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

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劲,严厚福,孙晓璞 著
图书标签:
  • 环境正义
  • 环境法
  • 环境诉讼
  • 美国法律
  • 联邦法院
  • 判例分析
  • 环境问题
  • 社会公平
  • 法律案例
  • 公共利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023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32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环境法学研究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7
字数:48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12个判例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由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的环境诉讼经典判例,几乎涵盖了美国环境法的各个领域。本书是国内第1次系统地介绍美国联押法院环境法经典判例的著作。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判例,编译者在每章的判例前对该判例涉及的法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在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的一些背景知识。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每个判例的法院意见,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某些法官的部分赞成、部分反对意见以及某些法官的反对意见。这种载明各种意见及其交锋的判决书显然更接近法律分析的本质,更接近法庭上唇枪舌剑的交锋,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热血沸腾、充满想象,宛如置身于法庭现场一般。
  本书适合于高等法学院校师生、法律职业者、政府官员以及热心于环境公益事业的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法学院校案例教学课程使用。

作者简介

  汪劲,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章 导读
第一节 美国环境法概要
第二节 美国法院制度概述
第三节 本书判例和制定法出处的标注格式
第四节 本书的名词解释
第二章 有关诉讼资格的法律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环境公民诉讼与诉讼资格
第二节 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长莫顿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2年)
——环保团体的诉讼资格以及自然物的诉讼资格
第三章 《国家环境政策法》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国家环境政策法》
第二节 卡尔弗特·克利夫协调委员会诉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案
(美国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1971年)
——政府部门在决策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第三节 佛蒙特州美国佬核电站公司诉自然资源保卫委员会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8年)
——部门在规则制定程序中的自由裁量权
第四节 斯特赖克海湾居民委员会诉卡伦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80年)
——NEPA是否仅仅要求部门在决策时“考虑到”环境后果
第四章 1973年《濒危物种法》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1973年《濒危物种法》
第二节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8年)
——即将完工的大坝和新近发现的小鱼,孰轻孰重
第三节 格兰德河鲦鱼诉美国垦务局局长约翰·w·基斯案
(美国上诉法院第十巡回法院,2003年)
——为了遵守ESA,部门是否可以单方面修改合同
第五章 《清洁空气法》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清洁空气法》
第二节 塞拉俱乐部等诉拉克尔肖斯案
(哥伦比亚特区美国联邦地区法院,1972年)
——发布禁令救济的标准
第三节 联合电力公司诉联邦环境保护局等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76年)
——达到一级空气质量标准无需考虑经济与技术是否可行
第四节 美国雪弗龙公司诉自然资源保卫委员会等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84年)
——“泡泡政策”是否是对《清洁空气法》的合理解释
第六章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
第二节 自然资源保卫委员会诉道格拉斯·M.科斯特尔案
(美国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1977年)
——州作为未被指定的区域的规划部门的责任
第七章 《超级基金法》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超级基金法》
第二节 纽约州诉海滨房地产公司和唐纳德·利奥格兰德案
(美国上诉法院第二巡回法院,1985年)
——土地买受人对于先前存在于土地上的危险废物的清除责任
第八章 对私人土地使用权的管制及其经典判例
第一节 对私人土地使用权的管制
第二节 戴维·H·卢卡斯诉南卡罗莱纳州海岸委员会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92年)
——减少或消灭土地的经济价值的管制是否构成“征用”
本书英语姓名译名表
本书英语地名译名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绿色的边界与法律的尺度:世界环境法前沿观察 本书导读 本书聚焦于全球环境治理与法律实践的最新动态与复杂图景,深入剖析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在应对跨国环境挑战、气候变化影响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所采取的创新性法律工具和司法判决。它并非对单一国家环境法律史的梳理,而是以一种宏观的、比较性的视角,勾勒出当代环境法学在理论建构与实务操作中面临的根本性难题与突破口。 第一部分:气候正义的全球诉讼前沿 本部分致力于探讨“气候诉讼”如何从边缘走向全球司法审判的核心。我们不再关注单一的联邦法院案例,而是将目光投向国际法院、区域性人权法院以及发展中国家最高法院对气候问责的最新裁决。 1. 跨越国界的责任追溯: 重点分析了几个关键的跨国环境损害案件,这些案件试图在主权国家的边界之外,追究跨国公司或高排放国家的法律责任。例如,探讨了欧洲人权法院在处理气候变化对基本人权影响方面的最新倾向,以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在处理公海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的理论建构。 