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景范,杜寿玢,郭长江 著,顾景范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临床营养学
  • 营养学
  • 医学
  • 健康
  • 第二版
  • 现代
  • 膳食
  • 疾病
  • 营养支持
  • 微量营养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34797
版次:2
商品编码:1000538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6
字数:15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营养医师、临床医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与营养相关的专业人士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2版)》全面对临床营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均有所涉及,从阐明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入手,介绍了营养学基础理论的*新进展,总结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营养治疗方案。精深对临床营养*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阐明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部解决当前与长远营养问题的力作。新颖力求反映当代临床营养研究的*新成果,对近年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有详尽的阐述。

内容简介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由我国从事营养和临床医学工作的多位资深专家合作编写完成。在200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近年营养学研究的新进展,特别介绍了一些营养相关疾病防治上的观点,因此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分为营养学基础与疾病的营养防治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植物化学物、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免疫功能、营养与自由基损伤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第二部分继续关注与营养紧密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编写专家根据本人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外新资料,提供了临床营养方面较新的信息,具有临床与基础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的特点。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能量 (1)
第一节 能量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1)
第二节 提供能量的营养素 (2)
第三节 人体能量消耗 (2)
第四节 能量平衡、能量需要量与膳食参考摄入量 (5)
第五节 能量代谢的研究方法 (10)
第六节 能量的食物来源 (12)
第二章 蛋白质 (14)
第一节 蛋白质的命名和分类 (14)
第二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结构 (14)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7)
第四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7)
第五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生化代谢 (18)
第六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25)
第七节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27)
第八节 蛋白质需要量 (31)
第三章 核酸 (35)
第一节 核酸的分类 (35)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35)
第三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代谢与利用 (39)
第四节 核酸的生理功能 (43)
第五节 天然食物中核酸的含量及有关痛风问题 (47)
第四章 脂类 (50)
第一节 脂类的种类和理化性质 (50)
第二节 脂类的生理作用 (55)
第三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60)
第四节 脂类的生化代谢 (62)
第五节 食物中的脂类及其营养评价 (66)
第六节 脂类的供给量 (69)
第五章 糖类 (72)
第一节 糖类的分类和理化性质 (72)
第二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74)
第三节 糖类的生理功能 (80)
第四节 膳食糖类参考摄入量 (83)
第五节 糖类的来源及其在膳食中的地位 (83)
第六章 膳食纤维 (87)
第一节 膳食纤维的定义及主要成分 (87)
第二节 膳食纤维主要成分的结构 (87)
第三节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88)
第四节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89)
第五节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90)
第六节 膳食纤维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 (91)
第七节 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及食物的选择 (93)
第七章 脂溶性维生素 (98)
第一节 维生素A (98)
第二节 维生素D (109)
第三节 维生素E (122)
第四节 维生素K (130)
第八章 水溶性维生素 (141)
第一节 维生素C (141)
第二节 维生素B1 (150)
第三节 维生素B2 (156)
第四节 烟酸 (163)
第五节 维生素B6 (172)
第六节 叶酸 (181)
第七节 维生素B12 (188)
第八节 泛酸 (192)
第九节 生物素 (198)
第十节 胆碱 (205)
第九章 无机盐 (214)
第一节 钙与磷 (214)
第二节 镁 (228)
第十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33)
第一节 水 (233)
第二节 钠 (236)
第三节 钾 (238)
第四节 氯 (241)
第五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42)
第六节 酸碱平衡 (244)
第十一章 微量元素 (248)
第一节 绪论 (248)
第二节 碘 (249)
第三节 铁 (261)
第四节 锌 (269)
第五节 硒 (281)
第六节 铜 (289)
第七节 铬 (294)
第八节 钼 (297)
第九节 氟 (298)
第十节 锰 (300)
第十二章 植物化学物 (304)
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 (305)
第二节 多酚 (309)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 (315)
第四节 有机硫化物 (317)
第十三章 营养与基因表达 (321)
第一节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321)
第二节 基因多态性对营养代谢和相关疾病的影响 (326)
第十四章 营养与免疫功能 (329)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况 (329)
第二节 营养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331)
第三节 其他有关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 (339)
第四节 结语 (340)
第十五章 营养与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4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43)
第二节 营养状况与自由基稳衡性动态的关系 (346)
第三节 营养对辐射损伤的防治 (348)
第四节 营养对衰老、应激与剧烈劳动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52)
第五节 营养对疾病中自由基损伤的防治 (354)
第十六章 营养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360)
第一节 药物与食物及营养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360)
第二节 药物对食物及营养素的作用 (361)
第三节 食物及营养素对药物的作用 (362)
第四节 药物与营养素或食物的特殊相互作用 (365)
