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唐代政治史略稿 外一種(典藏本) | 作者 | 陳寅恪 |
| 定價 | 1000.00元 | 齣版社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2584482 | 齣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兩部分。主體為陳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寫本》的影印。陳寅恪先生在國學領域的成就早已為學界和社會所公認,而唐代尤為陳先生研究之重點。《唐代政治史略稿》是陳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錶作之一,在精心考證的基礎上,集中探討瞭唐代政治演進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為中國中古史研究中的裏程碑著作。上海古籍齣版社於1988年曾齣版此手稿影印本,受到廣泛好評。本次仍然采用影印方法,保存陳寅恪先生手跡,更具紀念和研究價值。第二部分為自1958年至1965年間陳先生緻古典文學齣版社和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討論齣版事宜的十餘封書信,後附高剋勤先生所作釋文及輯注,使讀者可以清楚瞭解相關事件之來龍去脈。此批書信係以原貌影印麵世,讀者從中自可體察學者之用心,亦可見當年齣版之不易。本書為上海古籍齣版社社慶60周年紀念特製圖書。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他是民國間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人稱 “教授中的教授”。他晚年雙目失明卻依然構建瞭純粹而明亮的學術世界,為學術付齣瞭一生。他的學識、生平與國難、傢恨交織在一起,本身就已構成一段傳奇,至今為人頌揚、傳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韆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就是陳寅恪。今天我們將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經遺失的珍貴手稿以及部分書信,以綫裝典藏的方式仿真再現,與大傢分享那段具有傳奇經曆的曆史記憶,以此見證知識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文化傳承。 此次典藏版,采用從安徽定製的手工加厚宣紙印刷;由全國知名的綫裝書製作單位蕭山古籍印刷廠承印,傳承古法六眼穿綫、包角、印書根;封麵、函套均采用藍色真絲絹。成書尺寸225*340毫米,大氣典雅,無論選材用料,還是製作工藝,均精益求精,務求匹配大師經典之作。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部作品,初翻開時,便有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帶著我們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唐代。他對於政治格局的梳理,絕非簡單的年代羅列,而是深入到瞭權力運作的核心肌理之中。我特彆欣賞他對於特定曆史事件背後深層動因的剖析,那種層層剝開迷霧見真相的智識快感,讓人手不釋捲。他似乎總能抓住那些關鍵的轉摺點,用精準的史料支撐起自己獨到的見解,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官僚體係和政治傾軋,變得清晰而富有邏輯。這種嚴謹又不失洞察力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滿足瞭我對曆史深度探究的渴望。每一次閤上書捲,腦海中都會留下對於那個時代復雜性的深刻印記,感覺自己對“政治”二字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遠超一般的通史讀物所能給予的。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話。陳先生的文字功力,即便是隔著時空,依然能感受到那種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學養。他對於史料的運用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那種旁徵博引、融會貫通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但最打動我的,是他那種近乎悲憫的曆史情懷。在梳理那些冷峻的政治鬥爭時,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曆史人物命運的關切,使得冰冷的史實瞬間有瞭溫度。這不像是一份純粹的學術報告,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對後人講述他所理解的那個“人”的舞颱如何上演興衰榮辱。尤其是在論及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的演變時,那種對權力結構變遷的精妙把握,至今讀來仍覺振聾發聵,為理解今日的治理模式提供瞭極佳的參照係。
評分對於那些追求學術精度的讀者來說,這本“典藏本”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它所呈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纍積,更是一種治學方法的範本。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對不同史源的辨析極為審慎,沒有絲毫草率下定論的痕跡。每一次觀點的提齣,都建立在紮實的文本考據之上,使得其結論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尤其在處理一些史料記載相互矛盾的疑難問題時,作者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而審慎的態度,是年輕學者需要學習的典範。它像是一把精密的刻刀,細緻地雕琢著唐代政治圖景的每一個細節,拒絕任何浮於錶麵的概括。讀完之後,你不會覺得自己僅僅“知道”瞭曆史,而是仿佛參與瞭一場嚴謹的學術研討會,收獲良多。
評分從裝幀和齣版質量來看,上海古籍齣版社的這次“典藏本”處理得非常到位,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排布,都體現瞭對經典文獻的尊重。但拋開物質層麵的考量,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理解唐代政治的完整知識框架。它沒有滿足於描述錶麵的宮廷鬥爭,而是深入探討瞭關隴集團的興衰、士族與寒門的拉鋸、以及帝國在不同階段所麵臨的內部張力。它提供的是一種宏觀的視角,讓讀者能夠跳齣具體的某位皇帝或某次叛亂,去審視整個王朝運行的內在邏輯。這種宏大敘事下對細節的精準捕捉,使得唐代曆史在你麵前徐徐展開,宛如一幅布局嚴謹、色彩飽滿的巨幅曆史畫捲,讓人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與復雜性産生由衷的敬意。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次分明的,它需要投入時間與心力,但迴報是巨大的。它並不像市麵上某些流行的曆史讀物那樣追求故事性或戲劇性,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製度的變遷、思想的流變如何塑造瞭政治現實。這種聚焦於“結構”而非“事件”的敘事方式,起初可能會讓習慣快餐式閱讀的讀者感到有些吃力。然而,一旦你適應瞭這種節奏,便會發現其精妙所在——所有的重大事件,無不是特定政治結構下必然會發生的結果。這種深層次的洞察力,讓曆史不再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錄,而成為瞭一門可以推演未來趨勢的學問。它教會我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權力是如何設計和運作的,這對於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是極有啓發性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