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那种深蓝色的背景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是一套非常专业、值得信赖的教材。我当初购买它,主要是冲着它“全国翻译硕士”这个名头去的,毕竟MTI的考试要求和标准都是业内公认的严苛。说实话,刚翻开第一章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能立即接触到那种高精尖的同传技巧和即时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然而,初读之下,我发现它更像是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石的构建过程,内容详实,对同传的定义、历史沿革,以及它在不同国际场景下的应用场景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比如,它花了大篇幅讲解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到信息输出的整个认知心理学模型,这对我理解“为什么会卡壳”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多练习”这种空泛的建议上。它对“预听”和“跟进”这两个核心动作的理论阐述极其到位,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对提升学习者认知负荷管理能力的良苦用心。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显得略微学术化,但对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宏观和深刻的认识,绝非市面上那些只教几招“速成口诀”的书籍可以比拟。
评分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外语基础,但缺乏专业同传训练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尤其是那张光盘——简直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很多翻译教材,光盘内容往往只是对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是一些质量堪忧的录音。但这一套教材的光盘内容明显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制作的。它收录了不同语种、不同主题的真实会议录音片段,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调试”的听力材料。我可以用慢速播放来精听句子的结构,也可以在正常语速下挑战自己的反应极限。更妙的是,有些素材还提供了“译者笔记”或“错误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能清晰地看到,在处理某个特定难句时,专业的译者是如何权衡信息完整性和流畅性的。这种“带着答案解析去学习”的体验,极大地减少了我自我摸索的时间成本,让我能更聚焦于提升核心技能,而不是在无效的重复练习中感到沮丧。
评分这份教材的排版和编排逻辑,体现出一种近乎严苛的系统性。它不是将所有同传技巧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听辨与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处理复杂逻辑结构(如递进、转折、因果的嵌套),最终才触及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例如政治演讲中的修辞手法模仿和幽默的适度处理。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每一单元末尾设置的“模拟环境压力测试”环节。这些测试不仅仅是简单的听录音、做翻译,而是模拟了真实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中的常见干扰因素,比如背景噪音、说话者口音的显著差异、甚至还包含了部分技术性词汇的突然出现。通过这种高仿真的训练,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更有效地将注意力资源分配给“预测”和“组织”,而不是被动地沉浸在对当前句子的翻译上。这种训练模式非常“反人性”,需要强迫大脑习惯在信息流中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预期状态,但正是这种高强度的磨砺,才让我的反应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改进点,那就是关于新兴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同传未来影响的探讨略显保守。当然,作为一本面向MTI的教材,它需要保持严谨性和经典性,这无可厚非。但随着机器辅助翻译(CAT)和实时语音识别技术突飞猛进,学习者对这些工具的集成和应用也抱有极高的期望。我期待在后续的再版中,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笔记、如何将机器预翻结果进行专业修正,以及如何在“人机协作”的新范式下,重新定义“同传专业性”的讨论。当前教材更多聚焦于传统同传技能的精深打磨,这固然是根基,但面对未来工作场景的快速变迁,增加对“人机协同”的战略性思考和实践指导,会让这套教材更具前瞻性和不可替代性。总体而言,它是一套极度扎实、体系完善的“内功心法”教材,为任何想在同传领域深耕的人,提供了最可靠的起点和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并且觉得物有所值的是教材中关于“语域和文体转换”的那几个章节。我过去在做一些小型的口译练习时,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比较顺利地处理新闻发布会那种比较规范的文本,但一遇到学术研讨会或者更具对抗性的商务谈判场合,我的译文质量就会断崖式下跌,显得非常生硬或过于口语化。这本书恰好精准地指出了这种困境的症结所在——对不同语域的语言特征和听众期待的把握不足。作者通过大量的对比案例,剖析了正式报告、非正式讨论、以及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即兴演讲中,词汇选择、句法结构乃至语速控制上的微妙差异。特别是它对“转述的精准度与可接受度之间的平衡”这一难题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分析。书中给出的几个案例练习,要求学习者在保持核心信息不变的前提下,将一段学术性极强的陈述,转译成更易于非专业人士理解的通俗语言,这个过程的训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同传“变通”艺术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同传不仅仅是语言的搬运工,更是文化和认知的桥梁构建者。
评分希望能够能坚持读这本书,很好
评分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我们学了之后,又不断地温习它,这不是件很快活的事吗?曾子又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反省三件事:做事、对人,是不是有不忠心的地方?与朋友交往,说话是不是没有算话?读书是不是没温习?孔子和曾子都提出"習"这个字。"習"字造字的由来,是人们看到刚出生的小鸟,由母鸟教飞,常常飞不好,便摔了下来,会有性命之忧。母鸟用翅膀帮助并逼迫它学飞,一天又一天,慢慢地,学飞成了习惯之后,也就成了自然,它终于能从低处往高处飞了。孔子和曾子提出"習"字,用意在于告诉我们,读书也是习惯的养成。
评分正版,不错。搞活动的时候买的,挺好的。
评分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评分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全国MTI教指委甫经成立,即委托秘书处开始酝酿和设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大纲,并提出一套样题,旨在帮助考生对入学水平的要求和难度有个初浅了解,同时也为各校自主命题提供一个供参考的基准。受教指委委托,由仲伟合、何其莘两位教授牵头,余东、柴明颎和穆雷等教授参与,起草了本指南,尔后数易其稿,多次征求各位教指委委员和相关专家的意见,提交教指委会议论,最终形成现在这套指南样题。
评分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只有6种,分别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联合国大会会堂和各个会议厅都配有同声传译。每个语种都有一个工作室,6种语言共有6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通常坐着3位译员。同声传译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在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
评分好书!决定努力钻研!
评分可惜我还没有看完之前比较基础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