第五节 药物-营养素相互作用的预防 (366)
第十七章 食物过敏 (367)
第一节 食物过敏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67)
第二节 食物过敏的诊治 (369)
第十八章 营养与应激反应 (373)
第一节 引言 (373)
第二节 应激反应条件下的代谢变化 (374)
第三节 应激条件下介导代谢变化的主要机制 (378)
第四节 营养补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382)
第十九章 营养调查 (387)
第一节 膳食调查 (387)
第二节 体格测量及评价指标 (393)
第三节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体征检查 (395)
第四节 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 (395)
第五节 公共营养监测 (397)
第二十章 膳食指南 (399)
第一节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399)
第二节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402)
第三节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409)
第二十一章 营养缺乏病 (415)
第一节 概论 (415)
第二节 饥饿 (419)
第三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424)
第二十二章 营养状况评定及营养风险筛查 (434)
第二十三章 医院膳食 (442)
第一节 医院常规膳食 (442)
第二节 特殊治疗膳食 (444)
第三节 诊断用试验膳食和代谢膳食 (448)
第二十四章 证据支持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451)
第一节 引言 (451)
第二节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454)
第三节 外科营养支持的管理与监测 (458)
第四节 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458)
第二十五章 创伤和感染 (460)
第一节 创伤和感染后的临床及代谢改变 (460)
第二节 创伤和感染后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 (463)
第三节 创伤和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464)
第二十六章 胃肠道疾病 (471)
第一节 概论 (471)
第二节 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471)
第三节 食管疾病 (475)
第四节 胃和十二指肠疾病 (477)
第五节 小肠和大肠疾病 (482)
第六节 乳糖不耐受症 (486)
第七节 短肠综合征 (487)
第八节 进食障碍 (488)
第二十七章 肝胆胰疾病 (491)
第一节 营养与肝脏疾病 (491)
第二节 肝脏损伤 (493)
第三节 脂肪肝 (495)
第四节 肝硬化 (495)
第五节 肝性脑病 (497)
第六节 胆囊炎和胆石症 (499)
第七节 胰腺疾病 (501)
第二十八章 肥胖症 (505)
第一节 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505)
第二节 肥胖的发病原因 (507)
第三节 肥胖者的营养代谢变化 (510)
第四节 肥胖的危害 (511)
第五节 肥胖的治疗 (515)
第六节 肥胖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525)
第二十九章 糖尿病 (529)
第一节 概论 (529)
第二节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5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的医学营养治疗 (538)
第四节 饮食的计算与计划 (539)
第三十章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544)
第三十一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553)
第一节 概论 (553)
第二节 营养因素与骨质疏松 (555)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559)
第三十二章 遗传性疾病 (567)
第一节 遗传病营养治疗总论 (567)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571)
第三节 有机酸代谢病 (574)
第四节 糖原贮积症 (575)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 (576)
第六节 一些遗传综合征的营养治疗 (577)
第三十三章 心血管病的营养防治 (581)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布特点及趋势 (581)
第二节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581)
第三节 膳食营养因素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584)
第四节 心血管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588)
第五节 心血管病的膳食预防 (595)
第三十四章 肾脏疾病 (598)
第一节 概论 (598)
第二节 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医学营养治疗 (600)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营养治疗 (603)
第四节 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医学营养治疗 (604)
第五节 透析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608)
第六节 肾移植术后的医学营养治疗 (610)
第七节 泌尿系统结石 (611)
第三十五章 贫血 (613)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613)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619)
第三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625)
第一节 营养不良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62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627)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营养支持 (637)
第四节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 (640)
第五节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641)
第六节 呼吸系统疾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并症 (643)
第三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颅脑外伤 (646)
第一节 神经疾病与颅脑外伤的营养代谢变化和营养支持 (646)
第二节 部分神经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650)
第三十八章 风湿病 (653)
第一节 概论 (653)
第二节 营养对炎症及免疫的影响 (653)
第三节 营养对结缔组织病的影响 (654)
第四节 营养在风湿病中的作用 (655)
第五节 医学营养治疗 (656)
第三十九章 口腔疾病 (660)
第一节 牙颌发育与营养 (660)
第二节 龋病与营养 (660)
第三节 牙周病与营养 (661)
第四节 一些营养素缺乏及疾病状态的口腔表现 (662)
第五节 口腔黏膜病与营养 (663)
第六节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与营养支持 (663)
第四十章 营养与癌症的防治 (672)
第一节 癌症的发生率及流行趋势 (672)
第二节 膳食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672)
第三节 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680)
第四节 癌症的饮食预防 (688)
第四十一章 艾滋病 (692)
第一节 概论 (692)
第二节 营养代谢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能量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新陈代谢。生物不断地从外界摄入一些物质,同时也向外界排出一些物质。例如,动物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及吸收,转变成自身成分,称为同化作用。同时,经过呼吸和氧化,把自身成分分解,并将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及尿素等排泄到环境中,称为异化作用。这种同化和异化作用构成生物的物质代谢。

