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名称: 风景名胜区规划(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 出版社: 重庆大学 | 出版时间:2014-09-01 | 
| 作者:董靓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 2014-09-01 | 
| 定价: 29 | 页数:209 | 印次:1 | 
| ISBN号:978756248492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1 | 
 董靓主编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普通高等教育风 景园林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为《普通高等教 育风景园林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主 要内容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概述, 风景名胜区调 查与分析,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游赏规划,典型景观与 景点规划,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 、消防及安全应急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风景名 胜区规划的审批和实施,实例分析等。本教材以《风 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为依据,编写时注意理论与实例 结合,希望通过本教材的介绍,让读者掌握风景名胜 区规划的核心内容、程序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实 践风景名胜区规划打下基础。
     本教材可供各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旅 游管理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 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1 风景名胜区舰划慨述 1.1 风景和风景资源 1.1.1 风景 1.1.2 风景资源 1.2 风景名胜区 1.2.1 概念 1.2.2 风景名胜区内涵 1.2.3 风景名胜区性质 1.2.4 风景名胜区功能 1.2.5 风景名胜区分类 1.3 风景名胜区保护 1.3.1 国外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 1.3.2 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发展 1.4 风景名胜区规划 1.4.1 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 1.4.2 风景名胜区规划类型 1.4.3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1.4.4 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法 1.4.5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 1.4.6 风景名胜区规划指导思想 1.4.7 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 2 风景名胜区调查与分析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确定 2.1.1 风景名胜区的类型 2.1.2 确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 2.2 风景名胜区调查 2.2.1 风景名胜区调查程序 2.2.2 风景名胜区调查内容 2.3 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 2.3.1 风景资源评价 2.3.2 风景资源评价方法 2.4 案例——玉华洞风景名胜区调查与分析 3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游赏规划 3.1 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 3.1.1 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 3.1.2 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方法 3.1.3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3.1.4 案例——美国国家公园保护规划 3.1.5 案例——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3.2 风景游赏规划 3.2.1 主题定位与景区划分 3.2.2 游赏项目规划 3.3.3 游人容量分析与调控 3.2.4 游线组织与游程规划 4 典型景观与景点舰划 4.1 概念和意义 4.1.1 典型景观 4.1.2 景点 4.1.3 典型景观与景点的规划意义 4.2 典型景观的构成(即风景的构成) 4.3 典型景观规划的详细说明 4.3.1 山地景观 4.3.2 高原风景 4.3.3 森林风景 4.3.4 河川风景(瀑布) 4.3.5 湖沼风景 4.3.6 海岸风景 4.3.7 田园风景 4.4 典型景点规划 4.4.1 景点评价 4.4.2 景点规划要点 4.5 结语 5 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旋舰划 5.1 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概述 5.1.1 旅游服务设施的定义与类型 5.1.2 旅游服务设施的分级 5.1.3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5.1.4 服务设施的现状分析及相关预测 5.2 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2.1 餐饮服务设施规划 5.2.2 住宿服务设施规划 5.2.3 购物服务设施规划 5.2.4 康娱服务设施规划 5.2.5 标识系统规划 5.2.6 解说系统规划 6 风景名胜区葛础设施舰划 6.1 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与原则 6.1.1 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6.1.2 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 6.2 交通规划 6.2.1 交通发展指导思想 6.2.2 陆域交通规划 6.2.3 水域交通规划 6.3 给排水设施规划 6.3.1 给水设施规划 6.3.2 排水设施规划 6.4 供电通信设施规划 6.4.1 供电设施规划 6.4.2 通信设施规划 6.4.3 案例——赤水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规划 6.4.4 案例——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规划 6.4.5 案例——北京市昌平区浅山生态旅游休闲带基础设施规划 7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呈应急舰划 7.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1.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分区保护 7.1.2 生态资源与自然景观保护 7.1.3 水环境保护措施 7.1.4 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7.1.5 噪声与空气污染控制 7.2 消防规划 7.2.1 火灾风险评估及消防分区 7.2.2 消防安全布局 7.2.3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7.3 安全规划 7.3.1 防洪规划 7.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7.3.3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7.3.4 社会安全规划 7.3.5 安全事故预防规划 7.3.6 安全应急规划 8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舰划 8.1 调控规划内容 8.1.1 规划编制对象 8.1.2 规划编制内容 8.1.3 调控规划原则 8.1.4 调控规划要求 8.2 发展规划 8.2.1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2.2 规划内容 8.2.3 规划原则 8.3 分期发展规划 8.3.1 分期发展规划 8.3.2 分期发展规划的内容与规定 9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审砒和实施 9.1 三种规划类型 9.2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提交内容 9.3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审批 9.3.1 审批内容 9.3.2 审批程序 9.4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 9.4.1 实施保障 9.4.2 实施管理 10 实例分析 10.1 编制背景及综合现状 10.1.1 规划编制背景 10.1.2 区位关系综述 10.1.3 综合现状分析 10.2 规划重点及对策 10.2.1 存在问题 10.2.2 规划重点 10.2.3 规划对策 10.3 景源评价 10.3.1 类型、分布、特征 10.3.2 综合价值评价 10.3.3 景源评价结果 10.4 规划范围、性质及目标 10.4.1 指导思想和原则 10.4.2 景区范围 10.4.3 景区性质 10.4.4 景区发展目标 10.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 10.5.1 景区结构 10.5.2 景区空间布局 lO.5.3 游人容量 10.5.4 人口规模预测 10.5.5 生态原则 10.6 相关专项规划 10.6.1 保护培育规划 10.6.2 核心景区规划 10.6.3 风景游赏规划 10.6.4 典型景观规划 10.6.5 游览设施规划 10.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0.7.1 环境影响预测及对应措施 10.7.2 初步评估意见 10.8 分期建设规划 10.8.1 近期规划 10.8.2 远期规划 10.8.3 规划管理配套措施 10.9 小结 10.9.1 前期调查评价的意义 10.9.2 相关结论 10.9.3 重点控制指标的确定 10.9.4 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的相关性 10.10 附图
