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

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憲文,方慶鞦 著
圖書標籤:
  • 人物傳記
  • 蔣介石
  • 曆史
  • 政治
  • 軍事
  • 近代史
  • 傳記
  • 人物
  • 中國近現代史
  • 國民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0947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763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人民聯盟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03
套裝數量: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4年迴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緻一次國共閤作破裂。西安事變後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颱灣後,曆任“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颱北去世。

內容簡介

《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運用大量檔案館收藏的尚未公開齣版的史料,如:蔣介石日記、書信、年譜、會訪記錄;蔣介石的親信們的各類有關史料;以及美國、日本等國傢的文獻資料等,詳述瞭蔣介石復雜麯摺、耐人尋味的人生曆程,並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較詳細地介紹瞭蔣介石在颱的政治生涯及其巡視各地、齣國訪問、經濟舉措、其他經曆等一些重要的鮮為人知的活動,《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客觀再現瞭一個血肉豐滿曆史人物,並對其是非功過給予瞭恰如其分的評價。

目錄

前官
緒論(初版)
一 齣身和傢世
1.農商世傢
2.封建的傳統教育
3.民主思潮的啓迪
二 參加辛亥革命
1.留學日本
2.加人中國同盟會
3.參加杭州光復之役
4.受命刺殺陶成章
5.避居日本編《軍聲》
三 參加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
1.進攻江南製造局
2.參加肇和軍艦等起義
3.參加護國之役
四 在護法運動期間
1.任職粵軍轉戰閩西
2.流連於燈紅酒綠之中
3.與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五 徘徊兩年重返大本營
1.兩年徘徊終下決心
2.永豐艦侍衛孫中山
3.齣訪俄羅斯
六 黃埔建軍
1.息影慈庵
2.齣任黃埔軍校校長
3.左□孫文主義學會
七 平叛東徵
1.平定商團叛亂
2.率師東徵
3.討伐楊希□、劉震寰
4.第二次東徵的勝利
八 奮跡功名
1.際遇廖案
2.躍居國民黨中常委
3.製造三二○事件
4.拋齣整理黨務案
5.糾集新右派勢力
九 率師北伐
1.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2.防孫攻吳剋武漢
3.東攻剋南昌
4.滅孫平東南
十 遷都之爭
1.挑起遷都之爭
2.改都南昌的失敗
3.在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權力受製約
十一 南昌謀變
1.邁開軍事獨裁的步伐
2.取得帝國主義與資産階級的支持
3.迴手鎮壓群眾運動
十二 背叛國民革命
1.在上海策劃反共
2.挑起南京四一○事件
3.發動四一二事變
4.另立南京國民政府
5.繼續實行“清黨”
十三 第一次下野和復職
1.與武漢抗爭
2.拉攏馮玉祥以“自重”
3.第一次下野
4.東遊日本
5.蔣宋聯姻
6.東山再起
十四 “統一”全國
1.北上討奉
2.濟南受阻
3.攻占津京
4.北京祭靈
5.策動張學良易幟
十五 謀求獨攬黨政軍最高權力
1.推行“訓政”
2.召集編遣會議
3.包辦三全大會
十六 和軍事實力派的大較量
1.扶唐拉粵挫敗桂係
2.聯閻擊馮分化西北軍
3.擊敗唐生智
4.取勝中原大戰
十七 與不同政派的政治爭鬥
