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火焰中的翡翠:一个绿洲女子在吐鲁番的色彩旅行
定价:36.00元
作者:骆娟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006587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人生就是一场永远走在路上的旅行,我们正在途中,尚未到达。
人在旅途,并不是“换一个地方生活”;
而是要通过“到远方去”,
然后回到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行走,并且栖居。
但回到我们已经在的地方,
比起别的任何一个地方来说,不知要困难多少倍。
所以走扁千山万水,我们寻找着身边的梦中人牵着她/他的手“一起回家”,是我们一如往常还没有做醒的梦。
路因梦想而诞生。此间,我们甘愿迷途。没有迷途的羔羊,如何能够知道回家的幸福?
内容提要
《火焰中的翡翠——一个绿洲女子在吐鲁番的色彩旅行》一书,是近年来在旅游图书市场潮流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5年又一次倾力推出的人文地理图书。近一年来,全国旅游图书市场从繁华喧闹走向平淡,中青社在反思中率先走向“复合型旅游图文书”的选题方向,倡导旅游图书从“地理行走向精神行走转折”。通过中青社文化教育分社副总编、曾责编《藏地牛皮书》、《新疆盛宴》的林栋等的精心策划,使《火焰中的翡翠》“在旅行中体验回家的路程”这一主题将狭义的旅游书向人文地理图书进行了概念提升,以给都市旅人的旅行阅读书、描述回家之旅的都市阅读书、在路上的人生旅行书等多重内涵,读者体验于旅行中发现、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过程,说明旅行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在精神上走向成长和成熟的“教育”。
该书作者骆娟是新疆本土青年作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多年的文学创作背景,曾在吐鲁番生活工作多年,现供职于新疆广播电视报社。曾于200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浮尘如金》,此次新作《火焰中的翡翠》是作者在自己生活多年的土地上一次形式特殊的家园旅行。
《火焰中的翡翠》在写作形式上以色彩板块与行走线索相结合,如白色古道、红色自然、黄色历史、绿色风情,写作内容上以吐鲁番为中心,向周边景区辐射,按照旅游线路顺序和旅游内涵的区别,吐鲁番的缤纷色彩之旅。一方面扩大了吐鲁番旅游文化的内涵,使丝绸之路沿线部分城市和地区如乌鲁木齐、昌吉、哈密以及河西走廊等,为吐鲁番旅游文化起到凝聚优势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吐鲁番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在理性和感性中较为灵活地进行了把握和反映,体现了吐鲁番的旅游价值和文化魅力。
作者以自己的行走体验和独特的行文方式向人们展示这个遥远之地的神奇,展示白色古道之旅的丰厚,红色火洲之旅的火热,黄色故城之旅的凝重,绿色葡萄之旅的轻灵。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行走,在作者笔下所触及到的人物(维吾尔女子、老阿訇、歌舞艺人)都是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极具个性的人群代表,通过对他们生活的展示和与他们心灵的碰撞,将会使读者感受到更多的旅游中的人文内涵。该书注重审美与知性结合,20万字配插200余幅照片,彩色印刷突出图片和文字的古朴原味。
目录
心扉·一起回家
吐鲁番·丝绸之路上的绿洲
古道·白色之旅
路因梦想而诞生
在那遥远的地方·西进吐鲁番
有朋从远方来·东来吐鲁番
前面风景独好·从吐鲁番出发
火洲·红色之旅
穿越戈壁见绿洲
火之焚·吐鲁番之热
木之生·吐鲁番之绿
土之舞·吐鲁番之尘
水之灵·吐鲁番之水
人之艳·吐鲁番之人
金之语·吐鲁番之沙
石之战·吐鲁番之地貌
故城·黄色之旅
穿越时空读历史
城之槃·交河故城
塔之立·苏公塔
王之殇·高昌故城
交河的城 高昌的市
墓之启· 阿斯塔那古墓
佛之境·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山之幽·吐峪沟
街之恋·吐鲁番老街
葡萄·绿色之旅
穿越距离阅风情
沟之诱·葡萄沟
新疆生活并不浪漫
古尔邦节,在四个买买提家做客
美妙吐鲁番·风情
美味吐鲁番·风味
攻略·六天六夜,吐鲁番沉醉之旅
作者介绍
骆娟,新疆吐鲁番人。作家、记者,先后于西北大学地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热爱写作,痴迷旅行,喜欢用文字来跳舞,在平淡的生活中诗意地行走。 2000年出版散文集《浮尘如金》,现供职于新疆广播电视报社。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完全避开了对异域风情的肤浅描摹,转而深入挖掘了人类在面对极端环境时的心理韧性。那位绿洲女子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一场深刻的内在蜕变。她的“旅行”更像是一场与自身幽暗角落的对峙。我尤其喜欢作者使用对比的艺术,例如,在描写吐鲁番炎热、干燥的景象时,她会穿插极具感官冲击力的回忆片段,那些片段往往带有水汽、带着凉爽,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多变的,时而如历史学家般严谨考究,时而又像一位迷恋感官体验的诗人,充满了对光影、气味和触感的极致描绘。它让人读完后,不是感到“读完了”一个故事,而是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段艰苦卓绝的修行。
