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 作者 | 周学军,白丽红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2175659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周学军、白丽红主编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是依据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 施工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编写的新教材。 本书以11G10-1、11G10-2、11G10-3系列平 法图集,01(04)SG519等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及现行相关规范为基础,紧紧围 绕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展开,在识图训练中融入结构基 础知识的学习。 本书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砌体结构 施工图识读、钢结构施工图识读3个模块。钢筋混凝 土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块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认知、基 础平法施工图识读、柱平法施工图识读、剪力墙平法 施工图识读、梁平法施工图识读、板平法施工图识读 、楼梯平法施工图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综合训练等内容;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块包括砌体 结构认知、基础施工图识读、楼(屋)盖结构施工图 识读、结构详图识读等内容;钢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块 包括钢结构认知、连接节点施工图识读、梁柱节点施 工图识读、普通钢桁架施工图识读等内容。 本书主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 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工程造价专业(技能)方向 课程教材,还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建设工 程监理等的培训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模块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 项目1.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认知 项目1.2 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3 柱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4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5 梁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6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7 楼梯平法施工图识读 项目1.8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综合训练模块2 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 项目2.1 砌体结构认知 项目2.2 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模块3 钢结构施工图识读 项目3.1 钢结构认知 项目3.2 连接节点施工图识读 项目3.3 梁柱节点施工图识读 项目3.4 普通钢桁架施工图识读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是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准备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大多侧重于公式推导和规范条文的死记硬背,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枯燥。这本《识读》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实战派”学习者打开了一扇窗。它用大量清晰的施工照片作为辅助,来解释图纸上那些抽象的符号和线条代表的真实物理形态。比如,书中对现浇楼板中预留孔洞边缘的圈梁加强处理,配上现场已经浇筑完成,但内部钢筋清晰可见的照片,那种冲击力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它有效地弥补了我们学校教育中“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短板。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图纸表达差异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在考试中面对复杂组合结构时,快速切换思维模式至关重要。这本书是我的案头常备书,用起来非常顺手,简直是备考路上的“定心丸”。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主要在设计院从事结构校审工作,对各种规范和图集烂熟于心。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反向思考”的视角。它不是从规范条文的角度去展开,而是从一个需要“解读”图纸的人的角度去构建知识体系。书中关于剪力墙平面布置与水平防裂缝处理的章节,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了各自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这种对比性的教学方法非常高明,它强迫读者去思考:如果我看到的是A图,我该如何判断其安全性;如果我要绘制B图,我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对于我们校审人员来说,能够快速捕捉到图纸中潜在的逻辑矛盾点,比单纯背诵规范更重要。这本书帮我磨砺了这方面的直觉,是一本难得的“内功心法”式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质感和厚实感就让人觉得内容肯定不一般。我本职是做室内设计的,虽然不是直接负责主体结构,但甲方时不时会问一些关于承重墙、梁柱布局的“刁钻”问题,搞得我焦头烂额。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被里面对各种节点详图的细致程度给吸引住了。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味儿,反而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钢筋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的图示部分,那简直是把我过去几年里在工地因为看错图纸而闹出的笑话,一一做了规范的澄清。尤其是那些三维剖面图,真的能让人一下就理解了原本在二维图纸上看着晕头转向的结构逻辑。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深得我心,图文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需要强调的地方都有专门的标注和对比案例,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一个需要“动手”的工程师的角度来编写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我已经准备把这本书常驻在我的绘图桌旁了,以后再遇到结构方面的疑问,心里就有底气多了。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结构助理工程师,手里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老厂房的加固改造,压力山大。市面上的参考书多如牛毛,很多都是理论堆砌,真正能拿来现场直接对照的很少。这本《识读》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图纸变化做了详尽的梳理。比如,混凝土浇筑前后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以及后植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验收标准,书里都有非常清晰的步骤图解。我记得有一次现场工长对一个悬挑梁的配筋方式有争议,我拿出这本书,对照着书里的“抗扭配筋示意图”,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工长当场就服气了。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样”,而是告诉你“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以及怎样检查它是否做对了”。很多图例都是基于实际工程案例提炼出来的,所以看起来特别亲切,没有那种脱离实际的架空感。强烈推荐给所有基层技术人员。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房建项目经理,我阅“图”无数,但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教材真的不多。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跨专业沟通”方面做到了极致。以前我们和幕墙、水电、暖通的同事在图纸交底时,经常因为对结构图的理解深度不同而产生摩擦。这本书里对梁柱交接部位的防水和防腐要求,以及楼板后开洞的加强措施,描述得非常到位,用词精准,图示规范。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看懂”结构图,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结构设计师的“意图”和“限制条件”。我发现,当我们团队成员都能用这本书里统一的语言去讨论问题时,现场的协调效率明显提高了。特别是关于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的图例部分,非常实用,为我们后续的沉降记录和资料归档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这本书真正体现了工程管理的精髓——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些细节,都藏在图纸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