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旅游文化(第二版)
定价:28.00元
作者:刘秀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1152403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本书第二版融“想一想,做一做”(案例导入)、“知识储备”、“同步演练与综合实训操作”为一体。“想一想,做一做”(案例导入)的环节既体现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又帮助教师顺利导入新知识和新技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识储备”环节体现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包含了旅游工作者必备的历史地理常识、中国主要山水名胜的概貌、中国古典园林、古代建筑的概貌与鉴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知识、旅游文学艺术的欣赏等旅游客体资源的学习内容;“同步演练与综合实训操作”环节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方便教师使用、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每个项目任务后设有“知识梳理”、“主要概念”、“习题与技能训练”内容,同时,本书还有配套使用的电子课件、习题与试题。
内容提要
本书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着重从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山水、饮食、园林、建筑、文学艺术、佛道文化等相关知识。同时书中还插入图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内容,体现了高职高专教材活泼、新颖、灵活和实用的特色。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用书,也可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五年制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旅业相关人员使用。
目录
项目1 了解必备的历史文化常识
学习任务 熟悉中国历史文化进程
项目2 山水名胜资源学习与调查
学习任务1 山岳文化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2 水域文化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
项目3 佛道文化欣赏与旅游
学习任务 佛道文化与旅游名胜欣赏
项目4 了解中华饮食文化,调查地方饮食
学习任务1 烹饪文化学习与调查
学习任务2 欣赏茶酒文化
学习任务3 掌握食礼
项目5 旅游文学艺术欣赏
学习任务1 学会欣赏旅游山水文学
学习任务2 学会欣赏戏曲歌舞
学习任务3 学会欣赏书画雕塑与民间工艺文化
项目6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学习任务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项目7 古典园林艺术欣赏
学习任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
项目8 综合实践篇
学习任务1 佛教文化实地考察
学习任务2 古建筑参观考察
学习任务3 古典园林参观考察
学习任务4 茶艺实证研究
学习任务5 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调查
学习任务6 民间工艺文化调查
学习任务7 旅游文化资源调查
附录
附录A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附录B 中国之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带有“第二版”字样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不过是换个封面,内容增删不痛不痒,糊弄了事。然而,翻阅后发现,编辑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那些关于地域文化变迁的论述,与我过去阅读的零散资料相比,显得系统而连贯。特别是针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该书是如何将当时的社会风貌、艺术流派与今天的旅游资源进行勾连的,处理得相当精妙。我注意到,某些章节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描述,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制作工艺的流程和背后的哲学意涵,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这不像是一本单纯的导游词汇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地方志,只不过是用一种更适合现代读者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深度的挖掘,恰恰是我在寻找的,它能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在实地考察时,能够将眼前的景观与深厚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让旅行的层次感瞬间丰富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下本了,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带哑光的效果,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不少。封面上的色彩搭配和版式布局,初看之下或许不算惊艳,但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一种低调的雅致,似乎在暗示着内里的内容并非浮光掠影的网红打卡指南,而是更具深度和底蕴的探索。我尤其欣赏扉页上字体选择的克制,既保证了清晰度,又透着一股学院派的严谨。当然,作为一本工具书性质的读物,它能否在实际的旅行规划中提供真正实用的指导,才是核心。我很期待它在介绍那些隐秘的、鲜为人知的地方时,能展现出区别于大众旅游手册的独特视角,比如对于地方习俗的细致描摹,或是对某个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如果仅仅是罗列景点和交通信息,那市面上替代品太多了,这本书的价值必须体现在“文化”二字上,要能让我在行进途中,不仅仅是“看”,更是“懂”。希望它能成为我的“文化伴侣”,而不是塞在行李箱角落里积灰的参考资料。
评分总体而言,这套书带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不失灵动”。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非常注重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平衡。我留意到,在一些文化景点的介绍末尾,似乎还附带了对当前保护现状的简短评论,这让我看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文化的关切者。这比那种只管赞美风光,对潜在的商业化侵蚀或文化流失问题避而不谈的著作要高明得多。我非常期待能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我接下来的旅行计划相结合,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思辨性的眼光去观察和体验真实的中国大地。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南,不如说是一把钥匙,它开启了我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认知,让人明白,每一次踏足一片土地,都不应只是身体的移动,更应是心智的探索与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乍一看似乎有些传统,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它实际上是服务于内容的结构化需求的。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翻页感”。比如,从探讨某一省份的地理特征,如何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与此地形息息相关的民居建筑风格,再到融入其中的饮食文化,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文化体系的门槛。对于一个非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清晰的脉络梳理是至关重要的。我更欣赏它在引述观点时,所采用的注释体系,虽然我没有时间去逐一核对每一条出处,但这种严谨的态度本身就为内容的可靠性提供了背书。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在配图的选择上,我希望有更多高清的、能够捕捉到细节的实景照片,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展示宏大的场景,毕竟文化体验往往就藏在那些细微之处。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云游”。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抱着“去哪里玩”的心态去浏览,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化景观”。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那些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文化习俗时,充满了尊重与克制,没有采用猎奇的视角,而是力求还原其本真的生活状态。这种平视的、去魅的叙述方式,使得我们这些局外人能够更真诚地去理解和欣赏差异。我记得有一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某地祭祀仪式的音乐构成,从调式到乐器的使用都有涉及,这比我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任何一篇介绍都要来得专业和立体。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文化交流,首先需要的是扎实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才能避免在接触异质文化时产生偏见或误解。这本书无疑为我打下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