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嚮思辨實在論

邁嚮思辨實在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格拉漢姆·哈曼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目錄
總序|重拾拜德雅之學
譯者序
邁嚮思辨實在論:論文與講座
前言
1. 現象學與用具理論(1997)
2. 阿方索•林吉斯論物的律令(1997)
3. 海德格爾與懷特海的物理論(1997)
4.“上手性”新解(1999)
5. 布魯諾•拉圖爾,網絡之王(1999)
6. 以物為導嚮的哲學(1999)
7. 形而上學在歐陸哲學中的復興(2002)
8. 物理自然與屬性的矛盾(2006)
9. 空間、時間及本質:一種以物為導嚮的方法(2008)
10. 社會集群理論(2008)
11. 物、物質、睡眠和死亡(2009)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實在論的思辨轉嚮中思考“物”★ ★

“物”及其本體存在方式已經成為近10年的學術熱點。作為思辨實在論運動的重要發起者之一,格拉漢姆•哈曼提齣瞭“以物為導嚮的本體論”,旨在闡明物的不可窮盡性:物與人、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根本無法窮盡物本身。

★★對海德格爾哲學的反叛性解讀★★

哈曼將《存在與時間》中的“工具-分析論”放在他對海德格爾哲學闡釋的核心位置,以期發展齣一個可能的關於用具的具體理論,重新點燃對物自體研究的興趣。

★★《鈴與哨:更思辨的實在論》姊妹篇★★

本書可被看作《鈴與哨》的前作,兩本書具有完全一緻的框架結構,所收錄文章的寫作時間具有連續性,呈現齣哈曼學術思考的完整路徑。

-內容簡介-

本書成書於2010年,收錄瞭當代著名哲學傢格拉漢姆•哈曼在1997—2009年的11篇論文和講座稿,每章獨立成篇。這11篇文章深入淺齣地論述瞭當今哲學界風頭正盛的思辨實在論思潮。

本書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學術思考的起點,作者從對海德格爾哲學的反叛性解讀開始,展示瞭由他所提齣的“以物為導嚮的本體論”逐步發展的思想曆程。在本書中,作者呼籲我們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種存在方式。哈曼指齣,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海德格爾的工具分析論,以及列維納斯的差異哲學為超越關係主義對物的狹隘理解創造瞭條件。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他提齣,物具有絕對的不可消逝性,它永遠不會被任何關係所窮盡。在他看來,雖然諸物可以在人類主體的主觀意圖下聯結起來相互作用,但是,在諸物之間發揮作用的存在方式遠遠多於人類的主觀意圖所明確呈現的。物的存在方式與互動方式雖然帶有人類主體的烙印,但這些主觀烙印無法徹底窮盡物的諸多種類與存在方式。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海德格爾工具分析的新異解讀“引誘”我們進入以“物”為導嚮的哲學。

評分

##“思辨實在論”並非一個統一的流派,而是概括性的包含四個主要流派的運動:哈曼以物為導嚮的哲學、布拉西耶的取消主義虛無論、格蘭特的信息-生機論和梅亞蘇的思辨唯物論。讀起來很有趣:“但很不幸,康德的解決辦法是訴諸一種對物自體本質的不可知論:這差不多可以類比為帶上耳塞逃離戰壕的行為。”(P.186)由此也可見哈曼的哲學追求。值得細讀的是其對鬍塞爾(意嚮性對象)和海德格爾(工具存在)的創造性閱讀。

評分

剛印刷好就買瞭,看這本書做瞭兩萬多字筆記,接下來打算看看tool-being。其實此書乾貨不多,核心就是對海德格爾的用具理論的批判以及物的哲學的提齣,基本每篇都有上麵提到的這個核心內容,後半部分哈曼引入瞭鬍塞爾的意嚮性理論,為的就是解決緣起於海德格爾工具分析的物與物的互相退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哈曼對海德格爾的解讀是他“物導嚮哲學”的本體論建構,對鬍塞爾理論的解讀則是他的認識論建構,至於哈曼後來談到的四重對象則在這本書裏還沒有成型。

評分

##“思辨實在論”並非一個統一的流派,而是概括性的包含四個主要流派的運動:哈曼以物為導嚮的哲學、布拉西耶的取消主義虛無論、格蘭特的信息-生機論和梅亞蘇的思辨唯物論。讀起來很有趣:“但很不幸,康德的解決辦法是訴諸一種對物自體本質的不可知論:這差不多可以類比為帶上耳塞逃離戰壕的行為。”(P.186)由此也可見哈曼的哲學追求。值得細讀的是其對鬍塞爾(意嚮性對象)和海德格爾(工具存在)的創造性閱讀。

評分

##因為是論文與講座閤集,所以有一些觀點是重復的,但這並不影響閱讀。哈曼從對海德格爾在手/上手的概念著手,又藉助懷特海,拉圖爾,鬍塞爾的理論,來提齣自己以物為導嚮的本體論,這些物可以是錘子,是地闆,是微塵,是落葉,而哈曼所做的,便是建構將一物導嚮另一物的煉金術。讀下來覺得很靈動,哈曼的思考不是死氣沉沉式的書齋式分析論證,而是飽含瞭詩意的宇宙之思。“光子像子彈一般打在尼采蒼白的手上,有那麼一瞬間被反射到遙遠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每次在哲學論著裏讀到這樣的句子,就覺得這是屬於哲學那獨一無二的浪漫。

評分

剛印刷好就買瞭,看這本書做瞭兩萬多字筆記,接下來打算看看tool-being。其實此書乾貨不多,核心就是對海德格爾的用具理論的批判以及物的哲學的提齣,基本每篇都有上麵提到的這個核心內容,後半部分哈曼引入瞭鬍塞爾的意嚮性理論,為的就是解決緣起於海德格爾工具分析的物與物的互相退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哈曼對海德格爾的解讀是他“物導嚮哲學”的本體論建構,對鬍塞爾理論的解讀則是他的認識論建構,至於哈曼後來談到的四重對象則在這本書裏還沒有成型。

評分

##可能因為是論文集的緣故,觀點大多沒有閤理的論證和展開,往往看上去是被作者眼中的前人學說的“接受不能”所驅迫而走嚮一種經常顯得帶有調和意味的所謂思辨實在論。

評分

##對海德格爾工具分析的新異解讀“引誘”我們進入以“物”為導嚮的哲學。

評分

##從Bogost反嚮進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