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先秦政治思想史
定價:30.00元
作者:梁啓超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49
字數:
頁碼:23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西方學術思想來到中國,並得到瞭廣泛的傳播,長期束縛國人的思想禁錮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紀初,隨著清帝遜位,二韆餘年的封建帝製宣告結束,中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社會曆史的新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新時代。
在這個新的時代,隨著海外留學的大力拓進、新學堂的紛紛建立、西學學理的廣泛傳播,各學術領域進入瞭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同時也造就瞭一批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這些學術大師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後世學人錶率”之旨,撰著瞭一批對當時及後世的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産生巨大影響的經典學術著作。這些著作反映瞭中國近現代的學術研究成果,全麵展示瞭中國現代學術體係建立及發展過程。這些大師級學人的經典著述,雖經歲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輝,在諸多學術領域發揮著廣泛影響。
民國初葉處於曆史激變時期的大師級學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既受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洗禮,國學功底深厚;同時又接受過西方先進學術思想的熏陶,能夠熟練運用所學西方先進的學術理念和科學方法,研究國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著嚴謹治學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學術成,正是建基於這種種主客觀因素之上的。
目錄
序
序論
章 本問題之價值
第二章 問題之內容及資料
第三章 研究法及本書研究之範圍
前論
章 時代背景及研究資料
第二章 天道的思想
第三章 民本的思想
第四章 政治與倫理之結閤
第五章 封建及其所生結果
第六章 階級製度興替狀況
第七章 法律之起原及觀念
第八章 經濟狀況之部分的推想
本論
章 時代背景及思潮淵源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資料
第三章 儒傢思想(其一)
第四章 儒傢思想(其二)
第五章 儒傢思想(其三)
第六章 儒傢思想(其四)(孟子)
第七章 儒傢思想(其五)(荀子)
第八章 道傢思想(其一)
第九章 道傢思想(其二)
第十章 墨傢思想(其一)
第十一章 墨傢思想(其二)
第十二章 墨傢思想(其三)
第十三章 法傢思想(其一)
第十四章 法傢思想(其二)
第十五章 法傢思想(其三)
第十六章 法傢思想(其四)
第十七章 統一運動
第十八章 寢兵運動
第十九章 教育問題
第二十章 生計問題
第二十一章 鄉治問題
第二十二章 問題
第二十三章 結論
附錄 先秦政治思想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國近現代文化思想學術文叢:先秦政治思想史》:
人類全體文化,從初發育之日起截至西曆十五六世紀以前,我國所産者,視全之任何部分,皆無遜色。雖然,我國文化發展之途徑,與任何部分,皆殊其趨。故如希伯來人、印度人之超現世的熱烈觀念,我無有也;如希臘人、日耳曼人之瞑想的形而上學,我雖有之而不昌;如近代歐洲之純客觀的科學,我益微微不足道。然則中國在全人類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日能。中國學術,以研究人類現世生活之理法為中心,古今思想傢皆集中精力於此方麵之各種問題。以今語道之,即人生哲學及政治哲學所包含之諸問題也。蓋無論何時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嘗不歸結於此點。坐是之故,吾國人對於此方麵諸問題之解答,往往有獨到之處,為任何部分所莫能逮。吾國人參列文化博覽會之齣品恃此。
人生哲學,不在本講義範圍中,且置勿論,專言政治哲學。我國自春鞦戰國以還,學術勃興,而所謂“百傢言”者,蓋罔不歸宿於政治。其政治思想有大特色三:日主義,日平民主義或民本主義,日社會主義,此三種主義之內容,與現代歐美人所倡導者為同為異,孰優孰劣,此屬彆問題。要之此三種主義,為我國人夙所信仰,無論何時代何派彆之學者,其論旨皆建設於此基礎之上。此三種主義,雖不敢謂為我國人所單獨發明,然而少亦必為率先發明者之一。此吾所不憚昌言也。
歐洲自十四五世紀以來,主義萌茁發展,直至今次大戰前後遂臻全盛。彼所謂主義者何物耶?歐洲,以古代的市府及中世的堡聚為其雛型。一切政治論,皆孕育於此種市府式或堡聚式的組織之下。此種組織,以嚮內團結、嚮外對抗為根本精神。其極也,遂至以仇嫉外人為奬厲愛國衝動之手段。主義之苗,常利用人類交相妒惡之感情以灌概之,而日趨蕃碩。故愈發達而現代社會杌隉不安之象乃愈著。中國人則自有文化以來,始終未嘗認為人類高團體。其政治論常以全人類為其對象,故目的在平天下,而不過與傢族同為組成“天下”之一階段。政治之為物,絕不認為專為全人類中某一區域某一部分人之利益而存在。其嚮外對抗之觀念甚微薄,故嚮內之特彆團結,亦不甚感其必要。就此點論,謂中國人不好組織也可,謂其不能組織也亦可。無論為不好或不能,要之主義與吾人夙不相習,則甚章章也。此種“反主義”或“超主義”的政治論既深入人心,政治實況當然受其影響。以二韆年來曆史校之,得失蓋參半。常被異族,是其失也,我者非久便同化,是其得也。後總決算,所得優足償所失而有餘。蓋其結果常增加“中國人”之組成分子,而其所謂“天下”之內容,日益擴大也。歐洲迄今大小數十國,而我國久已成為一體,蓋此之由。雖然,此在過去為然耳,降及近世,而懷抱此種觀念之中國人,遂一敗塗地。蓋吾人與全人類相接觸,不過在近百數十年間,而此百數十年乃正主義當陽稱尊之時代。吾人逆潮以泳,幾滅頂焉。吾人當創巨痛深之餘,曷嘗不竊竊緻怨於先民之詒我感。然而平陂往復,理有固然。自今以往,凡疇昔當陽稱尊之學說,皆待一一鞫訊之後而新賦予以評價。此韆年間潦倒沉淪之超主義——即平天下主義、主義、非嚮外妒惡對抗主義——在全人類文化中應占何等位置,正未易言。
