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判断与决策
  • 决策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 社会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理性选择
  • 不确定性
  • 心理学
  • 精选译丛
  • 经典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
ISBN:97871153259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17428838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 作者:(美)雷德·海斯蒂//罗宾·道斯|主编:彭凯平|译者:谢晓非//李纾
  • 定价:88
  • 出版社:人民邮电
  • ISBN号:978711532599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10-01
  • 印刷时间:2013-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63
  • 字数:7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作者(雷德·海斯蒂)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判断和决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将基本的理性原则和实际的决策行为进行对比,以揭示人类决策行为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本书内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很有实用价值,因为对决策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简介

雷德·海斯蒂(Reid Hastie)毕业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耶鲁大学,在哈佛大学开始其学术工作,积极寻求校外研究的机会,在医院和法庭中展开关于医疗和法律决策的研究。他的研究兴趣在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在判断决策方面的应用。他终生致力于现实情境中的研究,包括医疗决策、法律决策、天气预报、消费者和商业金融决策等领域。 罗宾·道斯 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学士,后进入密歇根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两年后,他怀着对行为决策、社会互动和态度测量的兴趣进入了数学心理学系(1963年获得博士)。1985年秋转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在社会和决策科学系担任心理学教授,并获得Charles J.Queenan,Jr.名誉教授称号。道斯发表过150多篇论文、出版了6部书籍。 谢晓非,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培训、风险决策与判断方面承担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王晓田博士领导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Division of Decision Risk and Mangement.Risky Choice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确定、不确定及风险状态下的行为抉择”。

目录

**章 思维和决策 1
1.1 决策是一种技能 1
1.2 思维:自动思维和控制性思维 3
1.3 心理的计算模型 6
1.4 从“*黑暗”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到认知 11
1.5 选择的质量:理性 15
1.6 现代决策理论的产生 17
参考文献 21
第2章 何谓决策 23
2.1 决策的定义 23
2.2 图解决策 26
2.3 再论决策质量 31
2.4 不完整思考:一个法律上的例子 32
2.5 过度涵盖的思维:沉没成本 34
2.6 仅考虑未来是合理的 40
2.7 本书的其余部分 43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判断的整体框架 47
3.1 判断和预测的概念框架 47
3.2 透镜模型框架的研究 52
3.3 在统计模型中捕获判断 55
3.4 统计模型是怎样打败人工判断的 58
3.5 线性模型的惊人成功对实践的启示 62
3.6 反对和辩驳 63
3.7 判断在选择和决策中的角色 68
参考文献 69
第4章 基本判断策略:锚定与调整 73
4.1 凸显的值 73
4.2 锚定及(不充分)调整 75
4.3 自我锚定 82
4.4 “古”为“今”锚 84
参考文献 86
第5章 启发式判断 89
5.1 **已有的信息 89
5.2 估计频率和概率 91
5.3 记忆可得性 92
5.4 记忆中的有偏样本 94
5.5 记忆抽样偏差 96
5.6 想象可得性 99
5.7 从可得性到概率和因果关系 100
5.8 基于相似性的判断:老一套 102
5.9 代表性思维 106
5.10 比例规则 110
参考文献 116
第6章 基于解释的判断 119
6.1 每个人都喜欢好的故事 119
6.2 合取概率谬误 120
6.3 基于解释的判断 122
6.4 司法案例:*好的故事在法庭中往往会胜诉 124
6.5 关于我们自身的情境 130
6.6 关于不可能的情境 132
6.7 后见之明:重构过去 134
6.8 有些时候*好还是忘记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7章 偶然与因果 141
7.1 对偶然性的误解 141
7.2 控制的错觉 143
7.3 看到并不存在的因果结构 145
7.4 趋均数回归 153
7.5 关于我们无法接受随机性的反思 158
参考文献 159
第8章 理性思考“不确定性” 161
8.1 面对偏差,我们该怎么办 161
8.2 开始用概率来思考 163
8.3 理解判断的情境 167
8.4 理性的测试 171
8.5 如何思考逆概率 173
8.6 避免次可加性与合取偏差 177
8.7 硬币的另一面:事件的析取概率 180
8.8 改变我们的想法:贝叶斯定理 181
8.9 统计决策理论 187
8.10 关于理性的总结 190
参考文献 192
第9章 对后果的评价:基本偏好 195
9.1 快乐有何好处 195
9.2 情绪在评价中的作用 200
9.3 金钱的价值 203
9.4 决策效用——预测我们重视什么 212
9.5 建构价值 216
参考文献 218
**0章 从偏好到选择 221
10.1 在复杂的备选项中慎重选择 221
10.2 将备选选项排序 227
10.3 将备选选项分组 232
10.4 无意识选择 234
10.5 如何做出好的选择 236
参考文献 238
**1章 理性决策理论 241
11.1 对理性的正式定义 241
11.2 使理论*好理解——公理法 245
11.3 对理性的定义:期望效用理论 248
11.4 对理论的传统性反驳 262
11.5 理论的适用条件 266
11.6 关于决策分析的一些不合理质疑 271
参考文献 272
**2章 描述性决策理论 275
12.1 非期望效用理论 275
12.2 获得-损失框架效应 285
12.3 损失规避 292
12.4 展望未来 295
参考文献 295
**3章 下一个是什么?判断与决策研究的新方向 299
13.1 决策的神经科学 300
13.2 决策中的情绪 307
13.3 动态决策研究方法的兴起 313
13.4 我们是否真的知道将去向哪里 318
参考文献 318
**4章 赞美不确定性 321
14.1 不确定性的负面 321
14.2 确定性所带来的快乐幻觉 326
14.3 拒*不确定性的代价 328
14.4 致不确定性的两声喝彩 332
14.5 与不确定性共存 334
参考文献 335
附录 概率论的基本原则 337
A.1 概率的概念 337
A.2 从神明到数字 339
A.3 概率论的原则 344
A.4 违反概率论原则的观念 352
A.5 贝叶斯定理 354
A.6 对巧合的事后分析 356
参考文献 361


