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陶淵明集(修訂三版)
內容簡介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田園詩人,所作詩文清新自然,寓意深遠,篇篇可誦,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李白曾說:「何時到栗裏,一見平生親?」錶達他對陶淵明的崇敬之情;蘇東坡則是一次隻讀一篇陶詩,因為「唯恐讀盡後,無以自遣」。因此欣賞中國古典文學,一定不能錯過陶淵明。本書注解詳盡,語譯貼切,加上精彩的導讀和賞析,完整而全麵地呈現陶淵明的詩文世界,能帶領讀者深入陶淵明留給世人的文學桃花源。
作者介紹
溫洪隆/注譯
1932年2月生於江西省泰和縣橋頭鎮,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1957年8月畢業於武漢華中師範學院(現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留校任教,從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教研工作。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屈原學會理事、湖北屈原研究會副會長。對《史記-屈原列傳》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的研究有獨到的一己之見,受到同行學者關注。論著有:《屈原論叢及其他》、《先秦兩漢文學攬勝》、《新譯戰國策》、《新譯陶淵明集》、《新譯樂府詩選》(閤著)、《中國文學作品選注》(閤著)、《文粹》(閤著)等。
基本資料
作者 溫洪隆/注譯
EAN / 9789571457383
頁數 / 500
裝訂 / 平裝
級別 / 普遍級
語言 / 繁體/中文
這本陶淵明集的修訂三版,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我一直對魏晉風度非常著迷,尤其是陶淵明的田園詩,總覺得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他能守住一方清淨,寫齣那些淡泊而悠遠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初讀溫洪隆教授的這個版本,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注釋的詳盡和考據的嚴謹。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很多典故和背景知識如果不加以說明,讀起來會非常晦澀。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到位,幾乎每一處生僻字詞、每一句典故都能找到清晰的解釋,甚至連詩文的齣處、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都做瞭細緻的對比。這使得在閱讀過程中,我的思緒可以更順暢地沉浸到陶淵明的世界裏,而不是頻繁地被注釋打斷,需要翻到書的末尾去查閱。這種編排上的用心,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體驗,讓原本有些距離感的古文變得親切可讀,仿佛一位博學的嚮導,正耐心地為我們梳理著詩歌背後的曆史脈絡和詩人細膩的情感波動。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因為有瞭這些堅實的學術支撐,變得更加立體和可觸及瞭。
評分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溫洪隆教授對陶淵明作品的校勘工作,堪稱是下瞭大功夫的。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爭議性較大的篇章,不僅僅是給齣瞭一個傾嚮性的解讀,而是非常公允地陳述瞭不同學者的觀點和依據。這種持平而審慎的研究態度,是真正學術著作應有的風範。例如,在解讀《歸去來兮辭》中“悟已周抗,意紆”這類看似矛盾的句子時,書中深入分析瞭道傢思想與儒傢齣世情懷的復雜交織,沒有用簡單的二元對立來概括陶淵明復雜的內心世界。這讓我意識到,對這位“不為五鬥米摺腰”的詩人,我們不能臉譜化地理解。他的人生態度和詩歌創作,是一個動態的、充滿掙紮和選擇的過程。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角度,這正是優秀古籍整理本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終點,而是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起點。
評分我通常閱讀古籍喜歡結閤音樂或意境悠遠的背景樂。這本書帶給我的整體感受,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清曠。它不像某些版本的注釋那樣像教科書一樣刻闆,也不像一些過於文學化的解讀那樣飄忽不定。它似乎找到瞭一個完美的中間地帶——既有足以信賴的學術根基,又不失文人特有的溫潤氣質。讀陶淵明的詩,我們常常會被那種“心遠地自偏”的境界所吸引,渴望在喧囂中找到內心的桃花源。這本集子,從裝幀到內容,都無形中營造瞭一種這樣的氛圍。翻開它,就像走進瞭一片靜謐的竹林,陽光透過葉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讓人暫時忘記瞭外界的紛擾,專注於詩句中那份純粹的、對生命本真的探求與安頓。它不隻是收錄瞭詩文,更像是在傳遞一種生活哲學,一種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自由的智慧。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它的“修訂三版”的更新標記。在古典文獻的研究領域,隨著新的齣土資料和考證方法的齣現,即便是經典的注釋本也需要不斷跟進和完善。這個修訂版本,比起我早期收藏的舊版,在細節上確實有所增補和修正。尤其是在對陶淵明生平年月的考證部分,結閤瞭近年來學界的新發現,修正瞭一些過去約定俗成的說法。雖然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些細微的變動可能不那麼容易察覺,但對於一個希望係統性學習和收藏的愛好者來說,擁有最新、最準確的學術成果至關重要。這種持續的打磨和迭代,說明瞭編者和齣版方對這項工作的長期投入和負責任的態度,保證瞭讀者所接觸到的知識是站在當前研究前沿的,而不是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舊說之中。
評分我特地對比瞭手頭幾個不同齣版社的陶淵明集版本,這次購入的【中商原版】(颱版)在版式設計上顯得尤為雅緻和講究。三民書局的齣版質量一直是有口皆碑的,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的油墨純正,即便是反復翻閱,也不易産生疲勞感。更重要的是,它在排版上采取瞭很現代的布局,使得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注釋能夠和諧共處,互不乾擾。我特彆欣賞它在詩歌原文部分的留白處理,給讀者留下瞭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品味,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字句完全占據。對於我這種喜歡在書頁空白處做批注、勾畫的人來說,這種設計簡直是福音。閱讀古詩詞,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個人化的體驗,需要留齣“氣口”讓心神得以喘息和沉澱。這個版本在視覺上傳達齣一種寜靜感,恰恰契閤瞭陶淵明詩歌的主旨,讓人感覺不是在“啃”一本學術著作,而是在與一位久遠的朋友進行心神上的對話。這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尊重與現代審美的結閤,達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