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全世界500多种蘑菇的彩色图鉴)/自然珍藏图鉴丛书

蘑菇(全世界500多种蘑菇的彩色图鉴)/自然珍藏图鉴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托马斯·莱瑟斯,译者:董晓黎 编
图书标签:
  • 蘑菇
  • 真菌
  • 植物
  • 图鉴
  • 自然
  • 科普
  • 生物
  • 彩色
  • 博物
  • 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21029
商品编码:102761277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蘑菇(全世界500多种蘑菇的彩色图鉴)/自然珍藏图鉴丛书
  • 作者:(英)托马斯·莱瑟斯|译者:董晓黎
  • 定价:49
  • 出版社:中国友谊
  • ISBN号:978750572102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8-03-01
  • 印刷时间:200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03

编辑推荐语

**性的解说文字,仿真图片,令本书成为有关这些早期生物的**性的口袋书。超过700幅全彩色插图,向读者呈现出这些非一般生物的栩栩如生的形态和数百万年前它们所居住的世界。目前该书在全球已销售超过50万册。 本书对各类蘑菇的菌褶、菌肉、生长环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细分和描述,全面介绍了各类蘑菇的形态特征、生长状况;书本还配以2300幅精美图片,形象说明各类大型真菌的主要特征、辩别要点,是了解世界蘑菇种类的**图文读物。

内容提要

《自然珍藏图鉴丛书》内容翔实、**,生动地展现了奇妙的自然生 态。每册都有栩栩如生的彩色照片和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的描述,装帧精 美,使用方便,犹如包罗万象的自然博物馆,是读者学习、了解各类动物 、植物、矿物,以及天文、地理知识的理想读物。
     **性的内容、清晰的图片以及系统的编排,使本书成为较全面、精 简,并具有收藏价值的蘑菇的鉴赏工具书。书中收录世界上500多种蘑菇, 配有2300多幅精美彩色照片,使读者能轻松掌握鉴别各种蘑菇的基本知识 和方法。
     百科全书式的编辑方法 本书对收录的每一种蘑菇均有详细的论述,色彩绚丽的照片将每种蘑 菇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其主要特点和显著特征跃然纸上。
     阅读轻松容易 本书向蘑菇的爱好者全面介绍了所收录的每种蘑菇的主要特征和辨别 要点,并列出了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季节、大小、可食性、菌体颜色以 及它们的学名和俗名。此外,还向入门者提供了简易的鉴别方法和简明的 名词解释。
    

作者简介

托马斯·莱瑟斯,真菌学博士,蘑菇研究领域的**,也是DK出版社出版的《蘑菇丛书》的主要编著。于伦敦克佑皇家植物园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哥本哈根大学;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格陵兰的寒带真菌到南美的热带真菌,他都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

目录

前言6
前言6
如何使用此书9
蘑菇概述10
形态各异的子实体12
菌盖特征14
孢子和孢子扩散16
蘑菇的生存方式18
蘑菇的生长环境20
蘑菇的采集22
蘑菇的识别24
菌褶延生的伞菌28
纤维质菌肉、漏斗形28
菌盖球状、菌肉纤维质的蘑菇37
菌肉会泌“乳”的乳汁菌43
菌褶凹生至直生的伞菌56
子实体尢明显菌幕、多肉56
子实体表面有蛛网状菌幕69
菌柄有菌环或环带78
菌盖纤维质、孢子深色98
菌盖光滑、子实体大小中等103
菌肉易碎型120
菌盖平滑、子实体小型132
菌盖粗糙、子实休小型142
菌褶离生、有菌盖和菌柄的真菌145
有菌托或菌幕鳞片 145
有菌环或环带156
无菌幕171
菌盖变黑174
菌褶呈环状177
有菌盖但菌柄侧生或缺失的真菌178
有菌盖、菌柄的多孔真菌184
菌肉松软184
菌肉坚硬202
菌盖蜂巢状、脑状或鞍状207
子实体覆瓦形或皮壳状211
多孔211
底面多皱或半滑228
子实体皮状或硬壳状232
有刺齿真菌234
棒型真菌240
平滑或多毛240
表面多突起或粉末状244
阳具形246
角形、珊瑚形真菌248
球形真菌253
地卜部球形253
地下部球形258
梨形、乳钵形真菌260
杯状真菌264
杯中无“卵” 264
杯中有“卵” 274
喇叭形真菌275
星形、笼形真菌277
耳形、脑形胶质真菌281
孢子表284
术语表289
索引290


