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 [The Treasures of Chinese Private Jade Collections]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 [The Treasures of Chinese Private Jade Collec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玉器
  • 中国玉文化
  • 民间收藏
  • 藏玉
  • 玉雕
  • 艺术品
  • 古玉
  • 文玩
  • 收藏
  • 中国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2694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2771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Treasures of Chinese Private Jade Collections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52
字数: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时代上涵盖了史前时代到现代,基本反映了玉器发展的历史,器形上包括了各时代典型的器类,体现了目前民间藏玉的真实面貌。通过本书的出版,我们既可以感受到玉器蕴含的“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又能体会到它的“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
  本书收录了中国民间藏玉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玉器发展史及其加工工艺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材料。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是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民间藏玉图录。所收器物囊括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玉器,材质以和田玉为主,兼顾其他,器型多种多样。每件器物都经专家玉器专家鉴定,展现了中国民间藏玉的精华。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精装)》是可供收藏、文博、民俗、历史等方面的人员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有段石锛(2件)
2 石镰
3 靴形石犁
4 弧形刃石刀
5 石钺
6 石耘田器(2件)
7 石钻(3件)
8 柳叶形石矛
9 石蛙人
10 玉饰(3件)
11 玉决和玉笄帽(2件)
12 玉镯
13 玉猪龙
14 双连璜玉璧
15 玉饰(2件)
16 带有管钻痕迹的玉料
17 玉璋
18 玉高领璧
19 玉柄形器
20 玉戈
21 龙纹玉管
22 人龙纹玉珩
23 透雕人龙纹玉璜
24 龙纹玉璜
25 人龙纹玉佩
26 凤鸟纹玉饰
27 虎形玉饰(2件)
28 跽坐兽形玉饰
29 卧牛形玉佩
30 牛首形玉饰(3件)
3l 高冠鸟形玉饰
32 鸟形玉饰
33 鸟形玉佩
34 鸳鸯形玉饰
35 鱼形玉饰(2件)
36 鱼形玉饰(一对)
37 蝉形玉饰(2件)
38 玉锥形器
39 蟠虺纹玉璧
40 蟠虺纹玉璧
41 蟠虺纹玉组璜(3件)
42 蟠虺纹玉管
43 涡纹玉璧
44 蝌蚪纹玉环
45 卷云纹玉环
46 出廓凤鸟纹小玉璧
47 出廓龙纹小玉璧
48 双龙首玉璜
49 双龙回首玉璜
50 双凤兽面纹玉佩
51 虎形玉饰
52 龙形玉佩(一对)
53 龙形玉佩
54 龙形玉佩
55 龙形玉佩
56 龙形玉佩
57 龙形玉佩
58 龙形玉佩
59 玉镤
60 玉带钩
61 玉俑(5件)
62 蒲纹玉璧
63 千擘
64 兽面纹玉璧
65 小玉璧
66 龙首玉璜(一对)
67 兽首形玉饰
68 鸡心形玉佩
69 龟钮玉印
70 龙首柄玉勺
71 涡纹玉剑首
72 兽面纹玉剑格
73 螭虎纹玉剑域
74 玉剑秘
75 螭虎纹玉剑秘
76 连体玉双蝉
77 玉蝉(3件)
78 玉窍塞(5件)
79 玉猪
80 玛瑙耳杯
81 胡人吹笙纹玉带镑
82 “秋山图”玉带铸(2件)
83 羊距骨形玉佩
84 “春水图”玉佩
85 谷纹玉璧
86 螭虎纹玉璧
87 星云螭虎纹玉佩
88 云龙纹玉饰
89 云龙纹玉佩
90 镂空鸟衔花纹玉香囊
91 工字钱纹玉佩
92 仿汉玉剑琥
93 骆驼形玉镇纸
94 “鹤伴祥云”连珠纹玉带镑
95 凤鸟花卉纹玉佩
96 葫芦形玉佩
97 双瓜知了形玉佩
98 子鼠蘑菇形玉佩