  生物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转换。即在同化过程中,以合成大分子的方式将能量储存起来;在异化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一部分变成热,维持一定的体温,还有一部分供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能量转换称为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这种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总之,人体摄取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在代谢过程中有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以便完成做功及维持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协调。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目的在于研究能量平衡。能量代谢一旦失去平衡,将有碍机体的正常生活。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剩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人体变得肥胖,这将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甚至发生疾病;能量摄入量小于消耗量,人体逐渐消瘦,也会带来不良后果。能量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功能的基础,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因此,能量代谢是营养学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

前言/序言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简介 营养,作为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石,其科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现代医学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书,《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正是致力于系统阐述这一领域的核心理论、最新进展与临床应用,为广大医学专业人士、营养师、研究人员以及对营养科学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权威且实用的参考指南。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升级,汇集了国内外营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第二版内容更加精炼,结构更加清晰,力求在纷繁复杂的营养学知识中,提炼出最精华、最具指导意义的部分。我们深知,准确而深刻的营养知识,是有效进行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关键。因此,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在临床营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和临床实用性。 内容概览: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并非一本简单的营养知识普及读物,它更侧重于临床层面的应用与探讨。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 营养学基础理论的深化阐述: 尽管书名强调“临床”,但扎实的理论基础是理解和应用临床营养学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剖析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同时,会重点关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营养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性对个体营养需求和代谢的影响,为读者构建一个更为精细化的营养认识框架。 个体化营养评估与干预策略: 现代临床营养学强调“个体化”。本书将详细介绍多种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人体成分分析、膳食回顾、生物化学指标检测、临床体征评估等,并指导读者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产妇、运动员)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个体化营养干预策略,指导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营养补充方案,以及必要时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 常见疾病的临床营养治疗: 本书将重点关注一系列常见慢性疾病的营养管理。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膳食管理原则;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器官功能不全时的营养支持要点;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营养调理方法;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的预防与干预策略。对于每一种疾病,本书都会详细解析其病理生理机制与营养的关系,并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营养治疗方案,强调循证医学在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营养支持: 除了常见疾病,本书还将涵盖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下的营养需求。例如,围手术期的营养准备与术后恢复;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与技术;创伤、烧伤等高代谢状态下的营养补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对营养的影响及相关干预。 临床营养实践中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营养学也在不断演进。本书将介绍肠道微生态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营养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与使用指南;以及分子营养学、精准营养学等新兴领域在临床实践中的探索与发展。同时,也会关注临床营养师在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与协作,提升营养治疗的整体效果。 本书特色: 科学严谨,紧跟前沿: 内容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临床导向,实用性强: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大量临床案例分析和具体操作指南,便于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体系完整,覆盖广泛: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常见疾病到特殊人群,全面覆盖临床营养学的核心内容。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采用清晰的图表、流程图和表格,辅助文字说明,使复杂的概念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专家视角,深度解析: 由领域内资深专家团队撰写,带来深入的见解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旨在为每一位投身于临床营养实践的专业人士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靠的实践指导。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本书的知识,读者将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营养学原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并在不断发展的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翻阅《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之前,我对“临床营养”的理解,仅限于医生建议病人多喝点汤,或者少吃点油盐酱醋之类的话。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以一种系统、严谨、且极具科学性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完整图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孕期与哺乳期营养”的论述。我一直认为,这个阶段的营养需求只是比平时多一些,但书中却详细阐述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各个孕期和哺乳阶段,对特定营养素(如叶酸、铁、钙、DHA)的特殊需求,以及这些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书中给出的具体饮食建议和补充方案,都非常具有指导性,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给医务人员看的,对于普通家庭,尤其是有备孕或育儿计划的家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购买,纯属是出于一种“慕名而来”的心态。我听过不少学界的朋友推荐这本书,都说它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著作。在真正阅读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它的确名副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之前对“营养学”的认知范畴。它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多吃某种食物对身体好”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分子层面,探讨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细胞功能、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整体健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肿瘤营养学”的章节。以往,我对于癌症患者的营养问题,只知道要补充营养,但具体该怎么补,需要注意什么,却一无所知。这本书则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肿瘤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化疗、放疗)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干预,来改善患者的体能,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书中提到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和“个性化营养处方”,都让我觉得非常前沿和实用。

