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集

李清照词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李清照 著
图书标签:
  • 宋词
  • 李清照
  • 词集
  • 古典诗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女性文学
  • 婉约派
  • 宋代文学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3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156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5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宋是一个文化相当成熟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上层土大夫阶层,“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而“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的妻子不仅简单地献身于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美]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读(吴惠娟)
李清照词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诉衷情枕畔闻梅香(夜来沉醉卸妆迟)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清平乐(年年雪里)
忆秦娥(临高阁)
忆少年(疏疏整整)
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山花子(病起萧萧两鬓华)
春光好(看看腊尽春回)
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醉花阴(薄雾浓雾愁永昼)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怨王孙(帝里春晚)
怨王孙(梦断漏悄)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鹧鸪天桂(暗淡轻黄体性柔)
木兰花令(沉水香消入悄悄)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瑶碎)
玉楼春(腊前先报东君信)
河传梅影(香苞素质)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蝶恋花(暖雨和风初破冻)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揾征衣脂粉暖)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青玉案用黄山谷韵(征鞍不见邯郸路)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歹帶>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玉瘦香浓)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满庭芳残梅(小阁藏春)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声声慢(寻寻觅觅)
庆清朝(禁幄低张)
念奴娇(萧条庭院)
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
多丽咏白菊(小楼寒)
新荷叶(薄露初零)
长寿乐南昌生日(微寒应候)
存疑词作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丑奴儿夏意(晚来一阵风兼雨)
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
品令(零落残红)
附录
总评
词论(李清照)

精彩书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作于南渡前,写惜春之情,其中化用韩偓《懒起》(一作“闺意”)诗意。韩诗下半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情景差相似。姑系于崇宁初。(徐培均《李清照词笺注》)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暮景,配兹驵侩之下才”,传者莫不笑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如梦令》云:“应是绿肥红瘦”,语甚新。(瞿佑《香台集》卷下《易安乐府》)
  此句较周词更婉媚。(杨慎批《草堂诗馀》卷一)
  韩偓诗云:“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此词盖用其语点缀,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藻思者矣。(张綖《草堂诗馀别录》)
  语新意隽,更有丰情。(吴从先《草堂诗馀隽》卷二)
  “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
  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苏《蓼园词选》)
  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绿肥红瘦”与孟浩然诗同妙……此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这大概都是少时所作,虽无深意,而婉美灵秀之致,非用力者所能及。(缪钺《灵谿词说·论李清照词》)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树,
  望断归来路。
  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宋庄绰《鸡肋编》卷中)
  独上小楼春欲暮,望断玉关芳草路。(五代韦庄《木兰花》)
  草满长途,情人不归,空搅寸肠耳。(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馀》卷上)
  简当。(长湖外史《草堂诗馀续集》卷上)
  泪尽个中。(陆云龙《词菁》卷一)
  情词并胜,神韵悠然。(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