理性之光:在模糊中 navigatng 的艺术 生活,本身便是一场充满未知与变数的旅程。从每天清晨选择早餐的微小决定,到关乎职业生涯、人生伴侣的重大抉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判断与决策。然而,我们所处的并非一个清晰明了、逻辑严谨的理想世界,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现实。信息的有限、环境的动态、情感的干扰,都使得“理性”的道路并非坦途,而是崎岖蜿蜒。 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人类在不确定世界中,如何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心理机制。我们并非简单的理性计算器,而是集理性、情感、认知偏差于一身的复杂个体。理解这些内在的运作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能为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明智、更有效的选择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认知的罗盘——我们如何感知与理解世界 在做出任何判断与决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构建对世界的认知。这一过程并非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建构。本章将深入探讨人类感知的奥秘: 感官的窗口与世界的模样: 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如何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信号?不同感官的局限性又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揭示感官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完美复刻,而是经过大脑加工和解释的“主观现实”。 信息的过滤网——注意力的选择: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处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注意力就像一个精密的过滤网,决定了哪些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意识,哪些会被忽略。本章将分析注意力的分配机制,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我们的注意力会发生偏离,从而影响后续的判断。 记忆的织锦——过去经验的塑造: 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存储了我们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然而,记忆并非一成不变的记录,而是可以被重构、被遗忘、被扭曲。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记忆(如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如何影响我们对当下情境的理解,以及记忆偏差如何导致不准确的判断。 概念的构建与分类——理解世界的框架: 大脑通过构建概念和进行分类,来组织和理解海量信息。例如,我们如何将不同的动物归类为“鸟类”或“哺乳动物”?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概念的差异,都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思维的捷径——启发式与认知偏差的暗流 为了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高效地进行判断与决策,我们的大脑发展出了一系列“思维捷径”,即启发式。这些启发式大大简化了复杂的认知过程,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系统性的偏差。 代表性启发式: 我们倾向于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判断其可能性。例如,看到一个穿着整洁、戴眼镜的人,我们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他是一名图书管理员,而忽略了统计学上图书管理员的数量远小于其他职业的可能性。本章将分析这一启发式在日常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误判。 可得性启发式: 我们容易根据信息的可获取性来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媒体对某个事件的大量报道,会让我们感觉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高,即便统计数据并非如此。我们将探讨媒体宣传、个人经历如何影响我们对风险的感知。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往往会受到最初接触到的信息(锚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导致最终的估算结果偏向于锚点。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验案例,展示锚定效应在价格谈判、法律判决等领域的强大影响。 确认偏差: 人们倾向于搜寻、解释和回忆那些支持自己现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低估与之矛盾的信息。这种偏差使得我们的观点更加固执,难以接受新的证据。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克服确认偏差,以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后见之明偏差: 一旦事件发生,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这种“我早就知道”的感觉,会阻碍我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并可能导致对未来风险的低估。 第三章:情感的导航仪——情绪在判断与决策中的双重作用 情感并非理性的对立面,而是判断与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既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线索,也能成为干扰决策的噪音。 情绪的信号功能: 积极情绪(如喜悦、兴奋)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鼓励我们探索和冒险;消极情绪(如恐惧、焦虑)则会促使我们警惕风险,规避危险。我们将探讨情绪如何作为一种信息,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 情感启发式: 我们常常依赖于直觉性的“感觉”来做判断。例如,“我对这个人感觉不错”或者“这件事让我感觉不踏实”。本章将分析情感启发式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决策情境中发挥作用,以及它与理性分析的平衡。 情感的扭曲力: 过度的情绪体验,如强烈的愤怒、恐惧或欣喜,会严重扭曲我们的判断。在情绪激动时,我们更容易冲动行事,忽略长期后果。