评分

我是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极致追求的人,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权威、科学、并且实用的营养学指南。《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绝对是我的不二之选。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 尤其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对“老年人营养”的深入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对营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如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吞咽困难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营养干预策略。书中还强调了老年人蛋白质、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评分

作为一个对健康领域充满热情,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去学习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索“营养”与“健康”之间奥秘的著作。《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严谨、且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我被书中关于“运动营养学”的章节深深吸引。以往,我总认为运动营养学只是关于赛前、赛后如何补充能量和水分,但这本书则更深入地阐述了运动过程中,不同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运动类型、强度和时长,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书中还讨论了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相关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这对于像我这样热爱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在其他一些营养学读物中,可能只会看到对某种营养素的简单介绍,比如维生素C的好处、蛋白质的重要性等等。但是《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则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一种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阐述。例如,在讨论蛋白质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来源蛋白质的吸收率、在体内代谢的途径,以及在特定疾病状态下(如肾脏疾病、烧伤)对蛋白质需求的特殊考量。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营养支持”部分的处理。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几种营养补充剂,而是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从肠内营养到肠外营养,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医学领域充满好奇但又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知识补充。它让我明白,临床营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需要严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本《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说实话,在翻开之前,我对于“临床营养学”这个概念,其实是有些模糊的。我一直以为,营养学无非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然后补充一些维生素之类的基础知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书,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人体运作机制,以及疾病与营养之间复杂关系的窗户。 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章节印象深刻。过去,我总是把肠道菌群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消化帮手”,很少去思考它们与我们身体其他系统的联系。但书中详细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可能引发炎症、影响免疫系统,甚至与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饮食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能量,更是为了“喂养”我的肠道菌群,构建一个健康的微生态环境。书中提出的益生菌、益生元以及膳食纤维的具体应用,都让我感觉非常实用,让我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人体的奥秘充满好奇,而食物是我们与身体沟通最直接的桥梁。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这一联系的书籍时,《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无疑是让我眼前一亮的。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学术化的方式,但又足够清晰易懂地,向我展示了营养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骨骼健康与营养”的部分。我一直认为,骨骼的健康主要与钙和维生素D有关,但书中却详细列出了影响骨骼健康的多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K、镁、磷、蛋白质等,并阐述了它们在骨骼形成、钙磷代谢以及骨骼重塑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运动、激素等非营养因素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并给出了综合性的建议。这种多维度、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骨骼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为家人准备膳食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并且容易理解的营养学书籍。《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其内容却非常详尽且循序渐进,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逐步理解。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疾病营养管理”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患上某种疾病后,应该避免吃什么,而是从生理病理机制出发,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些营养代谢异常,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干预这些异常。例如,在介绍糖尿病的营养管理时,书中不仅仅提到了控制血糖,还深入阐述了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以及如何通过膳食纤维的摄入来延缓血糖升高。这种深度的讲解,让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

评分

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颇为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深入了解食物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科学联系。在阅读《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之前,我曾阅读过不少关于饮食与疾病预防的书籍,但总感觉有些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将各种营养素的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以及各种疾病与营养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量营养素缺乏与疾病”的部分赞不绝口。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却容易忽视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性。这本书则将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碘缺乏病、维生素D缺乏症等,与具体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小的营养素失衡,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以及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实现真正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实现这一目标的宝藏。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其中,关于“能量代谢与营养平衡”的章节,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视角。我之前只知道人需要摄入能量,但对于能量是如何被身体利用,又是如何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进行调节,却知之甚少。书中详细解释了宏量营养素在能量供给中的作用,以及基础代谢率、活动代谢率等概念,并提供了计算方法。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饮食,更好地管理体重。

评分

帮同事买的,送货超快的,同事说服务很好!!

评分

覆盖面比较关

评分

可以出第二版了

评分

才看几页就发现错误了,治学不严谨。

评分

非常好的专业书!

评分

讲解得很具体,道理深入浅出,也比较实用。

评分

一开始不知道这书这么厚实,挺满意的,认真学习一下。

评分

想着考营养师的时候看看的,结果没报到名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