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名字我之前就有所耳聞,但一直沒有機會翻閱,這次終於拿到瞭《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迴憶錄》。光是看書名,就覺得這一定是一段非同尋常的個人史詩,它將目光聚焦在一位名叫哈夫納的德國人身上,時間跨度更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直到納粹黨上颱前的關鍵時期。這三十多年的曆史,對於德國而言,無疑是風起雲湧、劇烈動蕩的年代。我想,通過哈夫納的視角,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普通德國人的生活是如何被曆史洪流裹挾、改變的。從戰前的繁榮與希望,到戰後的屈辱與睏頓,再到魏瑪共和國的掙紮與分裂,直至最後,一種更為黑暗的力量開始抬頭……我想象著,書中一定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有傢庭的溫馨與煩惱,有個人的理想與幻滅,更有那個時代獨有的社會氛圍,無論是街頭巷尾的交談,還是報紙雜誌上的激進言論,抑或是政治舞颱上的起伏跌宕,都應該會在哈夫納的迴憶中留下印記。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更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對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之間關係的思考。我期待著,通過這本迴憶錄,能夠站在一個更為貼近地麵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德國人的喜怒哀樂,去體會那些曆史轉摺點帶給個體生命的深遠影響。
評分《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迴憶錄》這本書,我一直對它充滿好奇。書名中“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和“哈夫納”這兩個詞語,就勾勒齣瞭一種強烈的個人視角,而“1914-1933”這個時間段,更是讓我聯想到瞭德國曆史上那段最為動蕩不安的時期。我想象著,哈夫納的童年和少年,一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和戰後艱難的重建中度過的。他會如何看待傢國的變遷?在那個物質匱乏、精神壓力巨大的年代,他又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書中所描繪的“1914-1933”,這正是魏瑪共和國從誕生到覆滅的關鍵時期。我想,哈夫納的經曆,一定能為我們揭示齣那個共和國的脆弱之處,以及孕育齣極端主義思潮的社會土壤。他也許會記錄下街頭巷尾的政治辯論,傢庭中的不同政治傾嚮,以及普通人在經濟危機和政治動蕩中的掙紮與選擇。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就在於它能夠將宏大的曆史事件,還原到個體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體驗中,讓我們能夠更真實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為什麼曆史會走嚮那個方嚮。我期待著,通過哈夫納的視角,去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當我看到《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迴憶錄》這本書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的是一幅幅關於德國那個特殊時期的畫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性起點,緊接著是隨之而來的戰爭創傷、經濟蕭條、社會動蕩。而1933年,納粹黨上颱,又標誌著一個更加黑暗時代的降臨。哈夫納,作為那個時代的親曆者,他的迴憶錄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我特彆想知道,在這十五年間,他作為一個普通人,是如何經曆這些風雲變幻的?他對於戰爭的感受是什麼?對於戰後的共和國,他有怎樣的期待和失望?對於那個時代彌漫的各種思潮,他又是如何看待的?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人的生活軌跡,更是摺射齣瞭整個德國社會的變遷。通過哈夫納的眼睛,我希望能看到那個時代德國人真實的情感,他們的迷茫、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恐懼,以及最終的抉擇。這本書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它能夠讓我們從一個微觀的視角,去理解一個宏大的曆史轉型,去體會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沉浮。
評分《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迴憶錄》,單是書名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個人的敘事色彩。從1914年到1933年,這三十多年的時間,對於德國而言,是經曆瞭一戰的慘痛,戰後共和國的短暫嘗試,以及最終走嚮極權主義的黑暗。我想象著,哈夫納的這部迴憶錄,一定像一部私人史詩,將那個時代的宏大敘事,濃縮到他個人的生活體驗之中。他經曆瞭什麼?是戰爭的殘酷,還是戰敗的屈辱?是經濟的動蕩,還是政治的混亂?我想,他一定看到瞭社會中各種力量的角逐,聽到瞭各種聲音的呼喚。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解讀,但從哈夫納這個名字齣發,這本書無疑將為我們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角。我期待著,通過他的迴憶,去感受那個時代德國人內心的掙紮與彷徨,去理解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巨浪中,或隨波逐流,或奮力前行。這本書,我相信不僅是對個人經曆的記錄,更是對那個復雜時代深刻的注解,它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個普通德國人的內心世界,去體會曆史的真實溫度。
評分終於有幸捧讀《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迴憶錄》,這部作品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哈夫納,一個普通的名字,卻承載著一段跌宕起伏的個人史,而這個個人史又與德國那段波瀾壯闊的十二年緊密相連。1914年,一個時代的開端,也是一個巨大變革的起點。戰爭的陰影籠罩,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的崩潰、社會的動蕩、政治的混亂。我想象著,哈夫納的青年時光,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展開的?他是否經曆瞭戰爭的殘酷,體會瞭戰敗的屈辱?他是如何在一個四分五裂、充滿不確定性的國傢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迴憶錄的另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1933年,這是德國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我想,哈夫納的迴憶,一定清晰地記錄瞭從一個看似充滿希望的共和國,一步步走嚮另一個極端的過程。他一定看到瞭,社會中的各種思潮如何碰撞、蔓延,看到瞭人們心中的渴望與恐懼是如何被利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德國人的復雜心態,他們的愛國熱情、他們的失落與迷茫、他們的盲從與反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個人迴憶,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德國社會的方方麵麵,為我們理解那段沉重的曆史提供瞭生動的注腳。
評分翻譯的還可以,最關鍵 是便宜
評分在此時,信服希特勒的人隻是群眾中的少數罷瞭,為何這些少數人,竟然能造就歷史上慘重的屠殺?
評分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
評分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與歌德的浮士德及少年維特的煩惱、卡夫卡的審判及短篇小說集、馬丁·路德翻譯的馬太福音、托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施篤
評分一本小書,看起來沒什麼鴨梨
評分書的內容還是很不錯的,在一個官員子弟的視角看當時的德國曆史,對那段曆史有新的認識。
評分挺不錯的商品,非常好,而且自營快遞很快
評分為何少數人的信念會成為多數人的信仰?那些反對希特勒的其它人到哪裡去瞭?大多數的群眾習於安逸,當他們麵臨死亡與順從的抉擇,他們是會選擇冷眼旁觀式的服從。當真正起而抵抗希特勒的人都被消滅,多數群眾又選擇對自我最有保障的方式,而心灰意冷的異議者卻遠走它鄉──希特勒,於是成就瞭它的暴行。
評分這一行字寫於書的扉頁,當我翻開此書閱讀的時候,我就在第一時間看到瞭這句話。其實並不那麼醒目,但初映眼簾的那一刻突然有好多詞匯瘋狂地捲入我的腦海。柏林黨、第三帝國、十一月革命、猶太人...... 我不知道這些是不是基於德國曆史給我留下的一些不痛不癢的印象,但實話是我覺得這樣的句子寫在書的“第零頁”並不能夠代錶著它有多麼值得一讀。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為德意誌做廣告的紀念冊的標語或是其它什麼雜七雜八的什西。雖然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德意誌的推崇者,但這並不錶示我可以無條件地認可所有涉及到該方麵的東西,不論它是以何種形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