评分坦白讲,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也是极其令人满足的。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信息量也相当庞大,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解码那些隐藏在对话和场景背后的文化密码。作者在处理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交织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驾驭能力。她并没有将吐鲁番塑造成一个刻板的东方奇观,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充满矛盾的现实空间。每一次“翡翠”与“火焰”的碰撞,都伴随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比如,关于“家”的定义,是地理上的坐标,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主人公在旅程中经历的每一次心碎与重塑,都像是在打磨一块璞玉,直至它反射出最真实的光芒。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时间的跳跃和视角的切换,如同沙漠中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让你时刻保持警觉,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评分这本“火焰中的翡翠”读起来,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不仅有令人目眩神迷的异域风情,更有对人性深处那种复杂情感的细腻捕捉。作者的笔触极其老练,文字的色彩如同丝绸般流动,将吐鲁番那片灼热土地上,每一个细微的阳光折射、每一缕风沙的低语都描摹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它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时而如静谧的月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让人心神安宁,时而又如同突如其来的热浪,将主人公推向情感的熔炉,迫使她做出艰难的抉择。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异域游记,而是一部关于身份认同与自我救赎的史诗。那位“绿洲女子”的内心世界,那种身处异乡的疏离感与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求,与周围那些热烈、奔放、却又充满未知风险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张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重新踏上那条漫长旅途的过程,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吸一口气,感受那份混合着香料、汗水与古老秘密的气息。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封面上所能呈现的浪漫想象。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故事,但很快我就被作者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所震撼了。她没有回避生活在那样极端环境中所必须面对的种种挣扎与妥协。那位女性角色——她对于“绿洲”的执念,与其说是一种对故土的怀念,不如说是一种对完美自我形象的固守,而吐鲁番的经历,正是一场无情的检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痴迷,比如对当地服饰纹理的描述,对不同光线下陶器色彩变化的捕捉,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可触摸的世界。相比于那些平铺直叙的“成长小说”,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更为内敛和诗意,它更像是一幅由无数精细笔触编织而成的挂毯,需要你放慢速度,才能真正体会到隐藏在图案深处的寓意。读完后,我久久无法平静,那种夹杂着失落与顿悟的复杂情绪,久久萦绕不去,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绿洲”究竟是什么。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部色彩浓郁、层次丰富的油画作品,初看时,或许会被其强烈的色块所吸引,但随着目光的深入,你会发现无数细小的笔触和微妙的阴影,共同构筑了复杂的主题。主人公从一个相对固定的“绿洲”环境走向充满变数的“火焰之地”,她所携带的“翡翠”——也许是她最初的信念或身份——在旅程中不断受到考验、磨损,甚至改变了原有的色泽。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好,它知道何时该加速让读者感受到危机四伏,也知道何时该放慢脚步,让主人公沉浸于对自我存在的沉思之中。我欣赏它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答案或简单的和解。相反,它展示了生命中那些无法完全弥合的裂痕,以及个体如何在这些裂痕中寻找新的平衡。对于那些渴望读到有思想深度、不落俗套的旅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