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 [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 [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勞恩 著,龔江宏 譯
圖書標籤:
  • 斷裂力學
  • 脆性斷裂
  • 固體力學
  • 材料力學
  • 工程力學
  • 斷裂
  • 材料科學
  • 結構完整性
  • 應力強度因子
  • 失效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53795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61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材料科學經典著作選擇
外文名稱:Fracture of brittle solid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字數:3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部係統描述脆性固體斷裂力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經典著作。書中從材料學角度齣發,總結瞭斷裂力學在連續介質、材料顯微結構以及原子尺度上所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將這些成果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係統的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理論體係。
  全書共分為Grimth原理、裂紋擴展的連續介質理論等十部分內容。
  本書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內容簡介

  《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是一部係統描述脆性固體(主要是具有共價-離子結構的陶瓷材料)斷裂力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經典著作。《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從材料學角度齣發,總結瞭斷裂力學在連續介質、材料顯微結構以及原子尺度上所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將這些成果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係統的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理論體係。其中,關於顯微結構屏蔽效應、原子尺度上裂紋尖端行為以及壓痕微開裂理論的描述,是《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與其他斷裂力學著作相比所具有的顯著特色。
  《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對於從事脆性固體的強度與韌性研究的科研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Brian Lawn,先後於1959年和1963年在澳大利亞Western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和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國傢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工程院院士。
  Brian Lawn教授長期緻力於脆性材料斷裂性質的研究,發錶瞭研究論文300多篇,在陶瓷壓痕斷裂和斷裂機製領域進行瞭開創性工作。1995年被Science Watctl評為在過去5年內世界範圍內最傑齣的材料科學傢之一,2002年被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評為材料科學領域引用最多、最有影響的研究者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1 Grimth原理
1.1 應力集中
1.2 Grimth能量平衡概念:平衡狀態下的斷裂
1.3 承受均勻拉伸作用的裂紋
1.4 Obreimoff實驗
1.5 強度的分子理論
1.6 Grimth裂紋
1.7 進一步的問題
2 裂紋擴展的連續介質理論(Ⅰ):裂紋尖端處的綫性場
2.1 描述裂紋平衡狀態的連續介質方法:用熱力學循環研究裂紋係統
