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伟 等 编
图书标签:
  • 蔬菜病虫害
  • 温室蔬菜
  • 防治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种植技术
  • 实用农业
  • 技术问答
  • 光盘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078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12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民致富关键技术问答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6
附件:VCD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病虫害防治不以农药为主,而实行全面的综合防治是否可行?对这个问题不少菜农持怀疑态度,因为这种防治思想与传统的“只要选对药去喷就可以治住病虫害”的观念相违背。但事实上,这种防治策略也能很好地控制住病虫害,甚至比依赖农药有更好的防治效果,也更能提高蔬菜的品质。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附VCD光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一些难点,就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防治上的具体措施作了深人浅出的介绍,希望为广大菜农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广大菜农提供一些服务。

目录

前言
1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1 棚室内的光照与露地相比有什么变化?
2 棚室内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3 为什么棚室内的空气湿度那么高?
4 棚室内的气体对作物有什么影响?
5 棚室的土壤环境有什么特点?
6 棚室土壤怎样消毒?
7 为什么大棚内地表发白?
8 什么是连作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连作障碍?
9 棚室空气相对湿度对病害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10 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哪些特点?
11 棚室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有哪些方法?
12 怎样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13 使用防虫网有什么好处?
14 使用防虫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5 棚室里悬挂的黄板有什么用处?
16 棚室无公害蔬菜中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17 棚室可以使用哪些方式施药?
18 为什么会产生药害?怎样预防药害?
19 药害发生后怎样缓解,以减少损失?
20 2,4一D药害有什么症状?怎样预防?
21 什么是生物农药?蔬菜上常用的生物农药有哪些?
22 怎样防治土传病害?
23 熏烟法施药有哪些优点?怎样选择烟剂?
24 怎样燃放烟剂?
25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烟剂有哪些?防治对象各是什么?
26 在棚室内使用粉尘法施药有哪些优点?
27 棚室怎样使用粉尘剂?
28 粉尘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9 在棚室内使用烟雾法施药有哪些优点?

2 棚室蔬菜病害防治
30 棚室病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31 蔬菜上长出了灰色的霉,这是怎么回事?
32 蔬菜长势不良,根上长了很多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33 棚室番茄主要发生哪些病害?怎么识别?
34 番茄早疫病怎么防治?
35 防治番茄病毒病有哪些方法?
36 番茄青枯病有什么特点?
37 怎样防治番茄青枯病?
38 番茄果实顶端像开水烫了一样失水是怎么回事?
39 怎么防止番茄果实开裂?
40 番茄果面局部变褐,切开后发现果肉里有黑筋,是什么病?
……

