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草字汇(线装)(全六册)(名家草体写法的“字典”式工具书)
定价:780.00元
作者:(清)石梁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010986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草是中法史上一史悠久的,在法五中利於家自由和想象造,千百年散著恃的魅力。相研究,草源自,形成於代,盛行於唐宋「帖」行之,到元明以後於平淡,其然代官方民均有依照名家草真迹刻帖之,但多是按一家或家排列其成篇草作品,很少有按字字集代名家草法的「字典」式工具,而草的法好者乎是必的。清代乾隆年浙江暨文士石梁(一七六一七九六》所的《草字》,便是一部既保存自漠至明代名家草真迹,又按部首字排列方便索的秀工具。
目录
册一
册二
册三
册四
册五
册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正在系统学习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行笔的演变脉络,所以一直在寻找一本能提供足够详实范例和系统梳理的工具书。市面上关于草书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要么是名家墨迹的简单汇编,要么是偏重于理论介绍,真正能做到“字典”级别,对每一个常用字形进行多角度、多风格对比的,实在是太少了。我希望找到的,是那种能够像查字典一样,清晰地看到某个特定字在不同草书大家笔下是如何演化、如何起笔收尾的细微差别。这本书的名字和定位,让我对其在梳理草书体系上的严谨性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在基础字形的辨识和书写规范上提供坚实的支撑,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套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书法进阶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大家都知道,草书的难点在于“一笔连绵,意在笔先”,结构和笔法的连贯性至关重要。以前我常常为了一些笔画的写法感到困惑,同一个字,A家的写法和B家的写法常常大相径庭,让人无从下手。如果这套书真的能够按照其“字典式工具书”的承诺,系统地收录并对比名家草体写法,那它解决的就不仅仅是“认字”的问题,更是“理解”草书结构逻辑的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对比参照系,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尤其是在揣摩笔意的连带和气韵的贯通上,想必能提供极大的启发和指导。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传统文化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我深知一套好的工具书对研究的推动作用有多大。对于《草字汇》这类涉及传统文献的整理工作,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精确地校对和排版,确保古人笔墨中的微妙之处不被现代印刷技术所损失或曲解。我希望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能做到尽善尽美,比如在展示连笔和提按转折时,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层次感是否能够充分再现原貌。一套真正优秀的工具书,应该是无声的老师,它不光要告诉我“怎么写”,更要让我“看清楚”古人是如何写下的。如果能在这些细节上做到极致,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学习资料,成为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的案头珍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外面的纸张质感和内页的印刷都非常考究,明显是下足了功夫的。特别是线装的设计,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手捧古籍的年代,那种仪式感是现代平装书无法比拟的。我特地找了个安静的下午,细细品味,光是摩挲着封面和侧边的书脊,就已经觉得值回票价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深入研读里面的内容,但光凭这份对手工技艺和传统审美的尊重,就足以让人心生敬佩。对于喜爱传统文化和精装书籍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硬件条件绝对是顶级配置,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人气息扑面而来。
评分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内容的“名家草体写法”的覆盖面和选取标准。毕竟,草书发展到今天,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从章草的古朴到狂草的奔放,中间隔着巨大的审美鸿沟。我非常好奇编纂者是如何平衡这种多样性的。是选择某一主流体系进行深入剖析,还是力求广采博纳,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代表性草书风格都囊括进来?如果能清晰地标注出每一种写法的源流和特点,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会大大提升。我期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形堆砌,而是一个能体现草书历史脉络和风格变迁的精妙索引,能让我迅速定位到自己当下想要学习和模仿的风格范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