2.2 機械能釋放率G
2.3 裂紋端部場和應力強度因子K
2.3.1 裂紋擴展模式
2.3.2 裂紋尖端的綫性彈性場
2.4 G參數和K參數的等效性
2.5 特殊裂紋係統的G和K
2.5.1 均勻承載裂紋
2.5.2 承受分布式荷載作用的裂紋
2.5.3 一些用於實際測試的裂紋構型
2.6 平衡斷裂條件:與Grimth概念的結閤
2.7 裂紋的穩定性與K場的可加和性
2.8 裂紋擴展路徑
3 裂紋擴展的連續介質理論(Ⅱ):裂紋尖端處的非綫性場
3.1 裂紋端部過程的非綫性和不可逆性
3.1.1 裂紋尖端奇異性的起因:綫性彈性連續力學的失效
3.1.2 裂紋尖端區域的額外能量耗散
3.2 Irwin-Orowan對Griffith概念的推廣
3.3 Barenblatt內聚區模型
3.3.1 Barenblatt裂紋的力學分析
3.3.2連續細縫概念的根本局限:Elliot裂紋
3.4 裂紋尖端處與路徑無關的積分
3.5 能量平衡方法與內聚區方法的等效性
3.6 裂紋尖端屏蔽:R麯綫或T麯綫
3.6.1 平衡關係
3.6.2 穩定性條件
3.7 特殊的屏蔽構型:橋接界麵和前端區
3.7.1 橋接界麵
3.7.2 前端區
4 裂紋的失穩擴展:動態斷裂
4.1 Mott對Griffith概念的推廣
4.2 拉伸試樣中的擴展裂紋
4.2.1 常力加載
4.2.2 常位移加載
4.2.3 極限速率
4.3 接近極限速率時的動態效應
4.3.1 極限速率的估算
4.3.2 裂紋分叉
4.4 動態加載
4.5 斷裂粒子發射
5 裂紋擴展的化學過程:斷裂動力學
5.1 0rowan對Grimth概念的推廣:附著功
5.2 Rice對Griffittl概念的推廣
5.3 裂紋尖端化學及屏蔽效應
5.4 裂紋擴展速率數據
5.5 動力學裂紋擴展模型
5.5.1 裂紋前緣處的反應動力學
5.5.2 由傳輸決定的動力學:激活的界麵擴散
5.5.3 本徵屏蔽區中的內摩擦
5.5.4 由傳輸決定的動力學:“稀薄”氣體的自由分子流動
5.5.5 鈍裂紋假設
5.6 裂紋擴展速率參數的評價
5.7 裂紋愈閤一再擴展的門檻值與滯後性
6 斷裂的原子理論
6.1 內聚強度模型
6.2 晶格模型與裂紋陷阱:本徵鍵破裂
6.2.1 準-維鏈模型
6.2.2 點陣模型與Grimth條件
6.2.3 熱激活裂紋擴展:動力學和彎結
6.3 計算機模擬模型
6.4 化學:集中在裂紋尖端處的反應
6.4.1 化學修飾的晶格模型:協同反應概念的引入
6.4.2 化學修飾的晶格模型與斷裂力學
6.4.3 玻璃中的裂紋尖端反應
6.5 化學:錶麵力及亞穩裂紋界麵狀態
6.5.1 錶麵力的本質
6.5.2 脆性裂紋的次生互作用區
6.5.3 斷裂力學分析
6.6 裂紋尖端塑性
6.6.1 理論強度模型
6.6.2 位錯成核模型
6.7 脆性裂紋基本的原子尖銳性:透射電鏡的直接觀察
7 顯微結構與韌性
7.1 裂紋前緣的幾何擾動
7.1.1 穿晶斷裂與沿晶斷裂
7.1.2 兩相材料中的斷裂
7.1.3 斷裂錶麵颱階
7.2 裂紋尖端屏蔽增韌:一般性理論
7.3 前端區屏蔽:位錯雲和微裂紋雲
7.3.1 位錯雲
7.3.2 微裂紋雲
7.4 前端區屏蔽:氧化鋯中的相變
7.4.1 實驗觀察
7.4.2 斷裂力學理論
7.5 裂紋麵橋接導緻的屏蔽:單相陶瓷
7.5.1 實驗觀察
7.5.2 斷裂力學理論
7.6 陶瓷復閤材料
7.6.1 縴維增強復閤材料
7.6.2 延性彌散增韌
8 壓痕斷裂
8.1 接觸場中的裂紋擴展:鈍壓頭和尖銳壓頭
8.1.1 接觸應力場
8.1.2 鈍壓頭
8.1.3 尖銳壓頭
8.2 作為可控缺陷的壓痕裂紋:惰性強度、韌性以及T麯綫
8.2.1 惰性強度
8.2.2 韌性
8.2.3 韌性麯綫
8.3 作為可控缺陷的壓痕裂紋:與時間有關的強度及疲勞
8.3.1 與時間有關的強度
8.3.2 疲勞
8.4 亞門檻值壓痕:裂紋起始
8.4.1 Hertz錐形裂紋
8.4.2 徑嚮裂紋
8.4.3 壓痕門檻值作為評價脆性的一個指標
8.5 亞門檻值壓痕:強度
8.6 壓痕方法的一些特殊應用
8.6.1 尖銳裂紋與鈍裂紋
8.6.2 錶麵應力評價
8.6.3 基體-縴維滑動界麵上的摩擦
8.7 接觸損傷:強度衰減、衝蝕和磨損
8.7.1 強度衰減
8.7.2 衝蝕和磨損
8.8 錶麵力與接觸附著
9 裂紋起始:缺陷
9.1 顯微接觸中的裂紋成核
9.1.1 顯微接觸缺陷
9.1.2 缺陷分布
9.2 位錯塞積處的裂紋成核
9.3 化學場、熱場及輻射場導緻的缺陷
9.3.1 化學誘發缺陷
9.3.2 熱誘發缺陷
9.3.3 輻射誘發缺陷
9.4 陶瓷中的工藝缺陷
9.5 缺陷的穩定性:裂紋起始的尺寸效應
9.6 缺陷的穩定性:晶粒尺寸對強度的影響
10 強度及可靠性
10.1 強度與缺陷統計學
10.1.1 Weibull分布
10.1.2 保證試驗
10.1.3 無損檢測(NDE)
10.2 缺陷統計學與壽命
10.3 缺陷消除
10.3.1 光學玻璃縴維
10.3.2 無雜相的陶瓷
10.4 缺陷容限
10.4.1 具有韌性麯綫材料的強度
10.4.2 設計方麵的意義以及一些錯誤的觀點
10.5 其他設計因素
參考文獻與推薦讀物
譯者後記
索引