……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脈絡清晰得讓人驚嘆。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思維導圖,將錯綜復雜的先秦思想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作者沒有采取時間順序的簡單綫性敘述,而是巧妙地采用瞭主題式的劃分,將諸子百傢的核心觀點進行對比和映照,使得不同學派之間的異同、繼承與發展關係一目瞭然。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避免瞭傳統史學著作容易陷入的枯燥和碎片化。更難得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不斷穿插著對後世影響的簡要評述,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古老思想的“生命力”是如何延續和演變的。這套叢書的裝幀設計本身也透著一股典雅的書捲氣,拿在手裏,就仿佛觸摸到瞭知識的溫度,讓人心生敬意。對於想要係統、深入理解先秦政治哲學源頭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指南針。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曆史,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智力的“探險”。作者在處理那些經典文獻的闡釋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審慎和創造性。他似乎不滿足於對傳統觀點的復述,而是力圖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開闢新的解讀路徑。尤其是在解析那些界限模糊、充滿爭議的概念時,作者總能提齣既有充分論據支撐,又極具啓發性的觀點,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會忍不住想拿起原典進行二次對照考證。這種“帶著問題去閱讀”的體驗,對於資深研究者固然有益,對於求知欲旺盛的普通讀者來說,更是一種極佳的智識激發。它成功地將原本高高在上的學術殿堂,以一種平易近人卻又不失深度的姿態,呈現在瞭我們麵前。這種平衡的拿捏,是很多同類作品望塵莫及的。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仿佛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尤其是在論述思想流變時,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演,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史料的精妙把握。書中對於關鍵人物思想的解讀,並非簡單的史實羅列,而是深入到其思想內核的挖掘與重構,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不同於某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這本書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文筆流暢,引人入勝,即便是對相關領域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被其娓娓道來的敘述所吸引。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早期政治智慧的獨特視角,那些古老的理念在作者的闡釋下,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與當下的社會思潮形成瞭奇妙的共鳴。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會忍不住閤上書本,沉思許久,迴味其中蘊含的深層意味。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樣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抱有戒心,擔心內容過於專業化,難以消化。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作者的文筆很快打消瞭我的疑慮。與其說這是一部論文集,不如說是一部充滿哲思的散文史。作者擅長運用富有畫麵感的語言來描繪思想的誕生和發展,即便是對於晦澀的哲學命題,也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現代的參照點進行闡釋。書中對於思想傢之間的“辯論場”的刻畫,生動得仿佛能聽到當年的唇槍舌戰。這種將曆史人物“還原”到其鮮活的生命狀態中的敘事技巧,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它教會我們如何以更宏大、更辯證的視角去審視曆史的進程與人類理性的探索,讀完之後,心胸為之開闊,視野為之拓展。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體現在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中國文化基因的“深度透視鏡”。先秦的政治思想,是中華文明的基石,這本書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塑造瞭我們民族性格和製度形態的根本邏輯。書中對“禮”與“法”的張力、對“德治”與“人治”的辯證關係的剖析,尤其精妙。作者在分析諸子觀點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將其置於特定的曆史情境中進行客觀審視,展現瞭思想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行文間流露齣的那種對曆史的敬畏與人文關懷,這使得冰冷的理論分析也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它讓我們明白,今天的許多睏惑與爭論,早在兩韆多年前的哲人那裏,就已經有瞭深刻的預演與思辨,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