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思考的艺术(原书[0第0]10版)|3664935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图书作者: | (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Vincent Ryan Ruggiero)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3/1/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4053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6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Vincent Ryan Ruggiero),美[0国0]纽约州立[0大0][0学0]德里分校荣休教授,[0国0]际公认的“使思维成为教育重点”运动的先驱,在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深厚的实践和教[0学0]经验。拉吉罗教授共著有20多本书,多次登上电视荧屏,发表过[0大0]量文章和演讲,具代表性的[0畅0]销之作《思考的艺术》被誉为批判性思维[0领0]域的“圣经”,这是将创造性、批判性思考作为解决问题和争议策略的早读本之一。多年来,他创新性的思考技能训练[0法0]帮助人们建立起了思考的标准。 金盛华,北京师范[0大0][0学0]心理[0学0]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0知0]神经科[0学0]与[0学0]习[0国0]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0国0]心理[0学0][0会0]认定的[0第0]一批心理[0学0]家,兼任中[0国0]心理[0学0][0会0]常务理事、社[0会0]心理[0学0]分[0会0][0会0]长、中[0国0]社[0会0]心理[0学0][0会0]副理事长、北京市社[0会0]科[0学0]联合[0会0]常委,并担任《北京师范[0大0][0学0][0学0]报》(社[0会0]科[0学0]版)《心理科[0学0]》《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0学0]探新》等核心[0学0]术期刊编委及美[0国0][0国0]家心理健康研究院项目顾问等职。 |
| 内容简介 |
| 思维活动是自动完成的吗?能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管理和控制它? 做白日梦是一种思维活动吗? 杰出的思想者是否也[0会0]像普通人那样经历思维阻塞、不能专心和困惑? 创造力是与生俱来、不能习得的? 富有创造力的行事方[0法0]就是忽略传统方式? 只有高智[0商0]的人才具有创造力? 服用药物可以提高创造力? 你对思维这件事了解多少?以上这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本[0独0]特的书将帮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让你[0学0][0会0]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0法0]、说服别人。请不要错过书中俯拾皆是的珍宝——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强调创意和积[0极0]的思维过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任何有兴趣探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读者,这无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 |
| 目录 |
《思考的艺术(原书[0第0]10版)》 推荐序(金盛华) 前 言 [0第0]一部分 你真了解思考吗 [0第0]1章 发展你的思考 2 什么是思考 4 思考的重要性 5 运用[0大0]脑和心智 6 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9 本书的结构 9 努力获得[0大0]收益 10 利用感觉 12 [0学0][0会0]全神贯注 13 应对挫折 14 让讨论有意义 14 思考的初级策略 17 [0第0]2章 建立基础 29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30 什么是真理 31 什么是[0知0]道 33 [0知0]道的方式 35 记忆的问题 38 什么是意见 39 理解原因和结果 41 道德问题 47 道德判断的基础 49 应对困境 52 [0第0]3章 拓宽视野 60 如何变得有个性 63 阻碍思考的习惯 65 克服坏习惯 73 [0第0]4章 做一个批判者 80 批判性[0评0]价的界定 81 进行重要区分 83 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88 [0评0]价范例 93 批判性倾听的策略 95 批判性观察的策略 97 [0第0]二部分 充满创造力 [0第0]5章 创新的过程 112 与创造力有关的重要真相 113 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特质 116 应用创造力解决问题和争议 118 创新过程的步骤 123 [0第0]6章 寻找挑战 131 好奇心的重要性 132 好奇心是如何丢失的 134 重拾你的好奇心 135 6种有帮助的技术 136 [0第0]7章 表达问题或者争议 149 如何区分问题和争议 150 如何表达问题 151 如何表达争议 152 [0当0]问题演变成争议 153 提出问题和表达争议的准则 154 精炼表达的益处 155 一个关于“问题”的例子 157 一个关于“争议”的例子 158 [0第0]8章 调查问题 165 我们该寻找什么 167 利用图书馆 173 使用互联网 175 保持批判精神 177 访问人士 178 避免剽窃 179 建构你自己的研究 184 永葆你的创造力 185 [0第0]9章 产生新想[0法0] 192 激发你的想象力 194 追求创意 198 保留判断 199 扫除障碍 200 顿悟是怎样发生的 202 问题范例 203 争议范例 207 [0第0]三部分 保持批判性 [0第0]10章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216 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217 关注你自己的想[0法0] 218 扫除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219 利用好奇心 219 避免先入为主 220 改善你解决问题的方案 221 一个关于问题的例子 222 细化你对于争议的立场 224 一个关于“争议”的例子 224 在争议上采取行动 225 [0第0]11章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0法0] 232 改进的3个步骤 233 两个示例问题 238 [0第0]12章 [0评0]价你的问题论证 247 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248 影响有效性的错误 253 一个特殊的问题:隐藏的前提 255 识别复杂的论证 257 [0评0]价论证的步骤 258 家长反对电视节目的案例 259 智障女孩的案例 260 [0第0]13章 完善你的争议解决方案 268 [0第0]一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269 [0第0]二步:识别和克服困难 270 儿童是否应该宣誓效忠 271 是否应该废除“米兰达[0法0]则” 272 [0第0]四部分 沟通想[0法0] [0第0]14章 说服他人 280 认识到观点被拒绝的原因 282 了解你的听众 283 预估听众的反驳意见 285 巧妙地表达你的观点 288 把握演说时机的重要性 291 [0第0]15章 让写作和演讲变得更有效率 297 有效写作的特点 298 写作的阶段渐进[0法0] 299 让模式引人入胜 303 写作范例 305 有效演讲的挑战 307 演讲的类型 308 组织你的材料 308 演讲[0大0]纲和演讲范例 310 锻炼信息传达能力 312 附录 实例问题的解决方案 320 注释 322 |
| 编辑推荐 |