精彩書摘

  我們藉助於一個假想的可操作的張開一閉閤循環過程來分析裂紋擴展的能量。有兩種方法可以用於考慮這麼一個循環過程:一是考慮一個完整的無缺陷體中裂紋的形成過程(如1.3和1.4節中Griffith和Obreimoff所做的那樣),二是考慮一條已有的裂紋所發生的連續擴展。以下的分析中將采用Griffith曾經用過的一個假設,即機械能和錶麵能的確定過程是相互獨立的。雖然這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將找齣一些依據來討論能量項之間的不關聯性。
  盡管並不是Irwin理論中一個明確的內容,但第一類張開一閉閤循環是很值得加以討論的,這是因為這一循環假定式(1.5)中的機械能項U3M是由承載固體在開裂之前所承受的應力唯一決定的。這一點乍一看似乎並不閤理,因為肯定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即:在裂紋形成的一瞬間,裂紋的發展應該由迅速發生瞭變化的瞬間應力狀態來決定。然而,開裂能量與開裂前的應力之間的關係可以很容易地藉助於圖2.1所示的過程加以說明。我們先討論沒有裂紋時的狀態(圖2.1a),假定此時彈性場是已知的。現在假想沿著最終的裂紋麵引進一個無限狹窄的切口,同時在切口的錶麵上施加一個與開裂前應力大小相等但方嚮相反的約束力,以保持係統處於平衡狀態。這樣的處理就使得我們得到瞭狀態(b)。這一過程中的唯一能量變化是由引進新的斷裂錶麵而進行的切口操作所導緻的,其大小為USO接下來,把施加在裂紋錶麵上的約束力鬆弛到零(緩慢地鬆弛以避免動能項的産生),同時在裂紋的端部加上約束以避免裂紋的進一步擴展。這就得到瞭一個平衡裂紋構型(圖2.1c),而為達到這一狀態所釋放的機械能無疑就是UMO此時,將過程嚮相反方嚮進行:重新在裂紋錶麵施加約束力,從零開始綫性地增加直至裂紋完全閉閤。因為彈性係統是守恒的,最終的應力狀態將與起始應力狀態(b)完全吻閤。因此,在鬍剋定律範圍內,與裂紋形成有關的機械能的減少可以錶示為開裂前的應力與裂紋麵位移的乘積沿裂紋麵的一個積分。根據彈性方程可知,裂紋麵的位移本身是與裂紋錶麵約束力綫性相關的,因此,開裂前的應力分布狀態應該能夠唯一地確定裂紋的能量情況。這一循環的最後一步不過是使裂紋愈閤以消除錶麵能,去除瞭所施加的約束力後就迴到瞭狀態(a)。
  上述結果的意義值得再次加以強調:裂紋完整的擴展過程是由裂紋擴展發生之前存在的應力狀態預先確定的。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對於一個看上去十分復雜的裂紋係統的斷裂行為的描述隻不過是對係統在無裂紋的狀態下進行常規的應力分析而已。當我們在2.5節中討論一些特殊的裂紋係統時,這一結論將顯得十分有用。

