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9787552804225 李敖

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9787552804225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李敖
  • 王维
  • 李白
  • 杜甫
  • 稼轩
  • 宋词
  • 古典文学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225
商品编码:3003106407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定价:69.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2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王维集

导读 / 00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003

相思 / 004

渭川田家 / 004

观猎 / 005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006

渭城曲 / 007

少年行 / 007

竹里馆 / 009

杂诗 / 009

秋夜曲 / 010

夷门歌 / 010

新秦郡松树歌 / 012

青雀歌 / 012

陇头吟 / 013

老将行 / 014

燕支行 / 018

桃源行 / 022

洛阳女儿行 / 023

李白集

导读 / 028

古朗月行 / 029

关山月 / 030

长干行 / 031

白头吟 / 032

侠客行 / 033

幽州胡马客歌 / 034

秦女休行 / 035

丁都护歌 / 036

豫章行 / 037

子夜吴歌 / 039

春思 / 040

秋思 / 041

古意 / 041

寄远 / 042

远别离 / 042

蜀道难 / 044

公无渡河 / 047

乌夜啼 / 049

乌栖曲 / 049

荆州歌 / 050

长相思 / 051

长相思 / 051

战城南 / 052

天马歌 / 053

行路难 / 056

梁甫吟 / 057

将进酒 / 061

劳劳亭 / 062

清平调词 / 063

横江词 / 064

永王东巡歌 / 066

山中答客 / 068

山中与幽人对酌 / 068

峨眉山月歌 / 069

早发白帝城 / 069

赠汪伦 / 070

陌上赠美人 / 070

客中作 / 071

苏台览古 / 071

越中览古 / 071

望庐山五老峰 / 072

望庐山瀑布 / 072

望天门山 / 073

秋下荆门 / 07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074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 07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075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 076

春夜洛城闻笛 / 076

宣城见杜鹃花 / 076

杜甫集

导读 / 078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079

赠李白 / 081

赠卫八处士 / 082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083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084

