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輕鬆做外貿會計》案例豐富,簡明易懂,助您快速上手相關業務。用豐富的實例,詳解外貿會計的每一項業務。
內容簡介
外貿行業有其特殊性,外貿會計業務也因此與普通會計業務有所區彆。 《輕鬆做外貿會計》著眼於外貿特有業務的核算,全麵闡釋瞭外貿會計的相關知識以及會計操作,包括:外貿會計科目、貿易術語;國際結算、存貨處理;進口業務、齣口業務;加工貿易、易貨貿易;外匯業務;關稅、齣口退稅;財務會計報告、年度會計報錶。
作者簡介
夏鵬,經濟學碩士,注冊會計師,曾任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對外經貿財會》雜誌主編,現任北京廣播影視集團財務總管兼財務中心主任,北廣傳媒集團公司、北廣傳媒投資發展中心財務部主任,著有《外貿企業會計》《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外貿企業稅務操作指南》等多部專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1.1 外貿會計的對象及特點
一、外貿會計對象
二、外貿會計特點
1.2 外貿會計科目
1.3 貿易術語
一、貿易術語的概念
二、貿易術語的權威性文獻
1.4 收入確認
一、收入確認的條件
二、收入確認的具體規定
第二章 國際結算
2.1 匯付
一、匯付的概念
二、匯付方式下的會計核算
2.2 托收
一、托收的概念
二、托收方式下的會計核算
2.3 信用證
一、信用證的概念
二、信用證方式下的核算
第三章 存貨
3.1 存貨概述
一、存貨的概念
二、存貨的範圍
三、存貨的分類
3.2 存貨的計價
一、取得存貨的計價方法
二、發齣存貨的計價方法
3.3 國內商品采購
一、國內商品采購業務的主要方式
二、商品進價與稅金的劃分
三、國內商品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
3.4 商品
一、商品齣入庫製度
二、商品齣入庫的核算
三、商品保管與清查盤點
3.5 材料物資
一、材料物資購進及使用製度、手續、憑證
二、材料物資的核算
3.6 包裝物
一、包裝物的管理製度及憑證
二、包裝物的核算
三、包裝物的管理
3.7 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二、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3.8 存貨跌價準備
一、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
二、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第四章 進口業務
4.1 進口業務概述
一、進口業務程序
二、進口業務單證
4.2 自營進口
一、自營進口的管理
二、自營進口的核算
4.3 代理進口
一、代理進口的管理
二、代理進口的核算
第五章 齣口業務
5.1 齣口業務概述
一、齣口業務的閤同
二、齣口業務單證
三、國外結算賬款的管理
5.2 自營齣口
一、自營齣口的管理
二、自營齣口的核算
5.3 代理齣口
一、代理齣口的管理
二、代理齣口的核算
第六章 加工貿易
6.1 加工貿易概述
一、加工貿易的概念
二、加工貿易的形式
三、加工貿易的特點
6.2 加工貿易的管理
6.3 來料加工的核算
一、由加工廠承擔閤同責任部分
二、由外貿企業承擔閤同責任部分
6.4 進料加工的核算
一、進口原輔料件
二、交付進口稅金
三、進口料件入庫
四、進口料件的加工
6.5 補償貿易的核算
一、補償貿易概述
二、補償貿易的種類
三、補償貿易的特點
四、補償貿易與一般貿易的區彆
五、補償貿易與易貨貿易的區彆
六、補償貿易的核算原則
七、補償貿易的會計核算
第七章 其他業務
7.1 易貨貿易
一、易貨貿易的概念
二、易貨貿易的性質
三、易貨貿易的核算要求
四、易貨貿易的管理
五、易貨貿易的核算
7.2 境外加工貿易
一、境外加工貿易的概念
二、境外加工貿易的投資選擇
三、審批權限的劃分
四、申報審批程序
五、申報材料
六、優惠政策
七、境外加工貿易財會工作的內容
八、境外加工貿易的會計核算
7.3 國內銷售業務
一、國內商品銷售的環節
二、貨款結算環節
三、國內銷售業務的核算方法
第八章 外匯業務
8.1 外匯
一、外匯的概念
二、外匯的種類
三、幾個常用術語
四、常用的貨幣及其簡寫符號
五、外匯的作用
8.2 匯率
一、匯率的概念
二、匯率的標價方法
三、匯率的分類
8.3 外匯賬戶
一、外匯賬戶的設立
二、外匯賬戶的核算體係
8.4 外匯收入
一、外匯收入的範圍
二、外匯收入的核算
三、外匯收入的管理
8.5 外匯支齣
一、外匯支齣的方式
二、外匯支齣的核算
三、外匯支齣的管理
8.6 外匯藉款
一、外匯藉款的意義
二、外匯藉款的核算
8.7 外幣交易
一、摺算匯率
二、交易日的會計處理
三、會計期末或結算日對外幣交易餘額的會計處理
……
第九章 關稅與齣口貨物退(免)稅
第十章 財務報告
第十一章 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銜接轉換
精彩書摘
(1)用跟單信用證/保函方式結算的貿易進口,如需在開證時購匯,持進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開證申請書;如需在付匯時購匯,還應當提供信用證結算方式要求的有效商業單據。核銷時必須憑正本進口貨物報關單辦理。
(2)用跟單托收方式結算的貿易進口,持進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進口付匯通知書及跟單托收結算方式要求的有效商業單據。核銷時必須憑正本進口貨物報關單辦理。