我们将研究如何识别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学会管理情绪,以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损失厌恶与前景理论: 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往往大于对同等收益的喜爱程度。这一非理性倾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风险偏好。我们将深入探讨前景理论,理解为何人们在面对损失时会表现得更加冒险,而在面对收益时反而更加规避风险。 第四章: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在不确定中求生存 风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何准确地评估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是我们在不确定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风险的本质: 风险并非仅仅是“坏事发生的概率”,它还包含着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我们对事件的感知。本章将厘清风险的多个维度,并探讨不同类型的风险(如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已知风险与未知风险)。 概率思维与风险感知: 我们对概率的理解往往不准确。诸如“概率错觉”、“泊松分布的误读”等问题,都会导致我们对风险的评估出现偏差。同时,风险的心理感知(如媒体的报道、个人的经历)也与统计学上的风险度量存在巨大差异。 决策树与期望效用理论: 在相对清晰的风险情境下,决策树和期望效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量化的决策框架。本章将介绍这些经典的决策模型,并分析其在商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情境与框架效应: 同一个风险,在不同的表述方式或决策框架下,人们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例如,一个手术的成功率为90%,另一个表述为死亡率为10%,人们对后者的接受度会显著降低。我们将深入分析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 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 面对完全未知或高度不确定的情境,我们应如何调整我们的决策策略?本章将探讨“黑天鹅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弹性系统、分散投资、拥抱学习等方式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 第五章:社会的影响——群体决策的智慧与陷阱 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我们的判断与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群体思维与从众效应: 在群体决策中,为了维护群体和谐或避免冲突,个体可能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屈从于群体的意见。这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决策失误。我们将分析群体思维的形成机制,并探讨如何避免其负面影响。 群体极化: 群体讨论往往会使个体的观点更加极端,无论最初的观点是保守还是激进。本章将探讨群体极化现象,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舆论和政策制定。 意见领袖与社会影响: 权威、专家以及受欢迎的群体成员,往往对我们形成判断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将分析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辨别和评估他们提供的信息。 合作与竞争: 在合作与竞争的情境下,人们的决策模式会发生显著变化。博弈论等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些互动提供了框架。本章将探讨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做出最优的合作或竞争策略。 第六章:迈向更理性的决策——实践与反思 了解了判断与决策的心理机制后,我们便可以更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决策质量。 认识并克服个人偏见: 通过反思和识别自己的认知偏差,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纠正它们。例如,主动搜寻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或者在做决策时模拟不同情境。 建立有效的决策流程: 针对重要的决策,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流程,包括明确目标、收集信息、评估选项、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并反思。 拥抱学习与适应: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唯一的确定性就是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并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决策,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利用工具与技术: 现代科技提供了许多辅助决策的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模拟模型等。合理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复杂问题。 情商与决策: 提升情绪智力,学会管理情绪,对于做出清醒理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并非意味着我们只能随波逐流。通过深入理解人类判断与决策的心理规律,我们可以成为更清醒的观察者、更明智的行动者。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理解这些复杂过程的窗口,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性之光, navigatng 每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和印刷质量所吸引。封面的设计风格通常能反映出书籍的内容特点,而精装的品质则预示着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读物。我期待它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能成为一本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印刷的清晰度和纸张的质感,都会影响阅读的体验。我希望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享受阅读这本书带来的知识盛宴。

