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為《名師工程》叢書中的一冊。設置棘手學生、課堂切入、引導藝術、班主任的教導力、互動藝術、課堂效率、心靈教育等,這些鮮明的主題從教育的細節齣發,從教育實際情況齣發,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讓教師在閱讀中學有所指、讀有所獲。 叢書采用瞭通俗的創作方法,以案例為主,分析、評點為輔,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經典的案例,情境式的敘述,流暢的語言,充滿感情的評述,發人深省的剖析,讓教師更充分地領會先進、有效的教育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信仰
教育的問題
我的教育信條
理想的大學
教育的七條箴言
教育語粹
第二章 受過教育的人
受過教育的人
教育的四種品質
山裏少年
好孩子的故事
美國《公民讀本》第一課
哈佛女校長給2008年本科畢業生的演講
第三章 教師與知識分子
中國人的國民性
公共精神的缺乏
我為何而生
教師是知識分子嗎
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沒有瞭莊嚴
知識分子的不幸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救世和自救
改變印度教育的鄉村女教師
第四章 師生之間
假如我能使一顆心
我為什麼要當教師
拿什麼感動今天的孩子
這樣的老師你喜歡嗎
孩子,你慢慢來
有這樣一位校長
第五章 讀書作文修身
讀書與命運
什麼知識最有力量
為什麼要讀經典
什麼樣的知識是有用的
我最喜愛的書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
獲得教養的途徑
第六章 快樂的工作
什麼都快樂
快樂工作的能力
習慣、韌性與受束縛的思維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
教育,可以這樣錶達
爭取學生愛你的學科
一生受用的五句話
第七章 詩意的生活
彆把一生活成“符號”
沒有人能阻止你按本性生活
讓心靈去曠野旅行
寬容
人生真相
我們生活在圍牆中
日常的娛樂
尋常茶話
說自在
想飛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信仰
硃自清
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一般人以為教育隻是技能的事。有瞭辦事纔能,便可以做校長,有瞭教授纔能,便可以做教師;至其為人到底如何,卻以為無關得失,可以存而不論。在這種情形之下,做校長的至多是辦事嚴明,會計不亂,再請幾位長於講解的教師,便可邀譽一時瞭。做教師的呢,隻要多少有相當的根柢,加以辯論的口纔,也便可邀譽一時瞭。這還是上等教育人纔。等而下之,那些蠅營狗苟,諂媚官紳者流,也未嘗不可以做校長!那些憑藉官紳勢力,不學無術的鄙夫,也未嘗不可以做教師!——這班人在五四運動以後,迎受“新潮”,又加添瞭一副逢迎學生的手段。於是上下其手,倒也可以固位,以達他們“有飯大傢吃”的目的!讀者或者覺得我說的太過,其實決不會的;就以文明的浙江而論,內地裏盡多這種情形呢!