2. 适应与减缓的法律界限: 深入研究了“适应性治理”与“减缓义务”之间的法律张力。书中详细梳理了若干国家级立法,它们试图将《巴黎协定》的模糊性承诺转化为具有可执行性的国内法律义务,尤其关注了“基于科学的减排路径”如何通过司法审查被确立为一种法律标准,而非仅仅是政策目标。 3. 气候移民与环境难民的法律地位: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但法律真空明显的领域。本书通过对太平洋岛国、非洲萨赫勒地区国家内部或区域性组织(如非盟)正在试验的法律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如何定义和保护因气候变化而被迫迁徙的人群,以及现有国际难民法体系为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新挑战。 第二部分:生态系统权利化与非人主体地位 本书的第二部分挑战了传统环境法中“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基础,转而探讨赋予自然界自身法律主体地位的激进尝试及其在不同法律文化中的接受程度。 1. 法定权利的自然实体: 详尽考察了将河流、山脉、森林等自然实体拟人化或赋予其法人地位的司法实践。这不仅包括新西兰特怀德河(Whanganui River)的案例,更拓展至拉丁美洲(如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自然权利宪法条款”在法院中的实际解释与执行困境。分析的重点在于:当自然实体成为诉讼主体时,谁来代表其利益行使诉权?司法机构应如何平衡人类发展需求与生态系统的“福祉”?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预防性司法干预: 研究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干预“第六次大灭绝”。这包括对基因资源流失的国际协议(如名古屋议定书)在国内法院的适用情况,以及利用公共信托原则(Public Trust Doctrine)来对抗对关键生态区域的不可逆转的开发行为。 3. 知识产权与生态知识保护的冲突: 探讨了原住民传统生态知识(TEK)与生物技术专利权之间的法律博弈。分析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框架下关于生物资源的法律改革尝试,以及各国法院在处理“生物剽窃”案件中如何权衡创新激励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新兴技术与环境治理的悖论 本部分关注全球视野下,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地球工程)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环境监管框架带来的颠覆性挑战。 1. 人工智能在环境监测与执法中的应用与伦理边界: 考察了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普及,以及由此引发的“数据主权”和“算法偏见”问题。当AI系统识别出环境违法行为时,其证据效力和法律适用性如何界定?本书分析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环境数据跨境流动中扮演的角色。 2. 地球工程的法律风险评估: 针对太阳辐射管理(SRM)等大规模干预地球气候系统的技术,本书梳理了国际法中关于“环境安全范围”的模糊地带。探讨了在缺乏全球治理框架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实体单方面实施地球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反击”(Environmental Backlash)及其国际法律责任。 3. 循环经济与产品责任的跨国延伸: 审视了欧盟“从摇篮到坟墓”的延伸产品责任(EPR)指令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电子废弃物(E-waste)和塑料污染治理中,发达国家如何通过法律工具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成本内部化,以及这种模式在实践中遭遇的贸易壁垒和执行难题。 结论:迈向整合性的环境法治 本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强调,在全球化和技术加速的背景下,任何孤立的、内向型的环境法律体系都将失效。未来的环境法治必须是整合性的、预见性的,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代际公平问题。它要求法律从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向主动的风险规避,并超越传统主权国家的限制,构建起一个更具韧性的全球生态安全框架。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法律专业人士及关注全球生态未来的人士,提供了一幅清晰而复杂的当代环境法律图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深刻的寓意。“丧钟为谁而鸣”,这句经典的引言,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些历史性的时刻,那些关于环境破坏与社会公平的博弈。我一直对环境问题有着强烈的关注,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当环境遭受破坏时,谁才是真正受害者,他们的声音又该如何被听见。而“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这个副标题,则勾勒出了本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法律案例,来展现环境正义是如何在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和伸张的。我迫切地想了解,在那些充满争议和挑战的诉讼中,法律是如何介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又如何做出裁决的。这本书,我相信不仅仅是法律专业的读物,更是一部关于勇气、关于责任、关于社会进步的教科书,它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究环境正义的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保护环境和追求公平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充满期待的书。光是书名《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公平问题。那些因为工业污染而饱受病痛折磨的社区,那些因为资源开发而被剥夺家园的原住民,他们的遭遇,都呼唤着“环境正义”。而“丧钟为谁而鸣”的提问,更是直击人心,引人深思。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美国联邦法院的环境诉讼经典判例,这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环境正义实践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活的案例,理解法律是如何在复杂的博弈中,去衡量环境破坏的代价,去保护那些本应享有清洁环境的权利,去惩罚那些漠视环境责任的个体和组织。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递,它将引导我去思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确保环境公平,如何为那些受环境破坏影响最深的人们,敲响维护正义的警钟。