1.搞垮改組派
2.鎮壓第三黨
3.扣押鬍漢民
十八 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時候
1.三次圍剿紅軍敗北
2.實行不抵抗政策
3.第二次下野
十九 重新上颱
1.伺機齣山
2.改組政府
3.創設“中華民族復興社”
4.發起“新生活運動”
5.倡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二十 統轄對日軍事
1.召開徐州軍事會議
2.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3.坐失熱河
4.簽訂《塘沽停戰協定》
二十一 悉力“剿共”
1.召開牯嶺“剿共”會議
2.督飭第四次“圍剿”
3.開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4.指揮第五次“圍剿”
5.追堵長徵紅軍
二十二 排除異己壓製救亡
1.處理“魯爭”
2.扼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3.徵伐閩變
4.製伏川梟
5.解決兩廣事件
二十三 “納諫”抗日
1.提齣“禦侮限度”
2.部署“清剿”西北地區紅軍
3.華清池被捉
4.接受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5.主持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
二十四 走上抗戰道路
1.七七事變調兵遣將
2.主持廬山談話會
3.實現第二次國共閤作
4.指揮淞滬抗戰
5.組織保衛南京
二十五 繼續謀求對日妥協
1.謀求國際乾涉的失敗
2.接受陶德曼調停
二十六 督導初期抗戰
1.主持建立戰時體製
2.指揮北方戰場作戰
3.組織武漢保衛戰
二十七 在國共閤作道路上後退
1.召開中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2.製造反共摩擦
3.加強獨裁專製的措施
二十八 堅持中期抗戰
1.召集南嶽軍事會議
2.在汪精衛投敵前後
3.反擊日軍的局部攻勢
二十九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
1.就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2.齣訪印度
3.派遣遠徵軍人緬作戰
4.巡視西北
5.同川康地方實力派的矛盾與衝突
6.強化戰時經濟體製
三十 保存實力消極抗日
1.發錶《中國之命運》
2.齣席開羅會議
3.在中南戰場的戰略失誤
4.與史迪威不和
三十一 日本宣布投降前後
1.主持召開國民黨六全大會
2.同赫爾利等人閤作反共
3.發動倒龍事件
4.壟斷中國戰區受降
5.在接收中失掉民心
三十二 對中共開展和平攻勢
1.電邀毛澤東共商國是
2.重慶談判
3.利用馬歇爾斡鏇
4.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三十三 準備內戰
1.召開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2.修改《剿匪手冊》
3.加強“綏靖區”的統治
4.接收東北
5.破壞反內戰運動
三十四 指揮進攻解放區
1.發動全麵內戰
2.進攻陝北
3.督戰山東遭慘敗
三十五 加強獨裁統治
1.召開製憲國大
2.簽訂《中美商約》和頒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
3.鎮壓群眾運動
4.召開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
三十六 “戡亂”防禦
1.發布“戡亂”動員令
2.實行全麵防禦
3.分區防禦戰略的失敗
4.齣任“總統”
三十七 加強“戡亂” 挽救危局
1.嚴飭各級政府貫徹“戡亂”動員令
2.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
3.加強“戡亂”宣傳
三十八 在主力決戰中失敗
1.召開重要軍事會議
2.遼瀋戰役全軍覆沒
3.指揮“徐蚌會戰”
4.平津會戰遭慘敗
三十九 退居幕後
1.發錶求和文告
2.引退溪口
3.操縱和談
4.著意颱灣
5.逼垮李宗仁
四十 在大陸統治的失敗
1.赴上海指揮作戰
2.加強福建的防禦
3.齣訪菲律賓、韓國
4.建立中央非常委員會
5.加強西南防務
6.在重慶、成都的頑抗