前言/序言

  自宋代以来,民间藏玉和玩玉蔚然成风。民国时期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对清末以来北京城内玩玉的盛况进行了一番精彩描述:“凡京中之中上等人物,无不腰缠累累,丁丁当当者,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居家无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饰无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无玉,似不便与友朋相会。无玉之知识,直不能插入友朋集会之谈话。玉之重要如此,故社会人士无不竭力以求之。”我们由此不难想象当时社会玩玉、赏玉、用玉热闹非凡的场面。
  相比之下,我们今天藏玉和玩玉之风并不亚于昔日京城盛况,只是当今收藏玉器的心态和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古人收藏玉器,多以陶冶情趣,玩赏自娱为主,专致收藏,并不求交易牟利,往往集毕生之精力、财力,汇成蔚为壮观的玉器收藏,如清末收藏大家吴大潋、端方即是如此。只是世事难料,那时还没有博物馆,他们去世后,收藏的玉器被子孙之辈转售殆尽,多数下落不明,如吴大激载于(《古玉图考》的一些玉器,就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甚至出现在不久前的拍卖会上,令人感叹不已。今日收藏玉器的群体和经济实力是古代远远不能比的,何况交通和信息极为便利,又有大量书刊图录和博物馆藏品可以参考,可以说当今玉器收藏的条件是历史上最好的。
  市场化对于玉器收藏的最大影响在于它把玉器收藏大众化,带动了席卷全国的藏玉、玩玉的热潮。目前的玉器市场大概可以用“金字塔”的形状来比喻。这个“金字塔”分三层,下面一层是现代玉市场,收藏的人多,玉器流通量也很大,成交额占整个玉器市场的三分之二,构成了玉器收藏与市场的基础。收藏现代玉的好处在于:第一,作品便于佩戴或陈设,雕刻题材图案大众化,易于理解鉴赏;第二,价格相对透明,欺诈行为少;第三,由于不是古玉,所以不必鉴定玉器雕刻年代,相对风险较小;第四,收藏群体大,买卖交易机会很高。现代玉的收藏与古玉收藏的不同还在于,其一,古人不收藏玉料,而现代玉收藏者多收藏和田玉籽料,导致优质和田白玉籽料价格暴涨;其二,古玉一般没有雕工的名款,而现代玉雕大师往往在作品上镌刻名号,形成商标,如刘忠荣、倪伟滨、夏惠杰、崔磊、蒋喜、唐伟琪等,在现代玉收藏市场上逐渐形成一种“追名家”的趋势。
  中间一层是明清玉市场(也称晚期玉),收藏的人不少。由于明清时期距离现代较近,玉器多不入土而在市面上流行,因此玉器的存世量也很大,是众多玉器拍卖会的主力。明清玉器的造型和图案与现代玉相近,多为吉祥题材,有一定文物价值,鉴定相对容易一些,风险也不大。明清玉器分宫廷作和民间作两类,目前市场价值较高的是宫廷玉器,往往雕工、用料精致,并带有年款,数量很少,升值空间很大;而民间制作的玉器非常多,多为晚清、民国时期产品,雕工、用料大多粗率,升值空间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有一种流行的趋势,即只要是雕工、用料不错,又是传统题材的玉器,就当清中期玉器来看待,这是需要纠正的。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是一部集结了来自中国民间私人收藏的杰出玉器艺术品的珍贵画册。本书以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深入展现了中国悠久而璀璨的玉文化,聚焦于那些在私人手中得以完好保存、流传至今的稀世珍宝。 本书收录的每一件玉器,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从史前时代的质朴瑰丽,到历代王朝的精雕细琢,再到近现代的巧妙传承,这些藏品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中华民族对于玉的独特情感与审美追求。其种类涵盖了礼器、佩饰、生活用具、陈设摆件等多个门类,充分展现了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多样化功能及其艺术价值的不断演进。 在材质方面,本书精选的玉器材质丰富,包括了广为人知的和田玉,如白玉、青玉、碧玉等,也涵盖了翡翠、岫岩玉、独山玉等多种优质玉材。这些玉石本身就具备温润的质感、纯净的光泽和迷人的色泽,经过匠人的鬼斧神工,更显其非凡之美。书中对不同玉材的质地、颜色、光泽等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天然美石的魅力。 在工艺方面,本书所展示的玉器工艺精湛绝伦,代表了中国玉雕技艺的最高水平。无论是圆雕、浮雕、透雕、线刻,还是掏膛、抛光等技法,都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书中对龙纹、凤纹、祥云纹、回纹等经典纹饰的雕刻,对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的塑造,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些精美的纹饰和栩 the detailed craftsmanship tell stories of ancient beliefs, auspicious meanings, and the pursuit of ideal beauty. Readers can appreciate the intricate details, the smooth transitions, and the harmonious composition, which are hallmarks of master craftsmanship. 本书不仅是一部玉器鉴赏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君子品德的象征,具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瑕不掩瑜”、“廉而不刿”等美德。书中的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吉祥寓意,例如,龙象征着权力与尊贵,凤象征着吉祥与美好,祥云象征着好运连连,以及各种动植物的造型,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本书通过对这些玉器的呈现,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的出版,是近年来中国民间收藏界的一次重要梳理和展示。这些散落在民间、却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玉器珍品,通过本书得以集中亮相,填补了许多研究空白,也为玉器收藏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欣赏平台。本书中的每一件藏品,都经过了精心的甄选和专业的考证,力求还原其最真实的历史面貌和艺术价值。 本书的装帧设计精美,图片清晰逼真,色彩还原度高,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玉器本身的质感和美感。每一件展品的文字说明都力求详实,包括器物的名称、年代、材质、尺寸、工艺特点、纹饰寓意以及出处等信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解读。对于部分重要器物,还可能配有专家评论或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藏品的理解。 总而言之,《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鉴赏性于一体的重量级画册。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玉文化、传统工艺和审美情趣的绝佳机会。本书的问世,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玉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并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民间藏玉也如此精彩!一直以来,我们接触到的玉器多半来自博物馆,总觉得那才是正统。但《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收录的每一件玉器,都带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它们可能不像宫廷御用那样金碧辉煌,却有着一种朴实无华的真挚美,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玉雕,它们可能不像主流风格那样精致,但却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比如一些农耕主题的摆件,或者反映民俗风情的器物,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还有一些器物,虽然年代不算特别久远,但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充分展现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创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玉器在民间传承的脉络,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玉石的热爱和珍视,也让我意识到,许多被低估的民间瑰宝,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它鼓励我去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美。

