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民国通俗演义(珍藏版)
定价:55.00元
作者: 蔡东藩,张敬娜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222081284
字数: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洽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民国以来,是是非非,全在此书。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目录
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
第二回
黎都督复函拒使
吴军统被刺丧元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第四回
复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
第五回
彭家珍狙击宗社党
段祺瑞倡率请愿团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
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
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
第十回
践夙约一方解职
借外债四国违言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
第十二回
组政党笑评新总理
嗾军人胁迫众议员
第十三回
统中华厘订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
第十四回
张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电辩诬
第十五回
孙黄并至协定政纲
陆赵递更又易总理
第十六回
祝国庆全体胪欢
窃帝号外蒙抗命
第十七回
示协约惊走梁如浩
议外交忙煞陆子欣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箓
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
第二十一回
讯直言对簿
延律师辩讼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毕现几达千言
宿将暴亡又弱一个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
第二十四回
争借款挑是翻非
请改制弄巧成拙
第二十五回
烟沉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
第二十六回
党骈诛湖北
讨袁军竖帜江西
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
第二十八回
劝退位孙袁交恶
告独立皖粤联镳
……
作者介绍
文摘
袁总理迭接警耗,默想民军方面,嚣张得很,若非稍加惩创,民军目中,还瞧得起我么?我要大大的做番事业,必须北制满人,南制民军,双方归我掌握,才能任我所为。计划既定,便与老庆商议,令他索取内帑,把慈禧太后遗下的私积,向隆裕后逼出,隆裕后无法可施,落了无数泪珠儿,方将内帑交了出来,袁总理立饬干员,运银至鄂,奖励冯国璋军,并函饬国璋力攻汉阳。国璋得了袁总理命令,胜过皇帝诏旨,遂慷慨誓师,用全力去争汉阳。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黎都督元洪,与他素未识面,及武汉鏖兵,他遂往见黎督,慨愿前驱,赴汉杀虏。是夕,即渡江抵汉阳,汉阳民军,与清军酣战,已有多日,免不得临阵伤亡,队伍缺额,就令新募兵充数。新兵未受军事教育,初次交锋,毫无经验,一味乱击,幸清军统冯国璋,守着老袁训诫,未敢妄动,所以相持不决。至袁令一下,他即率军猛进,围攻龟山。民军总司令黄兴,督师抵敌,连战两昼夜,未分胜负。不意冯军改装夜渡,潜逾汉江,用着机关大炮,突攻汉阳城外民军。民军猝不及防,纷纷倒退。黄兴闻汉阳紧急,慌忙回援,见汉阳城外的要害,已被清军占住,料知汉阳难守,竟一溜烟的逃入武昌。龟山所有炮队,失去了总司令,未免脚忙手乱,一时措手不迭,便被冯军夺去。汉阳城内,随即溃散,眼见得城池失守,又归残清。等到武昌发兵往援,已是不及,黎都督不免懊悔,但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收集汉阳溃军,加派武昌生力军,沿江分驻,固守武昌。黄兴见了黎督,痛哭移时,拟只身东行,借兵援鄂,黎督也随口照允,听他自去。