述怀 / 087

北征 / 088

羌村 / 092

遣兴 / 094

佳人 / 095

梦李白 / 096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098

饮中八仙歌 / 09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00

天边行 / 101

丹青引 / 102

三绝句 / 104

古柏行 / 106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 107

桃竹杖引 / 109

忆昔 / 111

短歌行 / 112

留花门 / 113

新安吏 / 114

潼关吏 / 116

石壕吏 / 117

新婚别 / 118

垂老别 / 119

无家别 / 120

兵车行 / 123

高都护骢马行 / 124

秋雨叹 / 125

丽人行 / 127

悲陈陶 / 129

悲青坂 / 129

哀江头 / 130

哀王孙 / 132

白居易集

导读 / 136

赠元稹 / 137

歌舞 / 138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 138

赎鸡 / 139

游襄阳怀孟浩然 / 140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 140

寄微之 / 140

缭绫 / 141

赠内子 / 142

湖亭晚归 / 143

别苏州 / 14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144

观刈麦 / 144

买花 / 145

长恨歌 / 146

琵琶行 / 153

卖炭翁 / 156

钱塘湖春行 / 157

题岳阳楼 / 158

杭州春望 / 158

春题湖上 / 159

西湖留别 / 159

柘枝妓 / 160

寄韬光禅师 / 160

宿湖中 / 161

李长吉歌诗

导读 / 164

李凭箜篌引 / 165

残丝曲 / 167

还自会稽歌 / 168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 170

示弟 / 170

竹 / 172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 172

始为奉礼忆昌谷b山居 / 174

七夕 / 175

过华清宫 / 176

送沈亚之歌 / 177

咏怀 / 179

追和柳恽 / 181

春坊正字剑子歌 / 183

贵公子夜阑曲 / 185

雁门太守行 / 185

大堤曲 / 187

蜀国弦 / 188

苏小小墓 / 189

梦天 / 190

唐儿歌 / 192

绿章封事 / 193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 195

天上谣 / 208

浩歌 / 209

秋来 / 211

帝子歌 / 213

秦王饮酒 / 214

洛姝真珠 / 216

李夫人 / 218

走马引 / 220

湘妃 / 221

南园 / 222

樊川诗集

导读 / 234

山行 / 235

秋夕 / 236

过华清宫 / 236

江南春 / 237

泊秦淮 / 238

清明 / 238

李义山诗集

导读 / 242

重有感 / 243

安定城楼 / 244

锦瑟 / 246

隋宫 / 247

筹笔驿 / 248

无题 / 249

无题 / 250

无题 / 251

乐游原 / 251

夜雨寄北 / 252

隋宫 / 252

嫦娥 / 253

贾生 / 253

浣花集

导读 / 256

汧阳间 / 257

台城 / 258

焦崖阁 / 259

女冠子 / 259

菩萨蛮 / 260

秦妇吟 / 261

漱玉集

导读 / 270

如梦令 / 271

浣溪沙 / 272

一剪梅 / 273

醉花阴 / 274

凤凰台上忆 / 275

念奴娇 / 276

摊破浣溪沙 / 277

菩萨蛮 / 279

南歌子 / 279

永遇乐 / 280

声声慢 / 281

武陵春 / 282

陆游集

导读 / 286

度浮桥至南台 / 287

游山西村 / 288

晚泊 / 289

哀郢 / 290

山南行 / 291

剑门道中遇微雨 / 293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 293

宝剑吟 / 295

秋思 / 295

长歌行 / 296

江上对酒作 / 298

春残 / 299

松骥行 / 300

秋兴 / 301

小园 / 302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 303

蔬圃绝句 / 303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 304

夜泊水村 / 305

落魄 / 306

病起 / 307

临安春雨初霁 / 307

夜泛蜻蜓浦 / 308

北望 / 309

书愤 / 310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 310

秋晚 / 311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 312

忆昔 / 313

书愤 / 314

老马行 / 315

春晚即事 / 316

即事 / 317

示儿 / 318

稼轩词

导读 / 320

菩萨蛮 / 321

祝英台近 / 323

青玉案 / 324

清平乐 / 326

破阵子 / 326

西江月 / 328

丑奴儿 / 329

鹧鸪天 / 330

满江红 / 333

摸鱼儿 / 335

水龙吟 / 337

贺新郎 / 339

永遇乐 / 342

人境庐诗草

导读 / 346

杂感 / 347

台湾行 / 357

明诗综

导读 / 364

杂谣歌词 / 365

京师谣谚 / 365

近畿谣谚 / 367

江南谣谚 / 368

山西谣谚 / 370

山东谣谚 / 370

河南谣谚 / 371

陕西谣谚 / 371

浙江谣谚 / 372

江西谣谚 / 373

湖广谣谚 / 374

蜀中谣谚 / 374

福建谣谚 / 375

广东谣谚 / 376

广西谣谚 / 378

云南谣谚 / 378

贵州谣谚 / 379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导读 / 382

《人间词话》卷上 / 383

《人间词话》卷下 / 411

《人间词话》补遗 / 431

徐文长逸稿

导读 / 446

卷之二十一?书问 / 447

答吴宣镇 / 447

答许口北兵宪 / 447

答王新建 / 448

与陈戚畹 / 448

与王口北兵宪 / 448

答许口北 / 449

与宣府 / 449

答何先生 / 449

与某公 / 450

答茅君 / 450

答李独石 / 451

简许口北 / 451

答王口北 / 451

答许口北 / 452

答张太史 / 452

答李长公 / 452

与章君 / 453

与吕君 / 453

简友人 / 454

柬王将 / 454

答叔学张君 / 454

答钱刑部公书 / 455

奉尚书李公书 / 455

与朱翰林 / 457

与李子遂 / 457

与朱太仆 / 458

答俞都戎 / 458

答李长公 / 458

答朱少监 / 459

报朱太仆 / 459

与薛鸿胪 / 459

与陆韬仲 / 460

答潘中六 / 460

与陈 / 460

卷之二十四?杂著 / 461

徐侯去思碑阴 / 461

刻五泄寺石鼓 / 461

评字 / 461

里优者持象索书 / 462

四时读书乐题壁 / 462

水神殿回文灯诗 / 463

纪梦 / 463

优人谑 / 464

书马湘兰画扇 / 464

戏题王云山家庆图 / 464

吴伯子望云图歌 / 465

春日同马策之、王道坚、玉芝禅师至寒泉庵偶得偈一首 / 465

吃酸梨偈 / 465

题放鹞图二偈 / 466

菩萨蛮 / 466

榜联 / 467

龙山隍祠 / 467

隍祠下殿 / 467

云门正殿 / 468

云门书楼 / 468

白家庄 / 468

赠王海牧 / 469

一枝堂 / 469

沈青霞先生祠 / 469

开元寺大殿 / 469

五友斋 / 470

尊生斋 / 470

小室 / 470

正义堂 / 471

钟楼下关神殿 / 471

戏文台 / 471

赠某禅林 / 471

张水神 / 472

望海亭 / 472

教场关神祠 / 472

自著《畸谱》 / 473

纪师 / 478

师类 / 479

纪恩 / 479

纪知 / 480

庸盦全集

导读 / 484

《出使日记续刻》卷之十 / 485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千古风流,文心铸就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河中,有几颗璀璨的巨星,他们的诗词文赋,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巅峰,更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李敖精编系列,便是致力于梳理、解读并呈现这些伟大的灵魂,以期让今日之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深邃的心灵对话。我们精选的王维、李白、杜甫三位盛唐诗人,以及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稼轩),他们的作品,是中华文化中最动人心魄的篇章。 一、 王维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意人生 王维,这位被誉为“诗佛”的传奇人物,其人生本身便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将佛家的禅意与自然的生机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空灵澄澈的艺术境界。 山水田园的静谧画卷: 王维的山水诗,绝非简单的景物描摹,而是心与景的交融,是诗人内在情感的投射。他笔下的山,或巍峨峻峭,或云雾缭绕;他描绘的水,或清澈见底,或奔流不息。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在这些景物中,注入了生命的气息,赋予了它们灵性。例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宁静秋夜的山居图,月光洒在松林间,泉水叮咚流过石块,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这种描绘,不是视觉的捕捉,而是心灵的感应,是诗人对自然万物深沉的热爱与体悟。 禅意哲思的隐逸情怀: 王维的诗歌,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常常在自然景物中体悟人生的无常与空寂,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终南山》中的“此处有崇山,悠悠白云满”,既是对山峦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暗含着对尘世烦扰的一种疏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是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豁达与生命的哲理推向极致,既不强求,也不放弃,只是静静地观照,任由世事变迁。这种禅意,渗透在诗的字里行间,使之具有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 诗画合一的艺术手法: 王维的另一突出贡献在于他将诗歌与绘画的技巧融为一体。他的诗歌,往往如同一幅幅精心构图的画面,色彩鲜明,意境深远,具备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读他的诗,仿佛能够看到他笔下的山峦起伏,听到他笔下的鸟语虫鸣。例如《渭城曲》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画面感十足,将离别时的伤感与初春的生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成为了一个难以企及的标杆。 精编亮点: 本精编版王维集,在文本的选取上,力求全面而精当,既包含其传世名篇,也兼顾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佳作。在解读上,深入剖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特别是对其佛教思想与山水画法的独到见解,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而丰满的王维。 二、 李白集: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浪漫狂歌 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浪漫主义大师,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豪迈奔放的气势,为盛唐的诗歌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激情。他的诗,是天马行空的飞驰,是狂放不羁的呐喊,是中华民族阳刚之美的极致体现。 想象奇绝,气势磅礴: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他能将寻常事物写得惊心动魄,将遥远景物写得触手可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描绘得如此神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以极宏大的视角,展现了黄河的奔腾气势与生命的短暂。