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画传(修订版)

邓丽君画传(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师永刚,冯昭,方旭 著
图书标签:
  • 邓丽君
  • 音乐
  • 传记
  • 人物传记
  • 流行音乐
  • 文化
  • 艺术
  • 名人
  • 台湾
  • 怀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515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97128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5
字数: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在北京、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出版简、繁与日语四个版本,发行量超过百万套,创下全球发行量最大的邓丽君传记纪录。
  当本人收到书稿,看完之后感觉如释重负,终于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邓丽君的著作问世了。本书之作者投下了多年之心血在研究与收集与邓丽君有关之各种讯息。无怪乎该书有深度、可读性高,加上作者流畅的文笔对邓丽君作了全面、客观的报道,堪称一部代表作。

精彩书评

  当本人收到书稿,看完之后感觉如释重负,终于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邓丽君的著作问世了。本书之作者投下了多年之心血在研究与收集与邓丽君有关之各种讯息。无怪乎该书有深度、可读性高,加上作者流畅的文笔对邓丽君作了全面、客观的报道,堪称一部代表作。
  ——邓长禧(前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邓丽君五弟)

目录


一本可以完全代表邓丽君的授权著作
重寻邓丽君
第一章 小城故事(1953-1969)
第二章 漫步人生路(1969-1973)
第三章 空港:日本之旅(1973-1979)
第四章 假护照风波(1979-1981)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1981-1987)
第六章 月亮代表我的心(1988-1995)
第七章 十亿个掌声(1970-1989)
第八章 我只在乎你(50年的爱与怨)
第九章 再见,我的爱人(1995……)
附录 邓丽君档案
一 邓丽君词典
二 邓丽君小档案
三 邓丽君年表,从艺大事记
后记
谁是邓丽君
关于《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重寻邓丽君
  第二章 漫步人生路(1969-1973)
  1969年,邓丽君还只有十六岁。就在这个一般少女还在做梦的年龄,邓丽君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前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展开了她在国际乐坛的耕耘。
  邓丽君与其他同时代明星的不同之处,或许就在她恰逢历史变迁的转折时刻,而她的年龄、歌艺等优势,能让她有更大的空间挥洒自己的才能。因此,在少女年代,邓丽君就毅然决然地前往香港与东南亚等地发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下深厚的基础,往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位置迈进。少女时代就开始走出台湾,成为她开创生涯另一个高峰的开始。
  如今回顾她在香港等地的耕耘与成就,可能是空前的。1969年年末,邓丽君首度获邀前往香港参加“白花油之夜”活动的表演,协助《华侨日报》所办“助学救国”活动,义卖白花油,结果以当时五千多元港币的佳绩,获得慈善义卖“白花油皇后”的称号,成为相关活动举办以来年龄最小的皇后,并受到当地媒体的高度重视与报道。1970年7月,邓丽君又随着台湾“凯声综艺团”到香港登台表演,她纯情清新的形象立刻风靡香江。邓丽君的应答得体,强调自己只要能在台上唱歌就能获得最大满足的说法,也给港人留下相当好的印象,香港成为了她放眼亚洲的重要基地。
  随着香港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邓丽君自1972年开始,在结束香江造势活动后,跟着也开始长达年许的东南亚巡回表演,由此也确定了她在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直到1973年,二十岁妙龄的邓丽君以香江最受欢迎的国语歌手的姿态,毅然决定赴日本发展歌唱事业,在香港与东南亚的连串演艺活动才暂告中止。
  ……

