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实用手册 饲料添加剂配方配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书籍 饲料添加剂营养矿物质元素蛋白质

饲料添加剂实用手册 饲料添加剂配方配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书籍 饲料添加剂营养矿物质元素蛋白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饲料添加剂
  • 配方
  • 生产工艺
  • 营养
  • 矿物质
  • 蛋白质
  • 畜牧养殖
  • 饲料科学
  • 实用手册
  • 技术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京中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57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83286763

具体描述

预售 出版时间2016-3月下旬左右

 

饲料添加剂实用手册

 

作者:李芳芳 主编 张勇、朱宇旌 副主编

丛书名: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书号:978-7-122-25571-6

开本:B5 710×1000 1/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47页

本书在参考近年饲料添加剂学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常见饲料和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的特性和实践应用方法,阐述了一些新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应用现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类、新型营养性添加剂等营养性添加剂及抗生素、酶制剂、益生素、酸化剂、驱虫保健剂、饲料品质改良剂、饲料保藏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品种、性能、生产方法、质量标准、配伍和应用技术、配方实例、注意事项、参考生产厂家等。 

本书可作为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教学、科研、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业、粮食等领域的大专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饲料工程、畜牧、水产等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的辅助教材。 **章饲料添加剂概论1 

**节概述1 

一、饲料添加剂概念1 

二、饲料添加剂的分类1 

第二节国内外饲料添加剂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2 

一、饲料添加剂应用现状2 

二、我国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4 

三、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向5 

参考文献7 

 

第二章营养性添加剂8 

**节氨基酸添加剂8 

一、氨基酸添加剂简介8 

二、常用的氨基酸添加剂的特性及应用9 

三、其他含氮化合物23 

第二节维生素添加剂30 

一、维生素添加剂简介30 

二、脂溶性维生素添加剂30 

三、水溶性维生素添加剂43 

四、维生素产品效价的稳定性60 

五、维生素的非营养效应61 

六、保护维生素稳定性的方法61 

第三节矿物元素添加剂62 

一、矿物元素添加剂简介62 

二、常量矿物元素添加剂63 

三、微量矿物元素添加剂73 

四、天然矿物元素添加剂106 

五、氨基酸金属元素螯合物112 

第四节糖类添加剂117 

一、寡糖117 

二、日粮纤维118 

三、糖萜素118 

四、壳聚糖119 

第五节脂类添加剂119 

一、卵磷脂119 

二、胆固醇122 

三、植物甾醇122 

四、过瘤胃脂肪123 

五、特殊脂肪酸125 

六、共轭亚油酸(CLA)125 

第六节蛋白质类添加剂126 

一、免疫球蛋白126 

二、血清制剂127 

三、卵黄抗体127 

四、肽类添加剂128 

第七节新型营养性添加剂131 

一、异位酸131 

二、牛磺酸133 

三、甜菜碱134 

四、肉碱136 

五、核苷酸139 

六、肌醇141 

七、异黄酮类化合物142 

参考文献145 

 

第三章非营养性添加剂150 

**节抗生素150 

一、抗生素简介150 

二、常见抗生素添加剂及其特性152 

三、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配伍156 

第二节酶制剂162 

一、酶制剂简介162 

二、常用酶制剂的特性及应用162 

第三节益生素177 

一、益生素简介177 

二、常用益生素的特性及应用180 

第四节酸化剂190 

一、酸化剂简介190 

二、常用酸化剂的特性及应用191 

第五节驱虫保健剂201 

一、饲料驱虫保健剂简介201 

二、常用驱虫保健剂202 

第六节饲料品质改良剂206 

一、饲料风味剂简介206 

二、常用的饲料风味剂207 

三、饲料着色剂211 

四、常用饲料着色剂211 

五、饲料抗结块剂简介216 

六、饲料黏结剂简介216 

七、常用饲料黏结剂217 

第七节饲料保藏剂222 

一、饲料防霉剂简介222 

二、常见饲料防霉剂及其特性224 

三、饲料抗氧化剂简介232 

四、常见饲料抗氧化剂及其特性235 

参考文献240 

 

附录243 

附录1本书参考标准243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附录一》246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饲料药物添加剂附录二》247 


