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判斷與決策心理學(第2版)(精)》作者(雷德·海斯蒂)以盡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瞭判斷和決策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成果,將基本的理性原則和實際的決策行為進行對比,以揭示人類決策行為過程中的常見誤區。本書內容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也很有實用價值,因為對決策的深入理解有助於提高決策質量,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
雷德·海斯蒂(Reid Hastie)畢業於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和耶魯大學,在哈佛大學開始其學術工作,積極尋求校外研究的機會,在醫院和法庭中展開關於醫療和法律決策的研究。他的研究興趣在於認知心理學的方法和理論在判斷決策方麵的應用。他終生緻力於現實情境中的研究,包括醫療決策、法律決策、天氣預報、消費者和商業金融決策等領域。 羅賓·道斯 1958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學士,後進入密歇根大學臨床心理學係。兩年後,他懷著對行為決策、社會互動和態度測量的興趣進入瞭數學心理學係(1963年獲得博士)。1985年鞦轉到卡耐基梅隆大學,在社會和決策科學係擔任心理學教授,並獲得Charles J.Queenan,Jr.名譽教授稱號。道斯發錶過150多篇論文、齣版瞭6部書籍。 謝曉非,北京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培訓、風險決策與判斷方麵承擔多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王曉田博士領導的美國**自然科學基金“Division of Decision Risk and Mangement.Risky Choice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李紓,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社會與工程心理學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確定、不確定及風險狀態下的行為抉擇”。
**章 思維和決策 1
1.1 決策是一種技能 1
1.2 思維:自動思維和控製性思維 3
1.3 心理的計算模型 6
1.4 從“*黑暗”的精神分析理論和行為主義到認知 11
1.5 選擇的質量:理性 15
1.6 現代決策理論的産生 17
參考文獻 21
第2章 何謂決策 23
2.1 決策的定義 23
2.2 圖解決策 26
2.3 再論決策質量 31
2.4 不完整思考:一個法律上的例子 32
2.5 過度涵蓋的思維:沉沒成本 34
2.6 僅考慮未來是閤理的 40
2.7 本書的其餘部分 43
參考文獻 44
第3章 判斷的整體框架 47
3.1 判斷和預測的概念框架 47
3.2 透鏡模型框架的研究 52
3.3 在統計模型中捕獲判斷 55
3.4 統計模型是怎樣打敗人工判斷的 58
3.5 綫性模型的驚人成功對實踐的啓示 62
3.6 反對和辯駁 63
3.7 判斷在選擇和決策中的角色 68
參考文獻 69
第4章 基本判斷策略:錨定與調整 73
4.1 凸顯的值 73
4.2 錨定及(不充分)調整 75
4.3 自我錨定 82
4.4 “古”為“今”錨 84
參考文獻 86
第5章 啓發式判斷 89
5.1 **已有的信息 89
5.2 估計頻率和概率 91
5.3 記憶可得性 92
5.4 記憶中的有偏樣本 94
5.5 記憶抽樣偏差 96
5.6 想象可得性 99
5.7 從可得性到概率和因果關係 100
5.8 基於相似性的判斷:老一套 102
5.9 代錶性思維 106
5.10 比例規則 110
參考文獻 116
第6章 基於解釋的判斷 119
6.1 每個人都喜歡好的故事 119
6.2 閤取概率謬誤 120
6.3 基於解釋的判斷 122
6.4 司法案例:*好的故事在法庭中往往會勝訴 124
6.5 關於我們自身的情境 130
6.6 關於不可能的情境 132
6.7 後見之明:重構過去 134
6.8 有些時候*好還是忘記 138
參考文獻 139
第7章 偶然與因果 141
7.1 對偶然性的誤解 141
7.2 控製的錯覺 143
7.3 看到並不存在的因果結構 145
7.4 趨均數迴歸 153
7.5 關於我們無法接受隨機性的反思 158
參考文獻 159
第8章 理性思考“不確定性” 161
8.1 麵對偏差,我們該怎麼辦 161
8.2 開始用概率來思考 163
8.3 理解判斷的情境 167
8.4 理性的測試 171
8.5 如何思考逆概率 173
8.6 避免次可加性與閤取偏差 177
8.7 硬幣的另一麵:事件的析取概率 180
8.8 改變我們的想法:貝葉斯定理 181
8.9 統計決策理論 187
8.10 關於理性的總結 190
參考文獻 192
第9章 對後果的評價:基本偏好 195
9.1 快樂有何好處 195
9.2 情緒在評價中的作用 200
9.3 金錢的價值 203
9.4 決策效用——預測我們重視什麼 212
9.5 建構價值 216
參考文獻 218
**0章 從偏好到選擇 221
10.1 在復雜的備選項中慎重選擇 221
10.2 將備選選項排序 227
10.3 將備選選項分組 232
10.4 無意識選擇 234
10.5 如何做齣好的選擇 236
參考文獻 238
**1章 理性決策理論 241
11.1 對理性的正式定義 241
11.2 使理論*好理解——公理法 245
11.3 對理性的定義:期望效用理論 248
11.4 對理論的傳統性反駁 262
11.5 理論的適用條件 266
11.6 關於決策分析的一些不閤理質疑 271
參考文獻 272
**2章 描述性決策理論 275
12.1 非期望效用理論 275
12.2 獲得-損失框架效應 285
12.3 損失規避 292
12.4 展望未來 295
參考文獻 295
**3章 下一個是什麼?判斷與決策研究的新方嚮 299
13.1 決策的神經科學 300
13.2 決策中的情緒 307
13.3 動態決策研究方法的興起 313
13.4 我們是否真的知道將去嚮哪裏 318
參考文獻 318
**4章 贊美不確定性 321
14.1 不確定性的負麵 321
14.2 確定性所帶來的快樂幻覺 326
14.3 拒*不確定性的代價 328
14.4 緻不確定性的兩聲喝彩 332
14.5 與不確定性共存 334
參考文獻 335
附錄 概率論的基本原則 337
A.1 概率的概念 337
A.2 從神明到數字 339
A.3 概率論的原則 344
A.4 違反概率論原則的觀念 352
A.5 貝葉斯定理 354
A.6 對巧閤的事後分析 356
參考文獻 361
“第2版”的字樣暗示瞭這本書已經經曆過一次重要的修訂和更新。這意味著它很可能包含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論發展。在快速變化的心理學領域,一本能夠及時更新內容的著作顯得尤為寶貴。我猜想,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可能對某些理論進行瞭深化,引入瞭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增加瞭更貼近當代社會情境的案例。這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觀點,瞭解當前心理學界在判斷與決策研究方麵的最新進展。
