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系列【套装共4册】读懂十三五 +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 转型闯关:

十三五系列【套装共4册】读懂十三五 +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 转型闯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 刘鹤 著
图书标签:
  • 十三五规划
  • 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
  • 转型升级
  • 政策解读
  • 国家发展
  • 经济形势
  • 宏观经济
  • 改革开放
  • 战略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津冀腾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3168
商品编码:10195076351
包装:套装共4册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商品目录


十三五系列【套装共4册】读懂十三五 +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 转型闯关:“十三五” 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 供给侧改革yingling“十三五”


1、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  ISBN:9787508658872        定价:69.00    中信出版社

 2、转型闯关:“十三五” 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   ISBN:9787500863168       定价:49.00   工人出版社

3、 读懂十三五         ISBN9787508658148       定价:58.00    中信出版社

4、 供给侧改革yingling“十三五”ISBN:9787508658124       定价:49.00    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由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独立的学术群体。论坛聚集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学术委员会荣誉成员:吴敬琏、刘鹤;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易纲、许善达、吴晓灵、蔡昉。



内容提要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收录了2015年度新浪?长安讲坛20期专题演讲,杨伟民、李稻葵、李扬、徐林、吴晓灵、胡鞍钢等20位著名经济学家共同从十三五规划看中国中长期发展,并分别就互联网+、创新创业、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养老保险、金融业立法等不同专题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结构和新走向进行判研。


目录



序言 / 1


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要注意的八大问题 杨伟民/
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动力转换 李稻葵/
新常态下的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 韩文秀/
理解经济新常态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白重恩/
中关村的创业与发展 王小兰/
中国中长期发展展望(2015—2030) 胡鞍钢/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 宋晓梧/
熊抱伟大的互联网+时代 刘志硕/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与任务 黄群慧/
中国养老保险向NDC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思路: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学习体会 郑秉文/
国家规划怎么编制 徐林/
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首场世界性战争:第三次欧战猜想 王建/
人民币、美元与SDR:国际的体系的未来 贺力平/
互联网+、有效资源配置和包容性增长 秦海/
中国金融业的法律框架及立法进程 吴晓灵/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 刘世锦/
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 哈继铭/
效率、公平和中等收入陷阱 蔡洪滨/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与解答 许宪春/

附录1中国经济50人论坛简介/
附录2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名录/

附录3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成员名录

...........


《新时代中国发展蓝皮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与实践探索》 第一章:时代坐标与历史方位:理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本章深入剖析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我们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随后,重点阐述了“新时代”的内涵,这不仅是时间概念上的划分,更是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和战略方向的深刻转变。 理解新时代的起点,必须正视中国面临的“三大历史性课题”: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二是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短缺向供需结构失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转变;三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章运用大量的宏观数据和历史对比,为读者勾勒出中国当前所处的复杂而充满机遇的历史方位,为后续的战略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高质量发展:核心理念的理论溯源与内涵界定 高质量发展并非简单的经济增速换挡,而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的发展范式变革。本章首先从理论上追溯了这一理念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其与传统“高速度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核心内容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创新驱动、协调平衡、绿色低碳、开放包容、以人为本。我们详细解读了每一项特征背后的政策逻辑和实践要求。例如,在创新驱动方面,分析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意义,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在协调平衡方面,探讨了区域、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路径,强调了普惠性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本章也构建了衡量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指标体系,超越了传统的GDP单一标准。 第三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支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本章系统梳理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阶段性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着重阐述了改革的深化方向——从“物理重构”向“化学反应”转变。 具体而言,本章深入分析了“供给侧”的“供给”究竟指什么:是有效供给的不足,还是低端供给的过剩?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重塑供给结构。特别关注了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通过有效投资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利用金融杠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第四章: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需潜力与外部环境的再平衡 面对全球化逆流和地缘政治的挑战,“双循环”战略成为构建国家经济新优势的顶层设计。本章详细拆解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 “内循环”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释放的机制,包括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释放被抑制的预防性储蓄。 “外循环”部分,分析了中国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布局。这包括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推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韧性与多元化。本章强调,双循环不是“内卷化”,而是以更强的内生动力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并以开放促进改革。 第五章:创新驱动战略: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章将视角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卡脖子”环节。我们分析了当前中国在基础研究投入、人才培养体系、科研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性障碍。 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以更有效的方式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集中力量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技术。本章详细阐述了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激励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此外,还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确保在这些前沿赛道上抢占制高点。 第六章: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逻辑 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和新的增长点。本章从经济学角度审视了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分析了碳定价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作用。探讨了能源革命的路线图,包括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传统高碳产业的深度脱碳路径。本章还关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并讨论了绿色金融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低碳领域的关键作用,指出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的内在要求,而非额外的成本负担。 第七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人为本的民生保障与公平正义 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本章侧重于社会领域的改革与治理。 我们分析了在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点关注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深水区,旨在破解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优化基层治理效能,确保社会在经济转型期的稳定与和谐。 第八章:深化市场化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经济活力 本章回到改革的根本动力——制度建设。我们认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特别是涉及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由流动的障碍。在国企改革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对外开放方面,本章强调了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战略意图,以制度的优化确保经济的长期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这本书,我感觉它更侧重于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解读“十三五”规划。它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比如经济结构的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找新的增长点。书里的数据分析非常翔实,图表也很清晰,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脉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描述现状,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读完之后,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也更加理解了“新开局”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它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阶段,而“十三五”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

评分

我一直对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非常感兴趣,这套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读懂十三五》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把枯燥的政策文件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解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它详细阐述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并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支撑,让这些目标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有了可感可触的落实路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视,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这本书不仅普及了政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感,让我觉得自己也是这场伟大变革中的一员,能够为国家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转型闯关》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它并没有回避“十三五”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坦诚地分析了这些“闯关”的难点所在。比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应对技术瓶颈和市场竞争?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非常深入,并且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它让我明白,任何宏伟的蓝图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而“闯关”的过程恰恰是检验和提升规划可行性的过程。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读者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要独立思考,甚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这本书让我觉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博弈的过程,而“十三五”规划正是中国在复杂局面下的一次关键“转型”。

评分

这套书确实让我对“十三五”规划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尤其《读懂十三五》这本书,它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原本宏大且有些概念化的规划,拆解成了一个个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逻辑。它不仅仅是政策的罗列,更像是给读者画了一幅清晰的蓝图,让我们知道在未来的五年里,国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重点会放在哪些领域,以及这些规划将如何具体地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书里有很多案例分析,非常生动,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它详细介绍了国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投入和目标,并列举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和扶持政策,让我看到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它也探讨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不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这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感觉,规划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评分

这套关于“十三五”规划的书籍,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发展新篇章的窗户。《走向“十三五”:中国经济新开局》这本书,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切入,深刻剖析了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经济数据和分析,让我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我从中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心和路径,也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有了更深的信心。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去的辉煌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引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