前言/序言

  在本書的第一版於1975年齣版的時候,材料科學的許多分支還都處在一個初始的發展階段。那時,一類新的固體材料——陶瓷作為材料傢族中一個重要的成員齣現瞭。大多數陶瓷都具有共價一離子型結構,具有相當高的熔點、硬度和優良的電學、光學、熱學性能。陶瓷覆蓋瞭很寬範圍內的一係列材料,包括玻璃、多晶聚集體、半導體和礦物。限製這些材料應用的最關鍵的因素是脆性——本徵因素決定的低的斷裂阻力。相應地,在20世紀70年代末,材料工程師們為製備具有高強度、高脆性的陶瓷付齣瞭共同的努力。隨著這一研究的深入進行,對脆性結構中裂紋如何起源、如何擴展問題的理解也取得瞭顯著的進展。到瞭1993年本書第二版齣版的時候,陶瓷科學這一領域以及相應的用於錶徵相關斷裂行為的斷裂力學已經發展到瞭一個成熟期。從那個時候開始,材料科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覆蓋麵更寬的交叉學科,一些分支涉及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這些新的“熱點”領域。材料工程與其他一些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及藥學等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瞭。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應用領域,可靠性和壽命仍然是所有材料結構的使用性能的中心問題。這也許就可以解釋《脆性固體斷裂力學》這本書35年來一直暢銷這一事實。
  將本書翻譯成中文,最早是由龔江宏博士嚮我建議的。而後,他又自己承擔瞭翻譯工作。我非常感謝龔博士在完成這一繁瑣工作的過程中所付齣的耐心和努力。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脆性固體斷裂力學(第2版)》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旨在介紹該領域的核心概念、方法和應用,而不包含對特定版本的修訂或更新的描述。 --- 圖書簡介:《脆性固體斷裂力學》 導論:理解材料的韌性與斷裂 材料的性能是工程設計和結構安全性的基石。在眾多材料行為中,斷裂現象——即材料在受力下最終失效並形成裂紋擴展的過程——是工程師必須深入理解的關鍵機製。尤其對於陶瓷、玻璃、混凝土以及某些金屬閤金等脆性材料而言,它們的斷裂行為往往錶現齣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和災難性後果。 本書《脆性固體斷裂力學》係統地探討瞭脆性材料在靜力、疲勞和環境影響下的斷裂過程。它不僅構建瞭理解裂紋萌生、擴展和最終失穩的理論框架,還詳細介紹瞭用於預測和評估結構完整性的關鍵分析工具和實驗方法。全書內容旨在為結構工程師、材料科學傢以及從事無損檢測和可靠性評估的專業人員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分析手段。 第一部分:斷裂力學的基本原理 斷裂力學作為一門學科,其核心在於將材料的宏觀力學行為與微觀的損傷演化聯係起來。本書首先從經典的連續介質力學齣發,引入瞭能量守恒和應力集中等基本概念,為後續的裂紋尖端分析奠定瞭基礎。 應力場與裂紋尖端概念: 脆性材料的斷裂往往始於材料內部或錶麵的微小缺陷。本書詳細分析瞭在這些缺陷處(即裂紋尖端)産生的局部應力場。通過引入應力強度因子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K$) 這一核心參數,我們能夠量化裂紋尖端的載荷效應。書中對不同裂紋類型(如模式 I:張開型;模式 II:剪切型;模式 III:撕開型)的應力強度因子計算方法進行瞭詳盡闡述,涵蓋瞭各種幾何結構和載荷條件下的解析解和數值近似。 能量原理與斷裂韌度: 除瞭基於應力場的分析,本書還深入探討瞭基於能量的方法。斷裂能 (Fracture Energy, $Gamma$) 概念被引入,用於描述在裂紋擴展過程中材料內部能量的耗散。通過歐文斯-格裏菲斯 (Griffith) 理論的現代發展,我們得以建立起裂紋擴展的能量判據,即裂紋擴展的驅動力必須剋服材料的固有斷裂韌性。 綫性彈性斷裂力學 (LEFM) 的應用與局限性: 對於大多數脆性材料,其斷裂過程可以很好地被 LEFM 所描述。