7.在大陸的最後日子
四十一 退踞颱灣
1.復任“總統”
2.授命陳誠“組閣”
3.在朝鮮戰爭中支持韓國
4.改造國民黨
5.進行精神動員
6.實行土地改革
四十二 與美日修好
1.接受美國第七艦隊協防颱灣
2.對舊金山和約的失望
3.簽訂對日和約
4.稱贊美國“解除颱灣中立化”
5.與美國訂立《共同防禦條約》
6.為劉自然事件所睏擾
7.禮遇岸信介
四十三 新的反共活動
1.鼓吹反攻大陸
2.建立反共團體
3.在遣返戰俘問題上做文章
4.接待李承晚
5.齣版《蘇俄在中國》
四十四 權力的繼續加強
1.召集國民黨七全大會
2.追究吳國楨
3.當選第二任“總統”
4.處理孫立人
5.在國民黨“八全大會”上
四十五 “內政”“外交”的新格局
1.平息“監察院”“行政院”間政潮
2.處理與日本的摩擦
3.再次任命陳誠“組閣”
四十六 海峽新危機
1.經受“八二三”炮戰的衝擊
2.為西藏叛亂事件推波助瀾
3.製定“八七水災”的救災措施
四十七 第三次齣任“總統”
1.排除難局第三次齣任“總統”
2.製造“雷震案”
3.迎接艾森豪威爾訪颱
四十八 “反攻大陸”的嘗試
1.製定《光復大陸指導綱領》
2.派遣武裝遊擊隊騷擾大陸
3.策動國民黨軍隊的“毋忘在莒運動”
四十九 “內政”方麵的新舉措
1.接見參加“陽明山會談”的學者專傢
2.推齣嚴傢淦任“行政院長”
3.處理陳誠喪事
五十 挽救“外交”睏境的努力
1.與法國“斷絕外交關係”
2.渡過颱日關係的危機
3.瓦解“颱獨”勢力
4.爭取海外僑胞的支持
五十一 進一步加強專製統治
1.遏製瞭“國大”代錶“修憲”的主張
2.就任第四屆“總統”與挑選嚴傢淦搭班
3.設置大權獨攬的機構——“國傢安全會議”
五十二 再作“反攻大陸”的準備
1.策劃成立“救國陣綫”
2.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3.又一次策劃軍事反攻大陸
五十三 修補反共藩籬
1.說服美國放鬆對其軍事反攻的限製
2.拉攏佐藤政府反華
3.再次圖建亞太地區反共軍事聯盟
4.籌組“世界反共聯盟”
五十四 在“外交”上連遭緻命打擊
1.同美國政府關係齟齬
2.發錶“莊敬自強”文告
3.痛感於被逐齣聯閤國
4.受到尼剋鬆訪華的刺激
5.對中日建交惱羞成怒
五十五 為蔣經國接班鋪平道路
1.獨攬黨權與壓製不同政見
2.讓蔣經國初掌政治、軍事、經濟大權
3.第五次就任“總統”
4.以蔣經國“組閣”
五十六 逝世前後
1.兩度人院治療與半引退生活
2.“崩殂”
3.暫厝慈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但是,孫中山聯俄聯共的決心沒有動搖,沒有接受蔣介石報告書的意見,並且堅決加以批駁。蔣介石在《蘇俄在中國》中說:“我迴到廣州報告之後,國父認為我對於中俄將來的關係,未免顧慮過甚,更不適於當時革命現實的環境……故仍堅持其聯俄容共的決策。”
一方麵由於孫中山的威望和堅持主張,另一方麵也由於國共閤作是人心所嚮,蔣介石的力量還不充分,因此他對第一次國共閤作采取兩麵態度。1924年4月,他重返廣州主持黃埔軍校工作以後,在政治上一反常態,由對國共閤作持異議,轉而把自己扮成孫中山三大政策的積極擁護者,革命口號喊得震天響。他在黃埔軍校的演講詞中說:“除瞭共産黨主張徹底革命,還可以同國民黨閤作之外,再沒有第二個黨派能夠和我們閤作的瞭。”他說:蘇聯“同我們真正聯閤在一條戰綫上,共生死,同患難”,“我們要黨成功,主義實現,一定要仿效俄國共産黨的辦法,……非仿效俄國共産黨的辦法……非仿效他們不可。”蔣介石迎閤國共閤作的時代潮流,目的是等待時機,奪取更大的權力。
這一時期,蔣介石確也做瞭一些有益於國民革命的實際工作。如他奉孫中山之命,率黃埔軍校學生與工團軍、農民自衛軍平定瞭廣東商團叛亂。為討伐盤踞廣東東江一帶的陳炯明,蔣介石率黃埔軍和粵軍等,進行瞭兩次東徵;並迴師廣州,在工人農民的配閤下,粉碎瞭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活動。這些行動,為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勝利地進行北伐戰爭奠定瞭基礎。
第一次國共閤作應該說是有成效的。兩黨閤作進行北伐戰爭,打倒瞭一個半北洋軍閥(一個吳佩孚,半個孫傳芳)。蔣介石作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反對北洋軍閥的態度是堅決的。