前言/序言


千古女儿,词韵悠长:一览宋代风华,品味人间至味 这是一部关于宋代的百科全书,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深入感受那个文韵昌盛、百花齐放的时代。本书并非单一朝代兴衰的枯燥叙述,而是一幅宏大而细腻的时代画卷,从政治风云到市井生活,从文人雅士到寻常百姓,无不在这画卷中留下印记。我们在此呈现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宋代探索之旅,一次对那个时代生活、文化、思想的深度回溯。 一、 盛世气象与时代脉搏: 本书首先描绘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各自的独特风貌。北宋,那是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的时代。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如同今日的国际大都会,勾栏瓦舍,酒肆茶楼,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本书将细致地描绘这一时期科技的进步,如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对知识传播的深远影响;四大发明的创新与运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这个时代政治的跌宕起伏,从宋太祖开国的雄才大略,到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与争议,再到靖康之变的屈辱,这些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结构、文化思潮以及人们的心态。读者将跟随文字,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也会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悲壮。 南宋时期,虽然面临着外族的威胁,但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和文化韧性同样令人赞叹。临安城的精致与热闹,与北宋的雄浑各有千秋。本书将探讨南宋如何在军事上节节败退的同时,在经济、文化、科技上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海上贸易的兴盛,到城市经济的发达,再到士人阶层的活跃,都展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闪耀的时代光芒。同时,本书也会深入挖掘南宋时期“偏安一隅”的心理背景下,所产生的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学创作风气。 二、 文人雅士的生活图景: 宋代是中国文人精神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本书将聚焦于当时的士人阶层,展现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追求和精神世界。从“一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读书人,到“诗酒趁年华”的逍遥派,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者,每一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生存哲学和行为方式。 我们将深入探究宋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从诗社的结集吟咏,到文人画的相互切磋,再到书法艺术的交流学习,这些都构成了宋代独特的人文景观。苏轼的旷达洒脱,李煜的亡国之痛,欧阳修的温润儒雅,陆游的报国无门,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将跃然纸上,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本书还将细致描绘宋代文人的物质生活,从他们居住的环境,如雅致的园林、简朴的书斋,到他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如精致的茶具、考究的服饰,以及他们热衷的文化活动,如蹴鞠、弈棋、赏花、听曲等。这些细节的呈现,能够帮助读者更立体地感知宋代文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三、 市井百态与百姓生活: 宋代并非只有文人雅士的吟风弄月,更有着生机勃勃的市井生活。本书将目光投向广大的普通百姓,展现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从早市的喧嚣,到夜市的繁华,从酒楼的欢歌笑语,到勾栏瓦舍的表演,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活力与热情。 我们将详细介绍宋代的商业发展,如纸币的出现与流通,如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店铺的林立,各行各业的兴旺,如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时,本书也会关注到市民阶层的兴起,他们的娱乐方式,如看戏、听书、逛庙会,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都将得到细致的描绘。 本书还将探讨宋代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从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到官僚体制的运作,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将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宋代社会。例如,关于妇女的地位和生活,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 思想文化与艺术瑰宝: 宋代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理学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将梳理宋代哲学思想的脉络,探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解析这些思想流派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艺术领域,宋代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本书将重点介绍宋代的绘画、书法、陶瓷、雕塑等艺术成就。从山水画的意境深远,到人物画的生动传神;从行书的飘逸洒脱,到楷书的严谨端庄;从青瓷的温润如玉,到景德镇的精美瓷器,这些艺术瑰宝都将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将分析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本书还会涉及宋代的文学创作,不仅限于诗词,还包括散文、小说、戏曲等。我们会探讨宋代文学的特点,如语言的通俗化、题材的广泛化,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五、 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 宋代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科技创新如何改变了当时的生活。例如,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如何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火药的发明与军事上的运用,如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算学的进步,如何为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本书也会关注到宋代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如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养蚕缫丝业的兴盛,以及中医药学的进步,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民生福祉,反映了宋代社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改善民生。 六、 结语:穿越古今的对话 这部著作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希望通过对宋代社会、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全景式描绘,让读者能够与那个时代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宋代的方方面面,更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感悟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从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到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宏大的政治格局,到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深邃的思想哲学,到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宋代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时代,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无尽的启示。本书正是为了勾勒出这个时代完整的轮廓,让读者在细致入微的描绘中,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宋代独有的风华与魅力。这是一次对过去的深度挖掘,更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文化根源的追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所呈现出的李清照词作的层次感。书中的词并非简单罗列,而是通过不同的编排和解读,让我看到了词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创作面貌。早期作品的少女情怀,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游,忽然一夜微雨”,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纯粹而美好。而后期作品,尤其是经历了家国变故、生离死别之后,词风转为苍凉悲壮,如《永遇乐·明月不知身何处》,那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虽然依旧是悲伤,却多了一份对命运的抗争和无奈的慨叹。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词人,其作品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命的轨迹,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丰富而立体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是一部女性生命历程的深度写照。

评分

拿到《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时光的沉淀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相当考究,古色古香的字体,配合适度的留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斋。对于李清照的词,我一直认为她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然的治愈力。即便是在描绘离愁别绪时,她的笔触也始终保持着一份超然的雅致。比如《念奴娇·春情》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那种暗香浮动、淡淡的愁绪,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是如秋风拂过,轻轻荡漾在心头,留下一抹淡淡的忧伤。这种不动声色的情感表达,恰恰是李清照词作最动人心魄的地方。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魅力,以及李清照如何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提升到一种普遍的艺术高度。她不只是一个写词的女子,她是一个用文字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强大灵魂。

评分

这本书《李清照词集》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情感表达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一直以来,我对女性视角下的情感抒发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李清照的词,恰恰是这种亲近感的最佳载体。她笔下的爱恋,如《减字木兰花》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穿越时空,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内心。她笔下的离别,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那种淡淡的忧愁,没有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念,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情感,同样可以如此细腻、如此深刻、如此富有艺术感染力。李清照的词,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歌谣,更是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这本书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连接。

评分

读《李清照词集》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雕花木窗,窗外是那个风雅的宋代,窗内则是一个才情横溢的女子。书中的每一阙词,都是她心事的低语,是她生命旅程的缩影。初读时,最先被那些婉约清丽的词句所吸引,《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雨后初霁、微醉朦胧的画面,那种慵懒与闲适,瞬间将人带入词人少女时代的娇憨与任性。《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道尽了离愁别绪的缠绵悱恻,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在心头萦绕不绝。而读到《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叠词的运用,将晚年丧夫、孤苦伶仃的境遇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李清照跌宕起伏一生的情感见证,她的词,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也映照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评分

我一直对宋词颇有研究,而《李清照词集》这本书,无疑是我阅读宋词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文人气。翻开书页,便被李清照那独特的词风深深打动。她的词,没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却有着一股深入骨髓的细腻与婉转。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平凡的景物写出万般情致。例如《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看似写景,实则烘托出词人思念丈夫的孤寂与愁苦。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也正是李清照词作的精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如何用她的笔触,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顿中的坚韧。她不仅仅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个敢于表达自我、追寻心灵自由的女性典范。

评分

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不错的成人书

评分

六月十八省半錢

评分

东西很好很有用处东西不错很好很有用处

评分

2、有塑料膜包装,好。

评分

书刚到手,外包装完好,从小就喜欢文学,买来温故、收藏

评分

很喜欢的女词人

评分

一套物美价廉、赏心悦目的词集。

评分

孩子最近迷上历史了,而我能做的就是帮他选书囤书。这书是凑单买的,但粗看还不错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