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作序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全新力作
从明清日常政治入手,深入剖析中国文化肌理,透视“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套利”等深植中国社会的潜规则
◎ 编辑推荐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 杰出学术著作奖”
☆ 厦门大学教授郑振满、耶鲁大学教授濮德培、《逃避统治的艺术》作者詹姆斯·斯科特盛誉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科大卫倾情作序。
☆ 由小历史见大历史,由百姓小故事讨论时代大问题。从明代军役制度及军户的因应策略入手,再现政策与人性的博弈,反思明朝治国得失,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好制度。
☆ 宋怡明教授普通话流利,熟知福建风土人情,有近三十年田野调查经验,收集了大量家谱、地方志等第一手民间资料。他作为以历史人类学研究为标志的“华南学派”第三代学者之翘楚,经常引用他口中的“祖师爷”傅衣凌先生的话:历史研究不可以在图书馆做,要去跑田野。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最低,同时使利益最大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 媒体推荐
在中国大一统的王朝体制中,民间社会形成了灵活多样的应对机制。《被统治的艺术》论述明代军户群体的生存策略,对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富有启迪意义。
——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部颇具启发性的著作运用了大量史料,创造性地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是近年来出版的对明清中国社会关系最复杂、最生动的描写之一。
——濮德培(Peter C. Perdue),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睿智而有力地将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融为一炉,在长时段中探索人们如何在表面的顺从下进行抵抗。作者通过历史的放大镜审视明代的征兵制度,意在展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操纵策略。
——詹姆斯·C. 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鲁大学政治系教授
◎ 获奖情况
★ 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8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典型汉学经典著作的阅读印象:生动的故事+范式解读,往往引发的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的关怀与反思。简单说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故事,且不限于“对策”,在作者看来明代的百姓甚至可以在不公开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在体制内通过体制谋取利益,即“制度套利”行为。本书以军户制度为例说明明朝百姓为国家提供徭役时所运用的策略(优化处境、近水楼台、制度套利、诉诸先例),此种策略即为“被统治的艺术”,也是明代的日常政治。作者力图提供一种突破“专制独裁论”与“自由社会论”的全新明史叙述模式,进而理解明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此点目的而言本书确实做到了。不过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来看,能够实现反客为主、操纵扭曲体制的人基本属于特殊人群,简言之“刁民”。
评分##这本书我先看的英文版,当时买此书很是艰难,美亚上出货出了一个月都没有出来,无奈之下看了电子版的。现在有了中文译本,不管怎么说都是件好事。高晓松、当年明月的推荐还有出版者主推的对象好像是要做成大众书的,我只能从学术书的角度说一下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明代军事史因为资料的严重限制,一直无法打通中央、地方和基层社会,本书利用万里挑一的好资料实现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明代卫所制衰败,导致明中期倭寇横行,但能详述这一过程的资料非常稀缺;大家都知道卫所军户兼并屯田导致屯田制失败,卫所军逃亡,但兼并了屯田的那些军户家族怎么扩大影响力的事例却不好找。说是“被统治的艺术”,其实说白了就是那些军户豪强兼并土地、扩大家族、转嫁赋役的过程,真的算是“老百姓”的历史吗,我觉得不完全是。
评分###潜规则学##基层共谋学##真·弱者的武器
评分##明代军事制度将个人和家庭移到别处。它迫使一些人离开他们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再把他们放到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社群的努力;“解域化”催生了“再域化”。没有担任正军的军户成员努力和担任正军的宗亲保持联系,有时这种关系跨越千里之瑶并维持好多代人。士兵们一旦定居在卫所或负责给卫所驻军提供军粮的军屯,就加入或组织利益群体——通过婚姻习俗、寺庙网络、参加科举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这些利益群体最终成为拥有共同身份认同的群体。因此,明代中国百姓的流动导致有些社群被拆散,又把许多之前相互隔绝的空间联系起来,同时使已有的社群经历蜕变,并催生出许多新的社群。国家的干涉行动以及受其影响的人的反应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空间的结构。即使在引起这些变化的制度早就被废除之后,这些改变依然存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变化甚至持续到今天。
评分##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福建农村,翻阅各种资料,调查500年前的历史细节。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一本讲500年前历史的书,还有被删节,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
评分##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经典之作,历时八年而成,全面揭示中国古代社会运行机制。
评分##写论文那会儿疯狂读了一批日常史研究著作,《被统治的艺术》以明末军户制度为研究对象,但作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真空地带:百姓与国家的代理人,代理人与统治层之间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明代,被统治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能够地道、熟练地掌握国家的语言。宋怡明认为体制会塑造人,而反过来体制也会为人所塑造,在某些时刻百姓会反客为主,“操纵体制乃至扭曲体制”。作为明史研究,从军户制度切入非常巧妙,但其实这样的设定(甚至可以说这种框架本身的“后见之明”)注定带有作者的立场与偏见,在揭示一部分的同时,遮蔽另一部分内容,而二者间的平衡则是体现作者的功力之处。在脚注中看到宋怡明甚至比较了《和谐城乡游》中的神话论述版本,可以说是真·中国通了hhh
评分##佩服之至。从问题意识到跨学科视野,从提问题的方式到查找档案的功底,均属大师之作。译文和装帧皆为上乘。唯一遗憾是有删减和改动,但出版后记里有交代且删减处在文中有标注,可算良心译本。哦对了,当年明月长达四页的序不知所云、废话连篇,似乎对学术毫无了解,必须痛斥。
评分###潜规则学##基层共谋学##真·弱者的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