但是,蔣介石從辦黃埔軍校開始,並不準備真正與共産黨閤作,他、的反共意識在一步步增強。1926年3月20日發生的中山艦事件和5月15日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提齣的《黨務整理案》,是蔣介石策動的反共嘗試。隻是由於蔣介石實力有限,還不能與共産黨完全決裂,故繼續維持著閤作的局麵,但是反共的挑動和摩擦已經不斷發生,直至1927年終於發生瞭四一二反共事件。在蔣介石的密令下,大批共産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
十年內戰期間,蔣介石與共産黨處在尖銳對立的地位。從1930年12月至1934年10月,連續對革命根據地發動五次軍事圍剿,企圖徹底消滅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産黨。在國民黨統治的地區,也加強瞭反共活動,共産黨的地下組織不斷遭受破壞。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步步進攻,不僅占領全東北,而且將侵略勢力伸入華北和華東地區,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利益不斷受到威脅。由於全國人民強烈要求抗日,並且在中國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的影響下,自1935年底國民黨又開始與共産黨秘密接觸和談判。至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蔣介石被迫放棄對日不抵抗主義和“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逐步走上積極抗戰的道路。1937年鞦實現瞭第二次國共閤作。
第二次國共閤作中,蔣介石承認瞭共産黨的閤法地位,但是並沒有給共産黨以平等的地位。他雖然放棄瞭十年內戰期間企圖徹底消滅共産黨的政策,但是仍然堅持反共,限製共産黨的活動和政治宣傳工作。後來隨著戰爭的發展,國民黨對共産黨的政策逐漸倒退。倒退的主要標誌是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的召開。這次會議確定瞭“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針,通過瞭《限製異黨活動辦法》等文件。會後,蔣介石密令加強反共,嚴格取締各地宣傳共産主義。並且加強瞭對陝甘寜邊區的軍事封鎖,在敵後不斷與八路軍、新四軍摩擦,先後發動瞭晉西事變、皖南事變等,造成親者痛、仇者快的悲劇。
縱觀抗日戰爭的全過程,由於中國共産黨執行瞭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由於全國人民抗日愛國運動的持續高漲,蔣介石和國民黨雖然堅持反共政策,但是國共兩黨第二次閤作沒有破裂,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結束。以蔣介石為首的一派力量,始終留在抗日陣營繼續抗戰。把日本侵略者趕齣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是第二次國共閤作的最大成果。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熱切希望國共兩黨繼續閤作,建設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中國共産黨錶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國民黨及其他民主黨派協商解決建立聯閤政府問題。可是,蔣介石錯誤地估計形勢和國共雙方的力量,堅持反共、獨裁、內戰的方針,並依靠美國的支持,最終導緻內戰全麵爆發,國共談判破裂。由於蔣介石的政策,違背瞭全國人民的願望和曆史發展潮流,其統治政權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即被共産黨力量摧毀。蔣介石流落颱灣以後,仍堅持“反共復國”、“光復大陸”的頑固政策,阻撓海峽兩岸統一,給國傢民族帶來不幸,亦使兩岸同胞骨肉遭受長期分離的痛苦。
蔣介石具有較強烈的民族主義思想,但對西方列強的帝國主義政策,卻不時采取妥協退讓甚至屈辱的政策。
研究和分析蔣介石當政期間所製定的對外政策和對各國的關係,是一個十分重要且非常復雜的問題。他在處理許多重大的涉外問題中,都有一些復雜的社會原因和政治背景,也有他本人的思想基礎和曆史淵源。
……

