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6版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第3版+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6版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第3版+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自动控制原理
  • 控制理论
  • 胡寿松
  • 教材
  • 习题解析
  • 题海
  • 考研
  • 电气工程
  • 自动化
  • 经典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0563
商品编码:10356689039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6版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第二版第2版+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第二版第2版 共3册


bm007080  9787030370563    9787030373700   9787030365552

1.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 胡寿松主编

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

原    价:58.00元

作者:胡寿松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3月31日

ISBN:9787030370563

页码:648

版次:第6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998 g

编辑推荐

       胡寿松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共分十章分别是: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动态系统的优控制方法等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第五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的阐述,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复域和频域的数学模型及结构图和信号流图;全面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以及数学校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及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方法,以及新颖的逆系统方法;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阐述了状态空间的分析与综合法,以及动态系统的优控制等方法。全书有机地贯穿了MATLAB分析与设计方法。

目录

第六版前言

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习题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一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 控制系统建模实例
习题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3—7 控制系统时域设计
习题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系统性能的分析
4—5 控制系统复域设计
习题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5—3 频率域稳定判据
5—4 稳定裕度
5—5 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5—6 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习题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6—4 前馈校正
6—5 复合校正
6—6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
习题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7—3 z变换理论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7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7—8 离散控制系统设计
习题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8—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8—2 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8—3 相平面法
8—4 描述函数法
8—5 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8—6 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
习题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9—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9—2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9—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
9—4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9—5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
习题
第十章 动态系统的**控制方法
10—1 **控制的一般概念
10—2 **控制中的变分法
10—3 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
10一4 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控制
1O—5 控制系统优化设计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附录B MAT1AB辅助分析与设计法
名词索引

作者介绍

       胡寿松,1937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长期致力于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和教学,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近年来,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那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自1961年起一直担任“”课程主讲,该课程被评为“2003年***精品课程”,1980年起先后主讲“现代控制理论”、“优控制理论”等8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出版《》、《简明教程》、《优控制理论与系统》等教材、专著与译著15部,教学软件《电子版1.0》1套。曾获***教学成果奖5项,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科技进步奖等5项;2003年获首届***教学名师奖。

2. 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第二版) 

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第二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原    价:78元

作者:胡寿松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030373700

字数:822000

页码:5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本书为胡寿松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第三版)》的学习指导性教学配套用书。本书形成了一个系统且完整的题库,其内容包括解题的数学基础及450道母题的详解。这些母题包含了概念题、一般题、设计题、技巧题、证明题、考研题以及难题7类,便于配制满足各种基本要求的试卷内容。
本书在解题过程中,给出了科学、完善的解题步骤,并注重一题多解,以便相互校核。特别是,书中大部分题目给出MATLAB验证程序,便于研究系统参数的不同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丰富了解题内容,可进一步升华读者对自动控制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并便于生成数量不限的试题。
本书可作为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等专业的课程的教学配套用书,并可供广大学生考研、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师出题之用。

目录

前言

章 数学基础
1-1 拉普拉斯变换
1-2 z变换
1-3 矩阵代数初步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四章 根轨迹法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参考文献

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第三版)

 书名: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第3版)

原    价:66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寿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030563552

页码:391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8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38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83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34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177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19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255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298
第十章 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 356
参考文献 391


《现代控制理论导论》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的专著。在传统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本书着重阐述了状态空间方法、最优控制、能控性与能观性、稳定性理论以及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状态空间方法 首先,本书深入探讨了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我们从系统的基本构成出发,讲解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书中详细推导了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过程,并提供了多种实际工程中系统建模的实例,例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以及热力系统等。读者将学会如何将物理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后续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接着,本书详细阐述了由状态方程到传递函数矩阵的变换,以及由传递函数矩阵回溯到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内部动态特性。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并利用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来求解齐次和非齐次状态方程。 第二部分:能控性与能观性 能控性与能观性是现代控制理论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据,包括秩判据和Kalman能控性定理,并深入分析了状态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状态反馈,我们可以改变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实现对系统性能的优化。书中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设计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以达到期望的系统响应。 在能观性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线性系统的能观性判据,并阐述了能观性在状态观测器设计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学习如何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来估计系统的内部状态,即使某些状态变量无法直接测量。本书将重点介绍Luenberger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并讨论其在状态反馈控制中的应用,即所谓的“分离原理”。 第三部分:稳定性理论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考量。本书全面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稳定性概念,包括Lyapunov稳定性、渐近稳定性以及指数稳定性。我们深入探讨了Lyapunov直接法在判断系统稳定性中的强大威力,并通过大量的算例演示如何构造Lyapunov函数来证明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本书还将扩展到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介绍Barbalat引理等重要定理,为分析更复杂的控制系统奠定基础。同时,对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也将回顾并深入分析闭环系统极点位置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第四部分:最优控制 本书的另一核心内容是现代最优控制理论。我们首先介绍了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提法,包括性能指标的定义以及控制约束。书中详细阐述了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求解一类经典的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例如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的设计。 LQR是现代控制领域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最优控制方法之一。本书会从推导Riccati方程开始,详细介绍LQR控制器增益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其性能特点。此外,书中还会简要介绍模型预测控制(MPC)等其他先进的最优控制策略。 第五部分:线性二次型高斯(LQG)控制与鲁棒控制 在掌握了最优控制和状态观测器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介绍了线性二次型高斯(LQG)控制。LQG控制器结合了LQR最优控制器和Kalman滤波器(最优状态观测器),是实现最优的、具有一定抗扰能力的闭环控制系统。本书将详细推导LQG控制器的结构和设计步骤。 最后,本书还会触及现代控制领域的研究前沿——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旨在设计能够在模型不确定性或外部扰动存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性能的控制系统。我们将介绍H∞控制等鲁棒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讨论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前景。 全书特色: 理论体系完整: 系统地涵盖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从基础到前沿。 数学推导严谨: 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理论的精髓。 工程应用导向: 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展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 循序渐进: 从易到难,逐步引导读者掌握复杂的控制理论概念。 语言清晰流畅: 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释复杂的科学理论。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的工程师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入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精髓,并具备设计与分析先进控制系统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如果不能将其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就容易变成孤立的知识点,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在这方面做得出色,它不仅要讲解好每一个章节的知识,更要引导读者思考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例如,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之间的关系,稳定性分析在整个控制系统设计中的作用等等。我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我思考的书籍,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钻研一本与自动控制相关的教材,这本书内容相当厚重,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一些进阶的应用。我个人比较喜欢那些讲解非常细致,能够把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都详细展示出来的书籍。因为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深知理论的严谨性对于理解一个概念的重要性。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推导步骤,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物理意义或者数学原理。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只是给出结论,更能带领读者一步步地去探寻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教材的案例分析,真实的工程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在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评分