这种宏大叙事与奇特想象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无穷的艺术张力。 浪漫主义的狂放情怀: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化身。他热爱自由,蔑视权贵,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由、对美酒、对月光的无限歌颂。饮酒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对生命短暂而美好时光的极致挥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其桀骜不驯、自信傲岸精神的集中体现。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浪漫主义宣言。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尽管李白以其豪放闻名,但他同样擅长写景抒情。他的山水诗,不像王维那般静谧,而是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笔下的江河湖海,山川壮丽,都与他奔放的情感紧密相连。例如《望庐山瀑布》中,他将壮丽的瀑布与内心的震撼融为一体。而《静夜思》则以极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游子思乡的淡淡愁绪,朴素却又直击人心。 精编亮点: 本精编版李白集,精选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行路难》等。在解读方面,重点挖掘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的特质,分析其奇特的想象、豪迈的气势以及深刻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探讨了其诗歌的语言艺术,如比喻、夸张的运用,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 杜甫集:诗史双绝,忧国忧民的千年悲歌 杜甫,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真挚的人民关怀,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是时代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中华民族苦难与坚韧的千年悲歌。 现实主义的深刻笔触: 杜甫的诗歌,是对那个时代最真实、最深刻的写照。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目睹了民不聊生的惨状,他的诗,便是对这些苦难的直接记录与控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真实描绘了自己贫困潦倒的生活,更将其升华为对天下穷苦人民的悲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喊出了千古的呼声。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杜甫的诗,始终围绕着“国”与“民”这两个核心。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他的诗,是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对战乱的描写,对官僚腐败的揭露,还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都展现了他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寥寥数语,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与个人悲痛融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唱。 精湛的艺术技巧: 杜甫不仅思想深邃,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用典等,使得诗歌内容丰富,意蕴深厚。他的叙事诗,如《兵车行》,将宏大的战争场面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的律诗,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格律严谨,音韵和谐。 精编亮点: 本精编版杜甫集,精选了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如“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力求全面展现其“诗史”的价值。解读上,着重分析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挖掘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根源,并深入剖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的工整、语言的精炼以及情感的真挚,帮助读者理解杜甫诗歌为何能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 四、 稼轩词:家国情怀,壮志未酬的英雄悲歌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其词作,以其豪迈奔放、慷慨悲壮的风格,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南宋词坛上一座巍峨的高峰。 英雄气概,铁马金戈: 稼轩词最鲜明的特色,便是其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本人便是饱经战阵的军事家,其词中常常出现战场搏杀、指点江山的壮阔场面。例如《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将战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报国之志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更是将战场上的豪情与军旅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壮志未酬,悲愤交加: 尽管有满腔热血,但辛弃疾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这使得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悲愤。他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的阻碍让他只能在词中寄托情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既是对历史的感叹,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哀叹。这种悲壮与愤懑,使得他的词作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景咏物,别具匠心: 稼轩词并不仅限于抒发豪情壮志,他对写景咏物也同样擅长,但其笔下的景物,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抒情紧密结合。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将对爱情的追求描绘得含蓄而浪漫。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则以一种看似平淡的笔触,道出了深沉的愁绪。 精编亮点: 本精编版稼轩词,精选了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作,如《破阵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同时兼顾了其一些婉约之作,力求全面展现辛弃疾的词风。解读上,重点阐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英雄主义精神,分析其词作的语言特色,如用典的巧妙、意象的选取,以及其词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李敖精编系列: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李敖精编系列,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简单汇编,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我们相信,通过对王维、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伟大文人的作品进行精心的梳理与解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这些传世佳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共鸣。这套书,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场与古人心灵的对话,一次对人生智慧的汲取。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资深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精编本”总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精”字的分量极重,稍有不慎便沦为粗制滥造的口水话合集。然而,这套书的选篇角度和编排思路,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独到见解。它并非简单地堆砌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深入挖掘了诗人词人作品中那些往往被主流教材略微忽视,却极富思想深度和艺术张力的篇章。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阅读体验,让人在熟悉的名家笔下,重新发现了不一样的风貌。编者显然对这些唐宋大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个人理解和情感投入,这种“带着温度”的筛选,使得整部书的阅读连贯性和主题的统一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像是一位高明的向导,引领读者避开喧嚣的热门景点,直抵文学园林中最幽深、最值得玩味的那几处秘境。这种高品质的导读价值,远超一般意义上的选本,更像是一次私人化的、高规格的学术对话。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实用角度出发,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可读性”和“携带性”上取得的巧妙平衡。虽然内容厚重,但其开本设计得体,无论是放在手提包里通勤时翻阅,还是在咖啡馆里享受片刻的宁静,都显得十分友好,没有传统精装大部的笨拙感。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大部头”经典著作的心理门槛。很多时候,面对厚厚的全集,我们总会因为选择困难或不知从何读起而望而却步。而这本“精编”,就像一个精心准备的开胃菜大餐,每一部分都经过了最精心的打磨和呈现,让人可以毫无压力地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纯粹乐趣。对于想要系统性地、高质量地入门或重温唐宋大家经典的朋友来说,这本选集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值得推荐和收藏的佳作之一,它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雅致的气质,单是放在书架上,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古典韵味扑面而来。我特意找了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封面上,那种墨香与纸张的质感交织在一起的感觉,简直是阅读的绝佳前奏。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十足,显然是用心编排和排版的成果,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尤其喜欢它那种内敛的排版风格,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处处透露着对原作者的尊重。翻开内页,字体选择非常考究,行距和字号的搭配让人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对于我这种对实体书有执念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选本,除了内容上的精妙,外在的呈现同样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你是否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将其捧起。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套诗文选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那种油墨散发出的独特气味,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慰藉。