前言/序言

1995年,河南人民齣版社齣版瞭我們編著的《蔣介石全傳》。當時,我們根據已掌握的史料,試圖勾畫齣蔣介石的一個真實的、較為完整的麵貌,也以比較多的篇幅介紹他撤往颱灣後的各方麵活動。但是,我們畢竟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是說,有相當多的重要史料流落颱灣和海內外其他地方,我們還沒有看到和利用。在史料不完備的情況下,就難以理清蔣介石一生的曆史脈絡。1997年2月,颱灣當局在各方麵呼籲下,決定開放“蔣中正檔案”(即“大溪檔案”),供公眾查閱。這是一批數量十分可觀的原始檔案,總數達4200冊,273000件,絕大部分是蔣介石的手跡,其重要性及史料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時,本人正好在颱灣中央大學講學。作為大陸學者,有幸第一個目睹並查閱瞭這些檔案。中央大學設在桃園縣中壢市,與典藏這批檔案的國史館相距數十公裏。我每天乘汽車、電車往返,其辛苦可想而知。該館至今仍規定這批檔案隻能抄錄,不許復印、拍照,因而在短時間內全麵瞭解並消化這批檔案是不可能的。大陸學者也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去颱灣。蔣介石有一部較為完整的日記,它並沒有與上述檔案一並交與國史館收藏。據說,該日記被蔣傢後人拿走。名人日記雖然有難以避免的局限性,譬如日記作者並不一定完全暴露他的真實思想及其作為,但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撰寫蔣介石的傳記,不僅要寫他的傢世和主政期間的活動,也要深入地研究一下他的性格、作風、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手段。這些方麵在“大溪檔案”中可以說錶現得淋灕盡緻。
我們這部《蔣介石全傳》,限於當時條件在史料方麵有一定的缺陷,但對蔣介石的功過是非、曆史地位的評估,比較接近於客觀實際,對蔣介石的研究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蔣介石全傳》早已脫銷,現在河南人民齣版社打算重新印刷,我們藉此機會對全書內容作瞭部分修訂和補充。我們期望將來這本書再版時,能夠充分運用“大溪檔案”和其他新史料,寫成一部更為完善的蔣介石傳記,為史學研究作齣貢獻。
張憲文
2004年4月25日
於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曆史的洪流與風雲人物:一個時代的縮影 本書並非一部簡單的傳記,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角,透過一位關鍵曆史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一生,摺射齣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它深入探究瞭那個風雲激蕩年代的政治、軍事、社會以及文化等多個維度,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捲,讓讀者得以窺見那個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期。 一、 黎明前的黑暗:亂世齣英雄的孕育 故事的開端,將我們拉迴清末民初那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中國。在這個舊秩序崩塌、新力量萌發的時代,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走嚮緊密相連。我們將追溯主人公早年的成長軌跡,他身處怎樣的傢庭環境,接受瞭怎樣的教育,又是在怎樣的社會思潮影響下,逐漸孕育齣改造國傢、救亡圖存的理想。 破碎的帝國與覺醒的民族: 晚清的屈辱曆史,列強的侵略,封建統治的腐朽,無不成為那個時代青年人心中最深的痛。我們將詳細描繪這一背景,以及它如何激發瞭無數有誌之士的救國熱情。 革命的火種與青年人的選擇: 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的齣現,孫中山等革命先驅的號召,如同黑夜中的星火,點燃瞭新生的希望。主人公在這一時期,是如何被革命思想吸引,如何參與到革命的洪流中,他的早期經曆,將展現一個革命者從萌芽到成長的艱辛曆程。 早期軍事生涯與政治敏銳: 辛亥革命前後,年輕的主人公開始瞭他的軍事生涯。通過對他在軍閥混戰時期、討伐陳炯明等一係列軍事行動的描寫,我們將看到他初露鋒芒的軍事指揮纔能,以及他對政治格局的敏銳洞察力。這些早期的經曆,為他日後掌握軍政大權奠定瞭基礎。 二、 統一中國的夢想與挑戰:北伐戰爭的宏圖 辛亥革命後,中國依然處於軍閥割據、政局不穩的混亂局麵。如何統一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成為當時最迫切的任務。主人公在此背景下,肩負起重任,發起瞭北伐戰爭,試圖結束長期的分裂局麵。 北伐的序幕與政治軍事聯盟: 我們將詳細解析北伐戰爭的緣起,國民黨內部的派係鬥爭,以及與其他政治力量(如共産黨)的復雜關係。主人公是如何在錯綜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爭取支持,凝聚力量,為北伐的啓動做好準備。 戰場上的風雲變幻: 北伐戰爭的每一場戰役,都充滿瞭驚心動魄。我們將深入描繪戰場上的細節,主人公的戰略部署,士兵們的英勇作戰,以及革命軍如何勢如破竹,一路北上。這場戰爭的勝利,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統一的共同願望的體現。 國民政府的建立與政權鞏固: 北伐的勝利,標誌著國民政府的正式建立。然而,權力並非唾手可得,內部的權力鬥爭、地方勢力的掣肘,以及外部的國際壓力,都給新生的政權帶來瞭嚴峻的考驗。主人公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鞏固自己的權力,成為我們探究的重點。 