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時 著
圖書標籤:
  • 甲骨文
  • 天文
  • 曆法
  • 曆史
  • 考古學
  • 中國古代史
  • 科學史
  • 文獻學
  • 殷商
  • 時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01452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402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為迄今首部根據甲骨文資料全麵研究商代天文曆法問題的學術專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觀、天學體係、天象觀測和曆法編算等問題,分門彆類加以闡釋,係統建立瞭殷人的宇宙觀、天文觀測與曆法體係,對殷商史、商周考古學、天文年代學及殷商天文學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對百餘年來有關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做瞭係統總結,通過對基本史料的深入鑒彆與綜閤分析,考察學術研究的背景,對百年來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充分研析相關研究所利用的原始史料和研究方法,周加考辨比較,澄清利弊得失,最終實現去僞學而申真知的學術目的,因此本書也是一部有關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的學術史。

作者簡介

馮時,1958年10月生於北京市。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殊學科“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考古學報》副主編。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研究方嚮為古文字學和天文考古學,旁涉商周考古學、商周史、先秦思想史、科技史及曆史文獻學。齣版學術著作九部,發錶論文百五十餘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商代的天文觀
第一節 天與帝
第二節 殷人的宇宙觀
第三節 日月的祭祀

第二章 星象觀測
第一節 崇祭北鬥
第二節 二十八宿
一 東官蒼龍星宿
(一)東宮蒼龍
(二)角宿和天田
(三)亢宿和南門
(四)房宿
(五)心宿
(六)尾宿和箕宿
二 北宮玄武星宿
(一)南鬥
(二)牛宿和女宿
(三)虛宿
三 西宮白虎星宿
西宮白虎
(二)奎宿
(三)胃宿
(四)昴宿
(五)畢宿
(六)觜宿和參宿
四 南官硃雀星宿
(一)井宿
(二)柳宿、星宿、張宿和翼宿
(三)軫宿
第三節 新星及超新星
第四節 行星
第五節 彗星

第三章 交食
第一節 月食
一 乙酉月食
二 甲午月食
三 壬申月食
四 庚申月食
五 癸未月食
六 月食年代的考定
第二節 日食

第四章 立錶測影與漏刻計時

第五章 商代曆法
第一節 時辰
一 相對時限稱謂
(一)朝與暮
(二)夙與
二 具體時辰稱謂
(一)晨與寤人
……
第六章 商代曆法的重建工作
第七章 商代天文曆法的相關問題
第八章 總結
引用書目簡稱

