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资治通鉴》是古典史书中的一部巨著,司马光毕生心血,凝聚成了这样一部浩大却精致的作品。《资治通鉴》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政治史,按年编次,条陈始末。它着重记述朝代的兴衰、宫廷内部派系纷争、政治军事斗争、重要大臣的活动与奏疏、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本书编选时选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56年版的胡三省音注本。
周纪
吴起为将
吴起修德
卫鞅变法
威王四宝
孙膑围魏救赵
昭奚恤为相
申不害为相
孙膑破魏救韩
商君之死
苏秦合纵六国
孟子说齐王
张仪巧舌施连横
完璧归赵
廉蔺交欢
乐毅见逐
田单相齐
赵奢收税
触龙说赵太后
赵括空谈误国
毛遂自荐救赵
无忌窃符救赵
不韦立嗣
秦纪
汉纪
魏纪
晋纪
宋纪
齐纪
梁纪
陈纪
隋纪
唐纪
后梁纪
民众认为您是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就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了民众的父兄,囚系民众的子弟,毁坏民众的祖庙,掠夺民众的珍宝,像这样怎么能行呢!天下的诸侯国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土地又增加一倍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引起天下诸侯动用军队来讨伐您。大王应该迅速下令,让老幼百姓返回他们的家园,停止掠夺燕国的珍宝,与燕国民众商议,设立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那么这样做还来得及。”齐宣王不听孟子的意见。
不久,燕国民众反叛齐国,齐宣王说:“我很惭愧不听孟子的话。”陈贾说:“大王不用忧虑。”陈贾于是拜见孟子,问他说:“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孟子回答说:“古代的圣人。”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监视商遗民,管叔却在商地叛乱。难道周公知道管叔将反叛而仍派他去吗?”孟子回答:“不知道。”陈贾便说:“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也会犯错误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不也是应该的嘛!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错就放任自流。古代的君子,他的过失像日食月食,民众都能看得到;等到他改正了,民众都敬慕他。现在的君子,岂止是听任错误,又顺从错误为它寻找托辞!”张仪巧舌施连横
【周纪三】赧王四年(庚戌,前311年)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日:“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日:“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日:“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日:“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日:“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张仪因说楚王日:“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余里,不至十日而拒扦关,扦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张仪遂之韩,说韩王日:“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以攻楚,以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韩王许之。
……
这套《资治通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体量给镇住了,心想这得读到什么时候去。但翻开第一页,就被司马光老先生那严谨的叙述和深刻的洞察力给吸引住了。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将历史的脉络一一剖析,诊断出王朝兴衰的症结所在。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事件前后因果关系的梳理,常常能发现一些我之前从未想过的联系。比如,对于某个政策的颁布,他会详细追溯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官员的私心以及长远的潜在影响,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了一幅生动且逻辑严谨的画卷。而且,书中的语言虽然是文言文,但司马光用词精炼,叙述清晰,再加上现代汉语的注释,即便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逐渐领会其中的深意。读《资治通鉴》的过程,更像是在与千古的智者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觉得自己的眼界又拓宽了几分,对人情世故、政治斗争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宿命,而是无数选择累积的结果,而这些选择,往往与人性的复杂和时代的局限息息相关。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历史类书籍的阅读体验并不是特别理想,总觉得有些过于晦涩或者单调。《资治通鉴》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品鉴一坛陈年的老酒,初闻可能觉得有些醇厚难懂,但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其深邃的韵味和丰富的层次。司马光先生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他能够将冗长的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那些关于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的描写,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古代棋局,每一次决策,每一次博弈,都充满了智慧和算计。而且,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十分到位,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的无奈与挣扎,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每一次阅读,我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政治的深刻感悟。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拿到这套《资治通鉴》后,我立刻投入到阅读之中,虽然是古籍,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它以编年体的方式,将浩瀚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司马光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客观,他对于人物的评价,既不偏袒也不回避,而是基于史实,公正地进行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政治博弈的描写,那些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尔虞我诈的权谋策略,读起来引人入胜,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书中也描绘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这让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舞台,而是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演变等方面的记录,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而且,书中的语言虽然是文言文,但通过仔细阅读,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仿佛在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历史知识,更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评分一直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那些能够揭示社会运行规律、洞察人性百态的著作。这套《资治通鉴》无疑满足了我的一切期待,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它的宏大叙事,从战国时期一直铺陈到五代十国,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时期,每个时期都精心选取了大量详实的史料,并且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我最欣赏的是它“通鉴”的性质,不仅仅是记录,更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筛选、分析和评判,来为后世提供借鉴。司马光先生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理念贯穿全书,他对于政治得失、君王贤愚、奸臣谄媚的描写,都充满了深刻的教训。我常常在阅读某段历史时,思考如果当时的决策者换成是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这样的思考,往往能激发出我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立体,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帝王,还是深谋远虑的谋士,亦或是碌碌无为的凡夫俗子,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我面前。这套书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教科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能够接触到《资治通鉴》这套巨著,我感到非常幸运。它如同一个宏大的历史博物馆,将中国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以一种极为详实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司马光先生以其超凡的史学功底和审慎的态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历史体系。我尤其着迷于他对于事件之间因果联系的揭示,往往能够透过表象,触及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每一次阅读,我都感觉自己像一名侦探,在字里行间寻找历史的线索,拼凑出事件的全貌。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雄才伟略的君主,还是权倾朝野的臣子,抑或是身处乱世的百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功过是非,都在司马光先生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书中的情节所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与古人一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套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提升了我理解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分杜奸邪第二十四
评分论诚信第十八
评分论君臣鉴戒第九
评分论理学
评分第二次买了,货不错啊,老板人很好。
评分国学兵家经典,活动买的很实惠,印刷质量很好,一看就是正版,字很清晰,物流快,包装好,无破损缺角压扁,好评京东配送很安全,下次多来京东买书
评分一口气买了七本经典,印刷质量没问题,大字小字清晰,内容基本完整,译文和注释都很好!
评分杜奸邪第二十四
评分双十一搞活动买的,很实惠,买了没事看,买书只来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