣版社 李敖

9787552804362 李敖精編: 論語 列子 莊子 天津古籍齣版社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著
圖書標籤:
  • 論語
  • 列子
  • 莊子
  • 李敖
  • 古籍
  • 經典
  • 國學
  • 哲學
  • 思想
  • 天津古籍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362
商品編碼:3002190977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 論語 列子 莊子

定價:69.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3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目錄


導讀?/?002

一章?/?003

二章?/?004

三章?/?005

四章?/?006

五章?/?006

六章?/?007

七章?/?007

八章?/?008

九章?/?008

十章?/?009

十一章?/?010

十二章?/?010

十三章?/?011

十四章?/?012

十五章?/?012

十六章?/?013

十七章?/?014

十八章?/?015

十九章?/?015

二十章?/?016

二十一章?/?017

二十二章?/?018

二十三章?/?018

二十四章?/?019

二十五章?/?020

二十六章?/?021

二十七章?/?021

二十八章?/?022

二十九章?/?023

三十章?/?024

三十一章?/?024

三十二章?/?025

三十三章?/?026

三十四章?/?026

三十五章?/?027

三十六章?/?028

三十七章?/?028

三十八章?/?029

三十九章?/?029

四十章?/?030

四十一章?/?031

四十二章?/?032

四十三章?/?032

四十四章?/?033

四十五章?/?033

四十六章?/?034

四十七章?/?034

四十八章?/?035

四十九章?/?035

五十章?/?036

五十一章?/?037

五十二章?/?038

五十三章?/?038

五十四章?/?039

五十五章?/?040

五十六章?/?041

五十七章?/?041

五十八章?/?042

五十九章?/?043

六十章?/?043

六十一章?/?044

六十二章?/?045

六十三章?/?045

六十四章?/?046

六十五章?/?047

六十六章?/?048

六十七章?/?048

六十八章?/?049

六十九章?/?050

七十章?/?051

七十一章?/?051

七十二章?/?052

七十三章?/?052

七十四章?/?053

七十五章?/?053

七十六章?/?054

七十七章?/?055

七十八章?/?055

七十九章?/?056

八十章?/?056

八十一章?/?057

論語

導讀?/?060

學而?/?061

為政?/?064

八佾?/?070

裏仁?/?075

公冶長?/?079

雍也?/?083

述而?/?087

泰伯?/?091

子罕?/?093

先進?/?097

顔淵?/?100

子路?/?104

憲問?/?109

衛靈公?/?113

季氏?/?118

陽貨?/?122

堯曰?/?127

列子

導讀?/?130

序?/?132

天瑞?/?134

黃帝?/?147

周穆王?/?165

仲尼?/?174

湯問?/?187

力命?/?203

楊硃?/?212

說符?/?222

莊子

導讀?/?236

逍遙遊?/?237

齊物論?/?242

大宗師?/?260

胠篋?/?267

鞦水?/?276

至樂?/?293

知北遊?/?295

天下?/?311

荀子

導讀?/?326

勸學?/?327

非十二子?/?337

王製?/?342

富國?/?365

天論?/?387

禮論?/?398

解蔽?/?407

正名?/?426

性惡?/?444

呂氏春鞦

導讀?/?460

本生?/?461

重己?/?465

貴公?/?469

貴生?/?472

盡數?/?477

用眾?/?481

大樂?/?484

有始?/?488

應同?/?492

察今?/?496

不二?/?501

彆類?/?503

上農?/?507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智慧長河的璀璨星辰——中華經典思想精華賞析 浩瀚的中華文明史,猶如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孕育瞭無數璀璨的思想火花。其中,儒傢的仁愛與秩序,《道》傢的逍遙與自然,以及《列子》中對生死、物質、精神的多維探索,共同構成瞭我們民族精神深處最寶貴的財富。本書旨在撥開曆史的迷霧,以現代的視角,深入淺齣地解讀這些經典思想的核心要義,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與先賢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孔子之“仁”: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仁者,愛人。”孔子這句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人際關係與社會治理的根本。他所倡導的“仁”,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到“孝悌”、“忠恕”等一係列實踐準則。孝敬父母,是“仁”的起點;友愛兄弟,是“仁”的延伸;推己及人,是“仁”的升華。在孔子看來,一個充滿“仁”的社會,應當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從而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狀態。 本書將深入剖析“仁”的多重內涵,從“剋己復禮為仁”的自我修養,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哲學,再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政治抱負。我們將探討“仁”在不同語境下的應用,例如在傢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在職場中如何建立互信互助的團隊,以及在社會治理中如何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我們將藉助具體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場景,讓抽象的“仁”變得生動可感,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一古老而又至關重要的美德。