至於教育行政人員,那就連技能和纔乾都在可有可無之列瞭。隻要有援引的親朋,應酬的工夫,乃至鑽營的伎倆,那就廳長也行,科長也行,科員也行;懂得教育——更不用說有研究瞭——與否,原是不必論的!至於提倡士氣,以身作則,那更非所論於這班徵逐酒食的群公瞭!他們隻知道趨炎附勢,送舊迎新罷瞭!如此而言教育,怎樣會有進步? 但教育行政人員多少總是官僚,官僚原是又圓滑又懶惰的東西,我們本不能屬望太奢的。教育的責任,十有八九究竟應該由校長教師們擔負的。但現在的校長教師們究竟怎樣盡他們的責任呢?讓我就浙江說罷,讓我就浙江的內地說罷。
那校長一職,實在是一個缺!得瞭這個缺時,親戚朋友的緻賀,餞行,正和送一個新官上任一般。這是我在杭州常常目睹的。一般人看校長確和教師不同。我有一次偶然做瞭一個中學的教務主任,傢裏人寫信給我說,你升瞭級瞭。照這樣算來,校長竟比教員升瞭兩級瞭;無怪乎一般校長都將校長當“三等縣知事”做瞭!無怪校長公司(是杭州某團體的雅號)諸公韆方百計的去謀校長做瞭!這樣的校長,受命之後,先務之急是“串門子”;凡是學校所在地的議員、紳士,在省裏的,必得去登門拜訪一番,以錶示他的敬意;然後纔敢上任。上任後第一是安插幾個必要的私人和上峰、紳士所薦的人;第二是嚮什麼大學裏請一兩個畢業生,裝裝門麵,新新耳目;第三是算賬,看看齣入如何——一般的校長特彆注意這件事;第四纔是例行公事,所謂教育瞭!這是經始的時候如此,至於平常日子,校長除瞭“教育”以外,也還有他的重大的事,便是應酬官紳和迎送客人!有一個地方的校長,因該地紳士有甲乙兩派,互相水火,校長決不能有畸輕畸重之嫌;於是費盡心機,想齣一條妙計,每星期請一次客,甲乙派輪流著。這樣,兩派都不得罪瞭。這就是他的教育宗旨瞭!這層辦妥帖瞭,校裏的事自然便能為所欲為瞭!名利雙收,全靠這種應酬的本領呢。但“五四”以後,學生也常會蹈瑕抵隙地和校長搗亂;這也很厲害的!校長卻也有他的妙法,便是籠絡各個首領,優加禮遇,以種種手段誘惑他們,使為己用!也有假手於教師的。各樣情形,不實不盡!總之,教育是到“獸之國”裏去瞭!
至於教師們盡他們責任的方法,第一是在於植黨。植瞭黨便可把持,操縱瞭。這種教師大約總有靠山——地方勢力;憑瞭靠山,便可援引同類。有瞭同類,一麵便可挾製校長,一麵便可招徠學生;而招徠學生,更為他們的切要之圖!他們的手段,說來令人驚嘆!在招考的時候,他們便多方請托,多取自己同鄉(同縣),乃至親戚故舊之子弟,俾將來可以調動裕如。至於平日呢,或誘學生以酒食,或誘學生以金錢,或誘學生以分數,尤其是無微不至!我知道有一個學校的教師,他每星期必請學生吃一次,香煙,瓜子而外,還有一桌一元錢的和菜,這種惠而不費的辦法,竟可收著指揮如意的效果呢!可憐一班心胸坦白的青年隻因見識短淺,定力缺乏,遂緻為人犬馬而不自知,真是悵惋瞭!金錢誘惑,比較少些;因為究竟太明顯瞭,不敢明目張膽的做去。有用此法的,也隻藉藉貸為名。分數的誘惑行之最易,因為這是教師們高下隨心的,而且是不必破費一錢的。但太容易瞭,誘惑的力量反倒少瞭。——用瞭這種種手段,教師們植黨的目的完全達到瞭;他們正如軍閥一般,也可擁“學生軍”以自衛瞭!於是威嚇校長,排除異己,皆可如意而行;甚至掀起驚人的學潮,給予重大的犧牲於學校與學生!——而他們仍揚揚無恙。他們的教育的全過程,如是如是!
在這種教育現狀裏,在實施這種教育的學校裏,校長與教師問,教職員與學生間,一般的關係又如何呢?這可以一言蔽之,就是“待遇異等”!有操縱的實力的教師與有教授的實力的教師,校長前程有關欲相倚重,自然特彆看待;其餘卻就成瞭可有可無的東西瞭!雖是可有可無,在校長卻也不無有用。彆人送十二月薪俸,這類人不妨和他們說明,少送一個月或兩個月;彆人照關約所定數目送薪,這類人有時不妨打個扣頭——若反抗時,下學期可以請他走路!這些油,不用說都是校長來揩瞭;豈不是“有用”麼?至於教師與教師之間,當然也無善狀可言。他們決不讀書,更無研究,課餘之暇,中有嫖嫖,賭賭,吃吃,以遣時日,在內地裏,教師們的嫖賭,是沒有什麼的;他們更可猖狂無忌。此外還有討小老婆,也是近來教師們常有的事。再說教師之於學生,往往依年級為寬嚴,視勢力為厚薄。四年級學生,相待最是客氣,三年級就差瞭,二年級一年級更差瞭!一班之中,會搗亂的,會說話的,常能得教師的青睞,遇事總讓他三分!這種種情形,我想可以稱為“階級教育”罷!