3 棚室蔬菜虫害防治

前言/序言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内容简介 一、本书概述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旨在为广大蔬菜种植者、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本书内容聚焦于当前棚室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且危害严重的各类病虫害,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地解读其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诊断要点,并详细阐述了当前最前沿、最有效的防治技术。本书的出版,旨在帮助种植者提高病虫害的识别能力,掌握科学的防治策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实现棚室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内容亮点 1. 体系完整,覆盖全面: 本书涵盖了目前棚室蔬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三大类病害,以及蚜虫、螨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蝇、鳞翅目幼虫等主要害虫。针对不同病虫害,从其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为害症状、诊断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问答形式,通俗易懂: 采用“问答”这一读者最易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将复杂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并给出详尽、清晰的解答。这种形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更贴近实际生产中的疑问,便于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解决实际生产难题。 3. 技术前沿,科学实用: 本书重点介绍了当前行业内公认的、效果显著的绿色、高效、低毒的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 综合防治(IPM)理念的深入应用: 强调多种防治手段的有机结合,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避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 精准诊断与预警: 介绍如何通过观察植株症状、虫口密度、环境因子等,准确诊断病虫害种类,并结合气象、生长发育等信息进行预测预警。 农业防治技术: 涵盖了茬口安排、选育抗性品种、清洁田园、轮作倒茬、调整播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性等基础而关键的措施。 物理防治技术: 详细介绍了防虫网、诱捕器(如黄板、蓝板、糖醋液、性诱剂等)、人工捕杀、栽培措施(如覆盖地膜、使用防虫帘等)的应用,以及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子防治病虫害的原理与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介绍了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杀虫剂、植物源农药等)的应用,倡导用生态的手段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化: 在介绍化学防治时,本书更加注重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强调科学用药的剂量、时间、方法以及轮换用药的重要性,以延缓抗性产生,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对农药安全使用、残留检测等进行了说明。 特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针对一些顽固性、流行性强的病虫害,如番茄黄萎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等,本书提供了更为具体、有针对性的防治组合方案。 4.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彩色图片,直观展示各类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关键防治措施的现场操作以及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直观性和可读性,便于读者对照学习和实践。 5. 附赠VCD光盘,实践指导: 随书附赠的VCD光盘,以视频的形式直观演示了书中所介绍的各类病虫害的症状、关键防治技术的操作过程(如喷药技术、天敌释放、物理防治器具的制作与使用等)。视频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帮助读者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各项技术要领,有效弥补了文字描述的局限性。 三、读者价值与应用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不仅是一本知识宝典,更是一本操作指南。 对于菜农而言:本书将帮助菜农快速识别病虫害,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减少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增收。通过书中介绍的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更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蔬菜。 对于农技推广人员而言:本书提供了最新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和技术,是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基层工作的宝贵资料。可以通过书中的问答形式,更好地解答农民朋友的疑问,提升技术推广效率。 对于相关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而言:本书是了解当前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现状、学习先进防治技术的重要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四、总结 《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答》一书,以其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以及问答式的便捷阅读、图文并茂的直观展示、VCD光盘的生动演示,成为棚室蔬菜种植者和农技推广工作者案头的必备宝典。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向绿色化、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菜篮子”工程的稳定供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体系构建上展现出一种全面的、系统化的思维,它不仅仅停留在“病了治病,虫来了杀虫”的层面。我发现它花了不少篇幅来讨论设施环境的调控与病虫害发生的内在联系。比如,它深入分析了棚室的微气候,讲解了光照强度、CO2浓度如何影响植物的抗逆性和病原菌的活性。这种从源头控制病虫害的理念,对于我们追求精细化管理的现代化农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升级。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管理流程,不再只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去优化环境参数。例如,书中关于“预防性灌溉”的章节,它详细论证了过度浇水如何诱发根部病害,并给出了基于土壤墒情监测的精准灌溉建议,这不仅仅是防治技术,更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管理哲学。这种将环境科学、植物生理学和病虫害防治融为一体的编写方式,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程度,让我印象深刻。它对一些常见病害的描述,比如番茄晚疫病,不仅区分了早疫和晚疫的症状,还特别标注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发生特性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体现了作者对区域化和差异化防治的重视。此外,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关于农药安全使用的“避坑指南”,比如哪些农药不能与酸碱性肥料混用,以及在高温天气喷洒农药可能造成的药害风险和规避措施。这些看似“枝节”的信息,恰恰是在田间地头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最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环节。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仿佛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教我,不仅仅是告诉我“做什么”,更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这种全方位的知识渗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综合防治决策能力,让我在面对突发性病虫害时,能够迅速做出最合理的反应。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封面色彩搭配得比较朴实,但内容排版上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字体大小适中,章节划分也比较清晰,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经常查阅资料的种植户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目录结构,感觉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比如,它对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特定病虫害,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深入剖析,这比我之前买的那本大部头要直观得多。我记得翻到其中一章讲到温室大棚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滋生的白粉病,它给出的防治方案里,除了常规的药剂推荐,还详细列举了物理防治措施,比如如何通过科学通风和遮阳来降低棚内湿度,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比单纯依赖化学农药更让人放心。而且,书里对各种防治技术的描述,措辞都很专业但又易于理解,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这点很赞赏。它似乎更侧重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爆发了再去亡羊补牢,这点对于我们追求稳定产量的农户来说,价值极高。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在设施农业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我最看重的就是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这本书在介绍各种防治手段时,明显考虑到了成本控制。比如,对于一些爆发频率不高的病害,它会优先推荐自制的或者低成本的物理或生物诱捕方法,而不是上来就推荐进口的高效低毒农药。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感觉作者非常接地气。例如,在介绍潜叶蝇的防治时,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黄色粘板配合信息素诱捕的黄金比例和悬挂高度,这套方法成本极低,但效果立竿见影。再者,书中对不同药剂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的标注非常精确,这不仅保证了防治效果,更重要的是符合日益严格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很多老旧的资料里,剂量都是按照“经验值”来的,但这本书的数据明显是经过现代农业规范校验的,让人用起来心里踏实,不用担心农残超标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问题导向性极强,完全是围绕着农户在日常管理中“碰到的头疼事儿”来组织内容的。我记得前几天我的番茄苗出现了一种叶片卷曲的症状,上网查了半天,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缺素,有的说是病毒。我赶紧翻阅这本书,书中关于“幼苗期不明原因的叶片异常”那一节,图文并茂地对比了多种可能性,最后锁定到可能是由蚜虫初次侵染引起的病毒传播。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直接推荐昂贵的生物制剂,而是从最基础的土壤管理和环境调控入手,强调了健康植株才是最好的抗病体。这种循序渐进的解决思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田间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且,书中对不同病虫害的鉴别方法描述得非常细致,光是区别几种容易混淆的真菌病害,作者就给出了肉眼可见的特征差异,甚至连病斑的颜色深浅、边缘是否有晕圈都有提及,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基层技术人员的诊断准确率,减少了误判和乱用药的风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