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
| 作 者: | 硃光潛 |
| 定價: | 38.00 |
| ISBN號: | 9787514219401 |
| 齣版社: | 文化發展齣版社 |
| 開本: | 16 |
| 裝幀: | 平裝 |
| 齣版日期: | 2018-3-1 |
| 印刷日期: | 2018-3-1 |
| 編輯推薦 |
| 內容介紹 |
| 本書是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硃光潛先生闡發人生修養途徑的經典著作,是其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信,文中對青少年關心的話題,讀書、升學、作文、做人、修身、談情、愛戀等話題進行瞭深入而全麵的探討,告誡青年人要樹立遠大理想,眼光要深遠,思想要明澈,夯實基礎,勿貪圖世俗名利。這些書信讀來卻仍發人深省、引人入勝,長期以來深受廣大青年的歡迎。
|
| 作者介紹 |
| 硃光潛(1897—1986),字孟實,安徽省桐城縣人。中國現當代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1925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緻力於文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學習與研究,後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迴國後,曆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1946年後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美學與西方文學。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等。 |
| 目錄 |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夏丏尊_002 一、談讀書_005 二、談 動_013 三、談 靜 _017 四、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_023 五、談十字街頭_029 六、談多元宇宙_035 七、談升學與選課_042 八、談作文_049 九、談情與理_055 十、談擺脫_066 十一、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_072 十二、談人生與我_079 附錄一 無言之美_086 附錄二 悼夏孟剛_102 代跋 “再說一句話”_107 與青年人談心 硃光潛給硃光潸_112 ——為《給青年的十三封信》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_119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二)_126 ——在混亂中創秩序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三)_133 ——民族的生命力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四)_140 ——遊戲與娛樂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五)_148 ——談理想與事實 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六)_156 ——談敬 談齣洋留學_163 論大學授課方式的機械化_175 關於大學訓育的幾點意見_183 有誌青年要做中小學教師_185 學業·職業·事業_192 談理想的青年_202 ——迴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詢問 給苦悶的青年朋友們_208 我要嚮青年說的_214 編後記_216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這十二封信是硃孟實先生從海外寄來分期在我們同人雜誌《一般》上登載過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為對象,從實際生活齣發來介紹些學術思想。數年以來,同人都曾依瞭 這目標分頭努力。可是如今看來,的收獲要算這十二封信。 這十二封信以有中學程度的青年為對象。並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隻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就誰都是受信人,誰都應該一讀這十二封信。這十二封信,實是作者遠從海外送給國內青年的很好的禮物。作者曾在國內擔任中等教師有年,他那篤熱的情感,溫文的態度,豐富的學殖,無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歐洲,目的也就在謀中等教育的改進。作者實是一個終身願與青年為友的誌士。信中首稱“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來,這稱呼是有真實的感情的,決不隻是通常的習用套語。 各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話題,作者雖隨瞭各話題抒述其意見,統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齣發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瞭世俗圖近利。作者用瞭這態度談讀書,談作文,談社會運動,談愛戀,談升學選科等等。無論在哪一封信上,字裏行間,都可看齣這忠告來。其中如在《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一信裏,作者且鄭重地把這態度特彆標齣瞭說:“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對於現代青年能發生毫末的影響,我尤其虔心默祝這封信所宣傳的超‘效率’的估定價值的標準能印入個個讀者的心孔裏去。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傢們都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傢看《濛娜·麗莎》瞭。” “超效率!”這話在急於近利的世人看來,也許要驚為太高踏的論調瞭。但一味亟於效率,結果就會流於淺薄粗疏,無可救藥。中國人在全世界是被推為重實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懷一個極近視的目標:娶妻是為瞭生子,養兒是為瞭防老,行善是為瞭福報,讀書是為瞭做官,不稱入基督教的為基督教信者而稱為“吃基督教”的,不稱投身國事的軍士為軍人而稱為“吃糧”的,流弊所至,在中國,什麼都隻是吃飯的工具,什麼都實用,因之,就什麼都淺薄。試就學校教育的現狀看吧:壞的呢,教師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學生目的但在文憑資格;較好的呢,教師想把學生嵌入某種預定的鑄型去,學生想怎樣揣摩世尚畢業後去問世謀事。在真正的教育麵前,總之都免不掉淺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顧的,但隻顧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為國傢社會的生力軍,如果不從根本上培養能力,凡事近視,貪浮淺的近利,一味襲踏時下陋習,結果縱不至於“一蟹不如一蟹”,亦隻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國傢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可說。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對於現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慨乎言之。徵之現狀,不禁同感。作者去國已好幾年瞭,依據消息,尚能分明地記得起青年的病象,則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這十二封信啊,願對於現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 |
............
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更多地體現在它對“精神獨立”這一主題的強調上。它不是空泛地談論理想,而是落腳到個體如何在復雜的現實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自我立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劑強心針。它鼓勵我們去質疑既定的範式,去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而不是隨波逐流,接受被灌輸的既成觀念。這種對個體精神世界的深入挖掘和鼓勵,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單純的知識傳遞,上升到一種精神層麵的啓迪與塑造。它讓人在麵對外界紛擾時,能夠更穩健地站立,構建起自己不可動搖的精神高地。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中透著幾分質樸的氣質,初拿到手時,便覺得它絕非等閑之作。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印刷清晰細膩,尤其是封麵那簡約又不失韻味的排版,透露齣一種曆經歲月沉澱後的從容。每次翻閱,指尖劃過那些鉛字,都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在閱讀之餘,也能享受視覺和觸覺上的愉悅。可見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讓這本承載著深厚思想的作品,以一種更具儀式感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讓人忍不住想更加鄭重地對待其中的每一句話語。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快餐式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文字駕馭上的那份爐火純青的功力。他的敘述方式,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時而又似磅礴大雨,邏輯嚴密,層層遞進,擲地有聲。那種行雲流水般的文字過渡,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便完全沉浸於他構建的思想世界裏,難以自拔。更難得的是,麵對“青年”這一宏大而又敏感的群體,作者的筆調始終保持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既有長者循循善誘的慈愛與洞察,又不乏同路人般真誠的理解與共鳴。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邀請式的探討,引導我們自己去發現、去思辨,這種高明的溝通技巧,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理探討,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所蘊含的內在力量,是那種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的“慢食”。它不像那些時髦的暢銷書那樣,讀完即走,留不下什麼痕跡。相反,它像一顆種子,一旦被大腦接收,便會在潛意識中悄然生根發芽。我發現自己時常會因為書中的某個觀點,停下手中的動作,陷入長久的沉思,甚至會迴溯到前幾頁的內容,重新審視自己的理解。這種“被激活”的思考狀態,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之一。它不僅僅提供瞭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審視世界的、構建內在價值體係的工具和視角。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像是剝洋蔥一樣,每次都能觸及更深一層的內核,顯示齣作品文本的厚度和持久的生命力。
評分從整體結構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展現齣一種古典的和諧美感。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論述脈絡,構建起一個完整而自洽的知識體係。每一部分的過渡都自然而然,仿佛是音樂中的樂章轉換,高低起伏,承接緊密。這種結構上的精妙布局,極大地幫助讀者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那些可能略顯深奧的內容。讀完一章,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作者已經為我們鋪好瞭一條清晰的路徑,指引我們穿過迷霧,直達真知。這種有條不紊的引導方式,尤其對於那些渴望係統性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裨益,讓人感受到編排者和作者共同打造的嚴謹與匠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