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孔子關於“禮”的論述。禮,是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交往的準則。“不學禮,無以立。”“禮”的背後,是對人的尊重,對社會規範的認同。本書將解析“禮”的社會功能,探討其與“仁”的辯證關係,以及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理解和傳承“禮”的精神,既要保持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 《列子》之思:求索萬物運行的真諦 《列子》作為戰國時期道傢學派的重要代錶作,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學洞見,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精神世界。書中不僅包含瞭豐富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更重要的是,它對物質與精神、生死存亡、虛實之間的關係進行瞭獨到而富有啓發性的探討。 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列子》的思想殿堂,探究其對“自然”的理解。與儒傢強調人為的社會秩序不同,《列子》更側重於遵循事物的自然規律,主張“天之與人,自閤者也”。我們將解析“無為而治”的深層含義,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天道,不妄為,不強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書中關於“知命”、“樂天”的論述,將引導我們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如何在變化無常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安穩。 《列子》中關於“生死”的觀念,也頗具深意。“死生,晝夜之事也。”這種對生死坦然的態度,源於對生命本源的深刻理解。我們將解讀《列子》如何看待生命的有限性,以及如何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從而更加珍惜生命,活齣生命的價值。書中關於“辯而不說”的思想,也為我們提供瞭審視事物、認識真理的獨特視角,鼓勵我們在紛繁的現象中,洞察事物的本質。 此外,本書還會重點解讀《列子》中關於“巧”與“拙”的辯證法,以及對“道”的精妙闡述。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讀者將體會到“道”的無形無象,卻又無處不在,它指導著宇宙萬物的運行,也啓示著人生的方嚮。 《莊子》之境:逍遙遊於精神的自由國度 如果說《列子》為我們提供瞭探索宇宙奧秘的鑰匙,《莊子》則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精神自由的窗戶。莊子的思想,如同一片汪洋大海,遼闊而深邃,其代錶作《莊子》,以其瑰麗的想象、幽默的筆調和深刻的寓意,在中國哲學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將重點解讀莊子“逍遙遊”的哲學境界。什麼是真正的自由?莊子認為,真正的自由並非外在的束縛解除,而是內心的超越。“物化”與“齊物”,是實現逍遙遊的關鍵。“齊物論”讓我們明白,世間萬物,在本源上是相通的,隻有超越瞭主觀的分彆心,纔能真正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我們將通過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等經典篇章的細緻分析,理解莊子如何通過想象力的飛躍,超越物質的局限,達到精神上的無拘無束。 莊子對於“道”的理解,更加玄妙和純粹。他以“道”為終極真理,認為“道”是萬物産生的根源,也是萬物迴歸的歸宿。“坐忘”、“心齋”等修煉方法,正是為瞭達到與“道”閤一的境界。本書將探討莊子如何通過“無用之用”的智慧,在看似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找到生存之道,以及“遊於方之外,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莊子對於“名”與“實”、“知”與“不知”的辯證思考。他批判瞭世俗的功名利祿,提倡“樸素”、“真人”的生存方式。通過對“蘧瑗”、“庖丁解牛”等故事的解讀,讀者將領悟到一種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智慧,學會如何在喧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寜靜而獨立的心。 融閤與啓示:古老智慧的現代迴響 孔子、列子、莊子,三位先哲,雖思想側重不同,卻共同構成瞭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脊梁。儒傢的入世與擔當,道傢的齣世與自由,以及《列子》中對萬物運行的求索,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本書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是對這些經典進行學術上的梳理,而是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智慧,為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提供啓示。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我們是否還能保有孔子“仁”的溫度,如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在麵對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時,我們能否如《列子》般,以達觀的態度看待生死,尋找內心的平靜?在日漸功利化的社會中,我們能否效仿莊子,追求精神的自由,不被外物所縛,活齣真正的“逍遙”? 本書將通過對比現代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將古老的思想與當下的睏境進行連接,引導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價值判斷。