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職業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職業院校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綫,聚焦於職業院校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基本規律,著重闡述瞭職業院校的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分析瞭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心理.問題的因素,提齣瞭師生心理健康的維護策略,圍繞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管理與教學等主題進行瞭有益的探討,此外還介紹瞭職業態度的培養、職業素質測評與職業指導的相關內容。本書既具有對職業院校學生與教師心理規律的理論探索與思考,又具有運用心理學規律來實施職業教育教學的參考指導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二節 職業教育心理學的概念與體係
第三節 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第四節 職業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與方法
第二章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
第一節 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發展
第二節 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節 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輔導
第三章 職業教育中的教師心理
第一節 職業院校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第二節 職業院校教師的角色與壓力
第三節 職業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維護
第四章 職業教育學習心理
第一節 職業知識的學習
第二節 職業技能的獲得
第三節 職業學習中的遷移
第四節 幾種學習理論與職業教育
第五章 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動機
第一節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 職業院校學生內部動機的激發與維持
第三節 職業院校學生外部動機的調動
第六章 職業態度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職業態度概述
第二節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態度分析
第三節 職業態度的有關理論
第四節 培養良好的職業態度
第七章 職業教育教學心理
第一節 職業教育教學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職業教育教學對象的分析
第三節 職業教育教學策略的選擇
第四節 職業教育教學的課堂管理
第八章 職業素質測評
第一節 職業素質及測評概述
第二節 職業素質測評的方法
第三節 職業素質測評的實施程序
第九章 職業心理與職業指導
第一節 職業選擇與心理測量
第二節 人的個性與職業匹配
第三節 職業院校學生擇業心理與調適
第四節 促進職業心理健康的策略
第五節 成功度過試用期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每一門學科都是根據自己研究對象的獨特性來區彆於其他學科的,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教育心理學發展曆史上曾經走過一段彎路,在心理學的早期發展階段,人們認為教育心理學是把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的應用心理學分支,教育過程在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下,會變成如同技術科學一樣的精確。但後來人們意識到,心理學是科學,教學是藝術,而科學從來不能從自身引申齣藝術。
  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心理學傢都認同教育心理學不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獨立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指有意識影響人、培養人的活動,包括傢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基本形式。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通過教育機構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一般指學校教育。因而,關於教育心理學的定義大體上也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過程中的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育心理學是有關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心理規律探索的學科。由於個體從兒童、少年到青年,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和活動。因此,我們認為,把教育心理學定義為“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閤適的。這一定義包含四層意思:第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學與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現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領域中的心理現象。第二,在學校學與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動的主體、行為的承擔者,是教育心理學研究關注的焦點,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教,又有學生的學,教有教的法則,學有學的規律。教師的教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依據,學生的學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育心理學既要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同時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第三,要密切結閤教育過程來探討、揭示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學與教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方麵。無論是學習中的心理活動還是教學中的心理活動都是在教育過程中發生、發展並錶現齣來的,離開瞭教育過程就無從研究和無法理解這些心理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心理學不同於教育學,它不研究教育過程本身,而是著重研究在教育過程中學習與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學問題。第四,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揭示學校教與學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動及其交互作用的運行機製和基本規律,而不僅僅是對學與教中的心理現象進行描述。      
前言/序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傢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推動瞭我國由人口大國嚮人力資源大國轉變的曆史進程。我國職業教育已經發生瞭重大的變化,也實現瞭曆史性的突破。隨著《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製定與實施,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加快提高職業教育人纔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全麵提高的曆史重任,擺到瞭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麵前。
  麵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閤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尤為關鍵。我國一直重視教師隊伍建設,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瞭《關於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2007年教育部在《關於“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齣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任務,隨後實施瞭專業骨乾教師國傢級培訓、專業骨乾教師省級培訓,開發重點專業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以及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計劃等一係列項目,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起到瞭巨大的促進作用。
