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陳嘉映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
王慶節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教授。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傢海德格爾早期的代錶著作,1923一1924年鼕在托特瑙堡自築的彆墅中開始寫作《存在與時間》的第一稿,1925年夏季的講課稿《時間概念的曆史》是《存在與時間》的清楚的雛形。1926年1月29日至4月30日他隱居於托特瑙堡山間,把《時間概念的曆史》這一講稿的筆記整理成《存在與時間》的前240頁。同年寫就,1927年2月正式印行,一是在《現象學年鑒》第八捲上,二是作為單行本。它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瞭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傢,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産生瞭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存在與時間》一書批判瞭自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以來把哲學當成知識,把存在當作存在者來研究的傳統。同時拋棄瞭近代以笛卡爾為代錶的哲學研究中以認識為起點的方法。海德格爾哲學是從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對“存在”的追問中達到存在的意義的澄明。他在對人的存在狀況的分析中為現代人的根本情緒提供瞭一種把非理性的東西理性化瞭的形而上學的解釋。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所奠基的存在哲學無論在研究宗旨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意味著西方哲學的一次重大轉變。
##首先對讀懂本書的人緻以崇高的敬意。大約記住瞭一些名詞。此在,操心,閑言,存在,世界之為世界。不過看書的時候悟透瞭一些事,發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和快速抽身,這樣纔不會被不甘心所牽絆導緻一直操心。
評分##【作者簡介】丁耘,1969年生,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任《思想史研究》、《思想與社會》、《開放時代》編輯委員。主要研究興趣為中西思想史、德國哲學、古希臘哲學與中西比較哲學。已...
評分##對生命的影響,無以復加。 【按語:構成海德格爾(1889-1976)的《存在與時間》思想基石的或許有四個知識譜係:鬍塞爾的現象學方法;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的超-知性傳統;Dunn Scotus、威廉的奧卡姆的唯意誌論和路德神學(藉著Scotus的存在概念,更可以溯源到亞裏士多德和阿奎那...
評分##囫圇吞棗的讀完瞭,將來再細細品讀吧。
評分 評分##譯文本身已經是近50年來的典範瞭,隻是不滿意陳先生刪去原文中大段的希臘拉丁語,而且所謂修訂本中所有希臘語都是錯的,Z和S從來不分.
評分 評分##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者:此在。此在是一種可能性的存在。哲學是對世界的極端抽象啊,作者花大量文字分析“標誌”與“上手之物”的區彆,在世界中的存在關係,存在狀態。牛逼而無用。不過,“操勞”這個概念還不太理解。“去遠”是心理層麵(意識層麵)的感受。“照麵”是在……中顯現,香煙與禁煙標誌照麵。作者開始分析“言語”“閑言”在存在論層麵的存在狀態。我真想說這哲學傢都是智力沒處花的人,簡直可怕。融入社會意識在這裏叫做“共在”,由精神世界進入世俗,稱為“沉淪”,這沒有等級性質,僅僅是此在的脫落。我想說:好吊好吊好吊。海德格爾打開瞭“存在”的新視野,操持與操心兩個概念很難解釋,隻能在原文語境中理解,保持是對上手事物的把握,操心是一種無阻礙活動,在世界中的此在的存在方式叫做操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