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用多年的時間編寫瞭這本難度溫和、絕大部分本科生能夠不太辛苦地學好的入門教程,以通俗淺白然而準確的文字,嚮讀者係統地介紹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內容主要集中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以及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範疇,也伸延到其他一些專題。教程中的例子和習題非常豐富,滲透瞭作者的學問經曆和研習體驗,適閤作為各專業尤其是經濟類的大學本科生以及其他讀者學習博弈論的入門教材。
內容簡介
雖然博弈論的課本已經不少,但是博弈論還是不容易進入大學的本科教學,這主要是因為課本的技術難度大,提高瞭博弈論的進入門檻。有鑒於此,《博弈論教程(第2版)》作者用多年的時間編寫瞭這本難度溫和、絕大部分本科生能夠不太辛苦地學好的入門教程,以通俗淺白然而準確的文字,嚮讀者係統地介紹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內容主要集中於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以及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範疇,也伸延到其他一些專題。教程中的例子和習題非常豐富,滲透瞭作者的學問經曆和研習體驗,適閤作為各專業尤其是經濟類的大學本科生以及其他讀者學習博弈論的人門教材。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經濟學的應用是一門藝術。博弈論及其應用,實在很有意思。
作者簡介
王則柯,男,生於浙江永嘉,在廣州長大,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數學專業,現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主要緻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特彆是在微觀經濟學、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方麵,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錶觀察和提供意見。
發錶論文《價格機製勞動價值說的局限和誤導》、《經濟學:捍衛理論,還是發展理論?》、《國傢現代化是整體的演進》、《私權是大公無私的基礎》等數十篇;齣版著作《價格與市場》、《經濟學拓撲方法》、《圖解微觀經濟學》、《智慧何以被善良濛蔽》、《混沌與均衡縱橫談》、《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頓》等三十餘種。
李傑,男,廣東南海人,現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外國人研究員。主要從事博弈論、産業組織理論以及國際貿易理論方麵的研究工作,曾在國際知名英文學術期刊發錶論文十多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十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策略博弈,從故事開始
第二節 博弈三要素和“囚徒睏境”
第三節 抓錢博弈
第四節 利益是交易的前提
第五節 博弈的基本分類
習題
第二章 同時決策博弈
第一節 二人同時博弈
第二節 博弈的三要素和支付矩陣
第三節 優勢策略
第四節 優勢策略均衡
第五節 相對優勢策略和納什均衡
第六節 相對優勢策略下劃綫法
第七節 箭頭指嚮法
第八節 納什均衡的正式定義
第九節 作為“最後歸宿”的納什均衡
第十節 納什均衡的應用
第十一節 納什均衡的觀察與驗證
第十二節 弱劣勢策略消去法的討論
習題
第三章 混閤策略納什均衡
第一節 混閤策略與期望支付
第二節 反應函數法
第三節 高維情形和代數方法
第四節 納什定理和奇數定理
第五節 多重納什均衡及其篩選
習題
第四章 序貫決策博弈
第一節 序貫決策博弈與博弈樹
第二節 策略與行動
第三節 序貫博弈的納什均衡
第四節 倒推法
第五節 先動優勢與後動優勢
第六節 博弈論給自己齣難題
習題
第五章 同時博弈與序貫博弈
第一節 正規型錶示與展開型錶示
第二節 同時決策與序貫決策的混閤博弈
第三節 樹型博弈的子博弈
第四節 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第五節 完美博弈的庫恩定理
第六節 連續支付情形的序貫博弈
第七節 樹型博弈與矩陣博弈
習題
第六章 重復博弈和策略性行動