评分

当我翻开《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我仿佛走进了古老而神秘的玉石世界。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件藏品的细节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玉石本身的温润光泽和精湛的雕刻工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那些带有吉祥寓意的玉器的介绍,比如雕刻成葫芦的玉佩,寓意福禄;雕刻成蝙蝠的玉饰,寓意福到;雕刻成寿桃的摆件,寓意健康长寿。这些小小的玉器,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动物造型的玉器,无论是十二生肖,还是各种瑞兽,都雕刻得惟妙惟肖,充满了生机和灵动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玉石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吉祥的化身。它让我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更加珍视这些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

评分

这本《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目不暇接。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翻开扉页,那一抹温润的玉色仿佛带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扑面而来。每一件藏品都经过精挑细选,无论是质地、工艺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翘楚。我尤其喜欢那些明清时期的摆件,那种细腻的雕刻手法,将吉祥的寓意赋予了栩栩如生的形态,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巧思和匠心。还有那些战国时期的玉璧,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出古朴神秘的光泽,每一道刻纹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也极高,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在家中就能近距离欣赏到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仿佛置身于一座座私人博物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玉文化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玉石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每件藏品的来龙去脉,它们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又是如何在民间得以流传和保存至今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片集,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玉文化发展史的生动教材,它用最直观、最精美的实物,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玉石雕刻技艺上的辉煌成就。

评分

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爱不释手。《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让我对玉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玉器就是冷冰冰的石头,但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玉的“温度”和“生命力”。那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动物,无论是瑞兽还是生肖,都仿佛被赋予了灵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明代龙纹玉器的介绍,那种腾云驾雾、气势磅礴的龙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和敬畏。而那些明清时期的花卉纹饰,则更加细腻、柔美,充满了吉祥的寓意,比如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连年有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玉器是如何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它让我更加理解了“温润如玉”的说法,那不仅仅是对玉石质地的描述,更是对其所承载的精神品格的赞美。