探索地下世界的奇幻居民:一本关于蘑菇的详尽指南 在葱郁的森林、潮湿的草地,甚至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角落,都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蘑菇的世界。它们以千奇百怪的形态、绚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至关重要的生态作用,长久以来吸引着人类的目光。本书是一部关于蘑菇的详尽指南,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些“地下世界的奇幻居民”,揭示它们的生物学奥秘、生态价值,以及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 蘑菇的生物学奥秘:超越我们眼见的真实 蘑菇,这个我们通常所见的,只是真菌王国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体的一部分——其果实。它们的真正主体,是隐藏在地下的菌丝体,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负责吸收养分、传播孢子,并与周围环境进行深刻的互动。本书将首先从生物学角度,系统地剖析蘑菇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以及其独特的生理结构。 生命周期与繁殖: 从微小的孢子到成熟的菌盖,我们将详细阐述蘑菇从萌发、生长、成熟到衰败的完整生命历程。我们将深入了解孢子是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菌丝体如何扩张并形成子实体(即我们所见的蘑菇),以及它们通过孢子传播,开启新一代生命周期的奇妙过程。我们还会探讨不同的繁殖策略,例如通过fragmentation(菌丝断裂)或cloning(无性繁殖),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结构与功能: 每一朵蘑菇都拥有其精巧的设计。我们将仔细观察蘑菇的各个组成部分:菌盖(pileus)、菌柄(stipe)、菌褶(gills)或菌管(pores)、菌环(annulus)以及菌托(volva)。本书将一一解析这些结构的形态特征,并阐述它们各自的功能,例如菌盖的保护作用、菌褶/菌管的孢子产生,以及菌柄的支持和输送功能。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菌盖形状(如钟形、伞形、漏斗形),菌褶的排列方式(如离生、贴生、下延),以及菌柄的质地和颜色,这些都是识别蘑菇的重要依据。 真菌王国中的位置: 蘑菇并非植物,而是真菌王国的一员。本书将简要介绍真菌王国与其他生物王国(植物、动物、细菌、古菌)的区别,重点阐述真菌在生命演化中的独特地位。我们将了解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它们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菌根)。 二、 蘑菇的多样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球上存在着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蘑菇。它们有的如精致的艺术品,有的则显得朴实无华,但都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蘑菇世界的壮丽景象,认识那些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但同样令人惊叹的蘑菇种类。 形态与色彩的缤纷世界: 从娇小的杯状菌到硕大的牛肝菌,从鲜艳的红伞到素雅的白蘑,蘑菇的形态和色彩之丰富,足以让任何一位观察者惊叹。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蘑菇类型,通过详细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展现它们独特的外观特征。例如,我们会介绍伞菌科(Agaricaceae)下众多形态各异的伞菌,牛肝菌科(Boletaceae)中肉质肥厚的牛肝菌,以及那些以其特殊形状而闻名的喇叭菌、珊瑚菌和马勃菌等。 栖息地的多样性: 蘑菇的生长环境可谓是千差万别。它们可以在腐朽的木头上生长,为森林的循环提供动力;它们可以在土壤中滋养,与植物根系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它们甚至可以在一些极端环境下生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本书将根据不同的栖息地,如落叶林、针叶林、草地、甚至潮湿的洞穴,来介绍适应这些环境的代表性蘑菇。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蘑菇如何利用特定的环境资源,以及它们与栖息地之间紧密的相互作用。 生态角色的重要性: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主要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骸转化为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养分,循环物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本书将详细阐述蘑菇作为分解者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同时,我们将探讨蘑菇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例如菌根与植物的关系,以及一些蘑菇作为某些昆虫和动物的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三、 蘑菇与人类:历史、文化与实用价值 人类与蘑菇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从食用、药用到文化象征,蘑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深入挖掘蘑菇与人类之间的多重联系。 食用价值: 许多蘑菇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本书将介绍一些世界上广受欢迎的可食用蘑菇,并简要提及它们的烹饪方法和营养价值。我们将区分常见的食用菌,如香菇、平菇、金针菇,以及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美味菌种。同时,我们也会强调识别可食用蘑菇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对有毒蘑菇保持警惕。 药用价值: 在传统医学中,蘑菇一直被视为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天然资源。许多现代药物的研发,也受益于对蘑菇活性成分的研究。本书将介绍一些具有已知药用功效的蘑菇,例如灵芝、冬虫夏草等,并简要介绍它们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现代科学的研究进展。我们将探讨这些蘑菇中所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它们在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文化象征与艺术表现: 蘑菇在不同的文化中,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们可能代表着神秘、生命力、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本书将探讨蘑菇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艺术绘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展现它们如何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留下印记。我们将从历史和文化学的角度,解读蘑菇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内涵。 四、 识别蘑菇的挑战与乐趣 蘑菇的识别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活动。本书将引导读者了解蘑菇识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关键的识别特征: 识别蘑菇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知识。本书将列举并详细解释蘑菇识别的关键特征,包括菌盖的形状、颜色、表面质地、边缘形态;菌褶/菌管的颜色、附着方式、排列疏密;菌柄的粗细、长度、颜色、表面特征,以及是否存在菌环和菌托等。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野外蘑菇的采集和识别需要格外谨慎。本书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切勿轻易尝试食用不认识的蘑菇,并介绍一些基本的安全指南,例如避免采集有明显腐烂迹象的蘑菇,注意蘑菇生长的环境等。 持续学习与探索: 蘑菇的世界是无限的。本书鼓励读者将此书作为开启蘑菇探索之旅的起点,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和交流,逐渐积累经验,深化认识。我们将推荐一些进一步学习的资源,鼓励读者参与到自然探索的活动中,去发现和记录属于自己的蘑菇故事。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蘑菇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希望认识身边的菌类,还是想深入探索它们在生态、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价值,这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参考。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奇妙的蘑菇探索之旅,去发现这个隐藏在脚下,却又如此充满魅力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得挺素雅,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面向严肃爱好者的工具书。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带出门、随便翻翻的图鉴,结果拿到手才发现,它更像是图书馆里那种需要查阅的百科全书。打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文字描述,关于不同真菌的生态习性、化学成分,甚至还有一些复杂的分类学讨论,看得我有点头晕。那些精细的手绘图,虽然很专业,但对于我这种只想区分“能吃”和“有毒”的初级爱好者来说,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快速识别的诀窍,比如根据菌盖的颜色、菌褶的形状这些直观的特征,但书里更侧重于那些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结构差异,让我感觉自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说实话,如果不是对真菌学有深入研究,光是啃完前几章的拉丁文学名和专业术语,就已经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一本词典来辅助了。这绝对不是一本适合在周末下午茶时轻松阅读的“休闲读物”,它更像是大学真菌学课程的指定教材,需要静下心来,带着目的性地去学习和记录。