以上所述的現象,都因一般教育者將教育看做一種手段,而不看做目的,所以一糟至此!校長教師們既將教育看做權勢和金錢的階梯,學生們自然也將教育看做取得資格的階梯;於是彼此都披瞭“教育”的皮,在變自己的戲法!戲法變得無論巧妙與笨拙,教育的價值卻已絲毫不存在!教育的價值是在培養健全的人格,這已成瞭老生常談瞭。但要認真培養起來,那卻談何容易!第一教育者先須有“培養”的心,坦白的,正直的,溫熱的。,忠於後一代的心!有瞭“培養’’的心,纔說得到“培養”的方法。像以上所說的校長教師們,他們口頭上雖也有健全的人格,但心裏絕沒有健全的人格的影子!他們所有的,隻是政客的縱橫捭闔的心!如何利用彆人,如何愚弄彆人,是他們根本的態度!他們以教育為手段,同時也以彆人為手段。以“人”為手段,實在最可惡!無論當做殺人的長刀,無論當做護身的藤牌,總之隻是一件“東西”而已!這樣,根本上取消瞭彆人與自己對等的人格!而自己的人格,因此也受瞭損傷;看彆人是東西,他的人格便已不健全瞭!再進一步說,他自己的人格也隻作為權勢與金錢的手段罷瞭!所以就“人格”而論,就“健全的人格”而論,利用者與被利用者,結果是兩敗俱傷!康德說得好,人總須彼此以“目的”相待,不可相視作“手段”;他希望將來的社會是一個“目的國”。我想至少學校是“目的國”,纔有真教育可言!
不足與言教育的,我們內地裏有些校長與教師,我們真也不能與言,不必與言瞭。但前文所謂上等教育人纔的,又如何呢?我意現在有許多號稱賢明的校長教師,都可列在這一等內。他們心目中的教育,可以三語括之:課功、任法、尚嚴。課功是指注重事功而言。如設備求其完善,學業成績求其優良,畢業生願升學與能升學(能考入大學專門)的,求其多,體育成績於求優良之外,更求其能勝人:都是所謂課功。事功昭著於社會,教育者之責便已盡瞭。因為要課功,便須講效率,便不得不有種種法則以督促之。法則本身是沒有力量的,於是必假之以權威。權威有鞭策之功;於是愈用愈愛用,而法則便成瞭迷信瞭!在任權信法的環境中,尚嚴是當然的。因為尚嚴,所以要求整齊劃一;無論求學行事,無論大小,差不多都有一個定格,讓學生們鑽瞭進去。江蘇有一個學校,乃至連學生剪發的事都加規定;他們隻許剪平頂,不許剪他種樣子,以錶示樸實的校風。抱以上這三種見解而從事於教育的人,我也遇過幾個。他們有熱心與毅力,的確將教育看做一件正正經經的事去辦,的確將教育看做一種目的。他們的功績,的確也不錯。我們鄰省的教育者,有許多是這種人。但我總覺他們太重功利瞭,教育被壓在沉重的功利下麵,不免有瞭偏枯的顔色。我總覺得“為學”與“做人”,應當並重,如人的兩足應當一樣長一般。現在一般號稱賢明的教育者,卻因為求功利的緣故,太重視學業這一麵瞭,便忽略瞭那一麵;於是便成瞭跛的教育瞭。跛的教育是不能行遠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遠一樣。功利是好的,但是我們總該還有超乎功利以上的事,這便是要做一個堂堂的人!學生們入學校,一麵固是“求學”,一麵也是學做人。一般人似未知此義,他們隻曉得學生應該“求學”罷瞭!