本書詳細展示瞭如何利用應力強度因子和臨界斷裂韌度 ($K_{IC}$) 來預測結構在單次加載下的靜態斷裂。同時,書中也明確指齣瞭 LEFM 在處理裂紋尖端塑性區較大情況下的局限性,為嚮更復雜的斷裂模型過渡做好瞭鋪墊。 第二部分:脆性斷裂的復雜因素與高級分析 純粹的彈性理論不足以描述所有真實的斷裂場景。本書在基礎理論之上,引入瞭諸多影響脆性材料斷裂行為的實際因素。 疲勞斷裂: 在周期性載荷作用下,脆性材料也會發生疲勞斷裂。本書深入探討瞭疲勞裂紋擴展速率 (da/dN) 與應力強度因子範圍 ($Delta K$) 之間的關係,特彆是帕裏斯-厄爾曼 (Paris-Erdogan) 關係式。內容涵蓋瞭低周疲勞和高周疲勞下的裂紋增長模型,以及疲勞壽命的預測方法。 溫度與環境效應: 溫度是影響脆性材料斷裂行為的關鍵變量。書中專門討論瞭脆-韌轉變 (Ductile-to-Brittle Transition) 現象,並介紹瞭用於評估材料在低溫下抵抗裂紋擴展能力的衝擊韌性測試及其與斷裂韌性的關聯。此外,環境介質,如濕氣、化學腐蝕,如何加速裂紋的萌生和擴展(例如,應力腐蝕開裂的機理)也在本書的分析範疇內。 斷裂過程區 (Process Zone) 的描述: 針對某些錶現齣輕微增韌行為的脆性材料,或者在考慮微裂紋網絡效應時,LEFM 需要被更精細的模型所補充。書中探討瞭小塑性區修正模型以及描述裂紋尖端區域內材料響應的本構關係。 第三部分:實驗評估與結構完整性 理論分析的有效性依賴於準確的實驗驗證和參數獲取。本書的第三部分將重點放在瞭脆性材料斷裂性能的實驗錶徵技術上。 關鍵斷裂參數的實驗測定: 書中詳細介紹瞭確定材料臨界斷裂韌度 ($K_{IC}$) 的標準試驗方法,包括試樣製備、預製裂紋技術(如疲勞預裂紋)以及載荷和位移測量。對於脆性材料,如何確保試驗結果的有效性和再現性,是本書強調的重點。 無損評估與殘餘壽命預測: 在結構服役狀態下,對現有裂紋的監測至關重要。本書介紹瞭超聲波、聲發射等無損檢測 (NDT) 技術在脆性結構中的應用潛力。結閤裂紋擴展模型和載荷譜分析,本書指導讀者如何進行結構完整性評估 (Structural Integrity Assessment),並對結構的殘餘安全壽命做齣閤理的預測。 應用實例與工程考量: 本書通過具體的工程案例,展示瞭斷裂力學原理在核工業反應堆壓力容器、先進陶瓷構件、以及大型土木結構混凝土構件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強調瞭設計規範中對安全裕度的要求,以及如何將材料的統計學不確定性納入可靠性分析中。 總結 《脆性固體斷裂力學》是一本全麵、嚴謹的參考書,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和量化脆性材料失效行為的科學路徑。通過對基本理論、復雜影響因素和實驗方法的綜閤論述,本書旨在提升工程師對結構可靠性的掌控能力,確保工程係統的長期安全運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簡潔大方的,深藍色背景配上燙金的書名,給人一種莊重而專業的感覺。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它份量十足,沉甸甸的,應該內容很充實。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學術,但當我翻開扉頁,看到前麵一些關於材料力學基礎的介紹時,感覺還是挺親切的。作者的語言風格我感覺比較嚴謹,但並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我尤其喜歡裏麵一些圖例的繪製,雖然隻是簡單的綫條圖,但卻能非常形象地展示一些力學概念,比如應力集中、裂紋擴展的示意圖,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瞭不少。我還在琢磨著,這本書的第三版會不會在內容上有什麼更新,畢竟材料科學和工程技術一直在發展,特彆是那些微觀層麵的研究,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突破。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厚實可靠的感覺,很適閤放在書架上,隨時翻閱,我相信它一定能為我提供不少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評分

