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耶夫在《异教哲学思想史》一书中曾经提出,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之间只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就是康德。当科耶夫准备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时,却将这部分内容遗失了,直到他去世后,他的这一相关手稿才被人重新发现。科耶夫理解的康德与他的《异教哲学思想史》和《黑格尔哲学导论》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学史。
##一本读起来很令人不爽的书。科耶夫实是以「时间」和「持续」来贯通西方哲学关于「真理」的孜孜追求,但这一贯通非常明显地是在存在主义式的语境之下作出的。不在这一语境之下,很难理解科耶夫的将「话语真理」抉出为与东方的「沈默真理」相区别的西方思想特征。只有通过“言说”,超名言之域方可在自然世界的混沌之中显露自身,这一领域表征出的是存在主义典型的关于人的有限性及其突破的命题的哲学史展开——人的有限之中的超越趋向表现为一种“求意义之意欲”,而如何使得这种意欲获得规定或理解,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一直以来寻求的东西。个中变动几微,一滑而为神创论的僭越或父权神教的仆地玄思,而康德的物自体之保留恰恰是其思想相对黑格尔未尽之处。总体感觉此书和我国『四书批注』有风格上的类似之处。
评分##翻译。
评分##翻译。
评分##首先,真切感受到了巴塔耶思想的一些来源处。另外,科耶夫指出西方哲学是话语智慧——绝对知识的最终形式。而作为绝对知识体系的自洽话语,其核心是真理(=概念)与时间的关系。这对关系在哲学中根本上只有六种三对两条线,即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康德与黑格尔。科耶夫抓住康德的“物自身”概念,很好地论证了删去物自身概念后,康德成为黑格尔的可能与情况。这里,可以参考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的思考。 如书中所言:我对哲学家没有兴趣,我寻找的是圣人。
评分##翻译。
评分##对康德哲学体系的缺陷讲的很精确,但科耶夫的黑格尔式改造方案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取消物自体的概念,要求整全知识以及全然的自由(一种无神论),否定性劳作而不是毫无作为的审美,真的是傻白甜的可爱。
评分##大概康德(作为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已然做到了腓勒罗格斯式(局限下)理性主义的最善美的样子。如果Kojève认为黑格尔的闭环(封闭循环)体系是对康德物自体体系的一种完满,那他显然是作为康德时代的终结者之一出现,而不是作为新时代的开启人。btw这本书在goodread上评价好像是3星多。
评分##从康德诞生之时起物自体就是一个争议的概念,例如“你说无法认识但你怎么知道它无法认识”等等的反驳,或者用本书的语言来说,对永恒真理的“曲行的话语(discursive discourse)”何以可能。康德尝试用物自体切开概念与实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以达到话语整全的有神论方式,却提供了自在地超越知觉以达真理的无神论路径的可能性: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个过渡也成为了当今激进政治的核心路径。
评分##见过的对康德物自身概念的最好的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