《畜牧养殖业的未来:精准营养与绿色添加剂》 一、 引言 畜牧养殖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健康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现代畜牧养殖。而精准营养和绿色添加剂的应用,正是实现这一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畜牧养殖业在面对新时代挑战时的发展方向,重点聚焦于如何通过科学的饲料营养调控和安全、高效的添加剂研发与应用,来提升养殖效益、改善畜产品品质、保障动物健康,并最终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饲料配方手册,也非侧重于某一特定添加剂的生产工艺讲解,而是从宏观视角出发,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畜牧养殖业在营养管理和添加剂应用领域的深层理论、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为广大养殖从业者、科研人员、饲料生产企业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框架和实践指导。 二、 畜牧养殖业的时代挑战与机遇 当前,畜牧养殖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粪污排放、水体污染、温室气体产生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对养殖业的可持续性构成了严峻考验。 食品安全与质量提升: 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健康、绿色等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抗生素滥用、违禁物质残留等问题极大地损害了行业声誉,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饲料成本波动: 粮食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饲料原料成本不稳定,直接影响养殖利润,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关键。 动物疫病防控: 规模化养殖易导致疫病传播风险增加,疾病防控成本高昂,需要从源头——营养健康管理——入手,提高动物自身的抵抗力。 养殖效益提升瓶颈: 面对市场竞争,养殖户迫切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长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机遇: 科技创新驱动: 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畜牧养殖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例如精准营养配方、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等。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鼓励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畜牧养殖模式,为新型添加剂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愿意为更健康、更优质的畜产品支付更高价格,为高附加值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市场。 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 行业整合、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趋势,优秀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三、 精准营养:科学养殖的基石 精准营养是根据动物的种类、品种、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如泌乳、换羽等)、生产目的(如增重、产蛋、繁殖等)以及环境因素,精确计算和供给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并维护其健康。 营养代谢的精细化认知: 氨基酸平衡: 突破传统粗蛋白水平的限制,深入研究不同种类氨基酸(如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长、生产和免疫的影响。实现氨基酸的精准配比,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排放,更能优化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 能量利用效率: 关注饲料的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等不同能量水平的准确测定与应用,并结合动物的实际能量需求,设计能量密度合理的日粮,避免能量的浪费或不足,是提升饲料转化率的关键。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功能性: 深入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多重生理功能,不仅仅是作为生长因子,更重要的是它们在酶活性、免疫调节、抗氧化、信号传导等方面的作用。例如,维生素E和硒在抗氧化方面的协同作用,锌和铜在免疫系统中的关键角色。 非营养物质的功能性: 关注饲料中一些传统上不被视为“营养素”的物质,如膳食纤维、植物提取物、发酵产物等,它们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健康、免疫反应、应激缓解等途径,对动物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精准营养的应用策略: 生命周期营养管理: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如初生、育肥、产蛋、繁殖等)制定差异化的营养方案,确保动物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 个体化营养: 随着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对个体动物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评估和供给,最大化地发挥个体潜力。 环境适应性营养: 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季节变化、应激源等)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影响,适时调整日粮配方,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生产性能。 基于数据驱动的营养决策: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动物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等数据,结合营养模型,动态优化日粮配方,实现智能化精准营养管理。 四、 绿色添加剂: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以微量形式添加到饲料中,能够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健康,并具有净化环境的潜力。然而,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添加剂(如抗生素促生长剂)正面临淘汰。绿色添加剂,以其天然、安全、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畜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添加剂的内涵与分类: 天然提取物: 如植物精油(香芹酚、百里香酚等)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植物多糖(如β-葡聚糖、甘露聚糖)能够免疫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益生菌与益生元: 益生菌: 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强动物免疫力。 益生元: 不能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刺激肠道有益菌(如益生菌)生长的物质(如低聚糖、菊粉等)。 有机酸及其盐类: 如柠檬酸、富马酸、乳酸、丁酸盐等,可以酸化肠道,抑制腐败菌生长,改善消化酶活性,并可能具有抗菌作用。 酶制剂: 如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够分解饲料中难以消化的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如植酸酶可降低磷排放)。 氧化抑制剂: 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等,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产品品质。 天然色素与风味剂: 如叶黄素、辣椒红素等,不仅可以改善畜产品(如蛋黄、禽肉)的色泽,部分也具有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天然风味剂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采食。 氨基酸的精准补充: 如L-赖氨酸、DL-蛋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等,通过精准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可以有效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减少氮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矿物质的有机化: 如酵母硒、蛋白锌、甘氨酸亚铁等,有机形态的矿物质与氨基酸或多肽结合,更易被动物吸收利用,提高了生物利用率,减少了矿物质的排泄,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绿色添加剂的应用优势: 提升动物健康与免疫力: 许多绿色添加剂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免疫器官功能,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药物使用。 提高饲料利用率与生产性能: 酶制剂、益生菌、益生元等能有效改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生长,缩短饲养周期。 保障畜产品安全与品质: 替代抗生素促生长剂,减少药物残留,天然抗氧化剂等有助于改善畜产品品质,提升其营养价值和货架期。 降低环境污染: 植酸酶减少磷排放,氨基酸平衡利用减少氮排放,粪污处理设施的效率提升,共同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应对市场趋势与法规要求: 顺应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日益增长的需求,符合各国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五、 整合与展望:迈向智能化、生态化的畜牧未来 精准营养与绿色添加剂的融合应用,并非孤立的技术实践,而是构成现代畜牧养殖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与添加剂的协同增效: 通过精准营养评估,准确识别动物在特定阶段或生理条件下对某些营养素或功能性物质的需求,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应用绿色添加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例如,针对肠道易感期,在提供精准氨基酸平衡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更有效地维护肠道健康,提升营养吸收。 将绿色添加剂的功能性(如免疫调节、抗氧化)与精准营养的生理需求相结合,构建更完善的健康管理方案。 智能化技术赋能: 未来的畜牧养殖将是高度智能化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深度融入营养管理和添加剂应用中。 智能饲喂系统可以根据动物的实时生长数据、健康状况和环境信息,动态调整饲料配方,精准投喂,并根据需要自动添加特定功能性添加剂。 通过可穿戴设备和图像识别技术,监测动物的采食行为、活动量、体温等,提前预警健康风险,并据此调整营养和添加剂方案。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更精准的营养模型和添加剂效果评估体系,不断优化养殖实践。 生态循环农业的构建: 绿色添加剂的应用,本身就蕴含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理念。 将畜禽粪污通过微生物处理、沼气工程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再用于种植业,实现农牧结合,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 选择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的添加剂,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持续的研发与创新: 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对于精准营养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理解动物的生理代谢机制,发现新的营养需求和调控因子。 对于绿色添加剂的开发,则需要更加关注其作用机制的科学验证、安全性评估、环境友好性以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和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 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痛点问题。 六、 结语 “饲料添加剂实用手册”侧重于提供具体的配方与工艺,而本书则试图超越这一层面,为畜牧养殖业的从业者描绘一幅更为宏大的发展蓝图。精准营养是科学决策的指南,绿色添加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将两者有机结合,并借助智能化技术的东风,我们必将能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健康、环保、具有经济效益的现代畜牧养殖体系,为满足人类对安全优质畜产品的需求,贡献坚实力量。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时代责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老式印刷品的质感,在现在这个充斥着电子书的时代,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的味道也恰到好处,翻页时的沙沙声仿佛带着一股年代感,让人忍不住想把每一页都仔细摩挲一遍。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章节开头的插图,虽然是黑白的,但线条勾勒出的那种严谨和古典美,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装帧设计上也很下功夫,封面那种硬壳的包裹感,让人觉得捧在手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知识。在内容上,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阐述和历史背景的梳理,对一些新兴的、高科技的添加剂技术着墨不多,更像是一部扎实的学术专著,适合那些对饲料科学有深厚兴趣,愿意花时间去追溯源头和理解基础原理的读者。它更像是一本让你坐下来,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的经典著作,而不是那种急于求成的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着实让我感到有些吃力,它用词非常专业且晦涩,大量引用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术语,很多句子结构复杂,逻辑链条很长,读起来需要反复推敲才能捕捉到作者的真正意图。坦白说,对于一个只有本科基础的饲料行业从业者来说,很多章节需要结合其他更基础的教材才能勉强理解其核心概念。比如,在讨论某种新型氨基酸代谢途径时,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细胞信号传导的全部细节。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可能是一位资深的科研人员,他的思维习惯是直接从最高水平的学术前沿切入问题,而没有过多顾虑到不同知识背景读者的接受程度。如果能增加更多的图示、流程图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生化反应机制,对于提升阅读体验会有莫大的帮助。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营养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部分的划分策略非常传统,几乎完全遵循了经典的营养学教科书的结构,缺乏对现代营养研究热点的关注。比如,对于当前行业热议的“肠道健康与营养的交互作用”,它仅仅提供了基础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的机制介绍,而没有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特定的添加剂来调节宿主的微生物群落平衡,以优化矿物质的吸收效率。更令人感到时光流逝的是,书中引用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二十年前,对于过去十年间,特别是在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指导下的营养调控研究成果几乎没有涉猎。这本书给人一种厚重感和权威感,但这种权威似乎定格在了上一个时代。它是一份坚实的基石,但如果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远的未来,读者恐怕还需要大量补充最新的研究资料才行。

