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3版)

土壤地理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天杰 著
图书标签:
  • 土壤地理学
  • 土壤
  • 地理学
  • 环境科学
  • 自然地理
  • 土壤学
  • 第三版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地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44642
版次:3
商品编码:103010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4-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土壤地理学(第3版)》融会了国内外土壤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环境功能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法。全书共分10章,第五章重点讲述土壤概念及其形态、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土壤地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第2、3章,重点讲述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诊断特性;第4、5、6章综合讲述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形成过程、土壤物质循环过程,世界主要土壤分类体系及其相互参照关系;第7、8章,叙述了主要土纲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并介绍了土壤区划和土被结构;第9章,讲述了土壤资源及其特征、土壤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土壤退化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第10章,介绍了土壤地理调查的技术与方法、遥感技术在土壤地理调查中的应用,国际土壤地理学界有关土壤-土地数字化数据库(SOTER)、 土壤地理数据库研究及应用状况。
《土壤地理学(第3版)》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球系统科学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地开发整理、资源科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者与管理者,作为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参考书。

目录

1 绪论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1.1 土壤定义
1.1.2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1.1.3 土壤剖析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
1.2.1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2 土壤圈物质循环
1.2.3 土壤圈中的环境纪录
1.3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3.1 土壤肥力
1.3.2 土壤自净能力
1.4 土壤地理学简介
1.4.1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4.2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4.3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5.1 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
1.5.2 俄国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
1.5.3 美国土壤诊断学派的发展
1.5.4 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
1.5.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6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2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
2.1.1 原生矿物
2.1.2 土壤矿物形成与转化
2.1.3 土壤次生矿物
2.1.4 土壤质地
2.2 土壤有机质
2.2.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2.2 土壤生态系统及其有机质转化
2.2.3 土壤圈物质循环
2.3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
2.3.1 土壤结构
2.3.2 土壤物理特性
2.4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3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1 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3.1.2 土壤气体交换过程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1 土壤热量状况
3.2.2 土壤-植物-大气界面能量平衡
3.3 土壤水分及其特性
3.3.1 土壤水分平衡与全球水循环
3.3.2 土壤水类型
3.3.3 土水势
3.3.4 土壤水分状况
3.5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3.4 土壤分散系及其特征
3.4.1 土壤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3.4.2 土壤胶体
3.4.3 土壤溶液
3.5 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功能
3.5.1 土壤肥力的系统分析
3.5.2 土壤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
3.5.3 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3.5.4 土壤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
3.5.5 土壤是重要的建设基质
3.6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4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础
4.1.2 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
4.1.3 现代土壤发生学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1 气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4.2.2 降水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4.2.3 风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1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与土壤起源
4.3.2 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3.3 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3.4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4 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
5 土壤形成过程
6 土壤分类
7 主要土纲特征
8 土壤分布与土壤分区
9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10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附录1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附录2 中英文关键词对照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主要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文献
《土壤地理学(第三版)》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土壤及其在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中作用的著作。本书以地理学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土壤的形成、分布、分类、性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重点关注土壤在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土壤的诞生过程。我们将从土壤母质的演变开始,解析岩石风化在地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如何成为土壤生成的基石。随后,深入探讨气候因素,如温度、降水、光照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们如何影响风化速率、有机质的转化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植被和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如何改变土壤结构、参与有机质分解与合成,并最终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土壤。地形地貌同样影响着土壤的发育,坡度、坡向、海拔等因素如何控制水分、养分的积累与淋失,从而导致不同土壤类型的出现,也将得到详尽的分析。时间是土壤演化的重要维度,本书将揭示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剖面结构、养分状况和理化性质如何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第二部分:土壤的剖面结构与分类 土壤并非均质的土团,而是具有明显分层结构的。本部分将聚焦于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详细介绍各个土壤层次(O层、A层、E层、B层、C层、R层)的典型特征,包括其有机质含量、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以及化学成分等。通过对这些层次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掌握识别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系统介绍世界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和主要的土壤分类系统。我们将重点阐述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解释不同土壤类群(如黑土、红壤、棕壤、栗钙土、灰钙土等)的形成条件、典型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各类土壤,将从其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成土时代等要素出发,进行深入的剖析,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土壤类型形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 第三部分: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 土壤的性质是决定其功能和用途的基础。本部分将对土壤的各项基本性质进行详细阐述。 