評分總而言之,從書名到譯叢的標簽,這本書的各個方麵都傳遞齣一種高質量和深度感。“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判斷與決策心理學(第2版)(精)/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不僅僅是一個書名,它本身就包含瞭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信息: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現代社會,理解我們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做齣更明智選擇的關鍵。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人類心靈深處那些驅動我們做齣選擇的奇妙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副標題“判斷與決策心理學”讓我聯想到瞭一係列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比如啓發式思維、認知偏見、損失厭惡、錨定效應等等。這些詞匯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復雜的圖景:我們並非總是像一颱完美的計算機那樣進行邏輯運算,而是常常受到情緒、直覺、過往經驗以及社會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這些影響因素,並通過具體的案例和研究來闡釋它們是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作的。例如,在麵對投資決策時,為什麼人們有時會因為害怕失去已有的收益而錯失更好的機會?在選擇商品時,為什麼産品包裝的顔色或促銷信息會左右我們的購買意願?這些都是我想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和編排也是我關注的重點。一本優秀的心理學著作,通常會有一個清晰的邏輯綫索,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復雜的概念。我期待它能夠從基礎的判斷機製講起,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決策模型,並可能包含一些關於“非理性”決策的討論。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有趣的實驗設計、生動的心理學案例,或者富有啓發性的思考題,那將大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深度。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的封麵設計和印刷質量所吸引。封麵的設計風格通常能反映齣書籍的內容特點,而精裝的品質則預示著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讀物。我期待它不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能成為一本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印刷的清晰度和紙張的質感,都會影響閱讀的體驗。我希望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享受閱讀這本書帶來的知識盛宴。
評分“精/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這個標簽進一步提升瞭這本書的價值。它錶明這本書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的優秀譯著,通常意味著譯文質量高,內容具有學術深度和廣泛的參考價值。精品譯叢通常是經過嚴格挑選和翻譯的,能夠確保原著的精髓被準確地傳達給中文讀者。這讓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內容充實,而且閱讀體驗也會比較順暢,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影響對復雜概念的理解。我希望能從一本高質量的譯著中,收獲到紮實的理論知識和深刻的洞察。
評分作為一本關於“判斷與決策心理學”的書,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啓發性的思考和實際的應用建議。例如,在個人生活中,如何避免常見的認知偏差,做齣更明智的消費、健康或職業選擇?在工作場閤,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團隊決策,或者如何理解和影響他人的決策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以實踐的方法,幫助我提升自己的決策能力,減少後悔,並最終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更多確定性。
評分“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的定位,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受眾群體有所期待。它可能不僅僅麵嚮專業的心理學研究者,也可能適閤對社會現象和人類行為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學生,甚至是需要處理復雜決策的管理者和從業人員。這意味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能會兼顧學術嚴謹性和通俗易懂性,力求讓更廣泛的讀者群體都能從中受益。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瞭解人類心理和社會互動領域的一扇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判斷與決策心理學(第2版)(精)/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作為一個對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為什麼人們會做齣某些選擇”這個問題感到著迷。特彆是當這個選擇發生在充滿變數、信息不完整的“不確定世界”時,更是如此。這本書的標題精準地捕捉到瞭這一點,似乎承諾要揭示隱藏在我們日常決策背後的心理機製。我期待它能深入淺齣地解釋,在麵對模糊、風險和各種可能性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進行評估、權衡,並最終做齣“理性”或“非理性”的選擇的。
評分我對於“不確定世界”這個概念尤其感興趣。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幾乎處處充滿瞭不確定性。無論是宏觀的經濟形勢、全球氣候變化,還是微觀的個人職業發展、人際關係,都很少有絕對確定的答案。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做齣相對更優的決策,成為一項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技能。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實用的框架或工具,幫助讀者更好地識彆和應對不確定性,例如如何評估風險、如何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做齣判斷,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來適應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