评分

我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承诺了关于“配方配制”的详细工艺流程,但实际内容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原料学”的百科全书。关于如何混合、如何制粒、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生产加工工艺”部分,篇幅非常有限,甚至很多关键的设备参数和操作要点都一带而过,仿佛只是为了凑齐“工艺技术”的标题而不得不写的一部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不同类型预混料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储存稳定性的对比实验数据,或者不同混合设备对最终产品均匀度影响的量化分析。这本书在原材料的化学性质和来源地介绍上做得非常详尽,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所有饲料组分,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高效、稳定、可重复的工业化生产流程,着墨实在太少了,这对于追求效率和标准化的现代工厂来说,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干货”手册,毕竟“实用”二字摆在书名里,但读下来感觉它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宏观的行业分析和政策解读。书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全球饲料贸易的格局变化,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饲料安全标准上的差异和博弈。对于配方师而言,书中提供的那些具体的、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配比建议却显得有些保守和笼统,更像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导,而不是能够立刻套用到现有生产线上的“秘籍”。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新型酶制剂如何应对抗生素替代方案的深入案例分析,或者关于微量元素在不同动物生命周期中的动态需求模型,但这些内容似乎只是被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总的来说,它更像是一本给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看的战略参考书,而不是给一线技术人员的日常操作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