这时候的冯国璋,已告捷清廷,清廷封国璋二等男,国璋颇也欣慰,便拟乘胜再下武昌,博得一个封侯拜相的机会。当下派重兵据住龟山,架起机关大炮,轰击武昌。武昌与汉阳,只隔一江,炮力亦弹射得着,幸亏武昌兵民,日夕严防,就是有流弹抛人,尚不过稍受损伤,无关紧要;沿江上下七十余里,又统有民军守着,老冯不能飞渡。只汉阳难民,渡江南奔,船至中流,往往被击沉,可怜这穷苦百姓,断股绝臂,飘荡江流;还有一班妇女儿童,披发溺水,宛转呼号,无从乞救,一个一个的沉落波心,葬人鱼鳖腹中。各国驻汉领事,见了这般惨状,也代为不平,遂推英领事出为介绍,劝令双方停战。国璋哪肯罢休,只说须请命清廷,方可定夺,一面仍饬兵开炮,蓬蓬勃勃的,放了三日三夜,还想发兵渡江,偏偏接到袁总理命令,嘱他停战,冯国璋一团高兴,不知不觉的,消磨了四五分,乃照会英领事,开列停战条件,尚称:“民军为匪党。”并有“匪党须退出武昌城十五里,及匪党军舰的炮闩,须一概卸下,交与介绍人英领事收存”等语。英领事转达黎督,黎督复交各省代表会公决。
原来独立各省,已各举代表,齐集湖北,拟组织临时,以便对内对外,本意是择地武昌,因武昌方在被兵,不得安居,暂借汉口租界顺昌洋行,为各省代表会会所。各省代表,见了冯国璋停战条款,统是愤懑交加,不愿答复。嗣恐英领事面子过不下去,乃想出一个用矛制盾的法儿,写了几条,作为复词。内开虏军须退出汉口十五里以外,及虏军所据的火车,应由介绍人英领事签字封闭。这种不合的条款,怎能磋磨就绪?惟老冯也不好再战,暂行停炮勿攻,待有后命,再定计议。忽接到江南急电,江督张人骏将军铁良提督张勋等,统弃城出走,南京被民军占去。接连又奉袁总理电命,停战十五日。于是按兵不动,彼此夹江自守,暂息烽烟。
小子且将南京战事,续叙下去。江督张人骏,本也是个模棱人物,只因铁良是满人,始终辅清,张勋虽是汉族,却因受清厚恩,不敢背德,定欲保全江宁,对敌民军,所以各省纷纷独立,惟南京服从清室,毫无变志。江南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时已反抗清廷,任为宁军总司令,发兵攻击南京,初战不利,退回镇江,旋经浙军司令朱瑞,苏军司令刘之洁,镇军司令林述庆,沪军司令洪承点,济军司令黎天才,齐集镇江,与宁军一同出发,再捣南京,张勋却也能耐,带着十八营防军,与联军交战数次,互有杀伤。嗣因联军分头进攻,一个效忠清室的张大帅,顾东失西,好似一个磨盘心,终日在南京城下,指麾往来,闹得人困马乏,急忙电达袁总理,请他速发援兵。谁知这袁总理并无复音,再三呼吁,终不见报。未几,济军占领乌龙山、幕府山,浙军亦占领马群孝陵卫一带,又未几,浙军复进夺紫金山,会同镇军沪军,攻克天保城。张勋屡战不利,反丧了统领王有宏,没奈何退入朝阳门,专令城内狮子山守兵,开炮击射联军。哪知狮子山上的兵士,已有变志,所发诸炮,都是向空乱击,毫无效力,城外要紧的雨花台,又被苏军夺去。张勋力竭计穷,先嘱爱妾小毛子,收拾细软,由部众拥护出城,自己亦率了残兵二千人,与张人骏、铁良等开了汉西门,乘夜走脱,联军遂拥入南京城,欢呼不已。南京踞长江下游,倚山濒水,向称为龙盘虎踞的雄都,民军席卷长江,必须攻克南京,才得作为根本重地。适值汉阳为清军所得,两方面胜负相同,各得对等资格,那时和议问题,方好就此着手了。
袁总理世凯,与清摄政王载沣,面和心不和,便乘此下手,欲逼载沣退归藩邸,但形式上不便强逼,只把重大的问题,推到载沣身上去,自己不肯作主。载沣实担架不起,情愿辞职归藩。庆亲王奕勖,虽已罢去总理,遇着紧要会议,总要召他与闻,他便在隆裕后面前,力保袁总理能当重任,休令他人掣肘。隆裕后究是女流,到了没奈何时候,明知袁总理未必可靠,也只好求他设法,索性退去摄政王,把清廷一切全权,托付袁总理。袁总理遂命尚书唐绍怡,做了议和代表,且与唐密商了一夜,方令启程南下。各省代表会,闻北代表南来,公推伍廷芳为民军代表,酌定上海地点,与北代表会议。两下里只约停战,未及言和。那革命党大首领孙文,已从海外回国,来任临时总统,开创一个中华民国出来。
孙文字逸仙,号中山,广东香山县人,少时人教会学堂读书,吸受欧化,目击清政日非,遂倡言革命;嗣复往来东西洋,结合中国游学生,组织同盟会,一心与满清为难,好几次运动革命,统归失败。至是民军起义,把中国二十二省的舆图,得了三分之二,不禁宿愿俱慰,奋袂回国。看官试想!中国革命,全是他一人发起的效力,此番功成回来,宁有不受人欢迎么?
