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作于南渡前,写惜春之情,其中化用韩偓《懒起》(一作“闺意”)诗意。韩诗下半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情景差相似。姑系于崇宁初。(徐培均《李清照词笺注》)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暮景,配兹驵侩之下才”,传者莫不笑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如梦令》云:“应是绿肥红瘦”,语甚新。(瞿佑《香台集》卷下《易安乐府》)
此句较周词更婉媚。(杨慎批《草堂诗馀》卷一)
韩偓诗云:“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此词盖用其语点缀,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藻思者矣。(张綖《草堂诗馀别录》)
语新意隽,更有丰情。(吴从先《草堂诗馀隽》卷二)
“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
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苏《蓼园词选》)
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绿肥红瘦”与孟浩然诗同妙……此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这大概都是少时所作,虽无深意,而婉美灵秀之致,非用力者所能及。(缪钺《灵谿词说·论李清照词》)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树,
望断归来路。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宋庄绰《鸡肋编》卷中)
独上小楼春欲暮,望断玉关芳草路。(五代韦庄《木兰花》)
草满长途,情人不归,空搅寸肠耳。(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馀》卷上)
简当。(长湖外史《草堂诗馀续集》卷上)
泪尽个中。(陆云龙《词菁》卷一)
情词并胜,神韵悠然。(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
对于《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所呈现出的李清照词作的层次感。书中的词并非简单罗列,而是通过不同的编排和解读,让我看到了词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创作面貌。早期作品的少女情怀,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游,忽然一夜微雨”,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纯粹而美好。而后期作品,尤其是经历了家国变故、生离死别之后,词风转为苍凉悲壮,如《永遇乐·明月不知身何处》,那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虽然依旧是悲伤,却多了一份对命运的抗争和无奈的慨叹。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词人,其作品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命的轨迹,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丰富而立体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是一部女性生命历程的深度写照。
评分拿到《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时光的沉淀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相当考究,古色古香的字体,配合适度的留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斋。对于李清照的词,我一直认为她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然的治愈力。即便是在描绘离愁别绪时,她的笔触也始终保持着一份超然的雅致。比如《念奴娇·春情》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那种暗香浮动、淡淡的愁绪,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是如秋风拂过,轻轻荡漾在心头,留下一抹淡淡的忧伤。这种不动声色的情感表达,恰恰是李清照词作最动人心魄的地方。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魅力,以及李清照如何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提升到一种普遍的艺术高度。她不只是一个写词的女子,她是一个用文字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强大灵魂。
评分这本书《李清照词集》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情感表达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一直以来,我对女性视角下的情感抒发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李清照的词,恰恰是这种亲近感的最佳载体。她笔下的爱恋,如《减字木兰花》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穿越时空,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内心。她笔下的离别,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那种淡淡的忧愁,没有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念,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情感,同样可以如此细腻、如此深刻、如此富有艺术感染力。李清照的词,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歌谣,更是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这本书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连接。
评分读《李清照词集》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雕花木窗,窗外是那个风雅的宋代,窗内则是一个才情横溢的女子。书中的每一阙词,都是她心事的低语,是她生命旅程的缩影。初读时,最先被那些婉约清丽的词句所吸引,《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雨后初霁、微醉朦胧的画面,那种慵懒与闲适,瞬间将人带入词人少女时代的娇憨与任性。《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道尽了离愁别绪的缠绵悱恻,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在心头萦绕不绝。而读到《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叠词的运用,将晚年丧夫、孤苦伶仃的境遇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李清照跌宕起伏一生的情感见证,她的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也映照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评分我一直对宋词颇有研究,而《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无疑是我阅读宋词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文人气。翻开书页,便被李清照那独特的词风深深打动。她的词,没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却有着一股深入骨髓的细腻与婉转。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平凡的景物写出万般情致。例如《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看似写景,实则烘托出词人思念丈夫的孤寂与愁苦。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也正是李清照词作的精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如何用她的笔触,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顿中的坚韧。她不仅仅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个敢于表达自我、追寻心灵自由的女性典范。
评分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
评分六月十八省半錢
评分东西很好很有用处东西不错很好很有用处
评分2、有塑料膜包装,好。
评分书刚到手,外包装完好,从小就喜欢文学,买来温故、收藏
评分很喜欢的女词人
评分一套物美价廉、赏心悦目的词集。
评分孩子最近迷上历史了,而我能做的就是帮他选书囤书。这书是凑单买的,但粗看还不错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