前言/序言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這是一位母親,在四樓的陽颱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後,嚮學校、嚮教師、嚮社會、嚮曆史,說齣瞭這句人類所有的母親都會發自內心的問話。
當我讀到這裏,我就似乎能看見這位母親的眼神,滿懷希望、又充滿疑慮的眼神。這眼神穿透茫茫天宇、穿過韆百萬年間的時空,盯著你、凝視著我,追問著我們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是啊,我們這些教師能否不辜負這位母親的期望,還天底下所有的母親一個熱愛智慧、勇於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青年?!
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期望,更能體諒這位母親的疑慮,我們這些教師是“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在今天,我不敢肯定說一定會是前者而不是後者。當我看到我們的許多教師以“教育”的名義摧殘、奴役、束縛、禁錮、愚弄、欺騙、濛蔽學生的時候,當我看到我們的學校在為考試的分數而剝奪學生的自由時間和空間的時候,我為那位母親擔心,我為自己的孩子擔心,我為人類的未來擔心。
教師原本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她應該把人類的文明精華、智慧結晶如同傳遞奧運聖火一樣傳承到孩子們手中,但由於我們的師範教育的學科體係的缺陷以及我們的社會曆史的局限等原因,我們的教師對於“教育”的理解還有所偏差,對於教育的實踐還缺乏深刻的反思,我們的教師還沒有成為真正“有思想的教師”。在今天,我國的中小學教師普遍缺少一種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缺少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
教師心靈讀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書脊文案: 教育是一場心與心的對話,教學更是智慧與靈魂的碰撞。在這信息爆炸、教育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教師何以保持初心,不迷失方嚮?如何從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抽離,觸摸教育的本質,點燃內在的驅動力?《教師心靈讀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一份獻給每一位渴望成長、勇於探索的教育者的珍貴禮物。它不提供標準化的“成功秘籍”,不羅列技巧性的“教學法”,而是邀請你一同深入內心的花園,審視教育的價值,重塑育人的信仰,開啓一場關於“成為有思想的教師”的深度對話。 封麵文案: 在這本書裏,你將找到的不是冰冷的理論,而是溫熱的共鳴;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細微的感悟;不是單嚮的灌輸,而是平等的交流。我們相信,每一位教師的心靈都蘊藏著無盡的能量與智慧,等待被喚醒,被滋養,被點亮。 內容簡介: 《教師心靈讀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一次對教育者內心世界的深情迴溯與前瞻性探索。它並非一本旨在教授具體教學技巧或管理策略的書籍,而是聚焦於教師個體的心靈成長、思想覺醒與職業生命力的持續綻放。本書以細膩而深刻的筆觸,觸及瞭教師在職業生涯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睏惑、挑戰與喜悅,旨在引領讀者迴歸教育的初心,重新審視“教師”這一身份的意義,並最終滋養成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教育者。 本書的架構並非綫性的知識堆砌,而是圍繞著教師心靈成長的幾個核心維度展開,每一章節都如同一次深入人心的對話,邀請讀者進行自我反思與對話。 第一部分:迴歸初心,叩問教育的本真 在教育實踐的洪流中,我們常常會遺忘最初為何選擇這份職業。我們可能被分數、升學率、傢長期望、行政要求所裹挾,逐漸模糊瞭教育的本質。本部分旨在帶領讀者“慢下來”,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它會探討: 教育是什麼? 從曆史、哲學、心理學的角度,深入理解教育的終極目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的塑造,是精神的啓迪,是生命潛能的喚醒。 為何成為教師? 再次叩問內心的驅動力,區分是被動選擇還是主動奉獻,是為一份工作還是為一份事業。探討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與使命感,以及如何在這種價值感中找到力量。 “為誰而教”的追問。 深入理解學生,超越“教書匠”的角色,看到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理解他們的需求、睏惑與成長軌跡。培養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與關懷,以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深切責任感。 重拾教育的熱情。 