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文经典诵读系列 全套12本
学庸论语
孟子
老子庄子选
易经
诗经
唐诗三百首
书礼春秋选
古文选
诗歌词曲选
内经知要
孝弟三百千
格言选
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中师范大学教师。毕业于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台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文化大学博士学位。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牟宗三先生(被称之为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入室弟子。儿童读经教育的发起和推动者,被称为“读经教育推广人”,无数的孩子、家长、教师从中获益。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华山书院院长、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鹅湖月刊社编审委员、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创办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文礼文教基金创始人,文礼书院院长。
书籍特色:
1、“大字”是为了节省目力,不仅适合儿童诵读,也方便一般读者随时随地的诵读;
2、“拼音”作淡化处理,一方面有助于读者读生僻字机古音等的了解,省去查阅字典的麻烦;另一方面淡化拼音的辅助作用,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
3、“白文”一方面为了篇幅不至于太多;另一方面是“读经”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
4、“繁简对照”简体推行以来,古今之书与两岸之文产生了若干的差异,造成了一些阅读与沟通上的障碍,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写简识繁”不失为暂时的解决之道,本系列读本以简体为主,附以繁体,让读者能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识得繁体字,以为其将来能顺利使用两种字体的准备。
5、书籍装订方式采用锁线胶订,书本结实牢固,纸张适用于长年累月的反复翻阅,经久耐用。
教材之理念: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记忆是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
“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
“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1998 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文教基金会,将王财贵教授在倡导的儿童读诵经典之理念,介绍给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开展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且得到了众多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已有近百万儿童在读诵经典中受益。
编者王财贵谨祝:
读经的孩子是有福的,读经的家庭是有福的,读经的社会是有福的,祝福您,以及您的孩子们、学生们、持续进德修业,日臻美好!
这套“正版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的教材,初捧在手,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纸张的厚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阅读的庄重感,又不至于太笨重。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设计上的考量。那大号的楷体字,配上清晰的注音,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数字时代疲劳”的眼睛量身定做的。我前段时间因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总是干涩模糊,自从开始用这套书早晚朗读一段时间,感觉眼睛的负担明显减轻了。那种一笔一划清晰入目的感觉,不仅是阅读的享受,更像是在进行一种温柔的眼部按摩。而且,它的简繁对照设计,在保证了我们习惯阅读简体中文的同时,也为那些想要深入探究古籍原貌的朋友提供了一扇窗户。我试着对照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发现繁体字在某些结构上的韵味,确实比简体字更能体现原作者的构思。这对于我们不仅仅是“读字”,更是“悟道”的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本的装帧也透露着一股朴实而高雅的气质,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一切服务于内容的呈现,让人心无旁骛。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于其物理构成。它构建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场域。当我翻到王财贵先生在某些篇目旁边的导读时(如果有的话,或者仅仅是按照他倡导的理念编排的结构),我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教育理念在背后支撑着。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心法”。阅读《老子》时,那种“无为而治”的哲学,通过这种连贯的诵读,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在语流中慢慢渗透进我的呼吸和心跳里。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急躁和多余的功利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碎片化的信息流都无法比拟的。它要求你慢下来,要求你尊重每一个字词,尊重每一个停顿,这种对“慢”的坚守,恰恰是现代生活最稀缺的资源。它迫使你进入一种“慢阅读”的状态,从而激活了大脑中那些长期被忽略的深度处理区域。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国学读本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注释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这套系列之所以能吸引我,在于它在“经典”与“实用”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没有像某些版本那样,把每一句话都拆解成密密麻麻的注解,让人读起来像在啃一本字典。相反,它似乎更侧重于提供一个清晰、流畅的文本框架,鼓励我们先“入进去”,先去感受古文的整体气势和意境。对于《大学》和《中庸》这类哲理深邃的文本,它提供的排版结构本身,就具有一种导引人思绪的节奏感。我发现自己可以先跟着读一遍,建立起对原文的直观印象,然后再回头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学习的路径就清晰多了,学习的动力也更强。它不是急于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而是邀请你“先来听听它在说什么”,这种先体验后理解的步骤,非常符合人类自然学习的规律。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这套书的“诵读”导向。现在的学习很多时候都变成了沉默的、内化的信息接收,少了一种声波震颤带来的记忆强化效果。这套教材,从它名字定下的基调,就鼓励你张开嘴,发出声音。我试着带着孩子一起,对着《诗经》里的篇章,尝试着抑扬顿挫地念出来。刚开始孩子们有些拗口,觉得别扭,但坚持了几天后,那种韵律感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他们发现,很多原本抽象的词句,在朗读中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触摸到古人在田间地头、在宫廷宴会上的情景。特别是对于《孝经》和《三百千》这类注重德行教化的篇目,声音的穿透力似乎能让那些古老的教诲更深地扎进心底,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我个人也深有体会,清晨起来,对着窗外读上几篇《易经》的爻辞,那种节奏感能迅速将我从睡梦的迷糊中唤醒,进入一种专注而沉静的状态,为一天的精神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比任何咖啡因都来得自然和持久。
评分整体而言,这套“正版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的编排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敬畏与创新。它成功地将晦涩的典籍,转化成了一套可被大众,特别是家庭教育体系所吸收和内化的工具。从选材的广度——涵盖了儒释道的基础框架(虽然主要是儒家),到实用性——大字注音的贴心设计,再到其精神内核——鼓励诵读和内化,它都做到了稳扎稳打。我特别喜欢它对传统文化中那种“气”的把握,不同于那些过度美化或过度现代解读的版本,这套书似乎更忠实于文本原有的生命力。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不急不躁地领着你走过一个个智慧的门槛。对于希望系统地为下一代打下国学底色的家庭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无需过多筛选、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优质资源库,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