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快递业务员(初级)》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快递业务员(试行)》为依据,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
  《快递业务员(初级)》详细介绍了初级快递业务员要求掌握的最新实用知识和技术。全书分为六个模块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快件收寄、派送、接收、分拣、封发及客户服务。其中第1单元至第3单元为“快件收派”模块考核的内容,第4单元至第6单元为“快件处理”模块考核的内容。
  《快递业务员(初级)》是初级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就业培训、岗位培训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单元 快件收寄
第一节 收寄指导
第二节 快件收验
第三节 后续处理
第2单元 快件派送
第一节 快件派前准备
第二节 快件派送服务
第三节 快件派送后续处理
第3单元 客户服务
第一节 客户服务的分类和作用
第二节 业务推广
第三节 客户关系维护
第4单元 快件接收
第一节 到件验收
第二节 总包拆解
第5单元 快件分拣
第一节 常规件分拣
第二节 问题件处理
第6单元 快件封发
第一节 登单封装
第二节 快件装运      
精彩书摘
     3.快件的撤回由于派送地址无人签收、收件人搬迁、客户将物品寄错或其他原因,客户要求将快件撤回。
  (1)撤回条件。满足以下条件的快件可以申请撤回:
  1)同城和国内异地快递服务,快件尚未首次投递。
  2)港、澳、台地区快递服务,快递尚未出口验关。
  3)国际快递服务,快件尚未出口验关。
  (2)操作流程
  1)确认快件是否已被送出。客户须提供邮件撤回的确认函。
  2)未被送出情况下,重新制作运单,传真确认函,做好登记工作。
  3)已被送出情况下,需输入查询系统跟进过程及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寄件人在向快递服务组织提出撤回申请时,快递服务组织应告知寄件人需要承担撤回费用并告知费用标准。
  4.快件的索赔
  (1)赔付对象。快件赔付的对象应为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
  (2)索赔因素。索赔因素主要包括快件延误、丢失、损毁和内件不符。
  1)快件延误。指快件的投递时间超出快递服务组织承诺的服务时限,但尚未超出彻底延误时限。
  2)快件丢失。指快递服务组织在彻底延误时限到达时仍未能投递快件,与顾客有特殊约定的情况除外。
  3)快件损毁。指快递服务组织寄递快件时,由于快件封装不完整等原因,致使快件失去部分价值或全部价值。与顾客有特殊约定的情况除外。
  4)内件不符。是指内件的品名、数量和重量与快递运单不符.
  (3)索赔例外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快递服务组织可不负赔偿责任:
  1)由于顾客的责任或者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快件损失或延误的。
  2)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损失的(保价快件除外)。
  3)寄递的物品违反禁寄或限寄规定的,经主管机关没收或依照有关法规处理的。
  4)投交时快件封装完好,无拆动痕迹,且收件人已按规定手续签收,事后收件人发现内件短少或损毁的。      
前言/序言
     1994年以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教材办公室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有关方面专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出版了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及其配套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200余种,作为考前培训的权威性教材,受到全国各级培训、鉴定机构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原劳动保障部从2000年开始陆续制定并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同时,社会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为各级培训、鉴定部门和广大受培训者提供优质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和职业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研发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
  新编写的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编写原则上,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教材编写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映岗位需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凡是职业岗位工作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均作详细介绍。    
				
 
				
				
					职业技能提升系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务指南  本书介绍:  本手册旨在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从业者、管理者以及有志于进入该行业的学习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指引。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不再是简单的“搬运”工作,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本书聚焦于当前行业最前沿的理念、最成熟的技术应用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力求构建一座连接理论前沿与现场操作的坚实桥梁。  目标读者群体:  1. 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 需要掌握最新的供应链优化策略、风险管理框架以及数字化转型路径的决策者。 2. 一线物流运营与规划人员: 寻求提升仓库管理效率、优化运输路径、精进库存控制技术的专业人士。 3. 企业采购、生产计划与售后服务部门的专业人员: 旨在理解和优化其环节与外部物流体系的协同作用。 4.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供应链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及教师: 作为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参考教材。  ---   第一部分:现代供应链战略与设计(The Strategic Core)  本部分将从战略高度审视供应链的本质与价值,探讨如何将供应链设计与企业整体的商业战略紧密对齐。  