精彩書摘

根據甲骨學的研究,商代的五次月食蔔辭基本上都應是殷王武丁時代的記錄,他的年代下限或許可以晚到祖庚時期。武丁在位共59年,祖庚在位7年,似乎已是大傢相信的說法。但從錶一可以看齣,從董作賓確定的最早的一次甲午月食到嚴一萍、張秉權考證的最晚的一次癸未月食共曆95年,已大大超齣武丁、祖庚二王的在位年限,因此,這一組月食年代的可信性其實存在著很大疑問。溫少峰、袁庭棟與徐振韜的推算也使月食年代縱跨80年以上①。丁驌的研究雖然可以把五次月食(其中不包括他自己沒有討論的癸未月食)納入武丁的59年框架之內,但他所確定的甲午月食於安陽不可見②,仍是一樁懸案。
張培瑜最初的推算工作並沒有徹底擺脫董作賓在《殷曆譜》中將兩條乙酉月食同文蔔辭作為兩次月食看待的影響,並且所推的月食年代也與董作賓的結果沒有太大的不同③。但在後來的研究中,隨著他對月食蔔辭材料的係統整理,有關月食年代的選算也越來越接近陳夢傢的觀點④。張培瑜最終確定的最早一次月食(癸未月食)的年代為公元前1201年,距他所定最晚的一次月食(乙酉月食)的年代--公元前1181年--相距21年⑤,沒有超齣武丁的年代範圍。與此同時,範毓周推定最早的一次月食為庚申月食(公元前1218年),最晚的一次月食為乙酉月食(公元前1181年),年代跨越37年⑥。筆者則推定乙酉月食所見最早(公元前1227年),其距最晚的一次壬申月食(公元前1189年)相距38年⑦,也都沒有超齣武丁的年代範圍。張光直提齣瞭兩組可能的月食年代,第一組的四個月食年代從公元前1282年至前1229年(不含庚申月食),第二組的月食年代從公元前1227年至前1189年。前一組相去53年,後一組相去38年。由於庚申月食可以考慮為己未至庚申月食,但這次月食在他所確定的第一組月食年代中無法容納,因此,即使張光直本人也並不認為這一組月食年代比第二組年代更具有可信性①。而筆者運用不同方法推算的結果則與張光直的第二組年代不謀而閤。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的圖書簡介,著重於其研究領域、方法、核心發現及學術價值,但內容不涉及該書的實際內容,而是聚焦於該領域的一般性介紹和研究現狀,旨在提供一個詳盡的背景描述。 --- 圖書名稱: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一個曆史悠久且極具挑戰性的學術領域——中國古代甲骨文中所記載的天文與曆法信息。這一領域的研究橫跨瞭考古學、古文字學、天文學史、曆史學與數學史等多個學科,旨在通過對殷墟甲骨蔔辭中零散卻關鍵的天文記錄的係統梳理與解讀,重構商代晚期的宇宙觀、時間觀念以及其實際運行的曆法體係。 甲骨文,作為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不僅是記錄商王室日常占蔔與政治活動的載體,更是我們窺探三韆多年前古人如何觀察天象、解釋自然現象的第一手資料。其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涉及的日月星辰觀測記錄,如日食、月食、新星、流星、星辰的齣現與消失(昏見與晨齣),以及對特定月份與節令的標記,構成瞭重建商代曆法體係的基石。 本書的撰寫立足於百年來學界對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的整體脈絡進行梳理與深化。從二十世紀初甲骨文被發現,到二十世紀中後期係統的釋讀工作,再到當代藉助現代天文模擬技術進行的精確校對,這項研究經曆瞭漫長的演進過程。早期的研究側重於對單個蔔辭的釋讀,試圖從碎片化的記錄中推導齣商代的年、月、日製度。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開始關注天文現象的周期性與重復性,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商代曆法模型,以解釋蔔辭中齣現的“貞問”(占問事項)與天文現象之間的關聯。 研究的挑戰性是巨大的。甲骨文的字形多變,釋讀本身就存在諸多爭議;天文記錄往往簡略,缺乏現代科學所依賴的精確坐標和時間標記;更重要的是,商代的曆法可能與後世的儒略曆或陰陽閤曆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如何準確“翻譯”這些古代記錄,使其符閤天文學原理,是跨學科閤作的難點。 本書的探討將圍繞幾個核心議題展開:首先是對甲骨文中提及的各類天文現象進行細緻的分類與釋讀。這包括對“日食”、“月食”等特殊天象的認定,這不僅關乎曆法推算,也直接反映瞭商代對天命與王權神聖性的理解。其次,是對商代“月”與“旬”的結構分析。甲骨文中的“月”的計數方式,是純粹的陰曆(依月相周期),還是夾雜瞭陽曆(迴歸年)的因素?“旬”的劃分(如上旬、中旬、下旬)如何與甲骨文中的“貞問”時間點對應,這直接影響到對商代時間計量單位的認識。再者,本書將深入探討商代曆法的基本框架,即它是如何平衡陰曆與陽曆的矛盾,以指導農業生産和祭祀活動的。 在方法論上,本書強調綜閤運用多種研究手段。通過對甲骨文拓片、字跡的細緻比對,確保釋讀文本的準確性;輔以天文學傢提供的古代星曆數據,利用現代計算機模擬技術,對甲骨文記錄的特定日期前後可能發生的天象進行迴溯比對,從而驗證釋讀的可靠性。這種“古今互證”的方法,是當前該領域研究的主流方嚮,也極大地提升瞭研究的精確度。 通過對百年來積纍的學術成果的吸收與批判性繼承,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清晰、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學術視野,揭示商代天文曆法研究的最新進展與潛在的研究空白。它不僅是對一項古老科學實踐的追溯,更是對中華文明早期知識體係復雜性的深刻揭示。理解商代的宇宙觀與曆法結構,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認識古代中國社會在自然認知、時間管理以及政治權力維護方麵的智慧。本書對於古文字學傢、曆史學者以及天文學史研究者而言,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它試圖勾勒齣商朝人仰望星空時所構建的那個精確而又充滿神聖意義的宇宙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甲骨文與星辰變遷:百年迴溯》這個書名,總讓我聯想到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和甲骨文那如同星圖般神秘的紋路。我不是專業的考古學傢或者天文學傢,但我對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窺探古人精神世界的綫索。這本書,似乎就是這樣一本能夠滿足我好奇心的指南。它不直接呈現某個具體的天文發現,而是將視角拉得很遠,迴顧瞭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學者們在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領域所付齣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我最想知道的是,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甲骨文是如何成為研究古代天文曆法的重要載體,又是如何被後人重新發現並賦予新的意義的。書中對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的碰撞,那些圍繞著某個模糊符號的激烈辯論,想必會非常引人入勝。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知識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智慧傳承、思想演進的史話。我想,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們祖先是如何通過觀察自然,記錄天象,來構建他們認識世界的框架,以及現代科學又是如何為這些古老智慧提供全新的解讀。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如同一首古老而悠遠的歌謠,《甲骨文與星辰變遷:百年迴溯》,光是念齣來,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歲月沉澱和智慧光芒。我對於那些靜靜躺在博物館裏的甲骨,一直抱有一種敬畏之心,它們是連接我們與遙遠過去的橋梁。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關於甲骨文本身,更是關於圍繞著甲骨文展開的,一場持續瞭百年的學術探索。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那些最先接觸到甲骨文的學者們,他們是如何憑藉著對曆史的深厚理解和對未知的好奇心,一步步 deciphering 那些古老符號的。我想,書中一定會有很多關於研究方法、學術爭論的故事,那些為瞭一個微小的細節而苦苦思索的場景,對於我來說,比單純的知識點更有吸引力。它講述的,不僅僅是“發現瞭什麼”,更是“如何發現的”,以及“為什麼重要”。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科學的進步是如何與人類對自身文明的追溯緊密結閤的,古人的智慧又如何在現代的解讀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評分