(3)用匯款方式結算的貿易進口,持進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發票、正本進口貨物報關單、正本運輸單據。若提單上的“提貨人”和報關單上的“經營單位”與進口閤同中列明的買方名稱不一緻,還應當提供兩者間的代理協議。
(4)進口項下不超過閤同總金額的15%或者雖超過15%但未超過等值10萬美元的預付貨款,持進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
(5)進口項下的運輸費、保險費,持進口閤同、正本運輸費收據和保險費收據。
(6)齣口項下不超過閤同總金額2%的暗傭(暗扣)和5%的明傭(明扣)或者雖超過上述比例但未超過等值1萬美元的傭金,持齣口閤同或者傭金協議、結匯水單或者收賬通知;齣口項下的運輸費、保險費,持齣口閤同、正本運輸費收據和保險費收據。
(7)進口項下的尾款,持進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驗貨閤格證明。
(8)進齣口項下的資料費、技術費、信息費等從屬費用,持進口閤同或者齣口閤同、進口付匯核銷單或者齣口收匯核銷單、發票或者收費單據及進口或者齣口單位負責人簽字的說明書。
(9)從保稅區購買商品以及購買國外入境展覽展品的用匯,持(1)至(8)項規定的有效憑證和有效商業單據。
(10)專利權、著作權、商標、計算機軟件等無形資産的進口,持進口閤同或者協議。
(11)齣口項下對外退賠外匯,持結匯水單或者收賬通知、索賠協議、理賠證明和已衝減齣口收匯核銷的證明。
(12)境外承包工程所需的投標保證金持投標文件,履約保證金及墊付工程款項持閤同。
前言/序言
2006年2月15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正式發布,標誌著我國會計標準實現瞭國際趨同,會計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
新準則體現瞭會計理念的重大變化,進一步明確瞭會計目標,對會計信息質量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建立瞭反映經濟活動、確認産權關係、規範收益分配的專業標準,對於規範企業會計行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提升我國的國際會計地位,推動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外貿企業一直處於國際經濟貿易交往的最前沿,新準則的發布和實施,對於外貿企業意義更加重大。
目前,各外貿企業有的已經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有的正在籌備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對於準則的學習、瞭解,以及根據外貿企業實際予以貫徹實施,是外貿會計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重大課題。為瞭指導各外貿企業的新舊製度轉換工作,以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建立相應的會計核算體係,我們對《輕鬆做外貿會計》進行瞭修訂。
修訂版除瞭對第一版中的錯漏之處進行瞭更正,更主要的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結閤外匯、稅收政策的變化和外貿業務的發展,在對外貿業務進行重新梳理的基礎上,對各種外貿業務的會計核算和外貿財務報告進行瞭闡述和規範。鑒於部分外貿企業尚未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本書第十一章 按照財政部企業司規定的2007年度企業會計報錶體係編寫,以便符閤目前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並對新舊製度銜接轉換進行瞭重點、詳細的講解,待外貿企業全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後再進行修訂。
深度解析現代供應鏈管理:全球貿易中的效率與閤規 ——本書並非《輕鬆做外貿會計》的姊妹篇或補充讀物,它聚焦於宏觀的供應鏈策略、前沿的技術應用以及復雜的國際貿易法規遵從,旨在為企業決策者和高級運營經理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戰略視野。 書籍概覽: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再僅僅是産品本身,而在於其構建的、高效、有韌性的全球供應鏈。本書《深度解析現代供應鏈管理:全球貿易中的效率與閤規》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摒棄瞭基礎的會計核算流程探討,轉而深入挖掘驅動現代商業運作的底層邏輯——如何設計、優化、監控和保護復雜的跨國物流與信息流。本書麵嚮的是那些尋求在劇烈市場波動中保持競爭優勢,並希望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中高層管理者、戰略規劃師以及資深物流和采購專傢。 第一部分:重塑全球供應鏈藍圖——從綫性到敏捷網絡 本部分著眼於戰略層麵的重構,探討傳統“綫性供應鏈”在麵對“黑天鵝”事件時的脆弱性。 第一章:地緣政治與供應鏈的再定位(De-risking & Regionalization) 本章深入分析瞭當前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包括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的復雜化以及關鍵原材料和技術的戰略競爭。我們將詳細闡述“近岸外包”(Nearshoring)、“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多中心化”(Multi-sourcing)戰略的成本效益模型,並提供案例分析,說明企業如何通過建立區域性供應鏈樞紐來分散風險,同時維持成本競爭力。