……
序言
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
第二回
黎都督复函拒使
吴军统被刺丧元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第四回
复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
第五回
彭家珍狙击宗社党
段祺瑞倡率请愿团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
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
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
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
第十回
践夙约一方解职
借外债四国违言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
第十二回
组政党笑评新总理
嗾军人胁迫众议员
第十三回
统中华厘订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
第十四回
张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电辩诬
第十五回
孙黄并至协定政纲
陆赵递更又易总理
第十六回
祝国庆全体胪欢
窃帝号外蒙抗命
第十七回
示协约惊走梁如浩
议外交忙煞陆子欣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箓
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
第二十一回
讯直言对簿
延律师辩讼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毕现几达千言
宿将暴亡又弱一个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
第二十四回
争借款挑是翻非
请改制弄巧成拙
第二十五回
烟沉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
第二十六回
党骈诛湖北
讨袁军竖帜江西
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
第二十八回
劝退位孙袁交恶
告独立皖粤联镳
……
阅读这套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叙事艺术的成熟度。我们常常将现代小说的技巧奉为圭臬,但当我们沉浸在这些古典作品中时,会发现,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人物塑造、情节铺陈、环境烘托等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无论是史诗般的宏大叙事,还是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一些长篇小说中的人物群像,各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即使跨越了巨大的时代鸿沟,他们的喜怒哀乐依然能与现代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能力,恰恰是伟大文学作品的标志。读完其中一部作品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很久,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书中的场景和人物对话,仿佛自己也短暂地生活在了那个时代,亲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
评分这套书提供了一种难得的、系统性的学习途径。它不是零散的阅读材料,而是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入口。通过这百部经典,读者得以一窥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宫廷秘闻到民间疾苦,从侠义精神到儿女情长,几乎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所有层面。我尤其欣赏它在选本上的平衡性,既包含了那些妇孺皆知的“大部头”,也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但文学价值极高的“遗珠”。这使得整个阅读旅程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已知。对我个人而言,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博学的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悄无声息地为你打开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引领你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些永恒不变的人性光辉与历史沉思。
评分坦白讲,我对这套书的收藏价值看得比阅读价值还要重一些。如今,能够在市场上寻觅到这样一套装帧考究、印刷精良的古典名著合集,实属不易。很多旧版书籍要么是影印的劣质品,要么是修缮过度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而这一套,无论是从纸张的选择还是装订的工艺上,都体现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诚意。书脊上的烫金字样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芒,即便是作为家中的陈设,也足以彰显主人的品味。我甚至不太舍得让它频繁地暴露在空气中,生怕过度的翻阅会损伤它精美的封面。每一次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册抽出,都像是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对中华文脉的一种坚定守护和珍视。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才勉强啃完了这套书中的前几册,说实话,过程是艰辛的,但回味起来却是无比充实的。阅读的重点并不是追求速度,而是理解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哲学思辨和社会洞察。比如,在研读那些描绘古代官场百态的作品时,我时常会联想到当下的某些情境,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之深远,那些关于人性、权谋和道德困境的探讨,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穿透力。有些篇章的语言极为典雅精炼,初读时常需要借助工具书,但这恰恰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每一次攻克一个难懂的词组或典故,都会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这套书的编选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挑选的篇目兼顾了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和历史广度,真正做到了“百部”的广博,避免了片面或过于偏激的倾向性。它像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社会发展史,通过文学的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风貌。
评分这套“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光是名字就带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光是摆在书架上,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我淘到这套书的时候,着实花了不少心思。拿到手后,首先被那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纸张的触感温润而有力量,油墨的印刷清晰,古朴的字体在现代工艺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光是翻开第一卷,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就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那些遥远的智者和文人进行了一次无声的对话。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个个精心打磨的文物,每一页都记录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对于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那种指尖划过纸张、墨香萦绕鼻尖的沉浸感,是阅读体验的至高境界。这套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注释详尽却不喧宾夺主,让初学者也能轻松地领略名著的精髓,而资深爱好者也能从中找到新的解读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