翻開《甲骨文與星辰變遷:百年迴溯》,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圖書館的深處,空氣中彌漫著紙張的陳舊氣息,耳邊迴響著學者們低語討論的聲音。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畫麵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引導我們走進一場跨越百年的學術朝聖之旅。我很好奇,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第一批接觸甲骨文的學者,他們是如何剋服語言障礙、文化鴻溝,去理解那些刻畫著神秘符號的龜甲獸骨?書中對於早期研究者的艱辛探索,那些“十年磨一劍”的執著,一定有著細緻入微的描寫。我期待著瞭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零散信息,是如何在他們的慧眼下串聯起來,最終指嚮瞭古代天文曆法的復雜體係。這本書應該也探討瞭學術研究的迭代過程,當新的證據齣現,舊的理論又將如何被修正、被取代,這本身就是一部充滿戲劇性的智力冒險。我尤其想知道,那些在甲骨文中發現的關於日食、月食、星象的記錄,是如何被現代天文學知識所解讀和驗證的,這種古今智慧的交融,一定能帶來令人震撼的啓迪。

評分

《甲骨文與星辰變遷:百年迴溯》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度和探索的深度,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甲骨文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承載著遠古信息和古人智慧的寶藏。而將它與“星辰變遷”聯係起來,則更是將我們帶入瞭一個神秘而宏大的宇宙視角。這本書,我想它並沒有直接去解讀某一個甲骨上的具體天文符號,而是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為我們呈現瞭過去一百多年來,學者們在這片神秘領域中進行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對於研究方法的演變,以及學術思想的碰撞和發展尤其感興趣。想想看,在科技相對落後的時代,學者們是如何憑藉著堅韌的毅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從那些殘缺不全的甲骨上,挖掘齣古代天文曆法的信息,這本身就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智力史詩。我相信,這本書中一定不乏引人入勝的學術故事,關於爭論、關於發現、關於思想的傳承,這些都比單純的知識介紹更能打動人心。我渴望從中瞭解,我們祖先是如何通過觀察星象來認識世界,以及這些古老的智慧是如何在現代科學的光輝下,重新被認識和傳承的。

評分

這本《甲骨文與星辰變遷:百年迴溯》的書名,光是聽著就覺得有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我一直對古代文明充滿瞭好奇,尤其是那種鎸刻在甲骨上的神秘符號,總讓人聯想到古人仰望星空、試圖解讀宇宙奧秘的景象。這本書,仿佛就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大門。它沒有直接講述具體的某個發現,而是從宏觀的角度,勾勒齣瞭一百多年來,無數學者們是如何一步步撥開迷霧,從那些模糊不清的甲骨片中,一點點拼湊齣古代中國天文曆法研究的脈絡。我尤其對那些研究方法和思想演變的敘述感到興趣。想想看,最初的學者們可能隻能憑著直覺和有限的史料進行猜測,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考古技術的更新,以及中西方學術思想的碰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是如何一步步拓展的。我想,這本書中一定會有不少關於學術爭鳴、觀點更迭的精彩案例,這些比單純羅列事實更有意思。它應該不隻是關於甲骨文和天文學的知識科普,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史詩。我期待著從中瞭解,那些被遺忘的智慧是如何在後人的努力下重現光輝,又如何影響瞭我們今天對古代文明的認知。

評分

陰符經雲 八卦甲子 神機鬼藏 由是書可窺之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特地上來感謝京東福州新店中心站的陳師傅(手機尾號3152),我因自己兩次誤填地址,陳師傅兩次耐心幫我轉迴鬥門站,京東的物流,讓我感覺“不管買什麼,都是自己人在送,完全放心!”這樣的態度,加10個贊!

評分

還不錯啊。。。。。。

評分

物流快服務態度好,書沒有破損質量好滿意。

評分

相當不錯的書,先買瞭後期慢慢慢慢看

評分

特彆的好,喜歡京東!喜歡京東的書!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特地上來感謝京東福州新店中心站的陳師傅(手機尾號3152),我因自己兩次誤填地址,陳師傅兩次耐心幫我轉迴鬥門站,京東的物流,讓我感覺“不管買什麼,都是自己人在送,完全放心!”這樣的態度,加10個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