第一節 囚徒睏境的有限次重復
第二節 囚徒睏境的無限次重復
第三節 重復次數不確定的情形
第四節 策略性行動的分類
第五節 承諾及其可信性
第六節 威脅、允諾及其可信性
習題
第七章 零和博弈
第一節 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
第二節 最小最大方法
第三節 直綫交叉法
第四節 零和博弈的綫性規劃解法
第五節 簡約的嚮量符號
第六節 霍特林模型
第七節 對抗性排序
習題
第八章 拍賣
第一節 拍賣和招標
第二節 四種主要的拍賣方式
第三節 完全信息拍賣
第四節 獨立私有價值拍賣
第五節 賣主角度:期望收益等價原理
第六節 進一步的討論
習題
第九章 討價還價與聯盟博弈
第一節 討價還價問題
第二節 討價還價問題的納什解法
第三節 討價還價問題解法的要求
第四節 討價還價問題的K-S解法
第五節 聯盟博弈的核
第六節 夏普利值
習題
尾聲應用的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上麵說的是缺乏交通規範的鄉下地方。現代城市不是這樣。在現代城市和高速公路開車,車輛靠左走還是靠右走,是交通規則規定瞭的。在中國、美國、俄國等許多國傢,原則上車輛要靠右行駛,而在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些國傢和在我國香港,車輛要靠左行駛。兩種不同的規定,正好和靠左走還是靠右走這個博弈有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情況相對應。
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規則,對於人們在缺乏交通規範的地方形成習俗和默契,固然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也並非絕對的影響。在曠野地方騎自行車,遇上一個也騎自行車的小孩從對麵過來,你是走右邊還是走左邊,恐怕就頗費思量。走左還是走右,作為瞬間難題,可能我們每個人在狹窄過道和電梯齣口都遇到過。
如果說曠野騎車開車的例子裏,城市道路規則會告訴你答案,那麼,設想大海和麗娟打電話打到一半,綫路突然切斷,他們該怎麼辦?假如大海馬上再給麗娟打電話,那麼麗娟應該留在電話旁等待,自己不要打過去給大海,好把自傢電話的綫路空齣來。但是,假如麗娟等待大海給她打電話以便繼續談下去,而大海卻也在等待,那麼他們的談話就永遠沒有機會繼續下去。可見,大海的最佳策略取決於麗娟會采取什麼行動,同樣,麗娟的最佳策略取決於大海會采取什麼行動。在這個電話講到一半綫路突然中斷的例子,為瞭恢復談話的“博弈”,又是有兩個純策略納什均衡,一個是大海再打電話過去而麗娟等待,另一個則是麗娟打過去而大海等待。
這麼說來,難道兩個人需要預先進行一次談話,來商量如果通話當中綫路突然中斷該如何恢復通話,以幫助確定他們能夠采取“相容”的即達緻納什均衡的策略?也就是說,他們應該預先商量好就哪一個納什均衡是聚點均衡達成共識,聚點均衡就是共識均衡。商量是可以的,不過也有許多不必預先商量的辦法。一個解決方案是,原來打電話過去的一方再次負責打電話,而原來接電話的一方則繼續等待電話鈴響。這麼做的好處是原來打電話的一方知道另一方的電話號碼,打電話的效率會高一點點,反過來卻未必是這樣,特彆是在沒有“來電顯示”的時候。另一種方案是,假如一方可以“免費”打電話,而另一方不可以,比如大海是在辦公室使用按月付費的辦公電話,而麗娟在傢裏開通的是計次或者計時收費的電話,那麼就約定,使用“免費”電話的一方應該負責第二次打電話過去。
以上討論不知不覺又有兩個隱含的假設,那就是通話雙方對這次通話的價值評估一樣,而且他們屬於同一個“經濟共同體”,隻關心總的通話費用便宜,不計較究競由誰負擔。經濟討論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就是不知道自己已經引入瞭或者陷入瞭一些隱含的條件,而這些隱含前提或者條件卻十分重要,會給結果帶來實質的影響。
事實上很清楚,如果通話的雙方對於這次通話的價值評估不一樣,情況就會有很大不同。比如大海很想跟麗娟講話,麗娟卻不那麼在意,或者要錶示不那麼在意,那麼他們自然默契到大海重新打過去的那個納什均衡。至於誰打電話求誰辦什麼事情,就更是這樣的情形。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齣,聚點均衡確實反映瞭人們在多重納什均衡選擇中的某些規律性,但因為它所涉及的方麵眾多,往往受博弈雙方文化背景中的習慣或規範的影響,很難總結齣能夠形成條條框框具有普遍性的規律,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進行討論。
前言/序言
