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学习指导

结构力学学习指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素娟 等 编
图书标签:
  • 结构力学
  • 学习指导
  • 教材
  • 工程力学
  • 力学
  • 高等教育
  • 大学教材
  • 结构分析
  • 应力分析
  • 计算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044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977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字数:5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构力学学习指导》根据原国家教委《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编写,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配套教材,用于习题课的教学。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内力分析、静定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和近似法、影响线、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结构稳定计算、结构极限荷载。每章包括内容提要、典型例题、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学习指导》可作为提高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结构力学解题和计算能力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1 内容提要
1.2 典型例题
1.3 思考题与习题
1.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2章 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2.1 内容提要
2.2 典型例题
2.3 思考题与习题
2.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3.1 内容提要
3.2 典型例题
3.3 思考题与习题
3.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力法
4.1 内容提要
4.2 典型例题
4.3 思考题与习题
4.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 位移法
5.1 内容提要
5.2 典型例题
5.3 思考题与习题
5.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 渐近法和近似法
6.1 内容提要
6.2 典型例题
6.3 思考题与习题
6.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 影响线
7.1 内容提要
7.2 典型例题
7.3 思考题与习题
7.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 矩阵位移法
8.1 内容提要
8.2 典型例题
8.3 思考题与习题
8.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 结构动力计算
9.1 内容提要
9.2 典型例题
9.3 思考题与习题
9.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 结构稳定计算
10.1 内容提要
10.2 典型例题
10.3 思考题与习题
10.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第11章 结构极限荷载
11.1 内容提要
11.2 典型例题
11.3 思考题与习题
11.4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静定平面刚架的基本形式有悬臂式、简支式、三铰式及带有附属部分的组合形式或复杂形式的刚架。对有自由端的杆件可从自由端开始推算;简支式和三铰式刚架基本上要先求支座反力,然后选取隔离体求控制界面内力,进而根据内力与外荷载的关系作内力图;对三铰刚架体系的解题思路是先整体,后分部。先整体即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平衡的取矩方程先求出两支座的竖向反力;后分部即任取刚架的左半部或右半部为研究对象,利用该部分的平衡建立向左右两部分联接铰的弯矩平衡方程,从而解出支座处的水平反力,接下去求其他反力即可;带有附属部分的刚架则要先求解附属部分,然后求解基本部分。在超静定结构中,部分内力静定杆件可看作是静定刚架的一部分。
经训练熟练使用分段叠加法作结构内力图是刚架内力分析的基本要求。静定平面刚架内力计算及绘制内力图是结构力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与超静定刚架的计算有密切的关系,要求熟练掌握。刚架分析过程一般是先求出支座反力,然后按照一定空间顺序选取隔离体,求控制截面内力。可熟记下面的计算法则:
1)通过力矩平衡方程可推出任一横截面的弯矩值等于该截面任一侧所有各力对该截面形心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2)通过垂直于杆轴线方向力的平衡可推出任一横截面的剪力值等于该截面任一侧所有各力沿该截面切线方向投影的代数和。
3)通过沿杆轴线方向力的平衡可推出任一横截面的轴力值等于该截面任一侧所有各力沿该截面法线方向投影的代数和。
3.桁架
桁架是全部由铰接点联接的杆件组成的结构。当荷载作用于桁架的结点上时,桁架各杆主要产生的是轴力(轴力为桁架结构的主要内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次内力)很小,可忽略不计,这是桁架受力的主要特征。桁架结构中链杆是二力杆件,即轴力为正(拉)、零和负(压),因此桁架结构中存在拉杆、零杆和压杆。在计算桁架内力时,为了简化计算,对实际桁架通常采用如下假设:①桁架中各杆在两端用绝对光滑的理想铰互相联结;②各杆轴线均为直线,而且在同一平面内并且都交于理想铰的几何中心;③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点上并位于桁架的平面内。符合上述假定的桁架称为理想平面桁架。理想桁架中各杆均为“二力直杆”。
按照桁架几何组成可分为简单桁架、联合桁架及复杂桁架。桁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有数解法及图解法,同时需掌握桁架中的零杆判断方法;在数解法中又因隔离体选取不同,可分为结点法、截面法以及两者的联合应用;图解法是利用杆件相关的几何尺寸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内力与分量间的关系,最典型和常见的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各边间的比例关系。
……