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如何保持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探討如何從平凡的教學中發現意義,從學生的點滴進步中汲取力量,點燃持久的教育熱情。 第二部分:滋養心靈,構建內在的教育力量 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首先需要擁有一個強大而健康的內心。本部分將聚焦於教師個體的心靈建設,探討如何在職業壓力與挑戰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情緒的覺察與管理。 教師是情緒的“易感體”,麵對各種壓力,如何有效地覺察、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負麵情緒的侵蝕,保持積極的心態。 自我關懷的實踐。 “先自助,後助人。”探討教師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尋找適閤自己的解壓方式,進行有效的自我療愈與能量補充。 邊界的設定與維護。 在職業與個人生活之間,在師生關係、同事關係中,如何清晰地界定與維護自己的邊界,既保持專業性,又不失人情味,避免過度付齣或被消耗。 從反思中成長。 鼓勵教師建立常態化的反思習慣,不僅是教學上的反思,更是關於自我、關於教育、關於學生的全方位反思。通過反思,發現盲點,修正認知,持續進步。 麵對挫摺與不確定性。 教育之路並非坦途,挫摺與挑戰在所難免。本書將探討如何培養韌性,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以平和的心態麵對教育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第三部分:深度思考,激活教育的智慧 “有思想的教師”並非僅僅是情感的豐盈,更在於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本部分將引領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以激活教育智慧: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鼓勵教師不盲從,不迷信,對教育現象、教育理論、教育改革保持審慎的態度,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與見解。 多元視角的理解。 學習從不同維度、不同立場去理解教育問題,理解學生,理解同事。培養同理心,欣賞差異,尋求共識。 學習型教師的特質。 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的持續更新。探討如何構建高效的學習係統,保持對新知識、新趨勢的敏感度。 教育的“道”與“術”。 區分教學中的“道”(核心理念、價值導嚮)與“術”(具體方法、技巧),強調“道”的引領作用,避免陷入“術”的泥潭。 教學中的哲學關照。 鼓勵教師將哲學思考融入教育實踐,理解教育背後的深刻道理,用哲學的智慧去指導教育行為,使教育更具深度與溫度。 第四部分:連接與共鳴,共塑教育的生態 教育不是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發生在復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本部分將關注教師如何與他人建立連接,如何在群體中汲取力量,共同推動教育的進步: 師生關係的重塑。 從“教”與“學”的二元對立,走嚮“導”與“成”的夥伴關係。探索如何建立信任、尊重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同事間的協作與支持。 營造積極的教研氛圍,學習與同事溝通、閤作、分享。在團隊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形成溫暖的教育共同體。 與傢長的有效溝通。 建立積極的傢校閤作關係,理解傢長的期待與焦慮,用智慧與真誠與傢長溝通,形成教育閤力。 對話教育的可能。 鼓勵教師參與更廣泛的教育對話,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碰撞思想,拓寬視野。 為教育發聲。 探討教師作為教育的實踐者,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錶達對教育的看法,為更優質的教育環境發聲,承擔起社會責任。 結語: 《教師心靈讀本: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是一場邀請,一次陪伴,一個提醒。它提醒我們,在喧囂與挑戰中,不要忘記內心的燈火;它陪伴我們,在探索與成長中,感受同行者的溫暖;它邀請我們,與教育的本真對話,與自我的深處對話,最終,成為那個內心充盈、思想深邃、充滿智慧的“有思想的教師”,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智慧點亮智慧。 本書適閤每一位走在教育路上的你:無論是初入職場、充滿憧憬的新手教師,還是經驗豐富、渴望突破的老教師;無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授;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科教師;隻要你願意停下來,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思考教育的意義,本書都將是你一份觸及靈魂的同行讀物。它將伴隨你,在教育的旅途中,不斷發現新的可能,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