我們相信,這些古老的智慧,歷經韆年而不衰,自有其超越時代的生命力。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依然能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幫助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 本書是一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迴溯,也是一次對生命意義的真誠追問。我們希望,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您能夠感受到先賢思想的博大精深,體驗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並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感悟和啓迪,讓這些古老而閃耀的智慧,在您的生命中綻放齣新的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價值絕非止於文獻的整理,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當今社會和個人睏境的全新視角。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常常迷失於錶象的喧囂,而書中的智慧卻像一麵古老的銅鏡,清晰地映照齣事物本質的虛妄與永恒。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句精闢的論斷,思考它在現代職場、人際關係乃至個人價值觀構建中的指導意義。它教會我如何保持內心的定力,如何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找到那個不變的“道”。這種深刻的啓發性,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真正成為瞭可以指導生活的哲學指南,讓人感到充實而踏實。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令人拍案叫絕。有時它像一位溫和的智者,用極為平實的語言講述著關於人生的至理名言,讓人讀來心神寜靜;但轉瞬之間,它又能化身為一位激烈的辯論傢,用犀利的筆觸剖析世事,字字珠璣,直擊人心最深處的痛點與疑惑。我特彆喜歡那些充滿畫麵感和寓言性質的段落,它們仿佛將我帶到瞭那個古老的時代,親眼目睹瞭先賢們的教誨和論辯的場景。這種敘事張力的轉換非常自然流暢,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活力,完全沒有陷入傳統古籍閱讀中常見的枯燥乏味。它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有抑揚頓挫,有高潮迭起,每一次翻頁都是對未知精彩的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美感,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紋理。封麵的排版布局非常講究,字體選擇既有傳統書捲的韻味,又不失現代閱讀的清晰度,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已經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敬意與期待。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十分齣色,墨色印製清晰,字裏行間透露齣齣版社對經典文本的尊重。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處理,那種細微的紋理和色調過渡,都顯示齣這不是一本應付瞭事的普通齣版物,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儀式感,讓人更願意靜下心來,沉浸其中,感受文字的力量,而不是浮躁地瀏覽。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可以陳列在傢中,隨時都能帶來心靈慰藉的物件。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所有熱衷於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者和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它在學術嚴謹性和大眾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平衡點。編纂者顯然下瞭大功夫去考證和梳理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確保瞭所引用的文本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同時,注釋部分的處理也十分得當,既沒有過度解讀而失真,也適當地對一些生僻的詞匯和典故進行瞭必要的解釋,為深度學習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也為初學者鋪平瞭道路。這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使得這部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更具備瞭長遠的流傳意義。它證明瞭好的內容,在精良的呈現下,永遠不會過時。

評分

讀完前幾章後,我深切體會到編者在梳理這些先秦諸子思想時的深厚功力和獨到眼光。這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經過瞭精心提煉和組織的智慧結晶。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哲理,經過閤理的篇章編排和恰當的引文選取,變得條理清晰,邏輯性極強。尤其是一些關鍵概念的闡述,既保留瞭原著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人更容易接受的語境,使得那些跨越韆年的智慧火花能夠重新點燃讀者的思考。我驚喜地發現,以往閱讀這些經典時那種“霧裏看花”的感覺大大減弱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和理解古代哲學的門檻,使得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這些思想體係的核心脈絡,無疑是非常人性化的處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