拿到这本《风景名胜区规划》,第一感觉就是厚实且内容丰富。作为一名正在探索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我一直对如何科学地规划和管理风景名胜区抱有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例如,在进行规划时,会遵循哪些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在评估风景名胜区的价值时,又会采用哪些量化和定性的指标?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规划案例,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规划实践,来展示规划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针对一些处于快速发展地区的名胜区,规划又该如何应对新增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开发需求?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名胜区,又该如何吸引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本书若能提供这些层面的深入解读,对于我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将大有裨益,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这个专业方向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经典,封面上的图案虽然抽象,但却透露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和人文的厚重感。作为一名对风景园林规划领域充满好奇的研究生,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权威、系统地梳理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材。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科学的规划方法论。例如,在进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时,如何科学界定各区域的保护级别和开发强度?在制定景观要素保护策略时,又会运用到哪些具体的科学技术手段?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同时,有效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存。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规划的实施与管理部分非常感兴趣。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其生命力体现在执行过程中。我希望能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潜在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宝贵机会。
评分拿到这本《风景名胜区规划》,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和严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对风景园林专业怀有极大热情的学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系统、深入地讲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极具吸引力,“风景名胜区规划”——这四个字承载着我对保护自然遗产、塑造人文景观的无限憧憬。而“普通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的标签,则预示着其学术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全面性,是国家层面为培养未来风景园林人才所精心打造的教学蓝图。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各类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标准、评估方法以及各自的规划侧重点。例如,对于地质公园,我希望看到关于如何平衡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具体案例;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我期待学习如何通过规划手段重现历史风貌,并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等内容充满好奇,相信这些知识的学习将为我未来的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事业中去。
评分说实话,翻开这本书,一股浓厚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娱乐性质的读物那样轻松易懂,但正是这种厚重感,才让我觉得它充满了价值。作为一名正在风景园林行业摸索的初学者,我常常感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教材,能够清晰地了解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流程是怎样的,从前期调研、现状分析,到提出规划目标、制定具体措施,每一个环节都希望能有详尽的说明和清晰的逻辑。特别是关于规划的创新性方面,我非常想知道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时,传统的规划模式如何才能突破瓶颈,融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比如,书中会不会讨论如何利用大数据、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或者,在保护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的同时,如何通过巧妙的规划设计,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对这些更具深度和前瞻性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能够跳出书本,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风景名胜区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外观就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对风景园林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形成、保护和发展历程感到好奇。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类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念和实践。例如,书中会不会对那些世界级的遗产地,如中国的长城、故宫,或者国外的黄石公园、大峡谷等,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它们在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是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管理来克服的?我期望能够了解到,在规划过程中,如何平衡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和传承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哪些关键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风景名胜区规划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智慧,让我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