最近四十多年,經濟學經曆著一場博弈論革命。1994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奬授予三位博弈論專傢哈薩尼(John c.Harsanyl)、納什(John Nash,Jr)和澤爾滕(Reinhardselten),2005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奬又授予兩位博弈論專傢奧曼(Robert J.Aumann)與謝林(Thomas schelling),可以看作是一個標誌,而這也更加激發瞭人們瞭解博弈論的熱情。20世紀末期以來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伴隨進行的,是大眾傳媒中經濟術語的一體化。現在,人們對於“零和博弈”、“囚徒睏境”、“雙贏對局”這些本來博弈論的專門術語,已經耳熟能詳。難怪“當代最後一個經濟學全纔”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教授會說:“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緻的瞭解。”①何況,本書的讀者如果不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也是對經濟學有特彆興趣的文化人。
經典意義上的經濟學,以經濟主體人的自利行為以及相應的市場反應作為研究的齣發點。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産者,也無論是競爭形勢還是壟斷形勢,基本上是經濟主體人麵對市場作齣自己的最優決策。形勢嚴峻也好寬鬆也好,行為的結果是主體人自己決策的結果。
拿同質商品的市場來說吧,像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ltlon)那樣每個企業都有很多對手的情況下,企業的決策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對手多瞭,這些對手的意願、能力,特彆是他們的決策,會相互匯閤,其中也包括相互抵消。結果,“全體對手的決策”閤成的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閤在一起,呈現可以預見的規律,從而企業可以把對手們的整體反應歸結為自己麵對的“一個”不再具有人格化麵貌的市場。“完全競爭”模型假定,其中的每個企、吐都隻占有市場的很小份額。
好的,這是一本旨在拓展讀者視野、不涉及《博弈論教程(第2版)/21世紀經濟學係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內容的圖書簡介。 --- 《宏觀經濟學前沿:動態分析與政策選擇》 導言:理解復雜係統的脈動 在當代經濟學研究的廣闊圖景中,宏觀經濟學始終占據著核心地位。它不僅試圖描繪國傢經濟的全景,更要探究驅動經濟增長、解釋商業周期波動以及評估財政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深層機製。本書《宏觀經濟學前沿:動態分析與政策選擇》並非對基礎理論的簡單復述,而是立足於二十一世紀經濟學界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深入剖析當前宏觀經濟學界熱議的前沿課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結構性變革的時代,從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復蘇軌跡,到近年來央行在零利率下限(ZLB)附近的政策睏境,再到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産生的深刻影響,這些現象要求我們超越靜態的、基於簡單均衡的分析視角。本書的核心目標,便是引導讀者掌握運用現代動態模型工具,對這些復雜經濟現象進行嚴謹、量化分析的能力。 第一部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石與動態建模 本書的第一部分著重於重建讀者對動態宏觀經濟學模型的認知體係,但重點將放在超越標準新古典模型(如RBC模型)的限製,引入更具現實解釋力的要素。 第一章:跨期選擇與代錶性代理人模型的深化 我們將從跨期優化基礎齣發,但迅速轉嚮對異質性代理人(Heterogeneous Agents)模型的探討。傳統的代錶性代理人模型雖然在處理總量問題上錶現齣色,但在解釋收入不平等、資産配置差異以及金融摩擦時顯得力不從心。本章將詳細介紹如何構建和求解包含有限壽命、存在藉貸約束或非凸性偏好的異質性代理人模型,並對比其與標準純理性預期模型的政策含義差異。我們將重點討論“宅傢與外齣”的決策模型如何影響消費平滑的有效性。 第二章: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建構與求解技術 DSGE模型是當前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的主流工具。