前言/序言

  记得是在2001年的春季某一天,我接到台北“中央通讯社”一位冯小姐来电,说明她代表香港一家杂志希望能制作一辑有关邓丽君的专题报道,并希望能采访本人。当时本人觉得只要是老姐的事就应当全力以赴,当下就承诺对方,并定下访谈时间。访谈过后,隔了一段时间即收到了以邓丽君为封面的这期杂志,随即翻阅,觉得这本刊物本身有着精美的设计,接触到文章后即被内文所吸引。想本人阅读过无数有关邓丽君的报道,当属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最用心,亦最完整翔实,看完后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又接到一位师先生来电,说明当时那篇报道是由他负责的。
月光下的传奇:一次穿越时空的聆听之旅 这是一个关于声音,关于情感,关于一个时代的传奇故事。它并非仅仅记录了一位歌者的生平,更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踏入一段悠扬的旋律,重温那些温暖心扉的瞬间。 当我们提起一个名字,总有一些画面会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轻柔的嗓音,甜美的笑容,以及那首首穿越了岁月,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的经典。这本书,便是试图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用一种更深沉、更细腻的方式,去触碰那个闪耀在月光下的身影。 它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没有冗长的年表和流水账式的事件堆砌。相反,它更像是一本心灵的书籍,通过声音的线索,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歌曲背后的故事。每一首歌,都曾是我们生命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某个难以言喻的心情。当我们再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仿佛能看到那个年代的街景,闻到那时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那份纯粹的情感。 这本书将带您回溯到那些音乐最纯粹的时代。在那里,旋律是流行的载体,歌词是情感的寄托,而歌者,则是将这一切完美呈现的灵魂。它会讲述那些歌曲是如何诞生的,是如何被传唱,又是如何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每一首经典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创作的灵感,生活的点滴,甚至是时代的烙印。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歌词,原来承载着那么多的情怀;那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原来有着如此精巧的构思。 您会听到关于那些著名音乐人的故事,他们是如何与这位歌者结缘,又是如何一起创作出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那些幕后的故事,那些合作的细节,或许比舞台上的光鲜更令人着迷。音乐的碰撞,才情的交织,都在这张无形的画布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将聚焦于音乐所传递的情感。邓丽君的歌声,以其独特的温柔、纯净和包容,抚慰了无数在时代的洪流中漂泊的心灵。她的歌声,既有对爱情的甜蜜向往,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淡淡忧伤;既有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情感,是普世的,是共通的,因此,她的歌声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动全世界华人的内心。 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为何在那个年代,她的歌声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情感的寄托。她的歌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连接人们情感的桥梁,成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集体记忆。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首歌曲的传播,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和情感。它可能是一份来自远方的思念,一份难以启齿的爱恋,或是一丝对未来的希望。 这本书还将展现这位歌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力。从亚洲到世界各地,她的歌声所到之处,都引起了热烈的共鸣。这不仅仅是音乐的传播,更是情感的交流,是文化的影响。她的音乐,是如何跨越地域的限制,成为一种连接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成为一种代表东方女性柔美与坚韧的独特符号。 它也会触及那些关于她音乐风格的演变。从早期的甜美稚嫩,到中期的成熟韵味,再到后期的多元尝试,她的音乐始终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她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成长,也折射出时代音乐潮流的变迁。每一次风格的转变,都可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对情感更深层次的表达。 这本书并非旨在揭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八卦,而是希望通过对音乐的梳理和情感的挖掘,让您更深刻地理解这位歌者的艺术魅力。它鼓励您去聆听,去感受,去回味。当您翻阅这本书时,您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温暖的房间,或是沐浴在月光下,然后,让那些熟悉的旋律,在您的脑海中悄然奏响。 它会带领您去欣赏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歌词。这些歌词,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情感缩影,是许多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它们或许描绘了简单的爱情,或许抒发了淡淡的愁绪,但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内心。 这本书还会带您思考,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她所承受的压力与选择。然而,这些都将通过她留下的音乐,通过那些被传唱的故事,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呈现。它不会去揣测,不会去评判,而是选择去理解,去欣赏。 这是一本关于“听”的书。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但它的核心,是邀请您去“听”。听那些歌声中的故事,听那些旋律里的情感,听那些岁月沉淀下来的回响。它希望能够唤醒您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纯粹情感的珍视。 它所呈现的,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温度,是那些年我们共同的回忆,是那些被时间洗礼后依然闪耀的星光。它是一次温柔的邀请,邀请您再次走进那个月光璀璨的夜晚,与最美的声音,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这本书里,您不会找到关于她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的详细报道,也没有对她生活细节的过分渲染。它将所有的笔墨,都聚焦于她留下的那份宝贵的艺术财富——她的歌声,以及这些歌声所承载的,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更久远年代的情感记忆。 想象一下,当您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是枯燥的年表,而是一段段关于旋律的故事,一幅幅关于情感的画卷。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一次精心策划的听觉盛宴,让您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例如,当提到一首经典的抒情歌曲时,本书可能不会去详细描述歌词的创作背景,而是会侧重于这首歌是如何通过歌者独特的演绎,将那种细腻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它会分析歌声中的抖音、换气,以及每一个字词的咬字,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歌词中的悲伤、喜悦、或者思念。您会读到,是如何一个简单的音符,在她的手中,变得如此富有生命力,触动人心。 又或者,当涉及到一首欢快的歌曲时,本书不会仅仅列出歌曲的成功数据,而是会去描绘这首歌在当时的流行景象,它如何成为人们聚会时的背景音乐,如何成为年轻人表达快乐的媒介。它会通过一些生动的场景描写,让您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感受到那份纯粹的快乐。 本书更像是一本“音乐鉴赏指南”,它不教你音乐理论,却能让你更懂得如何去“听”。它会引导你捕捉歌声中的细节,理解旋律的起伏,感受和弦的变幻,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共同构建起一首动人的歌曲。您会了解到,为何某些歌曲能够超越时代,成为经典,这背后一定有着非凡的艺术功力。 它也会探讨,在那个相对纯粹的音乐时代,录音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影响音乐的呈现,以及这位歌者是如何在有限的录音条件下,依然能够展现出如此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关于录音设备,以及录音棚的细节,但这些都将服务于最终的音乐聆听体验。 您会读到,关于她的音乐,是如何在不同的地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读。在东南亚,她的歌曲可能是慰藉离乡游子的乡愁;在台湾,她的歌曲可能是青春的注脚;在大陆,她的歌曲更是打破了时代的隔阂,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启蒙。这些地域性的文化解读,会让您看到音乐的强大生命力。 本书所展现的,是一种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在贩卖回忆,而是在重塑一种感受。当您读完这本书,您或许会重新拿起那些熟悉的唱片,去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去重新感受那些曾经触动您的旋律。 它所要传达的,是一种永恒的艺术价值。在浮躁的当下,重温那些纯粹而美好的音乐,重温那些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治愈,一种洗礼。这本书,就是为您准备的这场心灵之旅,一次与月光下最美的声音的深度对话。 它不会去探究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私,不会去追溯那些陈年旧事。它的目光,始终聚焦在音乐本身,聚焦在那些被歌声所承载的,关于爱,关于情,关于梦想,关于时代的情感。这些,才是最值得被铭记,最值得被反复聆听的。 这本书,旨在为您开启一扇通往更深层音乐理解的大门,让您在每一次的聆听中,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动。它是一次温柔的唤醒,唤醒您内心深处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唤醒您对那些经典旋律的珍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以为对邓丽君的了解已经足够深入,毕竟她的歌声陪伴了我的成长,她的故事也早已耳熟能详。但《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邓丽君。这本书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服装的演变,还是不同时期发型的细微变化,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仿佛在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现场。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邓丽君音乐事业之外的关注,那些关于她成长环境、个人爱好、甚至是她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场景的描绘,都让这位巨星变得更加人性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所打动,她也会有疲惫,会有思考,也会有孩童般的俏皮,这些真实的瞬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的编排设计也极具匠心,图文并茂,层次分明,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总有新的惊喜。