我最近在研究某種新型陶瓷材料的失效機理,之前看的幾篇文獻都提到瞭脆性斷裂,但總感覺有些概念不夠清晰。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名字就挺吸引我的,想著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答案。這本書的排版我挺喜歡的,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閤理,閱讀起來不會覺得吃力。我特彆留意瞭它在介紹裂紋萌生和擴展的章節,裏麵的一些數學推導和公式,我嘗試著去理解,雖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復琢磨,但作者給齣的解釋還算是比較清晰的。我注意到書中有提到一些經典的斷裂準則,比如 Griffith 準則,這對我理解材料的斷裂韌性非常有幫助。這本書還探討瞭一些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案例,雖然不是我直接研究的領域,但也能從中窺見理論如何指導實踐,這對我啓發很大,讓我對脆性斷裂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模型,而是有瞭更廣闊的視角。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不單是紙張的分量,更是內容上的那種紮實感。我之前對脆性材料的理解比較淺顯,總覺得它們就是一碰就碎,缺乏韌性。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脆性斷裂是一個非常復雜且精細的力學過程。書中對於不同類型脆性材料的斷裂行為進行瞭詳細的分析,比如陶瓷、玻璃、岩石等,並且探討瞭它們在不同載荷條件下的響應。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加載速率和溫度對脆性斷裂影響的章節,這對我理解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非常有幫助。此外,作者還提到瞭許多前沿的研究方嚮,比如納米尺度下的脆性斷裂,以及如何通過材料設計來提高材料的斷裂韌性,這讓我對未來的研究充滿瞭好奇和期待。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非常前沿且深入的,對於有誌於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和工程師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係統化,從基礎概念講到高級理論,循序漸進,條理清晰。我之前對斷裂力學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一些零散的文獻和講座,總感覺不成體係。而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缺憾。它詳細地介紹瞭斷裂力學的基本原理,包括應力、應變、裂紋尖端附近的應力場等,並且給齣瞭嚴謹的數學推導。我喜歡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都會輔以清晰的圖示和簡潔的語言,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易於理解。特彆是關於能量原理在斷裂分析中的應用,書中給瞭非常詳盡的闡述,這對於我理解材料為何會發生斷裂起到瞭關鍵作用。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相當不錯,我認為它不僅適閤作為教科書,也適閤作為一本重要的參考書,可以幫助讀者建立起對脆性固體斷裂力學完整的認知框架。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理論著作,畢竟“斷裂力學”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挑戰性。但當我深入翻閱後,發現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書中的一些插圖非常精美,而且清晰地描繪瞭材料在受力過程中發生微觀形變和裂紋擴展的過程,讓我感覺像是在實驗室裏親眼見證一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一些復雜斷裂現象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從能量守恒的角度,從應力強度因子的角度,這些不同的視角讓我對同一個問題有瞭更全麵的理解。書裏的一些章節還涉及到瞭實驗方法的介紹,比如如何測量材料的斷裂韌性,這對於我今後進行相關實驗非常有指導意義。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並非僅僅羅列公式和定理,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去分析脆性固體斷裂的問題。

評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aaaa

評分

物流快,質量好,一直在京東買。

評分

評分

不是學這一行的,看著挺深

評分

書不錯,京東物流快,希望對我科研有用,湊二十個字還是挺難的,建議使用半個月以上時纔允許評論!

評分

是正版書,印刷不錯,滿意。

評分

東西質量真的很不錯。。。。

評分

還沒有開看,準備開始,應該是看完再來寫評論的。

評分

找不到英文影印版纔買的,翻譯得不錯,紙質也挺好的,性價比相當高。而且他的編排與國內工程斷裂力學的教學安排大體一緻,不想那本《斷裂與疲勞》讓人一開始感覺不習慣。美中不足在於它是針對陶瓷斷裂的,後麵說瞭一些材料學的東西,與我無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