在物理性质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土壤的质地(砂、粉砂、黏粒的比例)和结构(土壤颗粒胶结形成的团聚体)如何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持水性以及耕作性能。土壤密度、孔隙度以及水分状态(吸湿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关键参数的测定方法和意义也将被清晰地解读。 在化学性质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土壤的酸碱度(pH值)及其对植物生长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阴离子交换量(AEC)作为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概念、测定和影响因素将得到详细解释。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来源、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肥力和结构的重要性将被深入探讨。此外,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的形态、来源、转化以及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作用也将被一一剖析。 在生物性质方面,土壤是无数微生物和小型生物的家园。本部分将介绍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和土壤动物(线虫、蚯蚓、节肢动物等)的多样性、功能及其在土壤物质循环、养分转化和土壤结构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土壤酶活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联系也将被提及。 第四部分:土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土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大气、水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紧密联系的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聚焦于土壤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探讨土壤在水循环中的角色,包括水分的截留、渗透、蒸发和蒸腾,以及土壤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土壤侵蚀是重要的环境问题,本书将分析风蚀和水蚀的成因、类型以及对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本书将深入分析土壤养分有效性、水分状况、通气性以及pH值等因素如何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反馈机制也将被探讨。 同时,土壤在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重点阐述土壤在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如何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第五部分:土壤资源与人类活动 土壤是不可再生或再生缓慢的宝贵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和生物质等基本生存资料。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土壤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 我们将分析当前全球土壤退化的主要形式,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以及土壤有机质下降等,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过度放牧、不当的水利工程以及工业污染等。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出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土壤健康的重要策略和措施。这包括推广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如免耕、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防治土壤侵蚀;合理灌溉,防治土壤盐渍化;以及开展土壤修复和改良工作,恢复退化土壤的生产力。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土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多重功能,如作为建筑用地、工业用地以及生态调节功能等。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和挑战也将被深入讨论。 第六部分: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壤地理学也在不断发展。本部分将介绍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土壤信息化、土壤遥感、土壤模拟与预测以及土壤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 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土壤资源的精细化调查、监测和管理。土壤过程模拟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我们预测土壤在不同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响应。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即量化土壤在提供食物、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固碳储碳等方面的贡献,是当前土壤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热点,它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土壤价值的认识,并为制定科学的土壤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最后,本书将对未来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强调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土壤地理学(第三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土壤知识体系,提升对土壤的科学认知,理解土壤在地球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并引导读者关注土壤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条理性非常强,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理解土壤地理学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土壤组成和基本性质,到复杂的土壤发生学和土壤分类,再到土壤的利用和保护,每一个章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过渡也十分流畅。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通常会提供清晰的定义,并辅以图示和实例,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而且,作者在处理不同土壤类型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形成的环境背景、主要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以及生态功能,让我能够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对于一些争议性较大的理论或观点,作者也会进行客观的评述,并引用相关的研究证据,这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来说,它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梳理和巩固知识。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业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土壤是农业的根本,是万物生长的基础,但对它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土壤地理学(第3版)》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神秘土壤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精彩领域。书中的语言虽然专业,但作者的叙述非常有条理,而且穿插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使得原本晦涩的科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的章节,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农作物长得特别好,而有些地方却总是歉收,这背后都与土壤的特性息息相关。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土壤肥力及其评价方法,这对于我理解肥料的使用、作物种植的选择都有了更清晰的指导。而且,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植物提供生长介质,还参与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让我对土壤的认识从单纯的“泥土”提升到了“活的生态系统”的高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对自然敬畏和尊重的情感。我深刻体会到,保护好脚下的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评分

我是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正在为我的毕业论文收集资料,偶然间接触到了《土壤地理学(第3版)》。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土壤地理学这个领域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很多教材的写法都比较死板。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详尽的土壤百科全书。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趣味性。他能够将复杂的土壤科学原理,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一一呈现,让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土壤物理化学过程,到宏观的土壤分布格局,再到微观的土壤生态功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土壤退化与修复的章节,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土壤退化的原因,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即将展开的毕业论文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的数据支持和图表分析也非常到位,很多案例都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统计数据,这大大提升了信息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我们对土壤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它让我看到了土壤学研究的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的探索热情。