最近在网上搜寻学习资料,看到不少同学推荐这套书籍,虽然我还没有亲自翻阅,但从一些零散的评价和推荐语中,我大致能感受到它在自动控制学习者心中的地位。我特别在意的是教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毕竟自动控制涉及到的概念很多,环环相扣,如果章节之间衔接不顺畅,或者概念引入不够清晰,很容易让人产生混乱。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循序渐进地带领我进入自动控制的世界,从最基础的系统模型建立,到传递函数、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再到稳定性、根轨迹、频率响应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能有详实而准确的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晰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往往比枯燥的公式更能帮助理解,如果教材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那将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研究生的学生,我对学习资料的要求会更加严苛。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有所了解。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兼顾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它不仅能帮助我巩固好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还能为我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尤其看重教材中是否包含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思考的讨论,这对于培养我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教材的排版和设计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本清晰、美观的教材,能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舒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希望书中的图表清晰易懂,公式的排版工整,文字的行间距适中,这些细节都能够影响我的阅读体验。同时,我更希望教材能够注重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在每个章节的末尾或者重要概念的地方,能够有清晰的总结,帮助我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

评分

作为一名自动控制领域的初学者,我深感学习路径的迷茫。市面上关于自动控制的书籍琳琅满目,从入门到精通,从理论到实践,各种版本和类型层出不穷。我希望找到一本既能打下坚实基础,又能引导我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教材。我更倾向于那些理论讲解清晰,例题丰富,并且能够帮助我梳理知识脉络的书籍。当然,对于习题解析和考研题库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它们能有效地巩固我的学习成果,并帮助我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思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我理想中的学习资源,不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能够在我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启发,让我少走弯路,更高效地掌握这门复杂而迷人的学科。

评分

对于自动控制这样一门工程学科,我始终认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在这方面做到平衡,它不仅要有严谨的理论推导,也要有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分析。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的例子,了解自动控制理论是如何应用到现实世界中的,例如,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价值,并为我将来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关于自动控制的学习,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那就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找到的书籍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能够深入剖析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并能与相关的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传递函数时,我希望它不仅能告诉我如何计算,还能让我理解传递函数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它与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覆盖自动控制领域的一些前沿发展和应用方向,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理论。

评分

对于任何一门技术学科的学习,我始终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一本好的教材,除了理论讲解之外,丰富的练习题和详实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这本书的习题能够覆盖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并且难度梯度合理,从基础巩固到拔高训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习题解析要做到透彻,不仅仅是给出答案,更要讲解解题思路、关键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易错点,这样才能帮助我真正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并掌握解题技巧。

评分

我一直相信,好的书籍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种学习的启迪。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解自动控制的原理,避免枯燥乏味的陈述。我喜欢那些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或者巧妙的设计的例子来阐释复杂概念的书籍。如果教材能够融入一些历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一些经典控制理论的提出背景和意义,那将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感受到自动控制的魅力。

评分

非常喜欢,质量很好,支持!

评分

这一套书基本上是我考研专业课必备,包装和书的纸质都没问题

评分

买之前说好的有光盘,买完了卖家告诉我这套书没有光盘。。。

评分

评分

2333333333

评分

这一套书基本上是我考研专业课必备,包装和书的纸质都没问题

评分

买之前说好的有光盘,买完了卖家告诉我这套书没有光盘。。。

评分

这一套书基本上是我考研专业课必备,包装和书的纸质都没问题

评分

非常喜欢,质量很好,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