评分

《邓丽君画传(修订版)》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对这位时代歌后了解的某些空白。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她的辉煌成就,更要关注她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邓丽君人生中的某些挑战和困境,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平和的态度去呈现。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她与家人、朋友之间深厚情感的描绘,这些细节让冰冷的文字瞬间有了温度,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邓丽君。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张她在不同国家旅行的照片,那时的她,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丈量世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精选的图片和真诚的文字,将邓丽君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她的世界,感受她的喜怒哀乐,体会她的奋斗与坚守。

评分

当我拿起《邓丽君画传(修订版)》,我期待的是一份对偶像的致敬,然而它给予我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邓丽君的人生轨迹。它没有刻意去神化她,而是用一种非常写实、细腻的方式,去呈现她的每一个阶段。书中的许多珍贵影像,是我从未见过的,它们记录了她不同时期的状态,从青涩到成熟,从舞台到生活,每一个镜头都饱含深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她音乐创作过程的一些片段,虽然文字不多,但足以窥见她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执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给粉丝的,它更适合那些对那个时代、对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感兴趣的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通过邓丽君的个人经历,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去感受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有故事的书。

评分

拿到《邓丽君画传(修订版)》,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高质量的印刷所吸引。拿到手上,就觉得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书中的图片 Auswahl (选择) 和编排都显得非常用心,每一张照片都经过了细致的打磨,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的是那些从未曝光过的私家照片,它们像是一扇扇窗口,让我得以窥探邓丽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些照片里的她,卸下了舞台上的光环,展现出最真实、最自然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文字部分的描述也同样出色,语言朴实而动人,没有空洞的赞美,而是用真挚的情感去讲述邓丽君的传奇一生。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温了她的经典歌曲,更让我对她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爱、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感人故事。

评分

收到!这里有五段以读者口吻撰写的,风格迥异且内容不重复的《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图书评价,每段长度约300字,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 第一眼被这本《邓丽君画传(修订版)》吸引,实在是封面上的她,那种温婉的笑容,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瞬间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时代的记忆。翻开书页,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温柔的重逢。每一个篇章,每一幅图片,都像是一个故事的开端,又像是对往昔岁月的低语。我喜欢它捕捉到的那些不经意的瞬间,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更有生活中的点滴闲适。那些黑白照片,在经过精心修复和着色后,愈发显出岁月的质感,也让邓丽君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文字部分,虽然没有冗长的叙述,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喜怒哀乐,以及她在那看似平静生活背后所蕴含的坚韧与梦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邓丽君这位传奇人物,也让我回味起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那种纯粹而美好的情感,在她的歌声和影像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评分

没人能超越她了,值得收藏。。

评分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为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邓丽君父母在1943年结婚。邓丽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兄长。至于“邓丽君”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父亲邓枢听从袍泽建议,以“美丽的竹子”之意,为这个小女儿取名为“邓丽筠”,但因为后来大多数人都将“筠”(音芸)字误念成“君”,所以顺口就以“邓丽君”为艺名。至于所谓的“丽君”,则是她在演艺生涯的不同时段由歌迷所赋予的昵称,她的英文名字则是“Teresa Teng(泰丽莎·邓)”。

评分

好好收藏一下,有空再看。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很不错,精美。

评分

很好~~~~~~~~~~

评分

邓丽君的画册,书籍,值得收藏,回味!

评分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

该书是正版,而且制作精美,快递又快!!!!好喜欢好喜欢。不过书中内容可能有些地方有点小问题··应该是作者的问题!!其他的都很好!!!很喜欢邓丽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