前言/序言

  本书根据原国家教委《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编写,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土建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配套教材,用于习题课的教学。本书编者从培养学生分析与计算能力出发,通过内容提要、典型例题、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四个方面,经过提炼,选择了大量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力求从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等方面作出示范性解答,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技巧。
  本书的编写人员从事结构力学教学多年,这本书是他们多年结构力学教学的总结。其中第1章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第5章位移法、第6章渐近法和近似法由戴素娟编写;第4章力法、第7章影响线、第8章矩阵位移法由郇筱林编写;第9章结构动力计算、第10章结构稳定计算和第11章结构极限荷载由都浩编写;第2章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第3章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由杜荣强编写。全书由戴素娟统稿。研究生郭玉、张田田、韩宾、李亚楠、李海娟等同学在本书的绘图、文字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 作者: [此处可填写作者姓名,例如:李明,王芳]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此处可填写ISBN号]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规范要求及工程应用。作为一本面向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研究的工程师的专业参考书,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掌握现代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一、 理论基石与材料科学 本书的首章聚焦于钢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与材料特性。详细阐述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包括应力-应变曲线、弹塑性阶段的演化。特别强调了材料强度、延性、耐久性等关键参数在结构安全和长期性能中的作用。我们不仅讨论了材料在标准条件下的性能,还深入分析了环境因素(如温度、腐蚀)对材料性能的潜在影响,为后续的构件设计奠定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 二、 结构极限状态分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结构抗力的极限状态分析展开。内容覆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的主要设计方法,包括极限承载力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 极限承载力状态 (Uls):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详细推导了受拉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模型,包括不配置抗拉钢筋(T梁、双筋梁)和配置抗拉钢筋(单筋梁、双筋梁)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了“适筋”、“少筋”和“超筋”三种破坏模式的判断标准及设计意义。 受剪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全面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抗剪机理,分析了斜截面抗剪的受力机理(拉力、压力和剪力场)。系统介绍了箍筋的配置原则、加密区长度的确定,以及T梁和空心板等特殊截面的抗剪设计。 受扭构件的设计: 采用空间桁架模型或薄壳模型,讲解了封闭截面和开口截面的抗扭计算方法,以及扭剪组合作用下的整体设计考量。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 深入分析了柱的受力特性,讨论了长细比对承载力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格构式、组合截面柱的强度计算,以及抗震设计中对柱端塑性铰区配筋的要求。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LS): 裂缝控制设计: 阐述了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其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基于规范要求,详细介绍了裂缝宽度验算的方法,包括考虑构件受拉区应力、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实际控制措施。 挠度控制设计: 分析了长期荷载和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重点讲解了二阶效应(P-Δ效应)对计算长度和刚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截面尺寸和配筋率来满足刚度要求。 三、 结构体系与特殊构件设计 本书超越了对单一构件的分析,延伸至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与特殊结构的构造要求。 楼板与基础设计: 详细介绍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单向板、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方法(如简化系数法、塑性铰法),以及基础的扩大基础、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验算。 抗震设计基础: 基于“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原则,讲解了抗震等级的划分、延性配筋的要求,特别是梁、柱节点域的构造详图和配筋细则,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导论: 引入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包括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后张法和先张法的施工要点,以及预应力构件的受力特性分析,为读者理解高性能结构体系提供衔接。 四、 施工构造与工程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每一章节的理论推导后,均附有详细的工程实例或设计案例分析。内容涵盖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模板支撑体系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如漏筋、蜂窝麻面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特别指出了设计图纸表达的关键要素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点。 本书结构严谨,图表丰富,旨在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施工管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耐心地传授他的绝活。我以前学习结构力学,总觉得很多理论知识脱离实际,难以应用。这本书却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在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会不断地引用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说明这些方法是如何被应用到桥梁、建筑、机械等领域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复杂结构案例的详细剖析,它会从结构设计、荷载分析、变形计算等多个角度进行讲解,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结构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重点内容都会有加粗或特别标注,便于阅读和记忆。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题,更是培养我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结构力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更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写风格真是“独树一帜”,而且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另辟蹊径”。我以前接触过的结构力学教材,大多按照章节顺序,先讲基本概念,再讲分析方法。这本书却似乎更注重“串联”和“融会贯通”,它在讲解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它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点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在讲解梁的弯曲变形时,它会立刻将其与力矩、剪力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并且强调这些力学效应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种“关联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结构力学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我以前学习时,总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完这个忘了那个,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网格的形成过程。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很少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立即进行清晰的解释。对于我这种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比直接“硬塞”知识要舒服得多。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而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顿悟。我原本对结构力学的理解,停留在“会算”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它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公式推导和计算技巧,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比如,在讲到应力集中时,它会详细分析为什么在几何突变处应力会发生集中,以及这种现象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配以相关的案例图片。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对结构的受力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发现,很多以前觉得难以理解的现象,在这本书的解释下都变得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让我既能学到严谨的科学知识,又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结构力学的理解,已经从“皮毛”走向了“骨血”。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定海神针”!我一直觉得结构力学这门课就像一个庞大的迷宫,公式、定理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到了后期,各种弯曲、扭转、剪切的组合分析,还有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这些更高级的概念,简直让人头晕脑胀。我手里也翻过几本别的参考书,有的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天书;有的又太过于简略,根本解不了我心中的惑。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就像在漆黑的夜晚找到了一盏明灯。它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很多复杂的概念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步骤分解,让我能够一步步地理解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我尤其喜欢它在推导公式时,会先交代清楚每一步的物理意义,这比直接给出结论要容易接受得多。而且,这本书的例题选择非常恰当,既有基础概念的巩固,也有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让我能够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结构力学的信心大增,不再是那个望而生畏的难题了。

