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
前言
卷第一
天官第一
兵谈第二
制谈第三
战威第四
卷第二
兵权第五
守权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议第八
将理第九
卷第三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战权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卷第四
束伍令第十六
经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将令第十九
踵军令第二十
卷第五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附录
梁惠王年世考
《尉缭子》校勘记
吴子
前言
卷上
图国第一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卷下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
第一次接触《尉缭子》和《吴子》,确实是被书名所吸引。《尉缭子》读起来,一开始觉得有点晦涩,古文功底差,真的需要一点耐心去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佩服作者的深邃洞察力。他讲的兵法,不单单是战场上的排兵布阵,更像是对人性、对战略、对治国方略的全面剖析。那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朴素道理,在《尉缭子》里被拆解得淋漓尽致,从士卒的心理到君王的决策,无一不考虑到。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训练军队、如何维持士气、甚至是如何利用地形的描述,都让人感觉非常实用,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也能找到一些启示。例如,其中关于“赏罚分明”的论述,就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奖惩,更是对军队纪律和凝聚力的根本保障。我特别喜欢《尉缭子》里面那种宏观的视角,它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从整个国家、整个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在很多现代的管理书籍中都很难找到如此深入的探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很多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窥见了古人智慧的冰山一角。
评分《吴子》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精炼”和“实效”。相比于《尉缭子》的宏大叙事,《吴子》的语言更加简练,但字字珠玑,没有丝毫的废话。我尤其欣赏吴起对于军事行动的那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他对于“兵不在多,而在精”的论述,以及如何根据敌情选择战术,如何在劣势下寻找机会,都让我印象深刻。他提出的“以寡敌众”、“避实击虚”等战略思想,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出奇制胜”的意味,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是对战场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敌人弱点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军心”的论述,吴起非常注重士兵的士气和情绪,他提出的“同甘共苦”的将帅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士兵的信任,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吴子》,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将对话,他不会讲太多虚无缥缈的道理,而是直接告诉你,在关键时刻,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的几率。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即使不是军事爱好者,也能从中学习到不少关于决策、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智慧。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总觉得兵法就是打打杀杀,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读了《尉缭子》和《吴子》之后,才发现这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智慧。它们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打仗,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尉缭子》的博大精深,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国家、社会、人性的洞察是多么的深刻。它像一位智者,娓娓道来,引导你去思考那些根本性的问题。而《吴子》的精炼实用,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直接告诉你方法和技巧,让你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心应手。这两本书都强调了“智”的重要性,无论是君主的智慧,还是将帅的智慧,亦或是士卒的智慧,都是不可或缺的。我特别喜欢《尉缭子》里对于“民心”的重视,以及《吴子》里对于“士气”的强调,它们都说明了,人,永远是战争中最关键的因素。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孙子兵法”之外的中国古代军事经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兵法”二字有了更丰富的解读。
评分这是一次非常充实的阅读之旅。从《尉缭子》的宏观视野到《吴子》的微观实操,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战争与智慧的系统性学习。我尤其赞赏《尉缭子》所描绘的,一个理想的军事强国应该具备的方方面面,从制度的建立到人才的培养,再到如何应对外部的挑战,都有着系统性的论述。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战略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军事力量是如何与国家整体实力相辅相成的。《吴子》则像是对《尉缭子》理论的实践指南,它更注重具体战术的应用,如何根据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做出最有利的判断,如何激发士兵的战斗潜力,如何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中找到生机。《尉缭子》让我懂得“为什么”,而《吴子》让我懂得“怎么做”。这种学习路径,对于理解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性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古代的军事家们,早已将战争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武力对抗。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这些流传千古的军事著作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不得不说,将《尉缭子》和《吴子》放在一起阅读,确实能感受到一种“互补”的奇妙效果。虽然都是讲兵法,但两本书的侧重点和风格却截然不同。《尉缭子》更偏向于“道”的层面,它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宏观战略,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如何从根本上避免战争的发生,或者在不得不战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吴子》则更偏向于“术”的层面,它更聚焦于具体的军事行动,如何在战场上灵活运用策略,如何克服困难,如何以弱胜强。我常常在读《尉缭子》的时候,感到一种对国家大计的深思,而读《吴子》的时候,则会体会到一种战场上的紧迫感和决断力。这种搭配,就像是先学习了“道”的根本,再学习“术”的运用,能够让读者对军事和战略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尉缭子》中关于“内政”与“军事”相互关联的论述,它强调了只有强大的国家内部,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吴子》则展示了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将军事力量发挥到极致。
评分包裹严实,正版图书,京东给力!
评分中州古籍出版的这套书,非常喜欢!
评分《国学经典:兵经百篇·唐李问对》一百字条,共分三部分。上卷智部,28字条,主讲谋计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讲组织指挥和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讲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其书虽名气不能比《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评分国学经典:长短经(套装上下册)
评分论谦让第二十
评分据说是老毛晚年枕边书,全译本,学习学习
评分内容还没看,但排版和纸张感觉不行呀。
评分康熙政要卷十四
评分好书,中州古籍出版社这套系列丛书用的纸张是以前那种纸质,手感好,不像现在用的那种宣宣的纸张容易发黄,送货快,服务好,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