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本草图谱 |
| 作者 | (日)岩崎常正 |
| 定价 | 980.00元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043260 |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盒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说文》曰:药,治病草也。盖草木蘩蘩,医者择以采之,以救死,以益生。上古有神农氏尝百草,后之医药书籍,以“本草”为名者甚衆,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为集大成者。 而历代本草之图,或不详,或简易,按图索之,世间草木浩如烟海,其形状或差之毫厘,其药性则失之千里,故不可不慎。 日本江户时人岩崎常正(一七八六—一八四二)则愿补其阙。其人精通医药之学,又善写生。搜采山野,遍得草本,移圃栽盆,凡二千余种,苗叶花实,随时描摹,其所目击异地花草,亦皆图画之,前后二十余年,积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图谱》。 《本草图谱》九十六卷,共录本草一千八百余种,分草部之“山草类”“芳草类”“湿草类”“毒草类”“蔓草类”“水草类”“石草类”“苔类”“杂草”、“谷部”及“菽豆类”“酿造类”、菜部之“荤菜类”“柔滑类”“蓏菜类”“水菜类”“芝栭类”、果部之“山果类”“夷果类”“味类”“蓏类”“水果类”、木部之“香木类”“乔木类”“灌木类”“寓木类”“苞木类”“杂木类”以及“服帛类”“器物类”,可谓万象包罗,蔚为大观。 凡所录者均以汉名标示,并以古日文描述其古名方名、当时通称及形色气味、根茎花实、生茂时节等。本草图皆由岩崎常正摹拟写生,画为双钩,再以精工雕版印刷、画工施彩而成,瑰丽华美,细腻雅致,万千草木世界,便在此卷之间。 本书卷一至卷四为雕版单色印刷,卷五至卷八与前四卷同版着色,因内容重复,故本次出版将卷一至卷四略去;卷九至卷九十六为写本着色。 此书一出,可补历代《本草》图阙之憾,为医家学者考稽专研之用。亦可由此书,多识草木之名,广闻博识,亦善矣哉。 《本草图谱》成书于一八二八年,在日本学界声名甚盛。此次出版,与国内历代《本草》相互参考补充,图文并茂,则二美并矣。 今高清影印《本草图谱》,以求再现真貌。全书重厘为十册,精装以现。并附索引,以便学者查索。 昔屈子采香草以遗美人,今览此卷,草木葳蕤,岂可谓之无情? |
| 作者简介 | |
| 岩崎常正(1786-1842),日本江户时代本草学家。 |
| 目录 | |
| 册 本草图谱叙 铃木清熙 本草图谱序 岩崎常正 凡例 卷之五山草类 卷之六山草类 卷之七山草类 卷之八山草类 卷之九芳草类 卷之十芳草类 卷之十一芳草类 卷之十二芳草类 卷之十三湿草类 第二册 卷之十四湿草类 卷之十五湿草类 卷之十六湿草类 卷之十七湿草类 卷之十八湿草类 卷之十九湿草类 卷之二十湿草类 卷之廿一毒草类一 卷之廿二毒草类二 第三册 卷之廿三毒草类三 卷之廿四毒草类四 卷之廿五蔓草类一 卷之廿六蔓草类二 卷之廿七蔓草类三 卷之廿八蔓草类 卷之廿九蔓草类五 卷之三十蔓草类六 卷之卅一蔓草类七 卷之卅二蔓草类八 第四册 卷之卅三水草类 卷之卅四水草类 卷之卅五石草部 卷之卅六石草类 卷之三十七石草类苔类 卷之三十八苔类 卷之三十九杂草 卷之四十谷部 卷之四十一谷部 第五册 卷之四十二谷部 卷之四十三菽豆类 卷之四十四造酿类 卷之四十五菜部荤菜类 卷之四十六菜部荤菜类 卷之四十七菜部荤菜类 卷之四十八菜部柔滑类 卷之四十九菜部柔滑类 第六册 卷之五十菜部柔滑类 卷之五十一菜部柔滑类 卷之五十二菜部柔滑类蓏菜类 卷之五十三菜部蓏菜类 卷之五十四菜部水菜类 卷之五十五菜部芝栭类 卷之五十六菜部芝栭类 卷之五十七菜部芝栭类 卷之五十八菜部芝栭类 卷之五十九菜部芝栭类 第七册 卷之六十菜部芝栭类 卷之六十一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二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三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四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五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六果部山果类 卷之六十七果部夷果类 卷之六十八果部夷果类 第八册 卷之六十九果部夷果类 卷之七十果部味类 卷之七十一果部瓜类 卷之七十二果部水果类 卷之七十三果部水果类 卷之七十四果部水果类 卷之七十五果部水果类 卷之七十六果部水果类附录诸果 卷之七十七香木类 卷之七十八香木类 卷之七十九香木类 第九册 卷之八十香木类 卷之八十一香木类 卷之八十二乔木类 卷之八十三乔木类 卷之八十四乔木类 卷之八十五乔木类 卷之八十六乔木类灌木类 卷之八十七灌木类 第十册 卷之八十八灌木类 卷之八十九灌木类 卷之九十灌木类 卷之九十一灌木类 卷之九十二灌木类 卷之九十三寓木类 卷之九十四苞木类 卷之九十五苞木类杂木类 卷之九十六服帛类器物类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草木蘩蘩,择以采之,模拟写生,皆图画之。根茎花实,靡不毕见,瑰丽华美,细腻雅致。集二千种,名曰图谱,与彼本草,二美并矣。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书籍,而这本《正版书籍》无疑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妙,时而如山涧清泉般细腻婉转,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描摹得淋漓尽致;时而又像疾风骤雨般猛烈有力,将那些重大的历史转折或命运的十字路口展现得波澜壮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克制与张力,很多时候,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能量,需要读者停下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意。这本书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用最精良的丝线,编织出一幅复杂而又和谐的时代画卷。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试图用浮夸的词藻取悦读者,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这种对文本本身的尊重,是真正优秀作品的标志。
