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福山新作,直击欧美民粹浪潮等诸多现象,从身份政治的角度考察国际政治形势
本书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新近出版的作品。作者紧跟阿拉伯之春、特朗普执政、叙利亚危机等近年的国际事件,从“身份政治”这个关键的角度切入,解析形势变化的动因和理路。
★ 经典的福山式广阔视角,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聊到本·拉登,追溯 “身份”的哲学和政治根源
作者从哲学、政治学和现实政治三个维度解析了“身份”的诞生源头,既涵盖了欧美民粹浪潮、威权兴起、宗教纷争等全球政治动向,又深入挖掘古希腊和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想,由表及里地解析“身份”的诞生之源。
★ 首次阅读福山的推荐之选,帮助读者反思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
本书关注的“身份”议题既直指全球时政之要,又紧贴普通人的生活,涉及的民族、性别、阶级等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且篇幅短小精悍,不似福山的前作那般遥远厚重,因而可谓初读福山的不二之选。
★ 刘瑜教授长文导读推荐,结合国际政治时事剖析身份政治的好与坏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刘瑜万字导读,结合阿富汗塔利班等近期热点新闻,总括本书梗概,指点思考身份政治的迷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山的写作宗旨和思想魅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山沿着三十年前《历史的终结?》一文开启的思考路径,围绕当今的身份政治为政治秩序带来的威胁,阐述了何为身份,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导致的政治撕裂。作者从观念史和政治史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溯源苏格拉底灵魂三要素的希腊哲学传统,历数卢梭、斯密、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家有关尊严的观念,漫谈民族主义、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长兴衰,纵论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代政治议题,比较身份政治表现于世界各地的异同。他提出,身份不是当代政治催生的新鲜事物,它扎根于人类灵魂中的激情、对尊严的渴求与个体独有的生活体验,随着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的快速变革而兴起,取代旧的社群形式,成为人们赖以争取承认的方式;它不是恒定之物,也并非必定导致社会的分裂。
##本书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许多被当成经济动机的东西,实际上根植于对承认的渴求,因此不可能仅由经济手段满足。当代身份政治,以新左翼对边缘群体的关怀或以新右翼对民粹主义的回归的形式,在现代自由民主国家兴起。而为了应对身份政治带来的挑战,福山提倡:现当代社会应该回归对人类尊严的更普遍的理解;或者进一步说,是超越单一的决定论,去对人类的动机和行为形成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全书可称是对身份政治研究的导引,福山搭建的框架也十分直白清晰。但问题是,在此框架之中,全球政治所展现出的并非其真实的波诡云谲。与其说福山提供了对当代身份政治的索解,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提供的是抗辩情境中的一套辩护叙事——读者成为应受其直白浅近叙事笼络的陪审团。它似乎是“真的”,但我们都明白,身份政治的“真相”仍在迷雾之中。
评分##很多保守主义对民粹的恐惧使其被推向了威权主义的一边,书中温和地比喻为犹如家长对孩童般管教,视同缺乏行为能力人。然而这依然是掉入了人治的逻辑,人是多样的,人性是不确定的,所以才要建立法高于人的政治体系,即便统治阶级依然可能会操弄法律,但不能剥夺法律可以审判当权者的权利。
评分##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不理解身份政治的含义,然而却在各个场合反复见到这个名词。福山的这本书虽然较为絮叨,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依然是调和式的,然而却足以让读者对身份政治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为清晰与透彻的理解。身份政治源于人们对于承认的渴求,其存在有着合理性与必要性,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需要具体对待,同样需要制度与文化上的完善。然而身份政治的问题在于,它成为了左翼政客获取选票的捷径,他们不去关心如何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福祉,不再关注阶级不平等,相反,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边缘群体身上,只合法化了边缘群体的身份,却对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成员视而不见。这是身份政治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这本书对于卢梭和心理学的解读相当有意思,社会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尊重,这就是心理治疗开始介入的地方。
评分##感觉是因为已经看完了上一本书了,所以觉得有些东西似乎有点儿没有信息量了,但是还是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补。为了使自己的作业看起来不这么泛泛而谈。总结为:1身份政治是自尊的表达。2边缘群体的权益受到关注,也意味着需要中心群体的权益受到冷落。3身份可用于分裂,也可用于整合。
评分##2022-3-26
评分##很多保守主义对民粹的恐惧使其被推向了威权主义的一边,书中温和地比喻为犹如家长对孩童般管教,视同缺乏行为能力人。然而这依然是掉入了人治的逻辑,人是多样的,人性是不确定的,所以才要建立法高于人的政治体系,即便统治阶级依然可能会操弄法律,但不能剥夺法律可以审判当权者的权利。
评分##“身份是当今诸多政治现象的基本主题,从新民粹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到伊斯兰主义战士,再到大学校园里的争议。我们不可能不用身份的语言思考自身、思考社会。但我们要记住,深居于我们内心的身份既不恒定,也不一定得自出生的偶然。身份可用于分裂,也可用于整合。这样才能救治当今的民粹主义政治。”“我们无法摆脱身份和身份政治。用查尔斯泰勒的话说‘我们自身的强大道德观念’踏跨边界跨文化,因为它基于普遍的人类心理-激情。这种道德观念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真实的内在自我却不被承认,整个外部社会可能是虚假且压抑的。它关注我们要求尊严得到承认的自然渴求,它给我们一种语言,让我们在承认迟迟不来、心有怨恨时可以表达。”
评分##2022-3-2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