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成书三百年后,地处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其作者中最享盛名
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西汉时期,人们将屈原及其后的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成书,这便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楚辞》与《诗经》一起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国学经典:楚辞》以《楚辞补注》为底本,细致校勘,详尽注释,精心翻译,又据《文选》、《古文苑》补入了底本未收的一些宋玉的赋作,使其成为现今收入屈、宋作品最全的文本。
汤漳平,男,汉族,福建云霄人,1946年2月生于福建厦门市,中共党员,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州学刊》副主编、社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河南省美学学会秘书长。2002年调漳州师范学院,现任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漳州师院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漳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闽台文化交流》主编。国际开漳圣王联谊会顾问,漳州市闽南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市林语堂研究会会长。1993年10月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梁启超
屈原作品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群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田殇
礼魂
天问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远游
卜居
渔父
招魂
大招
宋玉作品
九辩
宋玉赋
对楚王问
登徙子好色赋
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钓赋
讽赋
大言赋
小言赋
笛赋
舞赋
参考、引用书目举要
后记
屈原留下的二十馀篇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向来被称为代表作的是《离骚》。后人常用“骚体”代称《楚辞》作品,以“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后代楚辞作家的作品,也主要是学习与模仿《离骚》的创作风格。《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奠基作。《诗经》与《离骚》一起成为我国诗歌的源头,是分别代表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块奠基石。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全长三百七十三句,近二千五百字。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楚辞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把《离骚》题为《离骚经》,而其馀各篇则分别列为“传”。汉儒以儒家重要典籍称为“经”,把分别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称为“传”。由此我们可知汉人十分尊崇《离骚》和这首诗在《楚辞》中的地位。当然,《离骚》之被称为经,并非自王逸始,据《离骚经章句叙》,早在西汉及东汉初年,刘安、班固、贾逵等人就已作过《离骚经章句》。那么称《离骚》为经,至迟当在西汉武帝年间。
……
这次阅读《楚辞》,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它的刻板印象。我曾以为它只是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本书展现了古代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在《哀郢》中,我看到了一个被流放的贵族,对故土的眷恋,对君王的失望,那种孤独和凄凉,让我感同身受。而《钗跋》中的一些片段,则描绘了古代宴饮的场景,虽然篇幅不长,但却生动形象,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歌舞升平的景象。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某些篇章的叙事性,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思考。比如,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讲述,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对人生某种境况的理解。这本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里面有诗人的喜怒哀乐,有对生活困境的挣扎,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古代中国。
评分这本《楚辞》的选本,在翻译和注释上做得相当用心。我之前也尝试过阅读一些古籍,但常常因为晦涩的语言和缺失的背景知识而望而却步。而这本书,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韵味,更提供了详尽的注解,帮助我理解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比如,在阅读《涉江》时,那些关于水路、地理方位的描写,如果没有注释,我几乎无法想象当时的场景。而注释中对古代交通、舟楫的介绍,则让我对古人的出行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楚国的历史、屈原的身世,这些都为理解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读《渔父》时,我尤其喜欢那段关于“与渔父争辩”的描写,屈原的坚持与渔父的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让我不再是被动地阅读文字,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作者的心境,去体会作品的深层含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对《楚辞》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是抱着一种“挑战”的心态。毕竟,《楚辞》在很多人眼中是“高冷”的文学经典,觉得晦涩难懂,与现代人的生活似乎相去甚远。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九章》中对君王的不满,对小人的谗言的愤慨,对忠臣被疏远的悲痛,这些情感在跨越千年的时光后,依然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我看到了古人对政治的忧虑,对国家兴衰的关怀,这种家国情怀,在如今的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招魂》一篇,那对逝者灵魂的呼唤,那种生死离别的愁绪,又带着一种原始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读到“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怀处”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撕心裂肺的呼唤。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它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活的灵魂,在与我对话,与我共情。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而这本《楚辞》,恰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它不同于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书,它的语言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我喜欢《天问》那种对宇宙、对天地、对神灵的疑问,那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至今仍让我感到振奋。那些问题,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幼稚,但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是人类对未知世界永恒的好奇。而《思美人》中,那种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对贤君的期盼,又展现了古代士人的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我从中看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人格的塑造。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应该保留一份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一份对理想的坚持。它不是一篇篇独立的文章,而更像是一个情感的集合,一个精神的寄托,在引导着我,让我不断反思自身,审视生活。
评分初次接触《楚辞》,是被它瑰丽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所吸引。那些如梦似幻的篇章,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让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与现实交织的洪流之中。屈原的《离骚》,一篇一篇读来,那股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我的心房。我惊叹于他将浪漫主义的情怀注入政治抱负,用华美的辞藻抒发内心的苦闷与不甘。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句都饱含着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而《九歌》中的神女、山鬼,又展现了另一番天地,她们或婉约、或热烈,与人间的情感纠葛,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在惊叹之余,也感受到一丝丝哀婉与凄美。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古代文人心中的波澜壮阔,感受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我常常在深夜里,点一盏灯,捧着这本书,沉浸在那些古老的旋律中,仿佛与屈原对话,与神灵共舞。
评分书质不错,印刷清淅,非常不错,注解权威,非常好
评分很好的诗集,适合学生使用。
评分注解很详细有趣,可见注解的人学识渊博,此书读了愉悦身心,赞。
评分好书,常读常新。值得信赖!
评分包装完好,书籍装订平整
评分跟上高中的孩子买的一套书,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儿子喜欢……!!!
评分书不错,包装很好,纸质也可以
评分看看不错(*?´╰╯`?)?嘎嘎(*?︶?*).?.:*?嘎哈?
评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