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书与事开放的隐居 |
| 作 者: | 唐玉雪 |
| 定价: | 39.80 |
| ISBN号: | 9787514219951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8-1-1 |
| 印刷日期: | 2018-1-1 |
| 编辑推荐 |
| 一位行走着的阅读者的心灵独白。阅读,写作,生活,把每一段人生经历融入书籍,以断代的形式记录1969-2015国际风云对远处中国沿海一隅的某个个人的深刻影响。 20世纪60末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马尔克斯、唐山地震、数字化生存、改开风云、双创时代,新时代的冲击与挑战带给那代人的困惑和迷茫,坚忍、坚持和坚强。 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3年时间,150本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
| 内容介绍 |
| 在2013-2015的三年中,作者从东海之滨的青岛远赴鲁北内陆履职,并在此期间阅读、思考、归纳和反省40年来的人生况味,书写了1969年代的一代人所历经的心路历程。时间在内心的反复梳理中回环扭曲,循环缠绕,借助于人类历史的经典,浇筑个人化的块垒。痛苦与幸福,爱与失落,执着与困惑,在纠结与坚守中,寻找诗意生活的可能性。行文真挚细腻,如泣如诉,文辞雅致,富有张力。 |
| 作者介绍 |
| 唐玉雪,男,1969年10月生人,祖籍山东省莱阳市,1992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系。现居青岛,某公司职业经理人,兼职写作,曾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数十万字。 |
| 目录 |
| 日过正午时,大梦初醒来 作者自序 2013 年2 月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马尔罗:《反回忆录》 凯鲁亚克:《在路上》 今何在:《悟空传》《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13 年3 月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传》 查克·马丁:《决胜移动终端》 凯文·凯利:《失控》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 2013 年4 月 切斯瓦夫·米沃什:《被禁锢的头脑》 波兰斯基:《波兰斯基自传》 范斯坦:《俄罗斯的安娜》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2013 年5 月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齐邦媛:《巨流河》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 简帧:《水问》 2013 年6 月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 刘海军:《束星北档案》 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 黄延复、钟秀斌:《一个时代的斯文:梅贻琦先生平生》 2013 年7 月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邓榕:《我的父邓小平·激情年华》《我的父邓小平·岁月》《 我的父邓小平·戎马生涯》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世界秩序》 2013 年8 月 茨维塔耶娃:《茨维塔耶娃诗选集》《茨维塔耶娃散文集》《茨维塔耶娃自传》 伊利亚·爱伦堡:《人·岁月·生活》(上、下) 夏加尔:《自传:我的生活》 ......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这本书在对“空间”的描绘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居所,更是一种心境的投射。无论是对某一处僻静角落的细致勾勒,还是对广阔天地间瞬间的捕捉,都充满了哲学的意味。作者对光线和阴影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能让你清晰地感受到黄昏时分穿过窗棂的那一束光线是如何一点点拉长、变冷,又如何最终消融于夜幕之中。这种对场景氛围的精准拿捏,使得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片段,瞬间获得了史诗般的重量。每一次翻阅,仿佛都在进行一次深度的“空间漫游”,让人在感官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组织非常巧妙,它并非线性叙事,更像是一个由无数细小光点构成的星群。每一个章节或片段,都可以独立存在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但当它们被组织在一起时,又共同指向一个宏大而模糊的主题——关于存在与抽离的永恒张力。这种非线性的结构,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耐心与理解力,但一旦你找到了其中的逻辑关联,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鼓励读者跳出既有的阅读习惯,以一种更加碎片化、更接近真实记忆和思考的方式去接触文本,这无疑是一次极具挑战性但也极其 rewarding 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像是一杯经过长时间慢火熬煮的浓茶,初尝或许平淡,但回味无穷。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穿透力。最妙的是,作者似乎总能找到那个最精准、最不落俗套的词汇来形容某种复杂的情绪或难以言喻的体验。我发现自己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句子,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因为它太“对”了,对到让人产生一种“原来还可以这么说”的惊喜感。这种文字的力度,是需要时间沉淀才能形成的,它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深度敬畏和长期打磨。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初稿,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克制与深沉。他似乎并不急于把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耐心地雕琢着每一个意象,让它们在恰当的时机缓缓浮现。这种叙事节奏,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有些许的“等待感”,但一旦适应了这种韵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张力。他很少使用直白的、情绪化的语言,更多的是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细微的动作来暗示内心的波澜。这种“留白”的处理,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得每一个读者都能在文字的缝隙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一种高明的写作技巧,它要求读者付出更多的主动性,但也给予了更丰厚的回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低调的奢华感,拿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纸张与油墨之间细腻的对话。封面选用的那种哑光质感,加上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变幻出微妙的光影,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间距、行距的处理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关注,比如书脊处的微小纹理,或是扉页上的那段引言,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本身的敬意。这本书的实体版本,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品味的体现。当我把它摆在书架上时,它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宁静而有力量的风景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