  與全國一樣,廣西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養培訓體係等方麵進行瞭積極的探索。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編寫瞭《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叢書》。這套叢書從職業科學角度來詮釋職業教育管理、職業教育學、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職業教育研究方法和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在職業教育學科建設方麵進行瞭有益探索。全套叢書從不同側麵展示瞭職業教育學科的概貌且各具特色。    
				
 
				
				
					職業教育心理學:開啓學習者潛能的鑰匙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個體潛能的深度挖掘與悉心培育。尤其在職業教育領域,我們麵對的是一群懷揣技能夢想、渴望在未來職場中施展拳腳的學子。如何理解他們的心理特質,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如何引導他們適應職業發展的挑戰,這些都成為瞭職業教育工作者亟需深入探討的課題。《職業教育心理學》正是這樣一本應運而生的著作,它旨在從心理學的視角齣發,係統地梳理和闡釋職業教育過程中涉及的各類心理現象、規律與應用策略,為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套科學的心理學指導框架。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心理學概念,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聚焦於職業教育的獨特情境。我們深知,每一個職業教育的學習者都擁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認知風格、情感需求以及職業期望。因此,理解這些個體差異,並在此基礎上構建有效的教育模式,是本書的核心關切。  第一部分:職業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與發展  在深入探討具體應用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石。本部分將追溯職業教育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脈絡,梳理其與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聯係與區彆。我們將重點介紹與職業教育密切相關的心理學流派,例如行為主義對技能習得的解釋,認知主義對學習策略與問題解決的洞察,以及人本主義對學習者自我實現與動機的強調。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探討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心理發展特徵。這包括青少年和成年學習者在認知、情感、意誌、人格等方麵的普遍發展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在職業教育情境下的具體錶現。例如,青少年學習者可能麵臨身份認同的睏惑,如何通過職業體驗和技能訓練幫助他們找到職業方嚮;成年學習者則可能麵臨工作與學習的平衡,以及過往經驗對新知識學習的影響。此外,我們還會探討不同群體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如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學習者在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方式上的差異。  第二部分:職業教育中的學習與動機  學習是職業教育的核心活動,而動機則是驅動學習的內在引擎。本部分將詳細剖析職業教育學習的心理機製。我們將從信息加工理論齣發,探討知識的編碼、存儲、提取過程,以及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以優化這些過程。我們還將深入研究技能學習的心理規律,包括模仿、練習、反饋、強化等環節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並探討如何通過情境化教學、仿真實訓等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職業技能。  在學習動機方麵,我們將係統介紹各種動機理論,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自我決定理論等,並分析這些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我們將重點關注如何激發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例如通過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提供即時有效的反饋、鼓勵自主選擇、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等。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外在動機的作用,如奬勵、認可、晉升等,並強調如何平衡內外在動機,使之有機結閤,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  此外,本部分還將聚焦於職業教育學習中的常見心理障礙,如學習焦慮、畏難情緒、拖延癥等,並提供實用的心理調適方法。我們相信,理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挑戰,並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  第三部分:職業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與班級管理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職業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職業教育中的師生互動模式。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的師生關係對學習者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及職業發展的影響。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習者的引導者、支持者和榜樣。我們將探討如何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與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係,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化解師生之間的誤解與衝突。  班級管理是職業教育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本部分將從心理學角度齣發,解析班級動力學,探討如何構建積極的班級氛圍,培養團隊閤作精神。我們將介紹各種有效的班級管理策略,如規則的製定與執行、衝突的預防與解決、學習小組的組織與引導等,並強調如何根據職業教育班級的特點,靈活運用這些策略。特彆是在職業教育中,班級成員往往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的技能基礎和職業期望,因此,如何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的理解與包容,形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和積極的集體認同,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課題。  第四部分:職業倦怠、職業適應與職業生涯發展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習者成功融入職業社會。本部分將重點關注學習者在學習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問題。我們將深入分析職業倦怠的成因、錶現及應對策略,並探討如何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閤理的學習強度安排以及心理疏導,預防和緩解學習者的職業倦怠。  職業適應是學習者從校園走嚮職場的重要過渡。我們將探討職業適應的心理過程,包括職業認知、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如何幫助學習者建立正確的職業期望,提升職業規劃能力。本部分還將強調實踐教學、校企閤作、職業指導等在促進職業適應中的重要作用。  最後,我們將視角延伸至更廣闊的職業生涯發展。我們將探討職業生涯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涯決策模型、生涯發展階段等,並分析這些理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我們將指導教育者如何幫助學習者認識自身的職業潛能,明確職業發展目標,並為實現這些目標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這包括如何引導學習者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培養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通用技能和核心素養,以及如何應對職業生涯中的挑戰和變化。  結語  《職業教育心理學》是一本緻力於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促進學習者全麵發展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是一份實踐指南,旨在為每一位投身於職業教育事業的同仁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幫助您更深刻地理解職業教育學習者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更科學地引導他們的職業成長,最終成為開啓他們潛能之門的智慧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