评分

《土壤地理学(第3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土壤地理过程的动态性描述。以往我接触到的土壤学知识,往往侧重于对土壤静态特征的描述,而这本书则更加强调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土壤是如何在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生物演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在讨论风化作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时,他会详细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速率的差异,以及风化产物如何进一步影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他还介绍了土壤侵蚀、土壤母质的迁移与转化等动态过程,让我对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壤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感到兴奋,这让我看到了现代科技在土壤研究中的巨大潜力。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监测土壤的变化,更精确地分析土壤的分布规律,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这本书让我明白,土壤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解决现实世界中许多环境问题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作为一名有一定土壤学基础的从业者,我原本以为《土壤地理学(第3版)》可能只是对现有知识的简单整合,没想到它在很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作者在讨论土壤形成因子时,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五因子说”,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例如,气候变化对土壤演变的影响,以及土壤本身如何反过来影响区域气候。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作者选取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地貌单元,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壤发生学和土壤分类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详细梳理了不同分类系统的演变过程,并对现代分类系统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这对于我理解和应用土壤分类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重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影响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这为我在工作中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知识梳理和思维拓展,让我对土壤地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读完《土壤地理学(第3版)》,我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险。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不是那种干巴巴地陈述事实,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着读者深入到土壤的微观世界和宏观景观中。他在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时,会详细介绍各种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形态各异的土壤。比如,在讲到地中海气候下的红壤时,他会生动地描绘出高温、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如何促使铁、铝氧化物淋溶和富集,形成其独特的颜色和特性。而且,书中关于世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也是我最看重的内容之一。作者不仅仅是列举它们的名称和分布,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特征,例如,黑钙土为什么会出现在草原地带,它的肥沃程度是如何得来的;棕壤又是如何在森林环境中形成的,它的养分循环有何特点。这些详细的解读,让我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植被分布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土壤的利用和保护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强调了土壤作为宝贵资源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人类活动对土壤造成的各种威胁,如过度开发、污染等,同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和科学保护的策略,这让我意识到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知识量非常大,但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这本《土壤地理学(第3版)》我真是太惊喜了!作为一名热爱自然、喜欢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土壤的形成、分类以及它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充满好奇。之前看过一些零散的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而这本著作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质感,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分量,里面的插图和图表更是精美绝伦,色彩还原度很高,让我感觉像是身临其境地在观察各种土壤剖面和地貌景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来阐释,比如在讲到土壤发生的地质作用时,会结合实际的火山爆发、风蚀地貌来分析,让人一听就懂。而且,书的内容非常详实,从土壤的基本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到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再到土壤的利用和保护,几乎涵盖了土壤地理学的所有重要方面。特别是关于土壤分类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应用,并对主要的土壤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它们的形成环境、形态特征、理化性质、植被指示以及农业适宜性等,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非常有帮助。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本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土壤探索之旅,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揭开土壤的神秘面纱,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力。书中提到的许多研究案例和实地考察经验,也让我对土壤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我会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严谨的科学理论,又不失文学的色彩。作者的叙述就像是在讲故事,将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概念,融入到生动的图景和感人的案例之中。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感受他对土壤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比如,在描绘土壤剖面时,他会用丰富的词汇来形容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仿佛让我能够用指尖触摸到土壤的细腻与粗糙。在讲解土壤发生学时,他会将各种土壤形成因子拟人化,生动地展现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特殊土壤现象的解读,例如,关于土壤水分运动的描述,作者会用“土壤的呼吸”来形容,让我对土壤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感知。他还详细介绍了土壤生物的活动,让我意识到土壤并非死寂的物质,而是充满生机的微观世界。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土壤的关系,也更加珍视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评分

