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精装 )鲁传涛主编 全彩版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精装 )鲁传涛主编 全彩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农田杂草
  • 杂草识别
  • 杂草防治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农学
  • 图鉴
  • 鲁传涛
  • 全彩图鉴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农阳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16425
商品编码:10151328094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

主编:鲁传涛 等

定价:298.00元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语言:简体中文

精装:686页

开本:大16开

尺寸:889mm*1194mm

重量:2520g

中国农田杂草发生概况
一、杂草的为害及发生特点
(一)杂草的为害特点
(二)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
二、杂草的类型
(一)按植物系统分类
(二)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三)按除草剂防治类别分类
(四)按生态型分类
三、农田杂草的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和群落
(二)杂草种群的动态
(三)杂草群落的演变
第二章农田杂草种类
一、双星藻科
水绵(10)
二、木贼科
散生木贼(11)节节草(12)笔管草(13)问荆(14)
三、蘋科
四叶萍(15)
四、番杏科
粟米草(16)簇花粟米草(17)
五、苋科
绿苋(18)反枝苋(19)刺苋(20)凹头苋(21)繁穗苋(22)苋菜(23)腋花苋(24)青葙(25)空心莲子草(26)莲子草(27)牛膝(28)
六、萝蘑科
地梢瓜(29)
七、紫草科
麦家公(30)狼紫草(31)附地菜(32)鹤虱(33)紫筒草(34)斑种草(35)多苞斑种草(36)
八、桑科
口草(37)
九、石竹科
蚤缀(38)球序卷耳(39)簇生卷耳(40)牛繁缕(41)米瓦罐(42)拟漆漆(43)繁缕(44)小繁缕(45)雀舌草(46)王不留行(47)
十、金鱼藻科
金鱼藻(48)
十一,藜科
藜(49)小藜(50)灰绿藜(51)刺藜(52)尖头叶藜(53)杖藜(54)细穗藜(55)菊叶香藜(56)土荆芥(57)地肤(58)碱蓬(59)猪毛菜(60)
十二、蒺藜科
蒺藜(61)
十三、旋花科
田旋花(62)打碗花(63)篱打碗花(64)毛打碗花(65)藤长苗(66)心萼薯(67)裂叶牵牛(68)网叫牵牛(69)菟丝子(70)南方菟丝子(71)
十四、十字花科
播娘蒿(72)荠菜(73)碎米荠(74)弯曲碎米荠(75)水田碎米荠(76)遏蓝菜(771离子草(78)离蕊芥(79)小花糖芥(80)风花菜(81)印度口菜(82)细子口菜(83)无瓣口菜f84)独行菜(85)北美独行菜(s6)密花独行菜(87)盐芥(88)蚓果芥(89)
十五、葫芦科
马泡瓜(90)
十六、大戟科
铁苋(91)泽漆(92)乳浆大戟(93)甘遂(94)猫眼草(95)通奶草(961地锦(97)大地锦(98)斑地锦(99)飞扬草(100)黄珠子草(101)叶下珠(102)
十七、龙胆科
口菜(1031)
十八、牦牛儿苗科
牦牛儿苗(134)野老鹳草(105)
十九、小二仙草科
小二仙草(106)狐尾藻(107)轮叶狐尾藻(108)
……
第三章麦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四章稻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五章玉米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六章大豆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七章花生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八章棉花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九章烟草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十章油菜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十一章甘薯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十二章芝麻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十三章蔬菜田杂草防治新技术
第十四章果树杂草防治新技术

《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鉴》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共十四个章节,XX部分,对413多种杂草进行了介绍,详细地描述了杂草的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点、分布与为害规律,附有杂草各生育时期的原色图片。第二部分,是80多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的杂草防治技术,详细介绍了主要作物田间杂草的发生危害状况、图示各类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防治适期和防治策略;用田间真实草相和生育期照片,分析和介绍了--使用药剂和剂量;针对各种作物栽培情况和杂草发生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除草剂配方和安全高效施药技巧。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书中数据多数为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实用、准确。

鲁传涛:农业部行业专项“除草剂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
张玉聚:著名除草剂专家,也是除草剂著作X多的专家。