评分这本《正版书籍》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知识的宝库。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章,但从目录和一些随机翻阅的章节标题来看,作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显然是下足了功夫的。行文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宏观的理论铺陈到微观的案例分析,层层递进,看得出这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打磨的作品。特别是对于某些复杂概念的阐释,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或最清晰的图示(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实体的图示,但文字的描述已经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让原本晦涩的知识点变得触手可及。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扎实”与“专业”,它不仅仅是一堆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认知地图,引导读者有条不紊地探索未知领域。
评分坦白说,我对于阅读的偏好一向是比较挑剔的,尤其对于那些号称“包罗万象”的著作,往往抱持着审慎的态度。然而,这本《正版书籍》在处理其广阔主题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平衡感。它没有陷入泛泛而谈的泥潭,反而能在涉及不同领域或观点交锋时,迅速聚焦到核心矛盾点,并给出令人信服的论证。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外部资料或前人研究时,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和提炼,赋予了内容新的生命力,避免了生硬的“剪切粘贴”。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参与感,总想去验证作者的推论,或者思考是否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它更像是一场与一位高明导师的深度对话,激发了我主动求知、批判性思考的欲望,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这本《正版书籍》给我的感觉,如同漫步在一座规划精良的古典园林中。每一个转角都有新的景致,但又处处遵循着内在的和谐与比例。它不像那些直白的教科书,上来就抛出结论,而是更倾向于“引导体验”。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个精妙的排比句或者一个恰到好处的转折而停顿,并非因为难懂,而是因为其表达的效率和美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似乎明白,真正有力量的知识,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升华。尤其是一些章节的收尾,常常会留下一个开放性的思考空间,让人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然后呢”,或者“接下来该如何应用”。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高质量的精神投资,它丰富的不只是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优化了我处理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内在“操作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不属于那种极简主义的潮流,但其散发出的古典韵味却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纸张的厚度、字体选择的衬线风格,都透露出一种对“永恒”的追求。当我把它放在书架上时,它与其他现代书籍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它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知识的沉淀与时间的价值。至于内容本身,我目前对其中关于“结构与解构”的那几章最为着迷。作者对既有框架的审视角度非常独特,他没有简单地推翻旧论,而是像一个精密的钟表匠,小心翼翼地拆开每一个齿轮,展示它们是如何协同运作,又是哪里产生了微妙的偏差。这种细腻入微的剖析,让读者在理解原有体系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更审慎的眼光去看待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既定事实”,非常具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