內容涉及供應鏈韌性(Resilience)的量化指標建立,以及如何平衡“成本效率”與“安全冗餘”。 第二章:需求預測的革命:AI驅動的預測準確性 本書不會停留在傳統的移動平均法或時間序列分析。本章聚焦於如何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模型,整閤來自社交媒體情緒、宏觀經濟指標、氣候變化數據等多源異構信息,實現對市場需求的超前、精準預測。我們將詳細介紹“因果推斷”模型在庫存優化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在虛擬環境中模擬不同供應鏈配置下的需求響應能力。 第三章: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的整閤 可持續發展已從閤規要求上升為核心商業價值。本章探討如何在供應鏈設計初期就植入循環經濟原則。內容包括:碳足跡的精確測算與報告(Scope 1, 2, 3排放的追蹤)、逆嚮物流(Reverse Logistics)係統的建立與效率優化、以及如何設計易於拆解、迴收和再利用的産品包裝與組件。重點分析歐盟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等新規對全球采購策略的實質性影響。 第二部分:技術賦能與運營的精細化管理 本部分深入探討支撐現代供應鏈高效運轉的關鍵技術棧,以及如何在日常運營中實現精益化。 第四章:區塊鏈在可追溯性與信任建立中的應用 超越概念炒作,本章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知識産權保護和端到端可追溯性中的實際落地案例。我們將探討許可鏈(Permissioned Blockchains)如何解決跨企業數據共享的信任難題,特彆是在高價值商品(如醫藥、奢侈品)的防僞和閤規性證明方麵。內容將包括智能閤約在自動化支付和違約處理中的設計邏輯。 第五章:物聯網(IoT)與實時資産可視化 探討如何通過部署先進的傳感器網絡(溫度、濕度、振動、位置),實現對在途庫存的“完全透明化”。本章將詳細分析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在偏遠地區數據采集與實時決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實時數據流來觸發預警機製,從而避免因延誤或環境變化導緻的貨物損失。 第六章:全球貿易閤規與風險自動化 (注意:此部分內容與傳統的“外貿會計”的賬務處理和稅務申報有本質區彆,它關注的是貿易法規的執行層麵。) 本章是本書的重點之一,聚焦於跨國交易中的法律風險規避。內容涵蓋齣口管製法規(如美國EAR、歐盟雙用途條例)下的産品分類(HS編碼的戰略意義)、製裁名單(如OFAC、歐盟製裁名單)的實時篩查流程自動化、以及數據本地化要求(如GDPR、中國數據安全法)對全球數據流的影響。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GTM(全球貿易管理)軟件平颱,將閤規要求嵌入到訂單處理的每一個環節,實現“閤規左移”(Compliance Shift-Left)。 第七章:物流的最後一百英裏與自動化倉庫(Smart Warehousing) 本章關注的是倉儲和配送環節的效率飛躍。我們將分析自動化立體倉庫(AS/RS)、AMR(自主移動機器人)係統與WMS(倉庫管理係統)的深度集成,以及如何通過動態揀選路徑優化(Slotting Optimization)來應對SKU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同時,探討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輛在特定場景下的配送可行性與法規挑戰。 第三部分:供應鏈金融與風險資本的引入 本部分探討如何利用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效率優勢,優化企業的融資結構和營運資本。 第八章:供應鏈金融(SCF)的進化:從保理到風險分層 本書超越瞭基礎的應收賬款保理,深入探討基於真實交易數據的“動態貼現”(Dynamic Discounting)、“庫存融資”以及基於區塊鏈的“數字化信用票證”。重點分析如何通過分析上遊供應商的履約數據,為中小型供應商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融資條件,從而增強整個生態係統的穩定性。 第九章:構建具有戰略眼光的采購職能 采購不再是簡單的成本削減部門。本章闡述如何將采購職能轉型為價值創造中心。內容包括:供應商績效管理(SPM)的360度評估框架(涵蓋質量、交付、創新能力和ESG錶現),戰略性供應商關係管理(SRM)的深度閤作模式,以及如何通過“共同開發協議”(JDA)鎖定未來的技術和産能。 結語:麵嚮未來的韌性供應鏈生態係統 總結全書論點,強調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隻有那些將技術、閤規和戰略思維深度融閤的企業,纔能構建齣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全球運營體係。本書提供的是一套全麵的、麵嚮未來五到十年的戰略工具箱,而非局限於日常操作的指導手冊。 --- 讀者畫像: 本書適閤跨國公司的供應鏈總監、采購副總裁、物流規劃師、企業戰略部門負責人,以及希望全麵掌握現代貿易運營生態係統的谘詢顧問和金融機構專業人士。它假設讀者已對基本的國際貿易術語和企業運營模式有清晰的認知,並希望在更高級彆的戰略和技術應用層麵進行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