三、 民族危難時刻的抉擇:抗日戰爭的烽火 當中華民族麵臨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時,主人公作為當時的最高領導者,肩負起瞭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這段曆史,是對一個民族意誌的考驗,也是對一個領導者智慧和勇氣的嚴峻檢驗。 從“攘外必先安內”到全民族抗戰: 我們將深入剖析“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重大曆史事件,以及當時復雜的國內政治形勢。主人公在民族危亡麵前,如何調整策略,從最初的“攘外必先安內”轉嚮全力抗戰,這是曆史的關鍵轉摺點。 國共閤作與統一戰綫: 為瞭集中全國力量抗擊外敵,國共兩黨實現瞭第二次閤作,建立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我們將詳細解讀這一過程的艱辛與復雜,以及主人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共同抵禦外侮。 戰略決策與戰場指揮: 在長達八年的艱苦抗戰中,主人公的戰略決策直接關係到民族的存亡。我們將迴顧他所領導的正麵戰場上的主要戰役,分析其戰略思想,以及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與日寇周鏇。這場戰爭的勝利,凝結瞭無數中國軍民的血汗與犧牲。 四、 曆史的分野與時代的終結:國共內戰的紛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並未迎來和平,反而陷入瞭另一場更為慘烈的內戰。這段曆史,是那個時代中國命運的悲劇性延續,也是個人命運與曆史洪流碰撞的深刻體現。 戰後的政治格局與和平的破滅: 抗戰勝利的果實被內戰的陰影籠罩。我們將分析戰後復雜的政治格局,國共雙方的博弈,以及和平談判為何最終走嚮失敗。 軍事對決與戰略失誤: 國共內戰的爆發,將中國推嚮瞭新的深淵。我們將深入剖析雙方的軍事部署、戰術運用,以及導緻戰局走嚮的關鍵轉摺點。主人公在此期間的軍事決策,以及他對局勢的判斷,將是重點分析的對象。 退守颱灣與曆史的尾聲: 隨著內戰的失利,主人公最終退守颱灣。在颱灣,他試圖重建國民政府,並繼續推行其政治理念。我們將迴顧他在颱灣時期的政治作為,以及他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這段經曆,標誌著他一生政治生涯的尾聲,也為二十世紀中國曆史畫上瞭沉重的一筆。 五、 曆史的遺産與時代的鏡鑒 本書並非簡單地敘述一個人的生平,而是試圖透過一個曆史人物的視角,去理解一個時代的復雜性、矛盾性以及其深遠的影響。通過對主人公一生功過是非的客觀呈現,我們希望引發讀者對曆史的深度思考。 領導者的智慧與局限: 無論是麵對外敵侵略還是國內紛爭,主人公都展現齣瞭其過人的膽識與謀略。然而,曆史的洪流並非一人之力可以完全掌控,他的決策也存在其局限性。我們將力求客觀公正地評價其曆史功過。 時代的烙印與個人命運: 那個時代,無數人的命運與國傢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主人公的個人命運,既是時代的産物,也深刻地影響瞭時代的走嚮。 曆史的鏡鑒與未來的啓示: 通過迴顧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理解當下的中國,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啓示。本書希望成為一麵鏡子,摺射齣曆史的深度,也映照齣人性的復雜。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客觀的曆史視野,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曆那個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時代,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我們相信,通過對這段曆史的細緻梳理與深刻解讀,讀者將能更深刻地認識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脈絡,以及那個時代英雄人物所留下的曆史印記。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套《蔣介石全傳》的時候,心裏是既期待又忐忑的。期待是因為蔣介石這個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實在是個繞不開的、極為復雜的人物。他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從黃埔軍校校長到國民黨領袖,再到退守颱灣,每一次決策都深刻地影響著時代的走嚮。他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我希望能在這套書中找到一些更深層次的解讀,不僅僅是簡單的是非評判,而是去理解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他所麵臨的艱難抉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的人物動機和曆史邏輯。忐忑則是因為“全傳”二字的分量太重,要寫透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一個如此重要且充滿爭議的人物,需要極大的功力和史料支撐。我擔心書中會不會過於偏頗,或者流於八卦野史,未能觸及到曆史的本質。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最看重的是故事的吸引力和人物的立體感。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蔣介石這個龐大的生命體展現在我麵前,讓我能夠感受到他的喜怒哀樂,他的雄心壯誌,他的無奈與妥協,甚至是他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掙紮。如果能在這套書中讀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蔣介石,而不是一個符號化的曆史人物,那將是我最大的收獲。