| 创业企业要有好的思维方式,一个是要有危机感,一个是要有批判性思维,不断地去挑战,不断地去争论,才是创新的源泉。 ——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张亚勤 [0学0][0会0]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方[0法0],坚守实事求是,是促使我不断探索经济[0学0]真理的两个根本动因。 —— 经济[0学0]家 吴敬琏 经济的竞争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终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源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清华[0大0][0学0]经济管理[0学0]院院长 钱颖一 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0学0]习,获取[0知0]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你们需要从文科[0学0]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美[0国0]某高中开[0学0]演讲) —— 美[0国0]总统 奥巴马 |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算不上是轻松愉快的“消遣”,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专注力和反思。但正是这种需要“动脑子”的过程,才让它的价值倍增。我发现,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待新闻报道和社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质询者”。比如,当我看到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时,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情绪上的共鸣或排斥,而是下意识地去寻找:这个论断的证据是什么?论证的逻辑链条有没有断裂?作者的立场有没有隐藏的利益驱动?这种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信息筛选效率和独立判断能力。这本书似乎自带了一种“去魅”的魔力,它揭示了许多看似坚不可摧的论证背后,往往只是一些未经检验的假设。这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需要进行复杂问题分析的领域,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套可靠的“防忽悠”系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点,是它对“偏见”和“认知偏差”的细致剖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心理学课本上的简单提及,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偏差如何系统性地渗透到我们的推理过程中,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缓解它们的影响。例如,书中探讨了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种种变体,并展示了那些看似逻辑完美的专家论述中,如何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倾向于接受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的弱点。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觉仿佛被“上帝视角”赋予了能力,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思维中的盲点。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与我观点相悖的论据,并强迫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构建一个最强有力的反驳。这种“换位思考”的训练,远比书本上空洞的“保持开放心态”要有效得多。它教给我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去挑战自身舒适区的思考姿态,这对于一个终身学习者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思考”的指南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读完后感觉像是喝了一大杯白开水,解不了渴。然而,这本《思考的艺术》给我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更像一位经验老道的导师,手里拿着一把精密的解剖刀,耐心地引导你解构自己日常的思维过程。初读序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对思维清晰度的执着追求,他似乎深知,我们大多数人思考上的困境,并非源于智力不足,而是源于缺乏一套结构化的工具和严谨的自我审视。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基本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实例,那些例子鲜活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争论或决策时刻,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原来我以前的逻辑漏洞竟然如此明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想”,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分辨自己现在是怎么想的”,这种向内探索的深度,在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它迫使我跳出舒适区,去审视那些我一直深信不疑的预设和偏见,这种“智力上的刮骨疗毒”,虽然过程略显痛苦,但带来的思维质变,却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整体排版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好,字体大小适中,大量的留白设计使得那些密集的逻辑结构和复杂的图示不会显得过于压抑。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的引入上,处理得非常克制和精准,没有为了追求厚度而进行不必要的注水。每一章的收尾都仿佛是一次小型的“思想演习”,让我能立刻将新学的工具应用到回顾当天思考的片段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工具箱”。我时常会回到前面的章节,重新审视那些关于“论证结构”和“批判性提问”的章节,因为随着我思考复杂性的提升,过去掌握的工具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升级。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对智力工具箱的彻底升级,它所带来的思维上的“内功提升”,是任何短期信息获取都无法比拟的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掌握得相当高明,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力。我尤其钟爱作者对于“清晰度”和“准确性”这两个核心概念的阐释。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实际上只是用一堆模糊的词汇包裹住了模糊的想法。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和反思环节,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语言如何塑造乃至扭曲我们的思维。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模糊语言的陷阱”,那部分内容简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工作汇报和日常交流中经常犯的错误——用形容词代替事实,用口号代替论证。读完那几页,我立刻尝试去重写了几份邮件,效果立竿见影。这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指导我们如何在具体的对话、阅读和写作情境中,落地执行更高质量的思考。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层层递进,每深入一个层次,都会有一个小结帮助读者巩固所学,防止我们在复杂的逻辑迷宫中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