《中国农田杂草图鉴》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3年出版 主编:王艳华,李晓艳 精装 全彩版 内容简介: 《中国农田杂草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于一体的权威性杂草学专著,由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王艳华教授和李晓艳研究员领衔,汇聚了数十位杂草学、植物学、农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历时五年精心编纂而成。本书旨在为广大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农作物种植者以及相关院校师生提供一份全面、详实、易于理解的中国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参考。 本书共收录中国主要农田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杂草300余种,涵盖了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以及藜科、菊科、豆科、禾本科等主要科属的常见和重要杂草。每个物种都配以精美的彩色摄影图片,清晰展现了杂草的整体形态、叶片、茎、花、果实等关键识别特征,力求做到“一图一物,一物一说”,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杂草。 本书的特色与亮点: 1. 内容详实,覆盖广泛: 本书不仅收录了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常见杂草,还特别关注了各区域性特色杂草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关注的新入侵杂草。对于每一种杂草,都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包括其植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如生长环境、繁殖方式、传播途径)、危害情况(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作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等)以及经济损失评估,为读者全面了解杂草的“前世今生”奠定基础。 2. 科学精准的分类与命名: 本书遵循国际植物分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最新的植物学分类系统,并提供学名、中文名、俗名等多种名称,方便不同背景的读者查阅。所有学名均经过严格审校,保证了科学性与规范性。 3. 精美的彩图呈现,直观易懂: 图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视觉识别的直观性。本书精选了大量高质量的实地拍摄彩色照片,涵盖了杂草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从幼苗期到成熟期,从植株形态到关键解剖结构,均以高清、逼真的画面呈现。许多关键的识别特征,如叶片形状、边缘锯齿、毛被情况、茎的形态、花色花序、果实结构等,都进行了特写或放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别相似杂草。 4. 系统深入的识别指南: 除了单种杂草的详细介绍,本书还特别设置了“农田杂草识别基础”章节,系统地介绍了杂草的形态学基础知识、主要科属的杂草特征、以及如何利用形态学特征进行杂草群落的初步鉴定。此外,书中还根据杂草的生长季节、生活史、在不同作物田中的出现规律等,提供了分类检索表,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识别目标杂草。 5. 权威前沿的防治策略: 在杂草防治方面,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系统地阐述了杂草综合治理(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IWM)的理念和实践。内容涵盖了: 农业防治: 耕作制度调整、轮作套种、覆盖、淹水、间作等。 物理机械防治: 灭茬、中耕、锄草、覆盖物(地膜、秸秆等)的使用。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除草剂等。 化学防治: 重点介绍各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选择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抗性杂草的管理策略。特别强调了根据作物种类、杂草种类、生长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科学选择和合理配施除草剂的重要性,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除草剂应用技术。 抗性杂草的监测与管理: 针对当前杂草抗性问题日益严重的挑战,本书详细分析了杂草抗性的产生机制、监测方法,并提供了系统的抗性管理策略,包括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重视非化学防治手段、推广抗性检测技术等。 6. 应用性强的案例分析与田间指导: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产,本书在相关章节中穿插了不同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果园等)田间的典型杂草发生情况及防治案例。这些案例分析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防治方案,帮助种植者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还包含了一些田间管理的小贴士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农民的杂草识别和防治技能。 7. 数字化时代下的拓展应用: 本书的出版也考虑到了数字化发展趋势,部分内容将配套提供在线数据库或APP的链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和学习。未来,还将持续更新数据,反映最新的杂草研究进展和防治技术。 本书的读者对象: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杂草学、农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师生。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广大农作物种植者、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者。 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研发、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人员。 对植物识别和农业生产感兴趣的社会公众。 《中国农田杂草图鉴》的出版,必将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贡献重要力量。本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农田杂草研究与应用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我对农业技术书籍的挑选一向是抱着极为挑剔的态度,毕竟很多工具书读起来枯燥乏味,读完之后感觉知识点都沉淀在了纸面上,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两眼一抹黑。我更倾向于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简直就像手把手教你一样详细的指南。比如,对于某些生长习性特别相似的杂草,如果能有对比图和详细的形态特征解析,那就太棒了,这样我就能避免“误伤”那些有益的作物。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草”的层面,更要深入到“它为什么会在这里疯长”、“什么时间点去治理效果最佳”,以及最关键的——“有没有什么创新性的、环保的防治技术”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气候带和土壤条件下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具有普适性和参考价值了,毕竟每个农田都有它独特的‘脾气’。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有活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本专注于实践操作的书籍。那种厚重感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可靠。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着如何能更科学地管理我那块小小的试验田,尤其是在杂草控制方面,真是伤透了脑筋。市面上那些资料要么图片太模糊,要么描述太专业化,简直是看得我一头雾水。我特别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把那些常见的、让我头疼的杂草,用清晰的彩色照片展示出来,并且告诉我它们的弱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能最有效地“对症下药”。最好还能兼顾到有机种植的理念,毕竟现在大家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了。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田间老手’量身定做的宝典了,我光是翻阅一下目录都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泛的理论。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买了不少所谓的“图鉴”,结果发现很多图片色彩失真或者聚焦模糊,根本无法在田间地头进行准确比对。我的要求很高,我需要的是那种即便是农田里的普通光线下,也能清晰分辨出叶片边缘的细微锯齿、花序的独特结构,甚至能看出幼苗期的特征的书。这本书如果能做到高清全彩,并且标注出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那就太加分了。此外,在描述防治方法时,如果能配上操作工具的清晰图片,比如不同喷头的使用技巧、覆盖物的铺设流程,那就能大大降低新手入门的门槛。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往往隔着一个“操作细节”的鸿沟,我期待这本书能帮我跨越这个鸿沟。

评分

我个人对地域性的差异非常敏感。我们这片地处亚热带的地区,很多北方文献中提到的常见杂草,在这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大问题,反而是一些本地特有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土著’杂草,成了我们的大麻烦。因此,我极其渴望这本书能涵盖更广泛的区域物种,或者至少在物种介绍中能明确指出其适宜的地理分布范围。更理想的是,如果它能提供一个基于杂草危害程度的“优先处理清单”,让我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去对付那些‘一级战备’的敌人。毕竟,谁都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身上,能提供这种‘排兵布阵’的策略指导,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才能达到最大化。

评分

最近在跟邻居交流,大家都在感叹现在的新型除草剂效果似乎大不如前,而且对土壤的长期影响让人担忧。因此,我非常关注那些强调综合防治策略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 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我真诚地希望这本图鉴能够超越单纯的化学防治,多探讨一些物理方法、生物防治,甚至是文化防治(比如轮作、覆盖等)的实战经验。想象一下,如果书中能详细展示如何利用特定作物间作来抑制杂草生长,或者推荐几种可以快速建立土壤覆盖的绿色植物,那简直是太贴心了。对于我这种既想高产又想保护生态平衡的实践者来说,这种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金钥匙”,而不是那种只推荐一种‘万能药’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