评分

我一直以为结构力学就是一道需要反复刷题才能掌握的“苦差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题海战术”的指南,更是一本“思维训练营”。它非常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会深入地探讨“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分析静不定结构时,它会引导你思考不同约束条件对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来构建求解体系。我以前解题时,常常是看到题目就套公式,虽然有时候能算出结果,但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鼓励我去主动思考,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它让我明白,结构力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对物质力学行为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力学问题的“另解”或“巧解”的介绍,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解题思路,也让我感受到了结构力学独特的魅力。

评分

还是教材好。这个辅导书很一般。不太推荐。

评分

还是教材好。这个辅导书很一般。不太推荐。

评分

读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读有实用性的书,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那种;另一种是只为慰藉心灵,寻得精神享受的书,而我说的读书是指后一种的闲书。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把读书当成一种兴趣与习惯,他也一定是一个乐读者,如果三日不读书就衍生日子苍白,心灵空虚、知识匮乏之感,如同吸烟者犯了烟瘾般的痛苦。

评分

评分

以前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到我这里就变成 “书非买不能读也”了,在今天这个书价飙升的时代,买书已成为了一种很“奢侈”的消费行为,很多人宁愿在网络上读电子图书,也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但是我却一直保持买书的“奢侈”习惯,我喜欢在书店里淘书带来的乐趣,更喜欢把买来的书捧在手中任意找一个时间来细读品味,思随书动,灵随书行,那种恬静、惬意的感觉是任何事情也比不了的。

评分

但是书只放在书橱上是一种形式,藏在内心里,藏在脑海中,然后运用于工作、生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藏书。说白了藏书其实就是在储备知识与快乐,书应该是越读越薄的,把从书中得来的越来越多知识合理的释放出来,才是我们买书、读书、藏书的真实目的。

评分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

买书、读书、藏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幸福的过程。我的书都是在京东买的。

评分

我是从来不买盗版书的,这也是真正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原则,但我也很少去一些综合性的大书店买书。太阳城里的“龙媒书店”我隔三差五就要去转一圈,那里主要经营的是文学类的书籍,书店虽然小但是文化氛围比较好,见到爱不释手的好书就急忙买下来。我还喜欢逛一些大学附近的小书店,无论走到那个地方,我首先想去的就是这个城市的书店,临近大学的更要去,因为那样的书店不乏青春的气息,在那里更容易找到有激情、有深度甚至是有些批判性质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