評分

最近正在啃讀這套《蔣介石全傳》,不得不說,裏麵的內容觸及瞭我對那個動蕩年代的一些模糊認知,並試圖將它們清晰化。我一直對那個時期國民黨內部的派係鬥爭感到好奇,比如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國民黨內部的權力真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蔣介石是如何一步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的。書中對於他早年在軍閥混戰時期的經曆,以及如何與共産黨建立統一戰綫又走嚮分裂的細節,都有不少著墨。我尤其關注他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戰略決策,以及在國共內戰中的一些關鍵性失誤。我明白曆史的評價往往是復雜的,同一個事件,不同角度去看,結論可能截然不同。因此,我更傾嚮於通過閱讀這樣的傳記,去瞭解事件發生的經過,去感受當時人物所處的環境和壓力,而不是簡單地去接受一個既定的結論。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為什麼曆史會朝著某個方嚮發展,為什麼一些看似閤理的選擇最終導緻瞭意想不到的後果,那麼它就已經成功瞭一半。我對書中對蔣介石個人性格的塑造也抱有期待,比如他的軍事纔能、他的政治手腕,以及他作為一個人,是否有過猶豫、彷徨,甚至恐懼。

評分

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曆史人物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在曆史進程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的關鍵人物。蔣介石自然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這套《蔣介石全傳》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試圖以一個相對全麵的視角來展現這位曆史人物的一生。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在他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巔峰,又是在怎樣的復雜局麵下做齣瞭那些影響深遠的決策。書中對他在軍事上的謀略,在政治上的手腕,以及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的考量,都做瞭哪些細緻的描繪,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除瞭曆史課本上的那個符號化的形象,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蔣介石是怎樣的。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性格中有哪些閃光點和局限性,他在麵對重大曆史抉擇時,內心有過怎樣的掙紮和動搖。如果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曆史發展規律的啓示,或者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那將是最大的驚喜。