评分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部关于玉文化的百科全书。我对于书中关于玉器保养和鉴赏的部分尤其感兴趣。虽然这本书主要以图片展示为主,但其文字介绍中也透露出作者在玉器鉴定方面的深厚功底。我喜欢书中对不同类型玉料的描述,比如和田玉的细腻,岫岩玉的温润,以及一些彩色玉石的独特魅力。通过书中大量的实例,我开始学习如何从玉器的质地、颜色、光泽、雕刻痕迹等方面来判断其价值和年代。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辨别仿古玉的技巧,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收藏玉器不仅仅是拥有,更需要知识和眼光。它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玉器鉴定知识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收藏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不得不说,《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我之前对玉器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博物馆里的陈列,总觉得那些是遥不可及的皇室珍品。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无数精美的民间藏玉,它们同样雕刻精美,寓意吉祥,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我尤其喜欢那些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的玉器,它们融合了传统技艺和一些西方审美元素,风格更加多样化,也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比如一些玉簪、玉钗,设计非常精巧,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韵味。还有一些玉如意、玉摆件,虽然没有宫廷玉器那样奢华,但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雕刻,同样令人赞叹。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玉器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贵重,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以及那些在民间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它让我更加欣赏和热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评分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让人爱不释手。《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玉,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从最初的礼器、图腾,到后来的装饰品、摆件,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收录的那些汉代玉器,那种古朴、厚重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那些玉璧、玉琮,虽然形态简单,却蕴含着神秘的宗教意味和等级观念,让我对古代的信仰和礼制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唐代的玉器,则展现出一种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风格,那些圆润饱满的造型,生动活泼的纹饰,都充满了异域情调和盛世气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唐代玉女的雕刻,那种丰腴的身姿,飘逸的裙摆,都展现了盛唐的审美趣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玉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矿石,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历史,承载了文化,也寄托了人们的情感。

评分

《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一本书。我每次翻开它,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惊喜。书中对每一件藏品的介绍都非常到位,不仅仅是描述外观,更着重于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玉器风格演变的分析,从新石器时代的质朴,到汉唐的雄浑,再到宋元的婉约,以及明清的繁复,每一个时代的玉器都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明代玉器的描写,那种精雕细琢的风格,结合吉祥纹饰,充满了富贵和吉祥的寓意,读来让人心生欢喜。同时,书中也收录了一些清代玉器,比如朝珠、扳指等,这些器物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更是当时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去领略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去辨别一些玉器的年代和风格,这本书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评分

读完《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满足。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每一件藏品都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不仅交代了器物的年代、材质、尺寸,更深入地阐述了其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和田玉的论述印象深刻,从其产地、特性,到历代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再到不同时期玉器造型的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那些精美的白玉籽料,温润细腻,仿佛凝结了天地间的灵气,让人爱不释手。而那些碧玉、青玉的器物,则展现了另一种沉静而内敛的美,它们或庄重,或婉约,各有千秋。我注意到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玉佩的,各种形状、各种寓意的玉佩,让人眼花缭乱,也让我对古人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些玉佩的设计非常巧妙,将动物、植物、人物等元素巧妙融合,充满了吉祥的寓意,比如龙凤呈祥、福在眼前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玉石本身,更是关于玉石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它让我对“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翻阅《中国民间藏玉精品集1》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每一件藏品都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它们曾经的主人、它们被雕琢的时光、以及它们流转的命运。我非常关注书中对宋代玉器的介绍,那个时代崇尚文人雅趣,玉器的雕刻也趋于细腻、含蓄、富有诗意。那些山水、人物、花鸟的题材,都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尤其是那些小巧玲珑的器物,比如玉印章、玉笔洗,都带着一种文雅的气息,让人联想到那些书香门第的生活场景。书中对元代玉器的介绍也很有意思,那个时代的玉器融合了蒙古族和汉族的艺术风格,显得粗犷而有力,充满了草原的辽阔和塞外的风情。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时光隧道,带我近距离地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风貌,以及它们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变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