本章將全麵介紹從微觀基礎推導齣結構化DSGE模型的步驟,重點闡釋如何內生地引入粘性價格(如Calvo定價)和粘性工資,以及如何將資本積纍、技術衝擊納入框架。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詳細介紹求解這些非綫性動態模型的實用技術,包括對數綫性化、高階近似方法,以及在麵對高度非綫性的金融摩擦模型時,如何運用恰當的數值計算工具(如投影方法或基於擴展的拉格朗日乘子法)獲得穩定解。 第三章:不完全信息、學習與適應性預期 理性預期的假設在麵對重大政策轉嚮或金融衝擊時,有時會顯得過於理想化。本部分將深入研究經濟主體如何處理不完全信息和信念更新問題。我們將引入“部分理性預期”的概念,探討當經濟主體隻能觀察到部分信息或需要時間來“學習”新的經濟環境時,宏觀變量如何演化。特彆是,我們將分析在存在“動物精神”或“羊群效應”的預期機製下,金融市場如何被非基本麵因素驅動。 第二部分:貨幣、金融與商業周期分析的前沿 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金融市場如何與實體經濟相互作用,這是理解現代商業周期的關鍵所在。 第四章:金融摩擦與信貸驅動的商業周期 自2008年危機以來,金融摩擦在宏觀模型中的內生化成為研究熱點。本章將詳細考察伯南剋-德布魯剋-加蒂(BDG)框架的擴展版本,即如何通過引入銀行的資産負債錶約束、抵押品價值的波動以及信息不對稱導緻的信貸配給,來解釋信貸周期如何放大或驅動實體經濟的波動。我們將對比分析外部金融摩擦(如抵押約束)與內部金融摩擦(如銀行資本金要求)對投資和産齣的動態影響。 第五章:零利率下限(ZLB)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 當名義利率觸及零利率下限(ZLB)時,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效。本章將分析在ZLB約束下,央行如何運用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量化寬鬆(QE)等非常規工具。我們會運用動態模型來量化“時間依賴性”指引的有效性,並討論負利率政策(NIRP)在理論模型中的傳導機製及其潛在的負麵溢齣效應,例如對銀行利潤和儲蓄行為的影響。 第六章:財政政策的動態擠齣與擠入效應 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私人部門預期的影響。本章將運用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政府支齣、稅收變動(如消費稅與所得稅的替代)如何通過跨期替代效應、財富效應以及對未來稅收負擔的預期,影響當期消費和投資決策。我們將特彆探討在債務高企的環境下,財政擴張可能導緻的“主權風險”預期及其對長期利率的動態影響。 第三部分:長期增長、不平等與政策評估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視角從短期波動轉嚮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第七章:技術變革、技能偏嚮型衝擊與勞動力市場 現代經濟增長日益受到技術進步的塑造,特彆是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興起。本章將構建包含技能偏嚮型技術變革(SBTC)的模型,分析技術進步如何加劇技能溢價,影響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業,並評估教育和培訓政策(如終身學習補貼)在緩解不平等方麵的長期潛力。 第八章:跨國金融與全球失衡的動態機製 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的自由流動和經常賬戶的失衡是重要的宏觀議題。本章將引入開放經濟的動態模型(如濛德爾-弗萊明模型的動態擴展),分析外部衝擊(如全球風險偏好的突然變化)如何通過資本賬戶傳導至國內的投資、匯率和貿易平衡。我們將聚焦於探討長期資本淨國外頭寸(Net Foreign Asset Position)的動態調整路徑及其對國內福利的影響。 總結:麵嚮政策的量化前沿 《宏觀經濟學前沿:動態分析與政策選擇》旨在提供一個連貫且高度現代化的分析框架,它要求讀者具備紮實的微積分和綫性代數基礎,並對經濟學直覺有深刻的把握。本書的價值在於將抽象的動態模型轉化為能夠迴答現實世界宏觀政策挑戰的有力工具,幫助讀者在復雜經濟圖景中識彆關鍵的傳導機製,並評估不同政策選擇的長期動態後果。它不是一本填鴨式的教材,而是一份通往宏觀經濟學研究核心領域的路綫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