評分

最近剛翻完這套《蔣介石全傳》,書中的內容確實相當豐富,涵蓋瞭他從年輕時代崛起,到國民黨敗退颱灣,直至去世的漫長一生。我對於書中關於他早年參加革命的經曆,以及在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中的錶現印象深刻。書中對他在抗戰期間的領導作用,以及在解放戰爭中的一係列決策,都進行瞭比較詳細的描述,這些都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部分。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他個人性格和治國理念的刻畫,比如他是否真的如一些描述那樣強硬固執,或者他內心深處是否有過溫情和反思。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更清晰地理解國民黨政權為何最終會失去大陸,以及蔣介石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這段曆史的重要窗口,雖然曆史的評價總是復雜且多維的,但我相信通過閱讀如此詳實的傳記,能夠讓我對這個人物有一個更客觀、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近現代史略有瞭解的讀者,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抱有濃厚的興趣,蔣介石無疑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一個。這套《蔣介石全傳》的齣現,給瞭我一個深入瞭解他的機會。我特彆想知道,在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中,究竟有哪些深層次的思想轉變和決策過程,是如何塑造瞭他最終的曆史形象。書中對他在不同曆史階段所麵臨的內外壓力,比如來自日本侵略、共産黨挑戰、國民黨內部派係林立等等,是如何應對的,我非常感興趣。我希望能夠從書中讀到一些關於他如何處理復雜人際關係,如何平衡各方勢力,以及如何在重重危機中力求生存和發展的細節。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以往的視角,或許能夠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者對一些被廣泛傳播的觀點進行更深入的剖析,從而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全麵、更立體、更具深度的蔣介石形象。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部流水賬式的生平記錄,而是能夠引領我思考,理解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

我們這部《蔣介石全傳》,限於當時條件在史料方麵有一定的缺陷,但對蔣介石的功過是非、曆史地位的評估,比較接近於客觀實際,對蔣介石的研究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分

不錯的一套傳記,值得收藏

評分

自己沒有看,幫彆人買的

評分

我們這部《蔣介石全傳》,限於當時條件在史料方麵有一定的缺陷,但對蔣介石的功過是非、曆史地位的評估,比較接近於客觀實際,對蔣介石的研究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分

對於一個功過是非很多很復雜的統帥的一生的介紹。可以看看。

評分

張憲文,男,1934年10月生,山東泰安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曆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國傢教育部高等學校曆史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近現代史料學學會副會長、南京曆史學會會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嚮為中華民國史,著有《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正麵戰場》、《蔣介石傳》、《中國抗日戰爭史》等10餘著作,目前正負責中國社科院中日曆史研究中心重點項目《南京大屠殺資料匯編》工作。1999年聘為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顧問。

評分

內容翔實,版本佳,包裝好,就是價格太貴瞭,還好有優惠券

評分

幾乎是編年體,沒有作者自己的觀點,買貴瞭

評分

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瞭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錶現瞭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張憲文,方慶鞦,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齣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錶現瞭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4年迴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緻第一次國共閤作破裂。西安事變後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颱灣後,曆任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颱北去世。,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瞭深刻的迴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錶現瞭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瞭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嚮瞭反抗。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運用大量檔案館收藏的尚未公開的史料,如蔣介石日記、書信、年譜、會訪記錄蔣介石的親信們的各類有關史料以及美國、日本等國傢的文獻資料等,詳述瞭蔣介石復雜麯摺、耐人尋味的人生曆程,並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較詳細地介紹瞭蔣介石在颱的政治生涯及其巡視各地、齣國訪問、經濟舉措、其他經曆等一些重要的鮮為人知的活動,人物傳記蔣介石全傳(套裝上下冊)客觀再現瞭一個血肉豐滿曆史人物,並對其是非功過給予瞭恰如其分的評價。,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曆瞭多少次改革與戰爭,纔有瞭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傢裏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迴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瞭囚禁人的舊社會,錶現瞭魯迅爺爺對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