评分

我个人在阅读这类古典选本时,一个非常看重的方面是注释和赏析的质量,这直接决定了普通读者能否真正进入文本的世界。这套书在这方面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注释精准到位,绝不卖弄学问,所有生僻字词、典故背景都解释得清晰明了,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助读”的作用,而不是“干扰”。更难得的是,那些赏析文字,没有陷入那种空泛的、过度拔高的赞美之词,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剖析古人创作时的心境、技巧的精妙之处以及作品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读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健谈的长者,为你娓娓道来千年前的那些风流韵事与哲学思辨。这种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理解维度,使之不再是陈旧的纸上谈兵,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它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对某一特定时期文学风貌的整体把握,毕竟王维、李白、杜甫、辛弃疾这四位,分别代表了唐诗的盛境、诗歌的浪漫主义巅峰、律诗的集大成以及宋词的豪放一脉,跨度极大。这本书在保持各自独特风格的前提下,成功地搭建起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让人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古典诗学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继承和突破的。特别是对比阅读时,那种风格的张力对比尤为迷人——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禅意与稼轩的慷慨,在同一套书的物理空间中碰撞,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编排布局,体现了编者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力,它强迫你跳出单一作家的舒适区,进入一个更宏大、更具纵深感的文学图景中去进行思考和品味,对于提升整体文学素养非常有裨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