第一章:全球供应链的宏观图景与战略定位     1.1 供应链的演进: 从线性链条到集成网络的范式转变。解析福特主义到泰勒主义再到敏捷与精益思想对物流布局的影响。    1.2 战略性供应链设计模型: 介绍基于成本、响应速度和风险抵抗力的三大经典设计框架(如杜兰特矩阵)。如何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波动性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结构(虚拟集成、集中式或分散式网络)。    1.3 韧性(Resilience)与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融入: 探讨如何通过多源采购、地域分散化布局来增强面对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深入分析绿色物流、碳足迹核算及循环经济在供应链中的实践路径。  第二章:需求预测与计划协同(S&OP/IBP)     2.1 高级预测技术解析: 不仅限于时间序列分析,重点讲解如何有效融合定性信息(市场情报、销售预测)与定量模型(机器学习辅助预测)。    2.2 销售与运营计划(S&OP)的深化: 详细阐述S&OP的五步流程(产品、需求、供应、决策、执行)及其向集成业务规划(IBP)的升级。强调跨部门信息流动的畅通性与决策的准确性。    2.3 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 通过对订单波动、批量处理和价格激励的系统分析,提供降低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和需求放大效应的具体操作指南。  ---   第二部分:核心运营效率与技术赋能(Operational Excellence)  本部分深入探讨物流活动中的关键执行环节,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技术实现效率的飞跃。  第三章:仓储与库存管理的精细化控制     3.1 现代仓库设计与布局优化: 结合ABC分析法、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原则,介绍动态存储策略(如随机存储、格子存储)的应用场景。    3.2 自动化与智能化仓储系统集成: 详细介绍WMS(仓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穿梭车系统、分拣机器人等硬件系统的选型、部署与效益评估。    3.3 动态库存策略: 深入探讨安全库存的动态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库存策略如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看板系统和基于需求的拉式补货机制。  第四章:运输管理与物流网络优化     4.1 多式联运与最后一公里配送: 分析海运、铁路、公路运输的成本结构与服务特点。重点解析城市物流配送中心(U-Hub)的选址和运营模式,以及微型配送网络的构建。    4.2 TMS(运输管理系统)的应用与路径优化: 探讨如何利用运筹学算法(如遗传算法、禁忌搜索)解决车辆路径问题(VRP)。讲解动态调度、负载均衡和回程优化技术。    4.3 运输合同与成本控制: 详解承运商的绩效评估(KPIs),以及如何通过长期合同、招标策略锁定最优运价,并有效管理燃油附加费、拥堵费等变动成本。  ---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本部分聚焦于支撑现代物流运作的底层技术,探讨数据如何驱动决策和流程创新。  第五章: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数据治理     5.1 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架构: 梳理ERP、WMS、TMS、YMS(码头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和数据交互逻辑。强调“单一数据源”的构建目标。    5.2 物联网(IoT)在物流中的应用: 探讨传感器技术在资产跟踪、环境监控(如冷链温度记录)、设备预测性维护中的实际案例。分析RFID和蓝牙信标技术的部署策略。    5.3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与可追溯性中的潜力: 分析去中心化账本如何解决多方信任问题,特别是在提升贸易融资透明度和产品溯源的合规性方面的应用潜力。  第六章: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6.1 关键绩效指标(KPIs)体系的构建与仪表板设计: 不仅关注传统的OTIF(准时足量交付)、库存周转率,更侧重于客户体验指标(如订单履行周期)。    6.2 描述性、预测性与规范性分析: 讲解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瓶颈、预测潜在延误,并指导系统自动生成最优的补货或排班建议。    6.3 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结合外部宏观经济数据、供应商财务健康评分与内部运营数据,构建多维度的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前置化”管理。  ---   第四部分: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与合同执行  本部分侧重于上游的物料流和信息流管理,确保稳定、高质量的供应。  第七章:战略采购与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SRM)     7.1 采购策略的选择: 详细解析克拉斯采购组合矩阵(Kraljic Matrix)及其在不同物料类别中的应用,区分战略合作、套利购买和标准化采购的路径。    7.2 供应商绩效评估与开发: 建立客观、多维度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涵盖质量、交期、创新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探讨如何通过联合改进计划(JIP)来提升关键供应商的整体能力。    7.3 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 涵盖竞争性招标(RFP/RFQ)流程设计,以及复杂服务合同(如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条款拟定与违约管理。  ---  总结与展望: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现代物流的集成化、智能化、敏捷化三大核心趋势展开。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操作层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运用系统思维和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商业环境。通过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掌握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链条管理技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为企业构建起一个强大、可靠且具备竞争优势的现代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