评分

“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的定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受众群体有所期待。它可能不仅仅面向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者,也可能适合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学生,甚至是需要处理复杂决策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这意味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会兼顾学术严谨性和通俗易懂性,力求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都能从中受益。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了解人类心理和社会互动领域的一扇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编排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一本优秀的心理学著作,通常会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我期待它能够从基础的判断机制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决策模型,并可能包含一些关于“非理性”决策的讨论。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设计、生动的心理学案例,或者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那将大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

评分

我对于“不确定世界”这个概念尤其感兴趣。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几乎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形势、全球气候变化,还是微观的个人职业发展、人际关系,都很少有绝对确定的答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出相对更优的决策,成为一项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框架或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和应对不确定性,例如如何评估风险、如何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判断,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变化。

评分

“第2版”的字样暗示了这本书已经经历过一次重要的修订和更新。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在快速变化的心理学领域,一本能够及时更新内容的著作显得尤为宝贵。我猜想,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可能对某些理论进行了深化,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增加了更贴近当代社会情境的案例。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观点,了解当前心理学界在判断与决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评分

总而言之,从书名到译丛的标签,这本书的各个方面都传递出一种高质量和深度感。“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不仅仅是一个书名,它本身就包含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现代社会,理解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做出更明智选择的关键。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人类心灵深处那些驱动我们做出选择的奇妙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作为一个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对“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这个问题感到着迷。特别是当这个选择发生在充满变数、信息不完整的“不确定世界”时,更是如此。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似乎承诺要揭示隐藏在我们日常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在面对模糊、风险和各种可能性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进行评估、权衡,并最终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选择的。

评分

这本书的副标题“判断与决策心理学”让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比如启发式思维、认知偏见、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等。这些词汇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图景:我们并非总是像一台完美的计算机那样进行逻辑运算,而是常常受到情绪、直觉、过往经验以及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影响因素,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研究来阐释它们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作的。例如,在面对投资决策时,为什么人们有时会因为害怕失去已有的收益而错失更好的机会?在选择商品时,为什么产品包装的颜色或促销信息会左右我们的购买意愿?这些都是我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

“精/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这个标签进一步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它表明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优秀译著,通常意味着译文质量高,内容具有学术深度和广泛的参考价值。精品译丛通常是经过严格挑选和翻译的,能够确保原著的精髓被准确地传达给中文读者。这让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阅读体验也会比较顺畅,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影响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我希望能从一本高质量的译著中,收获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洞察。

评分

作为一本关于“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的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和实际的应用建议。例如,在个人生活中,如何避免常见的认知偏差,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健康或职业选择?在工作场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团队决策,或者如何理解和影响他人的决策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可以实践的方法,帮助我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减少后悔,并最终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更多确定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