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草字匯(綫裝)(全六冊)(名傢草體寫法的“字典”式工具書)
定價:780.00元
作者:(清)石梁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010986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綫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草是中法史上一史悠久的,在法五中利於傢自由和想象造,韆百年散著恃的魅力。相研究,草源自,形成於代,盛行於唐宋「帖」行之,到元明以後於平淡,其然代官方民均有依照名傢草真跡刻帖之,但多是按一傢或傢排列其成篇草作品,很少有按字字集代名傢草法的「字典」式工具,而草的法好者乎是必的。清代乾隆年浙江暨文士石梁(一七六一七九六》所的《草字》,便是一部既保存自漠至明代名傢草真跡,又按部首字排列方便索的秀工具。
目錄
冊一
冊二
冊三
冊四
冊五
冊六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其內容的“名傢草體寫法”的覆蓋麵和選取標準。畢竟,草書發展到今天,流派眾多,風格迥異,從章草的古樸到狂草的奔放,中間隔著巨大的審美鴻溝。我非常好奇編纂者是如何平衡這種多樣性的。是選擇某一主流體係進行深入剖析,還是力求廣采博納,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代錶性草書風格都囊括進來?如果能清晰地標注齣每一種寫法的源流和特點,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都會大大提升。我期望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形堆砌,而是一個能體現草書曆史脈絡和風格變遷的精妙索引,能讓我迅速定位到自己當下想要學習和模仿的風格範式。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傳統文化圈子裏摸爬滾打的人,我深知一套好的工具書對研究的推動作用有多大。對於《草字匯》這類涉及傳統文獻的整理工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精確地校對和排版,確保古人筆墨中的微妙之處不被現代印刷技術所損失或麯解。我希望這套書在細節處理上能做到盡善盡美,比如在展示連筆和提按轉摺時,綫條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層次感是否能夠充分再現原貌。一套真正優秀的工具書,應該是無聲的老師,它不光要告訴我“怎麼寫”,更要讓我“看清楚”古人是如何寫下的。如果能在這些細節上做到極緻,那麼它就超越瞭一般的學習資料,成為具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的案頭珍品。
評分這套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緻力於書法進階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大傢都知道,草書的難點在於“一筆連綿,意在筆先”,結構和筆法的連貫性至關重要。以前我常常為瞭一些筆畫的寫法感到睏惑,同一個字,A傢的寫法和B傢的寫法常常大相徑庭,讓人無從下手。如果這套書真的能夠按照其“字典式工具書”的承諾,係統地收錄並對比名傢草體寫法,那它解決的就不僅僅是“認字”的問題,更是“理解”草書結構邏輯的鑰匙。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清晰的對比參照係,避免在學習過程中走彎路,尤其是在揣摩筆意的連帶和氣韻的貫通上,想必能提供極大的啓發和指導。
評分我最近正在係統學習中國傳統書法中的草書行筆的演變脈絡,所以一直在尋找一本能提供足夠詳實範例和係統梳理的工具書。市麵上關於草書的書籍汗牛充棟,但很多要麼是名傢墨跡的簡單匯編,要麼是偏重於理論介紹,真正能做到“字典”級彆,對每一個常用字形進行多角度、多風格對比的,實在是太少瞭。我希望找到的,是那種能夠像查字典一樣,清晰地看到某個特定字在不同草書大傢筆下是如何演化、如何起筆收尾的細微差彆。這本書的名字和定位,讓我對其在梳理草書體係上的嚴謹性抱有極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在基礎字形的辨識和書寫規範上提供堅實的支撐,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外麵的紙張質感和內頁的印刷都非常考究,明顯是下足瞭功夫的。特彆是綫裝的設計,一下子就將人帶迴瞭那個手捧古籍的年代,那種儀式感是現代平裝書無法比擬的。我特地找瞭個安靜的下午,細細品味,光是摩挲著封麵和側邊的書脊,就已經覺得值迴票價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完全深入研讀裏麵的內容,但光憑這份對手工技藝和傳統審美的尊重,就足以讓人心生敬佩。對於喜愛傳統文化和精裝書籍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的硬件條件絕對是頂級配置,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那種厚重的曆史感和文人氣息撲麵而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