评分

我一直好奇,一本定位在“全世界”的图鉴,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如何平衡的。翻阅这本书,我发现它似乎陷入了一种“大而全,但不够深”的困境。它列举的物种数量确实惊人,涵盖了五大洲的不同种类,这一点值得称赞。然而,对于每一个物种的描述,都显得有些点到为止,缺乏对某一特定区域内高频出现的几种关键物种的深入剖析。比如,对于本地常见的几种毒蘑菇的鉴别细节,书中的描述不够具有针对性,很多关键的鉴别点(例如孢子印的颜色、气味等)要么是模糊带过,要么需要结合前面复杂的分类知识才能理解。结果就是,我得到了一个全球性的概览,却在最需要实战知识的环节,感觉信息还是碎片化且不够聚焦。它更像是一份宏大的物种名录清单,而不是一本能真正指导我“认识并安全接触”身边菌类的实战指南。

评分

作为一名偶尔去山里采摘蘑菇的业余人士,我最需要的是快速识别的指南,能帮我在户外快速做出判断。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置得极其复杂,似乎是按照目、科、属这种层级深入,完全没有针对初学者的“快速查阅索引”。比如,我发现了一种菌子,想要知道它是不是某种常见的食用菌,我得先搞清楚它属于哪个“目”,再逐层往下翻阅,耗时耗力。很多关键信息点,比如“是否有乳汁溢出”、“菌柄基部是否有菌托”这类关键的现场判断依据,散落在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中,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提取出来。这种组织结构无疑是为了满足专业分类的需求,但对于实用性导向的用户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它更像是一本“知识的宝库”,而不是一本“工具箱”,你得花大力气才能从宝库里翻出你需要的那个小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透露出一种老派的学术气息。纸张厚实,确实很有分量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内容扎实”的错觉。但是,这种厚重的纸张在实际使用中反而成了负担。如果想在野外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翻阅,书本本身太硬,不好摊开,而且反光也比较严重。我更倾向于那种轻便、纸张略带哑光处理、便于在各种环境下阅读的平装图鉴。这本书的字体排版也偏向于传统的学术期刊风格,行距较密,大段的文字堆砌在一起,缺乏视觉上的留白和呼吸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如果设计者能多考虑一下便携性和户外阅读的场景,采用更现代、更易读的排版方式,哪怕牺牲一点点“厚重感”,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使用体验都会大大提升。

评分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彩色图鉴”的招牌去的,期望能看到那些令人惊叹的野生菌类照片,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实际内容里,照片的占比远低于我的预期,大部分篇幅都被用来详细阐述各种菌类的形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那些少量的彩色插图,虽然印刷质量尚可,但它们更像是为了配合学术描述而存在的补充材料,缺乏那种引人入胜的视觉冲击力。很多图片的光线和角度都非常“科学”,清晰地展示了结构,却牺牲了美感。我更喜欢那种户外摄影师捕捉到的、带着露珠、背景虚化、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照片,能让人立刻联想到在森林里寻宝的兴奋感。这本书里的图像,更像是标本照,严谨有余,情趣不足。我本以为它能带我领略蘑菇世界的斑斓,结果却陷入了一片严谨的学术灰色地带,让我的“视觉饥渴”得不到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