评分

读到《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呐喊,一种对当下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一直对环境正义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不应该仅仅是保护自然本身,更应该关注那些因为环境污染而遭受不公待遇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这本书将目光聚焦在美国联邦法院的环境诉讼经典判例,这让我非常期待。我想要了解,在复杂的法律框架下,环境正义是如何被定义、被争取、被实现的。那些判例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关于普通人如何站出来,关于法律如何成为他们维权的武器,关于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生命和社区,是如何通过司法途径,最终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补偿。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正义的复杂性,以及在实现环境正义的过程中,法律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对于我理解和推动国内的环境保护和法律建设,都将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环境问题既关心又感到一丝无力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环境破坏这件事,远不止是生态系统失衡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社会公平、弱势群体权益,甚至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该如何自处。但每次想深入了解,又常常被各种专业术语和繁复的法律条文搞得晕头转向。《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这个名字本身就足够吸引我了,它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被忽视的声音,那些在利益面前被牺牲的群体。我尤其好奇,美国联邦法院的那些经典判例,究竟是如何在法律的天平上,去衡量环境破坏带来的不公,又是如何去敲响那些漠视环境责任的“丧钟”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理解环境正义的道路,让我看到那些普通人如何通过法律武器,为自己和家园发声,那些判决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甚至激发我思考在中国语境下,如何能更好地推动环境正义的实践。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环境诉讼的印象,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里,总觉得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但这本书的书名,《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关于“正义”本身。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浮现那些画面:某个社区因为污染而遭受病痛折磨,但却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和资源而无法维权;某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肆意破坏环境,却在法律的制裁下付出代价。这本书,我相信会带领我走进这些真实的故事,去理解那些判例是如何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寻找平衡,又如何在维护环境权益的同时,彰显社会公平。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看似冰冷的法律条文,是如何被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是如何去定义和捍卫“环境正义”的边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方环境法律实践的重要窗口。

评分

到货速度很快。书也不错,价格也实惠

评分

本书适合于高等法学院校师生、法律职业者、政府官员以及热心于环境公益事业的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法学院校案例教学课程使用。本书所收录的12个判例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由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的环境诉讼经典判例,几乎涵盖了美国环境法的各个领域。本书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介绍美国联押法院环境法经典判例的著作。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判例,编译者在每章的判例前对该判例涉及的法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在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的一些背景知识。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每个判例的法院意见,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某些法官的部分赞成、部分反对意见以及某些法官的反对意见。这种载明各种意见及其交锋的判决书显然更接近法律分析的本质,更接近法庭上唇枪舌剑的交锋,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热血沸腾、充满想象,宛如置身于法庭现场一般。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仔细读一读。

评分

这本书,翻译的很,只是语言啰嗦了点,遣词造句稍欠火候。这种案例的书,翻译差了很要命的。

评分

书还在看——,质量不错

评分

本书所收录的12个判例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由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的环境诉讼经典判例,几乎涵盖了美国环境法的各个领域。本书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介绍美国联押法院环境法经典判例的著作。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判例,编译者在每章的判例前对该判例涉及的法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在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阅读本书所需的一些背景知识。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每个判例的法院意见,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某些法官的部分赞成、部分反对意见以及某些法官的反对意见。这种载明各种意见及其交锋的判决书显然更接近法律分析的本质,更接近法庭上唇枪舌剑的交锋,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热血沸腾、充满想象,宛如置身于法庭现场一般。

评分

东西还不错

评分

本书适合于高等法学院校师生、法律职业者、政府官员以及热心于环境公益事业的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法学院校案例教学课程使用。

评分

东西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