《土壤地理学(第3版)》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指南。我一直对不同地区独特的地貌和植被感到着迷,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一切的背后,土壤扮演着多么关键的角色。作者以非常生动的笔触,将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土壤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深入阐释。地带性土壤,如热带雨林的砖红壤、温带草原的黑钙土,它们是如何在大尺度气候和植被的影响下形成的,这本书给了我清晰的答案。而非地带性土壤,如河流冲积土、火山灰土,它们又如何受到局部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书中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曾经去过一些地方,对当地的土壤颜色和质地感到非常好奇,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特征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阅读”土壤,如何通过土壤来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演变。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自然地理、环境科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土壤地理学(第3版)》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星球。我一直对地理环境的变化非常感兴趣,而土壤作为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过程与地貌、气候、生物等密切相关。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作者在阐述土壤形成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化学和物理反应的层面,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分析。比如,在讲述风成土壤时,他会结合沙漠、草原等地理景观,分析风力如何搬运、沉积土壤物质,并探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土壤形态差异。书中对不同地带性土壤的描述,更是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赤道雨林里的砖红壤,高寒地区的冻土,荒漠地带的灰漠土,每一种土壤都承载着其独特的地理信息,记录着当地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以及漫长的地质演变历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土壤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章节,它让我认识到,人类的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等,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健康,而土壤的退化反过来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性,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评分

好评,送货速度快,服务态度好,书籍正版,包装完好,值得赞一个。

评分

发货快,书也很好,正品,送货小哥辛苦啦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感觉还可以,但是运输过程中书可能稍微有一点折损,不过不影响大体。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书外面还有一层塑料袋 包着 很好

评分

记得小时候的我在别人眼里是个“野丫头”,时常跟哥哥、弟弟玩个天昏地黑,次次考试不及格,惹得爸妈生气,老师叹气。后来我家搬到图书馆,哥哥上中学了,无聊的我开始打量起身边这个偌大的书库了。一个星期天,妈妈把我带进了阅览室,带着新奇,我拿起一本书,很快我被吸引住了。从此我开始在书的“ 百乐园”遨游。小小的我开始改变了,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动。看到旧社会的小孩受尽折磨,而自己生活一个多么幸福的世界里,为什么常常惹大人生气,不好 好读书呢?我开始文静了,成绩也在稳步上升。

评分

1987年,我参加了全省“点燃理想之火”读书大奖赛。“理想”,对于一个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我还是一个缥缈的词。幼稚的我便认为就是说自己长大了想干什么。那时全国特级教师邱寒光老师教我的语文,还当班主任。她是悉心教育 使我对老师产生了崇敬之情,便日夜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让自己“桃李满天下”。于是我的那篇演讲稿便赫然地写上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也引用上了那一句至理名言“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时的我以为别人也不一定想当教师,谁料演讲台上迸出了许许多多的的“科学家”、“音乐家”等,哦,原来还有这么多理想,我明白了:理想,不管是什么,它都是人生的指路灯,只要是为国为人民有利的,我们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且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发光,发热。有了正确的理想,读书有了动力。记得初三那年段考,我一下子从十几名跃居全班第三名,后来我又参加了89年的“做雷锋式的少年”读书大奖赛,读了大量关于“雷锋”动人事迹的书。我开始处处关心、帮助别人,热爱集体。当上班里的小干部后,我带领同学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工作尽职尽责。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评分

第二天就到货了,过年还这么快真的超级好

评分

很好,很好,相当满意我急切认识到自己的只是匮乏和一些思想还有宅的很深而忽视的现实存在的一些危机和不足,我不想成为工作的机器,不想成为银子的奴隶,我累我能坚持终归可能只是因为我选择做的是我的兴趣爱好,所以才能保证我因为给更多兴趣爱的分享和提供质量保证的材料得到认可而无怨无悔,碍于面子我觉得赚同兴趣爱好的姐妹的银子我有负罪感,到最后自己已经开始从货源的维持从维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好到无法维持和寸步难行,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别人就是同兴趣爱好的也不想我因为分享而真的饿死自己,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是对的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充实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就需要学习更多关于创业,关于营销,关于我拿到代理后如何找加盟者,我拿到了新疆区的代理,却依然停留在全凭兴趣爱好和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看银子脸色只看我自己高不高兴为你,这似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我决定给自己完全的调整作息调养身体和学习知识的半年时间,我购买到了我需要学习的所有书记,希望可以帮到我可以让我因为自己的主动学习,在半年后至少我可以系统的知道如何从头再来,以全新的面貌,可以坦荡荡的知道既然经营赚银子只要合乎情理就是王道,诚信为本一诺千金只要我想就可以走的更远!在很多天以前我就已经拿到了我的书,不抱怨的世界很好!今天我要来买我喜欢的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兴趣有爱好的人都可以像塔沙奶奶那样优雅的老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